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时间:2023-12-13 10:59:26 方案 我要投稿

实施方案共3篇

  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施方案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施方案共3篇

实施方案 篇1

  一、节能减排科技现状

  (一)能耗与节能科技现状

  我市能源消耗结构以煤炭为主,XX年能源消耗结构中,煤和焦炭占64.1%;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由XX年的2.77吨标煤下降到XX年的2.09吨标煤,下降了24.5%,但较全省平均水平仍高出0.92吨标煤。我市规模工业高耗能产业主要集中在钢铁、电力、建材等行业,其综合能源消费量占到全部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7%。从电力消耗情况看,XX年全市电力消耗量为32.1亿千瓦小时,XX年为43.1亿千瓦小时,年均增长6.1%。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的比重接近80%,几乎全是工业耗电。此外,我市清洁能源使用率从XX年的21.97%提高至XX年的35.5%。

  我市社会用电量和各产业的用电量都呈不断增长趋势,说明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能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而且高能耗产业多,主要工业装备技术水平不高、能源利用率较低,节能降耗空间大。

  我市围绕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开展创新性技术攻关,突破了一批瓶颈技术,开发并应用了一批重大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

  钢铁企业重点推广“三干三利用”(即焦炉、转炉和转炉煤气干式除尘技术及对水、煤气和固体废渣的综合利用技术),XX年全市钢铁企业综合能耗下降了8.89%。电化集团有限公司建立热电联产项目,采用循环锅炉后,遵循能源梯级利用原则,年节省原煤1.1万吨,节水60万吨。在国内率先抢滩风力发电装备市场,电机集团有限公司突破了兆瓦直驱式风电机组的整机系统集成、机组控制系统及大型直驱动低速风力发电机制备三大技术瓶颈,成为全国最早确立的三个风力发电整机制造产业化基地之一。交通领域,突破了混合动力汽车等一批关键技术。

  尽管如此,我市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工业能耗指标体系和项目节能评估指标体系;用能结构不够合理,高效清洁能源缺乏;高效节能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力度不足。

  (二)污染排放与减排科技现状

  我市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高,粗放式经营带来的环境隐患较多,部分地区环境容量已趋饱和,环境污染呈加剧、生态风险加大趋势。其生态与环境问题无论在类型、规模、结构、性质以及影响程度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

  1.水污染问题突出。XX年江段监测出现超标的项目有10个,其中氨氮、石油类、化学需氧量(cod)等为主要污染因子,镉、汞、砷重金属污染超过国家标准。城区江段水污染主要表现为工业污染及城市生活污水的复合污染,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只有23%。

  2.城市空气质量较差。废气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火电、建材、化工和冶金等全市经济发展的优势行业,其排放量占全市废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的88%。工业废气排放量呈总体增加趋势,从XX年的620.7亿标立方米增加至XX年的750.3亿标立方米。全市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量位居全省前列,也属于我国的重酸雨区。

  3.固体废物污染加重。工业固体废弃物增长幅度较大,由XX年的196.2万吨增至XX年的436.6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4.生态风险加剧。一些冶金、化工等企业排放的“三废”对周边土壤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乡老工业区域土壤和地下水的铬等污染物普遍超标,境内江两岸也出现较严重的土壤镉超标。

  我市的“三废”排放量总体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反映出工业清洁生产水平不高、资源消耗过大;全市工业门类虽然齐全,但是产业链条短,企业之间的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低,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研发与推广了一批资源高效利用和减排的系列关键技术。如,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钢)采用陶瓷膜过滤处理技术实现循环再利用生产污水6000万吨;湖南有色氟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用电石渣代替生石灰,每月用量约6000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脱硫石膏替代石膏生产纸面石膏板,实现20万吨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但是,我市对污染物减排的环境科技仍有很大需求,主要体现在:(1)钢铁、化工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关键节点技术;(2)竹埠港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关键技术;(3)乡老工业区废渣无害化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4)重点区域大气、水体、土壤复合环境污染相互影响及调控技术;(5)区域大气细颗粒物、氮氧化物以及空气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技术等。

  二、主要目标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湖南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为指导,深入实施“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突出科技创新在节能减排中的核心地位,紧紧围绕“十一五”万元gdp能耗降低22%,主要污染物cod(化学需氧量)、so2(二氧化硫)、cd(镉)、as(砷)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7.5%、6%、23.7%、25.3%的节能减排总目标,以江流域和乡工业区地区的环境改善为核心,以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为契机,着力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十一五”期间,通过攻克10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广10项实用技术,开发20个科技新产品,实施6项重大集成应用示范工程(简称市节能减排“1126工程”),建设节能减排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大幅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显著削减废物排放量,使我市的节能减排技术及指标居省内领先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攻克10项关键共性技术

  1.钢铁企业污水生物制剂除重金属回用技术

  研发钢铁企业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各工序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设备与设施,开发生物制剂,采用总排放口污水生物制剂法脱除重金属及回收利用工程,实现污水回用4600万吨/年。

  2.含氟、铬废水综合治理技术

  研究开发新型除氟试剂及工艺技术,使含氟废水中的氟离子与试剂作用生成沉淀物,经分离后清液回用,渣浆过滤后综合利用。解决目前含氟尾气净化采用的纯碱洗涤除氟工艺造成的na盐累积问题;

  研究采用含铬废水在还原塔内洗涤含h2s的煤气或含so2的燃煤烟气,六价铬在酸性条件下被还原为三价铬,加碱液后沉淀析出,过滤出铬渣,铬渣返回工艺系统作为原料使用的.综合治理技术,达到以废治废目的。

  3.含镉废水处理和零排放技术

  开发“生物制剂配合—水解法”深度除镉技术,使废水中重金属达到国家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并实现废水循环使用,消除工业园区对江造成的镉污染。

  4.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化联合修复或固化技术

  开发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化学联合修复技术,对污染严重,重金属浓度高的土壤,采用客土修复技术、钢铁厂烧结的方式进行固化、在堆土表面种植经过选择的植物吸收等方法修复,减少铬、镉、铅、锰等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以消除重金属污染土壤对环境的威胁,实现低成本的生态恢复。

实施方案 篇2

  为确保我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发挥教育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贫困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种养业扶贫工程实施意见等五个脱贫攻坚配套文件的通知》(皖政办〔20xx〕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扶贫对象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薄弱学校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

  (二)目标任务

  县教育部门成立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组织,科学制定脱贫攻坚推进方案;加快学生资助中心标准化建设,增强扶贫攻坚基层能力;实施精准扶贫助学计划,确保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实施结对帮扶贫困村计划,组织教师进村入户做好建档立卡、比对核查、慰问帮扶等工作,确保精准扶贫任务落实到位。

  从20xx年起,按照定点、定向的原则,对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薄弱学校和各级各类教育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努力构建到校、到人的教育精准扶贫体系,落实多元扶持与资助政策,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我县教育发展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对建档立卡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各类教育资助方式,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公平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到20xx年,幼儿园实现基本覆盖,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5%;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生活设施设备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任务全面完成,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0%以上;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基本达到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未能升入普通高中和高校的贫困家庭适龄学生都能进入职业院校学习,或接受不低于半年的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

  到20xx年,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0%;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目标,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有较大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培训能力满足贫困地区技能型人才培训要求。通过教育资助实现扶智脱贫,同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寒门圆梦”精准扶贫助学计划,全面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受教育权利

  1.实施范围

  具有利辛户籍在利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孤残或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学生、因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以及贫困家庭普通高校在读大学生和大学新生均纳入“寒门圆梦”助学范围。

  2.工作目标

  从20xx年起,实施“寒门圆梦”精准扶贫助学计划,按照定向、分类的办法,对贫困家庭学生实行“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补助、高中教育兜底、中职教育贴补、大学教育贷款”全覆盖的教育助学扶智计划,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就学、完成学业,实现扶贫、扶智、脱贫的目标。

  3. 扶助标准

  (1)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就读子女

  学前教育阶段每生每年按6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

  义务教育阶段每生每年按8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寄宿生每年再分别按小学1000元、初中1250的标准补助生活费;

  普高阶段实行政府兜底资助,在每生每年补助2000元国家助学金、学校优先免除学杂费的基础上,按照每生每年4500元的标准进行资助(测算方法:生活费按每生每天15元全年5400元、住宿费700元,教辅及生活用品400元,共计6500元,减去国家助学金2000元,计4500元);

  中职阶段在免除学费、每生每年享受国家助学金2000元基础上,由扶贫部门和学校校内资助资金(学校提取事业收入的5%)分别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生活补贴;

  高等教育阶段优先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本专科最高8000元、研究生最高12000元,在校期间免息),并由扶贫部门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扶助。

  (2)非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家庭就读子女

  对孤儿、残疾学生及经济困难残疾家庭学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学500元、初中800元、高中1000元的标准扶助;

  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在籍在读首次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贫困家庭普通高校在读大学生和大学新生,实施一次性就学扶助,标准为每生2000元。

  (3)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困难家庭就读子女

  对因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特别困难的我县在籍在校学生,按每生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特别扶助。

  (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扩大贫困家庭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

  1.实行教育扶贫结对帮扶全覆盖。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城区公办幼儿园、优质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级幼儿园。县教育局统筹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乡镇中心校对口帮扶所在乡镇村小学、教学点。

  2.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重点扶持贫困村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按照有利于利用小学富余校舍和师资、有利于幼儿方便就近入园、有利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原则,在有实际需求的贫困村依托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指导并督促贫困村制定发展规划,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构建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保教质量。

  3.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统筹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等项目资金,加大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和帮助农村小学、初中加强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等附属设施建设,加强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器材配备,改善寄宿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缩小义务教育校际间和城乡间差距。完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4.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运转经费保障。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补助,切实解决寄宿制学校运转困难。对农村不足100人的规模较小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保障贫困村儿童就近入学。加强县域内公用经费统筹,向条件薄弱的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倾斜,提高其经费保障水平。

  5.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重点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和招收较多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特教班)建设资源教室(中心)、配备特殊教育学校设备设施。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公用经费保障水平,20xx年起,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6.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支持普通高中校舍改扩建、体育场建设、图书采购、仪器设备购置,帮助其改善办学条件,使这些学校的教学、实验及学生生活设施基本达到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学校校舍建设标准。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高办学质量。

  7.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在实施好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助学金、免学费政策基础上,各中职学校主动与人社、农委、残联、扶贫办等相关部门联系,大力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贫困劳动力、在职职工、新型职业农民、残疾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参加中、高等职业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就业条件变化,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网络。

  8.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宽带接入,通过有线、无线等方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网络覆盖面,不断提升带宽接入质量;指导和优化校园网组网,完善网络条件下基本教学环境建设。巩固提升“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逐步推进“在线课堂”建设,帮助农村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加强网络技术应用与管理培训指导。遴选信息技术应用优秀教师,开展现场教育教学交流活动,提升贫困地区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三)加强农村师资配备和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1.构建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中小学教师招聘“省考、县管”办法,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加大农村教师补充力度,确保农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重点面向农村学校本土化培养教师,实施教学点“一校一全科教师”计划。

  2.完善教师多渠道培训体系。组织实施“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集中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对农村音体美专兼职教师的培训,“十三五”期间将农村教师轮训一遍。组织名师定期向农村中小学校送培送教。

  3.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和“县管校聘”制度,在县域内学校编制总量、职称岗位总量内,由县教育局按照班额和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统筹管理学校职称岗位使用,促进教师编制、职称随教师交流而流动,重点推动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教师向乡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交流。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农村支教。

  4.依法保障并逐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全面实施乡镇工作补贴制度,继续落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核定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按上限执行。特级教师评选、教师表彰奖励指标分配向贫困地区教师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乡村学校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积极争取并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实施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农村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全面实施农村教师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统筹解决农村教师住房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县法制、扶贫、教育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财政、发改、人社、编办、民政、卫计、文体旅游、妇联、残联、工会、团委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利辛县教育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具体负责教育精准扶贫日常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研究解决教育精准扶贫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完善配套措施和办法。各乡镇、各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制,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实施,细化工作措施,加强资金管理,实施跟踪问效。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教育局负责根据农村教育发展情况和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情况,科学制定教育扶持和资助政策,统筹各方教育资源,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升办学质量;县发改委负责将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全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各类政策和资金支持;县财政局负责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协调落实中央支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专项资金,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加强统筹配置,向贫困村倾斜;县编办、人社局负责农村幼儿园、中小学师资配备工作,力争将“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的优秀师资补充到农村幼儿园和中小学,落实好教师职称晋升和待遇保障政策。把教育精准扶贫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任务台账,细化工作职责,挂图精准作业。教育、扶贫部门具体负责各类教育扶贫项目的实施,建立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料数据库,落实帮教帮扶和资助措施,确保其获得有效资助,完成学业;按照项目规划和政策要求,落实各类教育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主体责任,确保各类教育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坚持“节俭、安全、实用、够用”的原则,把好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资金使用关,避免重复建设、超标准建设。

  (三)加强资金投入。积极拓展教育精准扶贫资源渠道,充分发挥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等在教育精准扶贫中的积极作用,合理引导各类教育扶贫资源发挥最大效益。要加大县以上财政对农村的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坚持教育政策向农村聚焦、教育资金向贫困村倾斜、教育项目向贫困村靠拢,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确保教育精准扶贫目标如期实现。健全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定期检查、审计监督和绩效评价机制,加强教育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监管,确保教育精准扶贫项目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四)加强舆论引导。教育精准扶贫是一项惠及贫困家庭和学生的民心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宣传工作,弘扬关爱文化,关心贫困人群,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内容,熟悉资助办理程序并顺利获得资助,管好用好教育扶贫精准扶贫项目资金,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

实施方案 篇3

  关于印发《××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活动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各有关单位:

  现将《××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活动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二○××年×月××日

  ××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活动年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镇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切实保障农村公路完好畅通,真正发挥农村公路的功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发[20××]××号文件精神,经镇政府研究,特制订本镇农村公路养护活动年实施方案。

  一、明确责任

  农村公路指本镇辖区内农村四级公路。各村(居)为农村公路的养护责任主体单位,将辖区内每条道路落实到人头,专人长年进行养护。镇农路办负责督查考核各村(居)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

  二、开展活动的目的、时间和步

  本实施方案是为了落实管养责任,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促进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规范化、常态化,不断提高管养水平、服务能力,保障农村村民出行,确保道路安全运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活动分以下几个阶段:动员部署阶段进行宣传和动员,营造氛围;组织实施阶段按照东交发[20xx]3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具体情况进行实施和考评;总结评比阶段进行评比和考核奖惩。

  三、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全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活动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

  成 员:××× ××× ××× ××× ××× ×××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活动的动员部署,监督检查及总结评比、考核工作。指导各村(居)做好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及其设施保护工作。各村(居)民委员会是辖区内农村公路管护的责任主体,负责组织实施具体的公路养护工作,由各村(居)民委会与养护人员签订养护合同。

  四、养护标准

  1、保持公路及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畅通。

  2、路面定期清扫,及时清除杂物、积水、积雪等,清除的杂物不能堆积在路肩上,以保持沿线的清洁。水泥路面应定期清除缝内多余的添缝料,以保持其伸缩性能。

  3、路肩平整、坚实、整洁、无杂草、坑洼、堆积物,与路面的接茬平顺。

  4、排水设施无淤积,保证路基、路面不积水。雨中应上路巡查,及时清除堵塞物,保证水流畅通。

  5、及时清扫、清除桥面杂物,疏通泄水孔,保持桥面整洁、排水畅通。

  6、涵洞构部件完好,要保持水流畅通,进出水口洞内无堵塞、淤泥现象。

  7、沿线标志及安全设施齐全、醒目,无破损。

  8、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内按照规范因地制宜搞好绿化。

  五、养护管理职责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公室职责

  1、农路办要加强公路养护工作的领导,落实本行政区内农村公路的责任主体登记、养护计划执行情况、落实养护配套资金和养护质量考核;编制公路养护及专项工程年度计划。

  2、及时上报各类养护报表,做到数据准确,齐全完整。

  3、督促村(居)安排责任心强、任劳任怨的.人员担任专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员,并对养护管理员进行严格管理,实行工作考评制。

  4、加强巡查,积极协助上级交通部门查处各种破坏道路、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对本辖区内公路路产、路权侵害行为进行制止,并及时上报市路政管理部门。

  5、协助公安机关和交通管理部门,做好交通安全、农村公路管理

  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村(居)委会职责

  1、各村(居)要安排责任心强、任劳任怨的人员担任专职公路养护管理员,并签定养护合同和安全合同,对村域内农村公路进行专业养护。

  2、要安排村干部对辖区内的农村公路进行监督和检查,发现在农村公路两边5米范围内修建建筑物和构造物,在公路上乱堆、乱放物品和设置路障等现象,要立即制止,并及时上报镇农路办。

  3、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公路绿化工作。

  4、发现危险路段的情况,应及时上报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如因严重自然灾害致使公路阻断,零星塌方单处50立方米以下、路基缺口单处10立方米以下(不包括砌筑挡土墙)等路段,必须组织人员配合农路养护人员及时清除、填补,确保交通安全;超过以上标准、损毁严重的路段,要立即上报镇农路办,以便及时组织抢修,尽快恢复交通。

  5、负责对村民进行交通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爱路护路意识。

  (三)公路养护人员职责

  1、应根据不同技术等级标准、不同的路面要求,严格按照交通部门有关养护技术规范进行公路养护。

  2、进入汛期前,要按照标准对路基进行全面整修。进入汛期后,要进行边坡杂草修剪,使杂草与边坡间平顺适应,边坡坡面平顺、坚实。因雨水冲刷形成的缺口应及时修补、夯实。

  3、所养护路段发生险情时,应及时报告村(居)委会,配合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属于小范围塌方、损毁情况的,必须及时清除、填补,确保交通安全。

  4、如有发现群众侵占路面等现象要立即制止,并及时上报村委会。

  5、要严格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和规范施工,养护作业区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标识,施工现场要文明施工,为通行车辆和行人提供方便。

  六、养护资金来源、安排

  1、资金来源:上级补助的农村公路保养资金,镇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村(居)自筹资金。

  2、资金安排: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专户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上级财政养护资金的70%用于道路管护人员的基本工资,每半年根据平时督查检查和评比考核情况进行发放,10%用于考核,20%用于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农村公路严重塌方、损毁的修补。

  3、除日常养护外的其他养护工程包括公路的中修、大修、改善工程以及当年发生的较大水毁及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公路损坏抢修和修复工程,采取专业化养护。资金由镇向农路办争取补助,先由镇和村自行垫付,保证公路畅通。

  七、检查、考核

  为确保养护工作顺利进行,做到职责分明,镇对各路段养护工作责任主体和养护人员实行立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镇农路办不定期进行养护巡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定期检查每季一次,年终时综合二次检查结果和日常巡查情况,结合市农路办每年的农村公路养护评比考评结果,对各养护路段养管工作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作为拨付农村公路保养资金的重要依据。对养护工作做得好、被评为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先进单位和个人,由镇给予相应奖励。对养护工作较差的路段,群众有投诉,达不到道路养护考核要求的,全年养护资金扣拨30%,并给予通报批评。对于群众反映强烈、长期达不到道路养护考核要求的路段,要求村委会立即调换养护管理员。

  八、加强资料搜集整理和信息报送

  各村(居)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镇农路办,由农路办确认后制定解决方案,镇里解决不了的由镇向市农路办及相关部门请求落实。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实施方案(经典)10-28

实施方案(精选)11-30

实施方案【经典】12-06

[经典]实施方案10-03

[精选]实施方案10-09

实施方案08-01

绩效实施方案05-16

旅游实施方案04-14

养殖实施方案04-14

医院实施方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