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4-10-12 18:59:48 嘉璇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当想知道某一情况、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我们有必要弄明白问题情况,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那么调查报告要注意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1

  一、前言

  新课标提出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倡高效课堂。课前预习是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的过程。

  学生课前预习的深入与否,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课文的效率。而且,学生一旦有了预习的习惯则事半功倍。同时,指导预习又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对学生来说,是终身收益的。

  为了课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设想》,就本校6年级学生的课前预习现状做一个调查。

  二、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预习情况,因此设计了本问卷。分别从学生的预习意识、预习作业完成情况、预习作业无法落实的原因、预习的步骤、预习内容几个方面来设计。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涉及到如下一些问题: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2)学生预习的主动性

  (3)学生预习的有效性方法等状况

  三、调查对象与过程

  1.调查对象

  从本校6年级选了 2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 27 张,收回率100%。

  2.调查过程

  调查方法: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自编了《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对预习的认识和态度

  当学生认识到某件事的意义时,便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动机。学生对课前有没有必要预习是怎么看的呢?见下表:

  (一)你认为课前预习有必要吗?

  ①有必要

  ②没必要

  ③说不清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课前预习是有必要的;约 6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

  (二)上新课之前,你会预习课文吗?

  ①总会预习

  ②有时会

  ③不会预习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上新课前总会预习的;约 10 %的孩子对预习重视不够,还没有养成主动预习习惯。

  (三)你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帮助吗?

  ①有

  ②没有

  ③不清楚

  分析:大部分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有用; 8 %的孩子认为预习对学习新内容没有用。

  2.预习的主动性

  (四)你之所以预习是因为?

  ①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必须完成。

  ②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

  我必须完成。

  ③为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④不知道

  分析:有 80 %孩子预习意识、预习目的是积极的,为了课堂更好的学习,培养自学的能力;

  有 10 %的孩子预习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3.预习的独立性

  (五)老师没有布置或忘记布置预习时,你会?

  ①自己主动预习

  ②向老师询问预习作业

  ③不预习

  分析: 60 %以上的孩子有了预习的习惯,即使老师没有布置预习作业,他们也能主动问或主动预习。

  40 %的孩子没有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

  (六)你预习时,父母会给予你指导吗?

  ①经常指导

  ②偶尔会指导

  ③从不指导

  分析:有一半学生在预习时会得到父母的指导,说明这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预习是十分重视的。

  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这些孩子还没有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见下表

  (七)预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么做的?

  ①直接跳过去

  ②做记号,上课时认真听

  ③请教别人

  ④查阅资料

  分析: 40 %的孩子在预习中遇到问题会请教别人或查资料,说明这些孩子的有积极主动地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较强。 30%的孩子愿意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利用课堂上有目的的听讲来进行解决。但仍有 30%的孩子不管遇到的问题,直接跳过去了,很可能就此不再理会这个问题了。

  (八)预习中你使用过教学参考书籍吗?

  ①正常使用。

  ②不使用。

  ③有时会使用

  分析:在课前预习中,70%的`孩子都使用教学参考书。也就是说有多一半的孩子在依靠参考书进行预习。

  (九)使用参考书是为了?

  ①得到准确的答案,课堂上回答老师的问题。

  ②仅作参考,就像与朋友讨论一样,我也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③做作业时,能把作业做正确。

  分析: 30 %的孩子使用参考书是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见孩子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很重视, 30 %的孩子是为了把作业做正确。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参考是为了得到正确的答案,而不是锻炼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你认为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果吗?

  ①. 有

  ②.较多

  ③.适中

  ④.太少

  分析:多数孩子都认为课前预习是有效果的,说明课前预习是值得的。

  (十一)你认为自己预习能解决哪些问题?

  ①、认识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

  ③、理解重点词句

  ④、了解作者或课文大意

  ⑤其他

  分析:大部分孩子在预习中认为自己能认识生字词,能读通、读熟课文,能理解重点词句。

  12、你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多项选择)

  ①自学生字词

  ②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了解课文大意

  ④查阅资料

  ⑤质疑问难

  ⑥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从本题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预习中常做的事情是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少部分同学能质疑问难,试着完成课后问题。

  上表中反映出学生查阅资料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不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调查结论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的课前预习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1.未养成课前预习习惯。

  有的学生老师不布置预习作业他就不预习,有的虽然也预习,但只是把课前预习当成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重视不够,没有养成良好自觉的预习习惯。

  2.不讲究预习方法。

  预习的内容偏重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对获取知识的过程不够重视,所采用的方法较单一。更严重的是学生在预习时很少能主动提出问题,而没有疑问的学生是没有创新意识的,他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为此,在预习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及方法还是处于浅层次的。

  3.不善于合作学习。

  学生在预习中出现问题不能通过同伴互助合作来解决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或借助于资料。这种被动等待答案的学习方式使同伴之间缺乏合作交流,也难形成知识的碰撞,更难有思想的火花产生。

  4.不注重预习质量。

  有的学生虽然也预习,但预习时很多学生不善于思考,有时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结果在课堂上抓不住重点,精力分配不合理,学习困难重重,逐渐对预习失去了信心。刻苦的钻研精神和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是提高预习成效的关键,合理的预习方法和有效的思维途径是预习成功的保证。

  六、初步的策略设想: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学生的预习情况:

  1.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预习意识,特别是那一小部分孩子的预习意识。教师要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意识,学生自己有能力完成的预习任务,我们绝不包办代替。

  2.应该想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对待预习作业,而不是让他们随意性地敷衍了事。教育引导学生不要迷信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个性解读。

  3.适当调整预习作业的难度和强度,让学生不害怕预习。要创设条件,唤醒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积极主动参与预习。如课堂上教师创设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自由发表看法,教师在给予积极评价。又如教师想办法创造各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甚至超超前预习。

  4.给学生预习内容的指导,让他们逐步知道预习时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并且指导学生把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寻求办法进行解决。

  5.给学生预习步骤的指导,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预习;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时要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和目标。预习中应以读为基础,其他预习任务应在读中完成。读很重要,所以教师对读的遍数要有要求,每一遍读也要有任务,如读通读准、读懂读流利、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问题等等。

  6.关注学生的差异。不同年级学生预习要求不一样,同一个班级学生也有差异,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抓紧预习底线不放松的情况下,可以分层要求,层层递进,不断鼓励优秀学生和学困生战胜自我。

  7.注意与家长、班干部的联系,发挥小组教育功能。学生很多预习工作是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因此会有一些贪玩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预习,这时就很需要家长和学生干部配合监督。

  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2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课前预习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理解能力具有显著作用。本调查旨在了解当前小学生在语文课前预习方面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教师、家长及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某市XX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学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92.5%。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涉及学生的预习习惯、预习方法、预习时间、预习效果评价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预习习惯

  (1)参与度:调查显示,有86.4%的学生表示会进行语文课前预习,说明大部分小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习意识。

  (2)频率:每周进行3-5次预习的学生占比最高(57.),其次为每周1-2次(28.6%),反映出小学生语文预习的频次总体较为稳定。

  2. 预习方法

  (1)阅读课文:所有参与预习的学生均表示会阅读新课课文,其中82.2%的学生会进行多遍阅读,以加深理解。

  (2)查阅生词:95.1%的学生会在预习中查阅并学习新课中的生词,但仅有36.8%的学生会主动查找词语的用法和拓展知识。

  (3)思考与笔记:68.1%的学生会在预习时尝试回答课后习题或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47.6%的学生会做预习笔记,记录疑难点和重要知识点。

  3. 预习时间

  (1)平均预习时长:调查发现,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平均时长约为20分钟,其中,34.的学生预习时间在15-20分钟,31.4%的学生预习时间在20-30分钟。

  (2)预习时间安排:约63.2%的.学生选择在晚上完成预习任务,其余学生则倾向于利用课间、午休等碎片化时间进行预习。

  4. 预习效果评价

  (1)自我评价:75%的学生认为预习对理解和掌握新课内容有较大帮助,但也有20.5%的学生表示预习效果不明显,可能存在预习方法不当或预习深度不足的问题。

  (2)教师评价:通过访谈部分语文教师了解到,他们普遍认为预习对学生课堂表现有积极影响,预习良好的学生在课堂互动、知识理解、问题解答等方面表现出色。

  四、问题与建议

  问题:

  (1)预习深度不足:部分学生仅满足于阅读课文和查阅生词,缺乏深度思考和主动探究。

  (2)预习方法单一:多数学生依赖于阅读和查阅,较少运用讨论、提问、制作思维导图等多元化的预习方法。

  (3)预习时间管理欠佳:部分学生预习时间过短,难以保证预习质量;且部分学生集中在晚间预习,可能影响休息。

  建议:

  (1)引导深度预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学会提问、总结、预测等技巧,提高预习的深度和广度。

  (2)丰富预习方式:鼓励小组合作预习、使用多媒体资源辅助预习、制作预习笔记或思维导图等,提升预习趣味性和实效性。

  (3)合理规划预习时间:建议家长协助孩子制定科学的预习计划,合理分配预习时间,避免过度集中于晚间,保证预习效果与休息质量。

  五、结语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总体良好,但仍存在预习深度不足、方法单一、时间管理欠佳等问题。通过引导深度预习、丰富预习方式、合理规划预习时间等措施,有望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预习效果,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3

  一、引言

  为深入了解小学生在语文课前的预习习惯、方法以及效果,本研究以某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专项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学生作业分析等方式,旨在揭示当前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为教师优化教学策略、家长指导孩子有效预习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情况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学生课前预习作业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问卷设计涵盖预习频率、预习时间、预习内容、预习方法、预习困难等方面,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同时,选取30名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并随机抽查了各年级15名学生的5次课前预习作业。

  样本情况:参与调查的小学生共计185人,其中三年级60人,四年级65人,五年级60人,男女比例约为1:1。样本覆盖城市、农村及城乡结合部等多种地域背景,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预习频率与时间:调查显示,74.%的小学生表示会进行语文课前预习,其中每日预习的占45%,每周3-4次的占23%,其余则预习频率较低。预习时间上,大部分学生预习时长在15-30分钟,占比为68%,超过半小时的占15%,少于15分钟的占17%。

  预习内容与方法:预习内容主要集中在新课文朗读(93%)、生字词学习(88%)和对课文大意的理解(78%)。预习方法方面,查阅工具书(如字典、词典)占比62%,家长辅助预习占45%,使用网络资源(如教学视频、在线学习平台)预习的占35%。部分学生(15%)还采用了制作思维导图、编写预习笔记等深度预习方式。

  预习困难与问题:访谈和作业分析显示,小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生字词理解难度大(48%)、课文深意理解不透彻(30%)、缺乏有效的预习方法和指导(15%),以及预习时间难以保证(7%)。

  四、对策与建议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针对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提出以下建议:

  提升预习意识: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引导小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培养其自觉预习的习惯,确保预习的频次和时间。

  优化预习内容与方法:鼓励学生在预习时不仅关注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尝试对课文进行深度理解,如角色分析、主题探讨等。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在线学习资源、教育APP等,丰富预习手段,提高预习效率。

  提供预习指导:教师可设计预习任务单,明确预习目标与要求,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策略。家长也应适度参与孩子的预习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但避免过度干预,以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解决预习困难:针对生字词理解难题,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加强针对性讲解,家长可引导孩子使用工具书或在线查询工具。对于课文理解问题,可通过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思考,深化理解。对于缺乏预习方法的学生,可开设专门的学法指导课程或讲座。

  五、结语

  本调查报告揭示了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学校、教师、家长能以此为参考,共同推动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升语文学习效果。

  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4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前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把握学习重点,还能在课堂上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深入了解当前中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特进行本次调查,旨在为语文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调查方法

  样本选择:随机抽取某中学初中部三个年级各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计约300名学生。

  调查工具:采用自编的《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问卷》,包含预习频率、预习内容、预习方法、预习效果自我评价及影响因素等多个维度。

  数据收集:通过线上问卷平台发放问卷,并设置一周的填写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完成问卷。

  数据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

  预习频率:约60%的学生表示会经常(每周至少三次)进行语文课前预习,25%的学生偶尔预习,15%的学生几乎不预习。

  预习内容:大多数学生(80%)主要集中在阅读课文、标注生词和段落大意上,较少涉及背景资料搜集(15%)和深入思考文章主旨(5%)。

  预习方法:使用教科书和教辅资料预习的学生占70%,利用网络资源(如视频讲解、在线词典)的学生占20%,仅有10%的学生会尝试小组讨论或向家长求助。

  预习效果自我评价:约45%的学生认为预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帮助,但效果不明显;30%的学生觉得预习非常有用;剩余25%的学生表示预习与否对学习效果影响不大。

  影响因素:时间不足(55%)、缺乏有效预习方法(25%)、对预习重视不够(15%)及家长监督不足(5%)是主要影响因素。

  四、问题与挑战

  预习内容单一:多数学生预习时仅限于课本内容,缺乏对课外资源的有效利用。

  预习方法传统:依赖纸质资料,网络资源和技术工具的利用率低。

  预习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预习的价值和作用认识不足,预习效果有限。

  外部支持不足:家长和教师的监督指导不够,尤其是家长在预习习惯培养上的参与度低。

  五、建议与措施

  丰富预习内容:鼓励学生结合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如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等,拓宽知识面。

  创新预习方法:推广使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如观看教学视频、参与在线讨论等,提高预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强化预习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应教授有效的预习技巧,如如何提问、如何做笔记等,并定期检查预习作业,给予反馈。

  家校合作: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共同监督学生的'预习情况,家长可适当参与孩子的预习过程,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增强预习意识: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对预习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其内在学习动力。

  六、结论

  本次调查揭示了当前中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表明虽然大部分学生有预习的习惯,但在预习内容、方法、效果及外部支持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通过实施上述建议措施,有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预习效果,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 5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前预习作为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中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课前预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本调查旨在了解当前中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抽取了某地区三所中学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内容涵盖了预习习惯、预习方法、预习时间、预习效果等多个方面。

  三、调查结果

  预习习惯:

  经常预习的学生占比45%,偶尔预习的占比35%,从不预习的占比20%。

  初中生预习习惯略好于高中生,可能与学习压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发展有关。

  预习方法:

  大部分学生(60%)采用阅读课文并标注重点的方式进行预习。

  使用教辅资料(如参考书、网络资料)进行预习的'学生占比30%。

  只有少数学生(10%)会尝试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深化预习内容。

  预习时间:

  大部分学生(55%)预习时间在15-30分钟之间。

  预习时间超过1小时的学生占比不足10%。

  高中生因学习负担较重,预习时间相对较短。

  预习效果:

  认为预习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帮助的学生占比70%。

  但仍有30%的学生表示预习效果不明显或没有预习习惯。

  预习效果好的学生普遍反映,预习能增强课堂参与度和自信心。

  四、存在问题

  预习习惯不均衡:部分学生缺乏预习习惯,导致课堂学习效果不佳。

  预习方法单一:多数学生仅停留在阅读层面,缺乏深度思考和拓展学习。

  预习时间不足:部分学生因时间管理不当,预习时间较短,影响预习效果。

  预习效果评估缺失:缺乏有效的预习效果评估机制,学生难以了解预习的实际成效。

  五、改进建议

  培养预习习惯:教师应加强预习重要性的教育,鼓励学生养成每日预习的习惯。

  多样化预习方法: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预习方式,如小组讨论、制作思维导图等,提高预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合理安排预习时间:指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和个人情况,合理规划预习时间,确保预习质量。

  建立预习效果评估体系:通过课堂小测验、预习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反馈,促进预习习惯的持续优化。

  六、结语

  课前预习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当前中学生语文课前预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共同推动中学语文预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报告01-08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调查报告04-19

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现状调查报告05-18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方案02-09

语文预习情况调查报告06-09

情况调查报告03-07

近视情况调查报告04-14

视力情况调查报告03-28

手机情况调查报告03-21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