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

时间:2024-02-25 15:01:13 方案 我要投稿

实施方案必备[6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施方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施方案必备[6篇]

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中华古诗文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美不胜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一种特殊感悟和认知,是真、善、美的艺术结晶。千百年来,万口传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很多卓有成就的学者,在回忆自己成长历程时,都感慨得益于早年的启蒙教育,尤其是古诗文的诵读。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影响了他们的修身与治学。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作为“引路人”的教师,无论是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考虑,还是基于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的迫切需求,都责无旁贷地要重视起经典作品、古诗词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方法和途径”的研究和探讨,要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背诵经典作品、古诗文,共同发展成长。

  二、实施目标:

  1、通过经典诵读工作的实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祖国优秀文化的兴趣,促使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多读多背以加强语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丰富想象。

  2、建立经典诵读、古诗词吟诵教学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学习经典作品、古诗词的途径,并带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3、通过对大量经典作品、古诗词的吟诵和记忆,锻炼并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激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三、诵读内容

  从《诗经》到现代诗歌,从《论语》到当代散文,中华民族的古今名著名篇不胜枚举。为了在几年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最优秀的古诗文,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分学段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1.一、二年级学生背诵古诗词

  2.三、四年级学生背诵古诗词《三字经》

  3. 五六年级学生背诵《弟子规》。

  4.各年级依照《各年级诵读篇目一览表》诵读我校校本教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也可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自由拓展。

  四、具体实施

  (一)诵读时间

  1.利用每周早读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自由对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吟诵。

  2.各班每月抽出一节语文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古诗词吟诵表演。

  3.在每周的写字课时间,将当周所吟诵的古诗词,通过书写加强记忆。

  4. 每天回家复习10分钟,和家长一起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在诵读时间上,各年级组灵活安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二)诵读要求

  1.经典诵读应遵循以下原则:学校活动与班级活动相结合;个人学习与集体辅导相结合;诵读与展示相结合;评比与激励相结合;总结与提高相结合。

  2.各班诵读力求做到:诵读为主,讲解为辅;品位诗文,畅谈体会;分清层次,因材施教;师生互通,交流情感。

  3.古诗文背诵之“三要”:心要专——专心致志、不可分心;眼要准——仔细看准、全神贯注;口要到——边看边读、通顺流畅。

  (三)诵读措施

  1.创造“五条途径”

  听,即听广播。学校广播站开设“校园之声诗文小广播”,由学生主持、播音,其内容有诗文朗诵、赏析以及有关古诗文的趣闻轶事等。

  看,即通过设立诗文牌和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以及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古诗文记住。

  抄,让学生做诗文卡、办手抄报、制诗文集。

  赛,即按班级、年级、学校逐层举办诵诗会活动,全校师生参加。诵读会分

  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自由发挥表演等多种形式,并有接力赛、抽卡赛等种类。通过举行这一活动评出优秀选手和优秀班级。对各班在吟诵古诗词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同学给予奖励,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吟诵古诗词的数量和质量;对班级、教师也要进行大张旗鼓的奖励。

  2.班主任要积极协调科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背诵的兴趣。与学生合作、竞争、交流,多发现典型,做好校内宣传,树立身边的榜样。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开辟“古诗角”,“经典壁”,争创书香班级。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古诗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各班组织学生成立“古诗配画”小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古诗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绘成题诗图,对于他们好的作品要给予鼓励,并定期展示;而一些适合于表演的诗,可组成“诗词表演组”,由教师选择与诗文有联系的音乐,放着音乐按节奏让学生朗读古诗文;也可以由学生自己伴奏诵读古诗文;还可以由师生用现代歌曲的旋律来吟唱古诗文。有一些古诗文通俗易懂,教师把它们改编成诗文剧让学生表演,以此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对于书法爱好者,可以指导其用宣纸写成的古诗文条幅。举办古诗书法作品展,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进行古诗文的诵读。

  3.在语文教研组中开展经典诵读专题校本教研活动,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4.借助于家长的帮助,动员家长为孩子课外诵读经典、学古诗给予支持,让他们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把记忆中的诗还原生活——也就是看到某种景色,或在某个生活细节,引导孩子说出与之相映的警句、诗句来。这样,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会更注重积累,并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所学的警句、诗句“内化”。

实施方案 篇2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实施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意见》的精神,推动我校课程改革,保证学分认定的真实性、严肃性,结合我校从20xx年开始在高中试行学分制管理所取的一些经验,初步构想我校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实施方案。

  一、学分结构

  (一)学分分为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原则上完成18学时(1学时为40分钟)课程内容的学习可获得1学分。

  (二)必修学分为96学分,学生必须通过修习八个学习领域所有科目的必修课程,获得必修学分。

  (三)选修学分为48学分,学生可在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和社会实践类等四类选修课程中自主选择修习,其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24学分,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8学分。学生可以在校内跨班、跨年级选修课课程,也可以到其他普通高中学校、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或社会培训机构选修课程。

  二、学分认定

  (一)学分认定是对学生可否获得学分的判定。学分认定的意见分“同意认定”、 “不予认定”两种。学生学完一定的课程并通过考核或获得相关证书,可获得相应的学分。

  (二)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校长担任主任,委员由学校领导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校教务处具体负责学分的认定工作。

  (三)学分认定的条件和形式。根据普通高中课程的性质,学分认定的条件和形式主要有三种:

  1、学业认定。主要适用于必修课程和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便于学业测试的选修课程。学生课程修习时间不少于规定课时的2/3(18学时为1学分)、学习过程表现良好、参加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或考查)并合格,即可取得学分。

  2、证书认证。主要适用于学生获得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资格或等级证书、比赛获奖等情况。学生取得相关的中、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等级证书的,可按高级6学分,中级2学分认定。学生在参加社区市级以上组织的各种知识、技能、文艺和体育等比赛中受到表彰和获得奖励的,可按全国性大赛一、二等奖6学分,全国性大赛三等奖、省级大赛一等奖4学分,省级大赛二等奖、市级一等奖2学分,市级二等奖1学分认定学分,记录成为相应类型选修课程的学分。上述学分计该项目的'最高学分,相同项目的学分不予累计认定。

  3、过程记录。主要适用于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和总结,有学校或相关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有反馈评价,可按30学时1学分认定学分。

  (四)学分认定的基本程序是:

  1、学生修习完一门课程并通过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考试(考核)、获得某项资格或等级证书以及比赛获奖,由学生或任课教师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学分认定申请,并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2、学科任课教师或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学分认定条件进行对照,提出对学生学分认定的初步意见。

  3、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对学生申请和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核,做出认定结论,并由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签署意见。

  4.“同意认定”学生学分的,在校园网公示。“不予认定”的,书面通知学生并告之原因。

  (五)学生对学校作出的学分认定意见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或接到通知之日起15日内向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提出复议要求。学分认定委员会自接到学生复议要求之日起15日内进行复议,及时给学生书面回复,并做好思想工作。对学分“不予认定”的学生,应根据原因指导学生补足学时、重考、重修或改修其他课程。

  (六)学分认定工作一般在每个学段结束时进行,教务处应及时将学分认定情况分别记入学生学分档案。认定的学分要分别记入学校学籍管理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和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性评价记录。学生学分认定档案内容应包括学生在该课程(模块)修习过程中所用课时、考试考查考核成绩、学分认定时间等。

  (七)符合《浙江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在省内学校之间转学的,或由外省(市、自治区)转入本省的,只要提供必要的学分证明材料,转入学校应当同意认定学生在原学校所获得的学分。由本省转学到外省(市、自治区)学生的学分认定,依据转入省(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

  (八)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以申请重考或参加其他教学班相同学习模块的考试。重考时间由学校安排,重考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所获学分仍可记录在学籍管理卡的相应栏目内。重考仍不合格者,允许重修或另选修其他模块(必修课程不能放弃)。重修要在接到学分不被认定通知后1年内完成。

  (九)不予认定学分的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认定学分:

  1、学生参加学习课时数少于该模块规定的三分之一的;

  2、未参加学科模块考核、或者模块考核不合格的;

  3、未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或者缺少必要的活动记录等的;

  4、考核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三、普通高中的弹性学制和毕业要求

  (一)学生可在2-4年内完成普通高中学业,在达到普通高中毕业条件时,即可在学年结束前向所在学校提出毕业申请,学校审查认定符合普通高中毕业条件的,应予以毕业。

  (二)我省学生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资格,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我省普通高中学籍;

  2.品行端正,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高中学习期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且总学分达到144以上(其中,必修不少于96学分、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24学分,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学分不超过8学分);

  4.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所有必考科目的考试,且不合格科目不超过一门;

  5.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四个测评项目中,不合格的项目不超过一项。

  (三)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由省教育厅监制,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验印。普通高中毕业证书的编号应与学籍辅号(即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准考证号)一致。

实施方案 篇3

  为贯彻落实市畜牧兽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作的通知,使我县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县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建设现代畜牧经济强县目标,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推进畜牧科技进村、到场、入户,提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达到科技助农增收的目的。

  二、工作原则

  (一)全面参与。广泛发动乡镇畜牧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畜牧龙头企业等多方力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畜牧科技助农增收活动。

  (二)统一部署。县局制定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实施。

  (三)突出重点。开展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作要把基地建设、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统一起来,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作为提升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着力方向,不断探索创新“两个带动”机制模式,扩大对养殖农户的带动面、参与面和收益面。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作要把组织农民进行专业化生产、提农民组织化程度作为“为农服务、教农学技、带农入市、助农增收”的重要工作,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服务、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机制,不断提指导畜牧经济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服务基层农民群众的科技水平,加快我市畜牧业由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转变。

  三、主要目标任务

  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围绕我县制定的畜牧业发展“十二五”发展目标,紧密结合畜牧生产建设项目所提供的'资金条件,重点加强畜牧实用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县畜牧兽医局对今年申报省、市标准化示范创建场进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培训,并结合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在春秋两季对规模养殖小区(场)各举办一期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技术培训,培训面达90%以上。全县畜牧系统参与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的畜牧兽医科技人员为43名,其中县级13名,乡镇科技人员30名。每个技术人员联系6户农户,共联系258户养殖农户(场)。通过活动,要求完成联系户人均增收200元的目标任务。各乡镇及机关股室科技助农增收目标任务分解表见附件。

  四、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畜牧兽医实用技术推广,提养殖技术水平。

  (二)强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与我县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有机对接。加强对畜牧兽医技术骨干的培训,并在畜牧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发挥技术引领与支撑作用,提全县科学养殖水平。

  (三)注重畜牧技术培训,确保畜牧科技进村入户。各乡镇要组织畜牧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推广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面向养殖农户的技术培训。各站股及县局分管领导和科技人员要有自己的联系户,要结合畜禽养殖项目,为养殖户送政策、送技术、送良种、送知识,确保畜牧科技进村入户。

  (四)完善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的管理。县局进一步完善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的管理、检查和督导制度,坚持季度检查、半年小结、年度考核等各项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在畜牧科技助农增收行动中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五)加强科技助农增收行动的宣传工作。各乡镇要加强科技助农增收工作的宣传,定期向县畜牧兽医局产业发展股报送项目信息、典型事迹等。

  (六)落实科技助农增收工作经费。县局切实保障畜牧科技人员的下乡工作经费,确保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作有序开展。

实施方案 篇4

  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一)工程目标

  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二)工程任务

  从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全县抗震设防不达标校舍进行抗震加固,对洪涝灾害、山体滑坡、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迁移避险,提高综合防灾能力。

  1、消除校舍质量安全隐患。及时拆除经鉴定确认的D级校舍,对符合布局调整需要的进行集中重建,暂不能拆除的要停止使用,并在危房周边设置隔离带和警示标志,严禁师生进入。

  2、消除校舍抗震安全隐患。通过实施抗震加固或重建工程,使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建筑抗震设防标准。

  3、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跟踪防治国土资源部门确定的年度中小学校地质灾害危险点,对经评估确认存在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的校舍进行避险迁移。

  4、提高综合防灾能力。进一步完善校舍防火、防雷等设施建设。

  5、分年度任务。-年三年分别完成总工作量的30%、60%、10%,并于年底前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二、实施范围

  校舍安全工程覆盖全县所有的中小学校,包括普通中学、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中职学校。

  三、具体措施

  (一)排查鉴定

  1、在20xx年度校舍抗震安全排查的基础上,按照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要求,对全县校舍进行逐校逐栋排查,按照抗震设防和综合防灾要求,形成对每一栋建筑的鉴定报告,建立校舍安全管理档案和校舍安全信息管理系统。

  2、校舍安全排查包括校舍选址安全排查和校舍建筑安全排查。校舍选址安全排查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勘探,必要时通过开展专项评估,对校舍选址遭受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和台风、火灾、雷电灾害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是否需要迁移避险处置意见。校舍建筑安全排查要建立在校舍选址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查阅档案和实地勘探,对校舍基本情况和建筑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提出校舍建筑是否需要委托鉴定并处置的意见。

  3、校舍安全鉴定包括房屋安全鉴定和抗震安全鉴定。对校舍安全排查确定需要委托鉴定的,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鉴定机构或设计单位进行鉴定或评估。通过鉴定或评估提出校舍是否需要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对校舍鉴定或评估工作要求进行检测的,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检测工作内容和深度必须满足鉴定或评估工作要求。

  4、我县计划于年8月10日前,完成所有中小学校每一栋校舍的排查,完成部分校舍鉴定和图纸设计;年12月10日前,完成所有鉴定和加固设计,并向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排查、鉴定结果。

  (二)制定规划

  根据新一轮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规划和学校建设规划,整合农村寄宿制建设项目等与校舍安全工程各项有关的工程,科学制定校舍安全工程的三年总体规划、分年度实施计划和每一栋校舍加固改造方案。

  1、以消除辖区内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为目的.,结合远期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布局调整规划目标,按照校舍加固改造和重建总体任务要求,做到远近结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区别不同情况,分清轻重缓急,优先解决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改造问题,重点考虑人口稠密、办学条件差的学校。

  2、年度实施计划要把工程任务细化到每所学校、每个项目,做到改造加固或拆除重建工程推进时序明确、工程资金落实、管理责任到人。

  3、制定校舍加固改造方案要保证同时满足重点设防类建筑抗震设防要求和洪涝、地质、台风、火灾、雷电等灾害的防灾避险要求。坚持加固改造与拆除重建相结合,做到因地因校制宜,控制建设标准,节约工程投资。

  4、年8月15日前,完成制定年度加固、改造计划并报送省“校舍安全工程办”;年12月10日前,完成制定三年加固、改造总体规划和、年度加固、改造计划并报省“校舍安全工程办”。年11月10日前,建立长泰县中小学校舍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完成信息数据录入并报省“校舍安全工程办”。

  (三)明确职责

  校舍安全工程实行县政府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充分发挥专业部门作用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县政府成立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和协调全县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教育、发改、财政、城建、房管、国土资源、水利、消防、广电、监察、审计、安全监管、科技、物价、气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下设工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拟订全县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方案、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校舍逐栋排查和检测鉴定,制定校舍加固改造、避险迁移和综合防灾方案;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整合与中小学校舍安全有关的各项工程及资金,统筹提出中央和省配套资金安排方案;明确有关部门在校舍安全工程中的职责,制订和检查校舍安全工程实施进度,按标准组织验收,建立健全所有校舍的安全档案;设立举报电话,协调查处重点案件;协调各地、各有关部门支持重点地区的校舍安全工程,协调处理跨地区、跨部门重要事项;报告工作进展。

实施方案 篇5

  一、基本情况

  本项目区地处塬区,干旱缺水,人畜饮水要到10里以外的地方拉水吃或到沟底肩挑畜驮,每方水价高达7元钱。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种植经济作物,农村对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缺水已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稳定,群众强烈要求兴建一处引水工程,以便解决群众生活、生产用水,达到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二、工程设计

  经水利局领导及技术人员与乡、村干部对该工程进行现场勘测,本着节约投资、综合利用、科学规划的设计原则,坚持优选方案采取自流引水形式,该工程由高位蓄水池、集水池、输配水管道等设施组成。

  1、取水工程设计

  以梁家山供水站高位水池水为取水水源,经化验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且水源水量充沛可靠,完全可满足设计年限内人口的`增长,生活水平提高及农业发展的要求。

  在吉子湾村建100 m3减压浆砌料石调节蓄水池一座。

  2、输配水管线安装

  根据规范,水源到高位蓄水池之间的输水管道设计流量为供水区最高日需水量。从输水干管引入村庄的配水干管其设计流量为供水区最高日最高时需水量。

  三、施工及其应注意问题

  施工时除严格要求保质保量进行加工施工和安装外,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1、浆砌块石蓄水池

  砌筑必须严格保证各向缝内的砂浆饱满。块石厚度应大于200毫米,形状规则整齐,不得采用已风化及带有水锈和裂纹的块石。池壁上不准留脚手眼。

  2、输配水管道安装

  (1)输配水管道安装时,必需严格按照新施工规范精心施工,以保证管道安装质量。

  (2)塑料管道承插口安装必须严密,确保密封及安装质量。

  (3)结合本地冰冻深度及综合因素考虑确定,输配水管线沿公路距地表控制1.2m埋深,管床原土翻松夯实,厚度50cm。

实施方案 篇6

  为了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育人质量,构建适合当前教育教学协调发展的高效课堂模式,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和建设者,办人民满意学校。结合我校教情、学情,科学构建适合我校课堂教学的高效课堂,努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和平中学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标,以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为基础,针对目前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效率不高的现状,为了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学习、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西湖教育模式”和兄弟学校课改经验,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三环六步教学”教学模式为抓手,认真编写导学案,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加强领导,聚集课堂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由教研组长为组长的实施小组,包科领导具体负责工作的落实 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全面聚集课堂。

  ①构建高效课堂工作领导小组:

  ②构建高效课堂工作实施小组:

  年级组长作为主备人,各组长先收集各科导学案审核,过关签名后交主管领导审核,过关签名交邵创国登记后统一安排印刷。

  ③工作分工:

  分管领导督促检查各年级组的各项工作情况完成度。

  2、领导小组认真学习“构建高效课堂”有关理论和文件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具体落实操作过程,教导处全面负责,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本组“构建高效课堂”的相关工作。

  3、把实施“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一个抓手,引导教师加深对“高效课堂”意义的理解,围绕“高效”开展教学实践反思活动。

  4、领导小组深入课堂听课、评课,对需重点“改进”的教师跟踪听课,发现问题,寻找“亮点”,及时反馈、评析,帮助他们看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不断调整改进策略,争取真正达到改进提高的目的。

  5、教研处每学期对教师的“构建高效课堂”进行检查,结合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认真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并进行考核。

  三、思路、目标、措施

  思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目标:1、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预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课前预习可以扫除学习新课的知识障碍;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习兴趣、自学能力和“质疑”和“创新”能力。

  2、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高效课堂,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和谐民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主动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主体。

  3、力求全员课堂达标。 具体措施:

  1、结合电子备课,加强备课质量,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2、结合推门课、系列课、校级展示课等听课形式,抓好课堂教学的研究和质量。 3、结合学期区级优质课评比活动,组织好教师校外听课、校内反思。 4、结合师徒结对,做好师徒备课、听课、评课的共进工作。

  5、加强常规检查,如作业批改、单元卷使用,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的得失。

  6、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学习各层面的先进理念、方法。 7、积极参加各级论文、课件评选,及时总结经验。

  8、制定《和平中学学生学习常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精心组织、扎实推进

  我校“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按照如下四个层面、十四个步骤和要求进行实施: 第一层面:领导层面 第一步:合理分工。

  学习、借鉴试点学校课改经验,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进行大致分工: 程祥山 校 长:整体负责、调控;

  李玉学 副校长:实施方案的制定,实施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协调管理; 张堂生 副校长:课堂上如何具体操作,师生评价问题等;

  王国武 主 任:课堂评价标准,导学案编制,“师师、师生、生生结对帮扶”实施方案;

  罗天君 主 任:合作学习小组如何打造,小组长培训方案;

  邵创国 副主任:“加强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学生、班级成长记录、常规检查方案,行为规范建设等。

  第二步:外出学习。

  领导小组成员到结对帮扶学校(先后到武威九中)调研学习,结合事先分工,各人重点学习相关内容,如导学案编制、教学流程、合作学习小组分配、评价机制确立、制度建立和实施高效课堂的管理、咨询研究等。

  第三步:个人反思。

  赴武威九中学习后,在认真学习他们的经验基础上,结合事先分工和自身工作,逐步摸索制定出一套适合我们学校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二层面:教师层面 第四步:全校动员。

  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分析目前我校存在现状、目前教育改革大的背景等客观事实,对比传统课堂与高效课堂利弊,认真学习、宣传“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 ,观看有关“高效课堂”视频等等。

  第五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听专题讲座、开展培训等方式,让所有一线教师倾听、观看和亲身感受、体会“高效课堂”。

  第六步:课堂实践。

  每位教师根据外出学习、自我反思、课堂中实践,逐步摸索出符合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摸索、改进、提高。

  第三层面: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层面 第七步:班主任会。

  各班级的4---6个小组如何合理分配、评价制度如何建立、组长如何确定、高效课堂与班集体建设如何统一,还有学生培训、小组长培训和指导等。

  第八步:教研组长会。如何编制导学案、如何使用导学案等。 第九步:组内交流。

  通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课堂实践,以教研组长为主,让每位教师上一节自我感觉蛮好的课,并且学校领导、本组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听课、评课、探讨、修订,全期内听完其他教师的课,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课堂亮点。

  第十步:形成模式。

  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教研组长组织召开本组会议,专题研究本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制定出本学科的新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重新进入课堂实践、修订,最后形成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四层面:学生层面 第十一步:大会动员。

  大会、班会分布进行。小组划分好、明确分工,各负其职。 第十二步:组长培训。

  各班所有小组长(不同层面)集中培训。如何自主学习,如何上台展示,如何指导、监督学困生,如何维持小组纪律等。

  第十三步:推广实施。

  在各学科形成自己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后(下半学期),各教研组推选1~2名素质高的教师报教导处,执教一节本学科的“学科高效课堂示范课”,由教导处统一制定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学科高效课堂示范课”活动,在全校范围内评价、推广,形成学校相对统一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第十四步:总结提高。

  各学科在前面试点、推广基础上进行总结,对过程中材料进行修改、收集和汇总,对出现问题应多思考、多研讨,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五)分项实施、重点突破 1、以团队研讨导学案为主

  (1)基本要求:加强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努力构建“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共同提高”的校本教研模式。

  (2)具体过程:

  ①个人备课:教师提前两周研究课标、教材、导学案以及其他参考材料,依据实际情况修订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方法提示,修订导学案中的不恰当环节,增减相关的内容等,将具体的指导、启发与点拨的`方式方法写入自己使用的“导学案”。

  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进行说课,备课组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教师按集体意见对自己的“导学案”进行修改。

  ③二次备课:个人根据集体备课的要求对“导学案”再次进行认真细致修改(二次备课时要求用双色笔修改)。

  (3)主要措施:

  教务处加强常规检查力度,及时查看各教研组上传电子稿,开展优秀教研组评选、优秀导学案展览和评选等举措,全面提高教师备课质量。

  2、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1)基本要求:

  每个班级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分工要明确,一般以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

  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编号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三是小组成员应是一定范围内动态的。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经典]实施方案10-03

[精选]实施方案10-09

实施方案08-01

(经典)实施方案12-16

【经典】实施方案12-28

(经典)实施方案01-12

(精选)实施方案01-14

实施方案【精选】01-16

实施方案(精选)11-30

实施方案【经典】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