师生倡议书

时间:2021-09-25 09:21:04 倡议书 我要投稿

师生倡议书(通用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倡议书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倡议书一般由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五部分组成。倡议书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师生倡议书(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师生倡议书(通用5篇)

  师生倡议书1

亲爱的师生朋友们:

  创建四川省第二批文明县城是县委、县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三台、推进"两个加快"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县巩固和发展全国首批文明县城创建成果、提升城市品味、增强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居民文明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争胜师生是校园文明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有理由、有责任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此,发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创建我有责,创建我参与"。每一位师生都要做文明校园创建的主人,踊跃参加到创建活动中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争做文明师生。自觉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个个为创建出力的良好格局。

  二、传播礼仪,践行文明。广大师生要认真学习传播文明礼仪知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校园守则》,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要摒弃各种不文明行为,主动劝阻不文明的人和事,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文明言行。

  三、立足本职,热心公益。广大师生要积极参加本单位组织的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及社会公益活动,做爱岗敬业的标兵、干事创业的先锋、勇于奉献的模范。师生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争做文明创建领头人。

  四、遵章守法,严以律已。每一位师生都应遵守各项行为守则,服从执法监督人员的指挥和管理。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粗话,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乱扔杂物,不乱贴乱画,不损坏公共设施;不乱穿公路,不践踏花草,不翻越交通护栏。做到对自己好、对他人好、对环境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

  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师生,大家责任义不容辞!你的每一次参与,都会为我们的学校增光添彩;你的每一份付出,都会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的号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新校园,贡献我们的力量吧!

  倡议人:

  日期:

  师生倡议书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能给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我们感受月夜的清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让我们触摸自然的壮丽;"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让我们感受生命的脉动;"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让我们亲近诗意的生活;"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让我们体味生命的斑澜。蓝天碧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清新空气,是人类向往的美好生活。

  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同呼吸,共奋斗”。美好环境的建设,需要所有民众共同努力。随着寒假临近,广大师生将暂别校园,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去体验成长的乐趣、享受节日的温馨。我们享受着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所为我们带来的美好时,更应时刻谨记我们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应当自觉肩负起维护美好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为建设一个洁净、文明、规范、美丽的和谐宜居家园而共同努力,为此,长沙县教育局谨向全县十七万师生员工发出倡议:

  一、争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

  大力宣传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全面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要积极向群众和亲朋好友宣传开展环境保护的意义,宣传健康、环保的出行方式,使环保观念广泛深入人心、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争做环境保护的倡导者

  幸福宜居长沙县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维护良好生活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要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参加环保社会公益、环保社会实践、环保小卫士、开展环保征文比赛、布置环保作业、“小手拉大手”等多种活动形式,努力提高群众保护环境的共识,营造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呼吁广大群众携手精心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将“低碳环保、爱护环境”生活方式变为一种生活态度,为建设美好环境凝心聚力。

  三、争做环境保护的践行者

  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要全员上阵,积极做好环境的绿化、美化、净化,清除或有效控制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污染,对环境少一份破坏、多一份关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全县群众共建绿色家园,创建环保长沙县。

  全体师生员工,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保护、人人争做环保使者”的浓厚氛围,为有效防控大气污染、彻底打赢环境攻坚战,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而共同奋斗!

  倡议人:

  日期:

  师生倡议书3

亲爱的师生们: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香润泽校园,阅读丰富人生。

  今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我们向全体师生们倡议:

  请喜爱读书。通过读书获取知识,体味人生,感悟生命;通过读书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提高品味。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应试沉闷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社会,是一个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社会;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和竞争力的民族。

  请品读经典。书是了解世界的一扇窗,是通往心灵的一条路,是折射人生的一面镜,是幸福人生的一级奠基石。与好书为友,益智明理,从经典名著中汲取精华,从圣贤哲理中感悟道理。

  请博览群书。这个伟大的时代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博闻强识,学识渊博,用扎实的知识储备迎接和驾驭人生。

  请学以致用。读书、求知、思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只有将读书、做人、做事统一起来,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学有所用。

  请终身读书。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让我们更加善于思考,远离浮躁;读书让我们更加有智慧的学习、生活、工作,发现人生的充实与美丽,实现自身知识与能力的有机转化,达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目标。

  师生们,请抽出一天时间走进图书馆,办理一本借书证;请利用双休日走进书店,给自己和家人买一本好书;请登录一个读书网站,以另一种方式读书。

  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读书吧!让书香飘荡在身边。

  倡议人:

  日期:

  师生倡议书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在中秋、国庆双节并至之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传统美德,引导广大师生喜迎中秋、欢度国庆,我们向全县师生发出文明过节倡议:

  一、倡导新风尚,文明过节。不搞封建迷信,远离黄、赌、毒;不乱倒垃圾,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公共设施;不编发、转发不健康短信,争做文明有礼的“新兴人”。

  二、倡导理性就餐方式,节俭过节。不搞攀比、不讲排场,不剩饭,不剩菜,携手家人共同营造“小餐桌、大文明”的社会风尚,过一个隆重热烈又简朴节约的节日。

  三、倡导文明出行,平安过节。外出不坐“黑车”,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争道抢行,不开快车,不酒后驾车;注意防火、防盗;安全用电用气,共同营造“平安新兴”。

  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有爱过节。携手家人,开展向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弘扬中华民族崇德向善、文明进步的精神,共同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

  五、倡导尊老睦邻,团结过节。与家人共赏月、同欢聚,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主动与父母谈心,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六、倡导劳逸结合,健康过节。按时起床多锻炼,健康饮食不熬夜,携手家人共读一本好书,做到娱乐学习两不误。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以实际行动争当文明新风的传播者,携手共建文明**,文明共度国庆、中秋节。

  倡议人:

  日期:

  师生倡议书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各学院、年级的同学们将全面迎来为期一周的期末考试,为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有序、诚信的考试环境,创建良好的考风、学风、校风,教务处向全校师生员工发起考试倡议——自觉遵守国家和学校的教育考试纪律和有关规定,认真复习,诚信迎考;严格监考,优化考风。

  一次考试,能够考查我们对学科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拓展的能力,还能考验我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更能测试出我们的诚信度。孟子有云:“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诚信作为一种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是个人价值的内在支撑,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更是我们每位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和良好素质。真诚地面对自己,严守考纪,诚信应考,既是诚实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以后获得更多信任与尊重的起点。在以往的期末考试和上次的四六级考试中,出于依赖、虚荣、功利、盲从、投机、讲义气、不平衡等多种错误心理,部分考生违背考纪,违规作弊。他们也因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或成绩记零,或通报批评,甚至开除学籍,取消学位,改变人生轨迹……如此后果,自己既是后悔莫及,终生遗憾,也让人不齿。你,我,他,我们每一位同学既是优良校风的有力创建者,更是诚信考风的坚定行动者。“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同学,认真备考,诚信做人,决不作弊,自律尚志,以真正的实力,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考场,也是老师的校兵场。学校多次召开教学例会严抓考风考纪,并对监考老师进行了专门的监考培训,旨在从纪律认识和具体监考规程两方面双管齐下建立完善的监考机制,提高监考人员的素质。借此,我们再一次提请参与到期末考试监考的老师,请严格监考,对考场内的违规行为给予及时的制止或严厉的制裁。.求是学风,考试公平,知识尊严,系于一身。我们的监考老师,请履行您的师者重托,珍视您的师者声名,守护您的师者风格。

  同学们,老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共同营造一个健康、诚信、文明、公平的考试环境。

  倡议人: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