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时间:2024-11-05 10:09:17 晓凤 方案 我要投稿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通用1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为某一行动所制定的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和安排等。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通用13篇)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1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省教育厅体育工作会议精神,促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和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体育、艺术教育活动。

  二、实施目标

  1.尊重学生差异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整合学校、社会、家庭资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相适宜符合自身素质特点的烙画。

  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艺术素养的修炼,完善人格、提高能力。

  3.构建公正、准确且能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能力提高的“以评促展”的项目实施评价体系,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4.探究并构建具有学校特色、运行简单、推广价值高的项目操作模式,提升烙画实施的内涵与外延。

  5.在深入开展好烙画基础,让更多学生能向能力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设置内容、对象和时间

  实施烙画,就是让每一个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学习掌握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实施对象:4--6年级全体学生。

  实施时间:

  1、每天课间操(含广播操或升旗仪式、眼保健操)40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间30分钟。

  2、在不影响正常的烙画课教学的前提下,利用烙画课合理安排烙画的训练。

  3、利用班队活动等其他时间。

  四、实施办法

  1、全面发展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树立终身教育为原则。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系统地设计能切实提高学生艺术技能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有效开发艺术教育功能。

  2、教育性、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要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炼于乐。

  3、面向全体与发展特长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文体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要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形成在普及与提高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的局面。

  4、学生自主自愿与积极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文体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引导是必要的,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权和自主活动权,在组织活动时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讨论、组织、操作、交流和评价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5、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原则。应以校内教育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独特功能,促进校内校外教育的有机结合,密切配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外教育环境。

  6、提供保障与教育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推进烙画,需要基本的时间、空间、环境和物质条件的保障。同时要加强安全教育,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让每一项经费投入,每一项活动安排,都能体现对学生周到的关怀结合小学生善于模仿,对新鲜事物兴趣强,有针对地选烙画,让学生的特长更长,打造学校烙画特色品牌,将成为烙画选择的致力点。

  五、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严格管理.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及教师的烙画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大队部等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烙画评价体系。明确分工,落实到人,充分认识活动重要性,有计划、有备课,将该项常规纳入学校常规管理体系,将各班烙画实施的成绩和教师年度业绩考核挂钩,从制度上保障该项工程的积极稳步推进。

  2、做好学习与宣传工作。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和中心学校文件与会议精神,拟订出适合本校特色的实施方案。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的理解支持,为实施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向学生发放调查表,了解学生的技能、特长,填好相关表格和造册。

  3、开齐并上好烙画社团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

  4、安排好烙画周活动表。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开展活动。

  5、多元评价,重在鼓励。活动的开展和评价以掌握技能为主,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成长记录册中以星号表示,优秀:☆☆☆良好:☆☆合格:☆)以促进学生对项目的兴趣,并终生受益。

  6、积极开展烙画为主题的对抗赛,挑战赛等比赛或才艺作品的展示活动。

  7、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六、评价认定

  1.评价方式。学生本人现场创作和测试,按有关标准进行认定;参加学区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美术、书法作品的学生如果能出具有效的参加证明,则认定该生为优秀。

  2.认定等级。认定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等级。

  3.学校每年将全体学生烙画的结果整理汇总,存放归档,汇总上报工作由教师负责。

  4.为促进学生对烙画的关注,并终身受益,班级要在学习园地内张榜公布每名学生烙画的作品。每学期结束时将评定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报告单》和学生成长记录袋。

  5.学校将烙画列为个人、班级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个人达不到烙画合格标准不能评为优秀;班级烙画合格率达不到90%以上的,当年不能被评为先进班级;班主任不能被评为先进班主任。

  6.烙画实施工作所有的资料整理与管理由体育、艺术组负责,班主任协助。

  7.每年学校将根据相关管理制度,对认真实施烙画教学的班级、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2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的第六个目标就是: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为了更好地解决学校课程实施的整体性与系统性,解决国家课程在学校实施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我校将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规范我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大力提高我校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课程的规划和实施,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学校概况和办学理念

  二七区外国语小学以“多彩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培养中西文化共融、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学生”为培养目标,以“细节构筑完美、规范成就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成功是一种习惯”为校训,深入实施“本责教育”,构筑“追求卓越工作、享受品质生活”的管理文化、“人文智慧、平等尊重”的校园文化、“以生为本、探循本真”的课程文化。以“尊重信任”的理念打造睿智卓越的教师团队,以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幸福感的学生,以品质的标准打造学校品牌。经过多年的文化积淀和努力发展,现已成为管理规范科学、校园文化厚积、教育质量优质、办学特色凸现、英语特色鲜明的人文化、现代化的学校。

  在二七区外国语小学,学校的核心精神价值观是“追求卓越”,这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态度与勇气。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生态化。即,每个人都应该依据自身的实际素质与能力,以一种向上的姿态去达到自己能达到的高度。卓越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相对与自己的相对值。追求卓越更体现了学校对于自身发展的一种坚守的精神,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支撑核心精神价值观的,是学校实施的“本责教育”。 “本责教育”的核心是“本”——教育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归儿童成长的本真,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其具备应有的素质与能力。“本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责”——办负责任的教育、做负责任的教师、育负责任的学生、做负责任的家长。

  三、 学校课程规划的基础(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

  学校秉承着“本责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传递生命的气息,关注生命的价值,感受生命的成长,追寻教育的本真,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不断创新新的教育形式,为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尽责尽心。

  学校现设校长1人,副校长3人,教导正副主任及后勤副主任各1人,专职辅导员1人,领导班子共有7人组成。学科教师齐全,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学历率98 %。我校特色学科,英语学科组现有11名英语教师,研究生学历以上2名,国家级名师1人,省级名师1人,教师曾获国家优质课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市级一等奖。

  学校设施齐全,有多功能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音乐教室、舞蹈排练室、美术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学校是电教达标一类学校。实验室、图书室建设均符合要求。教学仪器、器材、设备、体音美器材配备均达到上级要求的一类标准。

  因此我校始终坚持以教师为本的思想,把如何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当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我们一是继续坚持对教师的全面培训,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学校用于教职工参与的各项培训、听课活动、教学活动和购买学习用书总计约5万余元;二是在全校教职工当中广泛树立竞争意识,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大力宣传为学校获得荣誉和成绩的教师。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不但是学习知识,还有良好习惯的培养, 为今后的学习和自立奠定基础.学会与人合作和交流,为今后适应社会生存打下基础.学会做人,完善孩子的人格.,这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提高个人专业素养,还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为学生成长所提供的更全面周到的教育服务,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我们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让学生广泛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取成功,以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认真协调国家课程与开展校本课程的关系,坚持三类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学校特色课程方面,尝试英语教学和艺术教学、拓展口语教学与阅读教学的课程整合。在很大程度上,为学生提供了选择性、适应性、发展性学习的机会和载体。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地进行着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发挥校本优势,致力于师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的培育。

  四、 总体目标

  学校以“培养中西文化共融、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学生”为培养目标,构建结构合理、富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都是围绕培养目标来展开,尤其是学校课程在发展学校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文化形象和品味,培育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品性方面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1、学生培养目标:以“成功是一种习惯”为核心理念,为培养中西文化共融、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学生为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目标落实,以基础型课程和三类校本课程为实施载体,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创新实践能力。

  (1)基础型课程建设目标:结合教材文本,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运用所学的探究方法,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完善知识结构。通过教师挖掘校内外资源,展开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拓展课程的学习,注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校本课程建设目标:

  文化素养类课程建设目标:以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学素养等各类学习活动为载体,通过阅读和体验,在了解中国,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丰富爱国情感、增加文化修养、陶冶性情、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社会责任感。

  艺术修养类课程建设目标:“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论语.泰伯)”通过艺术修养相关课程的学习,通过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动觉艺术等不同的艺术语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全面深刻地了解中西方艺术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魅力,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精髓、艺术风格、美学特征和人文精神。在音乐、舞蹈等艺术中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建立自信,约束德行和调节性情,塑造完美人格。

  心理益智类课程建设目标:依据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设计课程,以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训练为依托,学会欣赏自我,敢于接受生活的挑战,直面成长中的心理问题,提高认知能力、思维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积极乐观善于面对现实,快乐幸福生活。

  2、教师发展目标:

  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引导教师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进一步强化课程意识,明确自身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角色、职责、任务与作用。

  办一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就是先要让我们的学生喜欢我们的学校,才能让学生喜欢学习;而喜欢学习必须来自于兴趣,兴趣要取自于学生的选择,对课程的选择,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课程在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校多元发展,才能展露多彩人生的教育雏形。我们将通过课程,特别是多元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让学校的特色更加鲜明地凸现出来就是我们势在必行的事情。

  五、课程建设思路(各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

  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下设课程建设领导中心组、课程建设指导专家组、课程开发与研究中心和学生选科指导中心,各组织各司其职确保学校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建设方案。基于政策、基于学校、基于研究,对学校中实施的所有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提高课程适应性和资源整合出发,进行全面的设计和安排,包括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方式的改进、课程评价的改进、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实施、相关的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建立等,同时,把学校的愿景和使命融入课程规划之中,既有规划的总纲,又有分类开发与实施的方案。并要求凸现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既是课程资源,又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所以要着重体现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主题地位,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学生需求,满足学生多样性的爱好和兴趣,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建立和完善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案。(后附课程建设结构图)

  1、学科课程

  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课程设置方案与课时安排规定以及相关政策文件,对学校开设的课程作出整体的规划和安排;重建教学管理制度,以“本责教育”理念为指导,明确教师备课、作业布置、考试命题、教研活动、教学检查、绩效考核等要求,让不同能力层次的教师在执行新课程的过程中做到三种渐进的不同境界:有序、有效、有风格。

  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开展个别学科的拓展研究,及研究性课程的开发,重点选择:英语学科的口语和阅读、语文学科赏阅诵经典的儒学课程、数学学科开设思维游戏的课程,音乐学科的声乐、管乐课程等。

  2、综合实践课程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反对“教”综合实践活动“课”、反对反复排练的“表演式”综合实践活动。要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管理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特色。我校与樱桃沟小学联手开发《户外磨砺》综合实践校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和锻炼坚定不移的品质为目的,将学生置身于以户外教学为依托的校本课程中,在知识目标方面,重视体验性知识;在能力目标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认知能力、计划能力、表现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在情感目标方面,着重培育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责任心,发展学生的个性及与人相处、合作的意识。

  3、校本课程

  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规定课程的同时,充分挖掘师资潜力,设置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菜单,注重校本课程的校本开发与实施。积极探索和开发学校的校本课程,不断丰富学校课程门类,以满足每个学生参与各类学习活动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丰富、快乐的校园生活。通过校本课程的全面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学力水平,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品质。 在规范化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通过三类校本课程的开发:文化素养类:开设《儒学经典课程》《ICP英语课程》、艺术修养类:《风华雅韵管乐课程》、《炫舞飞扬健美课程》, 心理益智类,《幸福成长心理健康课程》《思维游戏》等课程的校本开发和实施,三类课程凸现我校具有“以生为本、探循本真”的课程文化。为培养中西文化共融、具有国际视野、民族灵魂学生奠定基础。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3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础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工作,我校根据当前校本课程研究的方向,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研究开发工作做了积极的探讨和摸索,形成了一份符合我校实情的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学校校情的分析:

  我校现有6个教学班,附设1个学前班,有14名教师,200多名学生。学校地处南昌县广三公路旁,占地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绿化面积300平方米,校园内生机勃勃,香气宜人。学校拥有1个多媒体教室,1个美术教室、1个音乐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广播系统等,是三江镇一个花园式的农村学校。

  学校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办学宗旨,以“德育为首,教学为核心,强化内部管理,争创学校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办学目标,秉承“勤学、苦学、博学、乐学”的校训,倡导学生以“正直、善良、谦虚、诚实”的校风坚持“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课程资源的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目标追求下,对原有的学校课程组织形式

  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对现有的课程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优胜劣汰,并不断开发新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学校校园文化单调,家庭缺少父母关爱,学生性格比较孤僻,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调查与访谈,从学生的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挫折力、期望值、求知欲望等学生有很大的需求。结果显示:我校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具有一定的.共性:健康生活的需求、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的思维品质的养成。

  三、学校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需求评估,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1、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具备与人为善的品德,求真的精神,自理、自立、自强的能力,具备对他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责任感。

  2、具有开阔的胸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乐观向上气质、质朴高雅的品质。

  3、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自主发展意识、合作能力、创新精神,我校整体规划了校本选修课程,希望学生在多样的课程学习中得到发展。

  四、学校课程内容的开

  1、我的童年音乐组

  2、少年红色影院组

  3、国学金典颂读组

  4、象棋、军棋、五子棋类组

  5、乒乓球组

  6、临摹、室外写生组

  7、剪纸、书法组

  8、学校合唱团

  9、中国梦写作组

  10、我爱阳光田径组

  五、课程实施步骤

  1、教导处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教师根据自身专业、能力和《课程开发指南》自主申报课程,写出课程简介。

  5、学校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编写《选修课程目录和课程简介》,向全校学生宣传、介绍。

  6、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校本课程(选修)花名册》,根据学生选择的课程适当调整。

  7、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六、课程评价要求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教导处审议。

  2、每次上课前备出简案,学校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教师要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全体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上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教导处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教师结合小组学生平时活动等一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查,作为学生综合整体素质考查的一个总要依据。

  8、每学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心得体会或论文。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4

  一、指导思想

  以课改为载体,在学校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丰富的资源优势,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2.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人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学校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学校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学校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学校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学校课程实施的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学校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制定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将学校课程纳入学校课程计划,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计划,撰写教案。

  5.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表演、竞赛、参观、讲故事、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学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五、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

  1.成立学校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对学校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4.对于参加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师资培训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将越来越丰富多样。在职教师能否适应与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已成为提高学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根据学校在职教师的现状,特制订目前师资培训的计划与方法。

  1.走出去——参加市内外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

  2.请进来——聘请校外有关师资。

  3.自学——通过提供书籍、资料、器材,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掌握一门或几门校本课程教学能力。

  七、资源包的开发

  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课程的资源包必不可少,因此,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大量创造性的劳动,以丰富的实践为基础,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开发资源包,学校进行资助,保证学校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八、配套措施

  1.教导处、教研组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教学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教学计划的执行。

  2.学校聘请社会有关人员担任部分课程的教学,邀请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导工作。

  3.校本课程计入教师工作量,按工作实绩进行奖励。

  4.学校保证课程开展必需的经费、器材等物质条件。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5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1、学生兴趣和需求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近几年来借读学生人数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5%,生源大多是外地来秦打工人员的子女,他们的家长做小买卖的居多,其中有父母离异的,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家,还有的干脆就花钱寄养在别人家,一周才能见到一次父母。父母为了生计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不能对孩子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他们租住的多是平房或下房,孩子没有太多的活动空间,每天上学的时候,与老师和同学在一起觉得很快乐,一到星期天或放假,他们就更可怜了,只能一个人呆在家里,还要自己煮饭吃。这群特殊的孩子处于无人管教的真空地带,家庭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我们在思索:我们的学生最需要什么教育?我们的学生家长最需要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的校本课程应补充什么,才能成为对学生“真正有意义”的课程。尽管我们的学生也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需求,渴望快乐学习的指导,幸福成长的体验,创新思维的养成,但他们更需要的是安全健康的成长。

  所以我们以“安全、质量、发展”为学校教育主线,把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在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护自救、互救的技能,作为提高生命质量,谋求发展的基石。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确保一方平安”的安全教育目的,让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美好的生命,基于这种定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决定把孩子们最需要的《安全伴我行》作为校本课程的必修课,在一至六年级开设,由班主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授课内容。在《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了《走进新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等书籍,从而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有明确的育人目标;要使校本课程具有生命力,挖掘本土资源的优势是最好的开发途径;要想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于是在校本课程中增设满足学生需要的选修课,成为我们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目标。

  我们在学生中进行了意向调查,陈列了篮球、乒乓球、田径、象棋、围棋、英语、舞蹈、腰鼓、剪纸、声乐、绘画、科技、采访、导游、钢琴、二胡等二十多种不同的科目,交给孩子们去选择,然后,根据学生的人数和教师资源情况,确定了校本课程开设的兴趣科目。

  2、学校现有课程资源

  首先我们就校内的教师专业特长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调查档案、看资料、个别交流等形式,了解到我校有一批艺术、体育、手工、学科业务专长的教师。为此,学校精选了部分校本开发的理论书籍和文章推荐给老师学习;邀请市区教研室专家到学校做课程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题报告;由本校领导做校本课程开发座谈会的主讲人。通过系列措施,使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有了明确的认识,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为校本课程的成功开发提供了师资保障。

  其次我校与派出所、交警支队、看守所、村委会建立联系,聘请相关人员到校讲座,有进行活动指导的`便利条件。

  此外,我校还对校外的社区、自然环境、学生家长等资源进行反复的调查、评估,寻求资源支撑。

  二、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范围

  1、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

  根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满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学校课程建设需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范围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方案的选定;二是其它课程与校本教材的渗透。考虑到当前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在初级阶段,我校校本课程设置建议以必修课《安全伴我行》和选修类《各兴趣课程》学习为主。

  2、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①、校本课程开发目标

  学校将加大力度、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摸清家底:包括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资源、环境、设施设备状况和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等);全体任课老师至少完成一个《课程纲要》。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地方特点、鲜明的邹小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创新学校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②、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形成一支勤钻研、会合作、能奉献业务精良,一专多能,有较强课程建设能力的整体教师队伍。

  ③、学生个性化健康发展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安全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初步具备新的课程观;学会审美;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推动素质教育改革,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和谐发展。

  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它应该体现在各科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推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

  2、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我校地处城乡接合部,生源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家长文化水平低,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只停留在说教上,满足吃穿,对学业关注甚少,更谈不上孩子兴趣的培养,为我校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为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校领导班子经过广泛的论证,同时针对我校的师资优势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确定了开发校本课程主导思想,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学生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学生作品展示搭建的平台,使学生有成功感,从而改变学生的认知态度。

  3、有利于满足学生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课程开发主体性及选择性决定了课程开发的方式及内容,学校必须发挥引导和管理职能,必须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的需要,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实践、动手能力。

  4、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必然提升其课程意识,课程开发及创新能力,以及行动研究能力与合作精神。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及学校特色形成的新局面,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所在。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6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以及班庄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总目标:

  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

  2、学生发展目标:

  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

  3、教师发展目标:

  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4、重点突破:

  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

  三、组织与实施

  1、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

  组 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的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的研究和实施。

  副组长:

  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

  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

  成 员: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①构思并制订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规划,做好指导、研究、实施、评估等工作。

  ②制订校本课程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和考核。

  ③组织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④积累课改资料,及时提供教改信息。

  ⑤经常深入校本课程实施课堂,指导开课、听课、评课工作,和实施教师一起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及时总结。

  ⑥做好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或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人本性原则

  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建有本地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检查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方法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参加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体现参与性。

  2、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坚持校本化。

  3、仔细研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性与探究性。

  4、结合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

  六、校本课程开发计划

  1、发掘本地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

  2、在1~6的年级实施,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3、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4、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5、逐步将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年级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

  七、课程的实施

  1、教师每学期应撰写校本课程教案,并建立校本课程教师档案袋。

  2、课程的组织形式必须以学生为本,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活动的结果。

  4、教师必须在每次校本课程后,作好记录,写好教学反思。

  5、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档案意识,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所有资料搜集整理好,期末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以利总结、改进和推广,并作好展示汇报工作。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1、成立校本课程评价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课题的检查评价。

  2、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申报制度。

  3、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4、对校本课程的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旨在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5、各任课教师每学期需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兴趣需求、学习效果等。

  6、对于参加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九、校本课程实施保障

  1、学校对参加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外出学习、教学研究校本教材编写等方面提供物质支持。

  2、设立校本课程实施的研究及奖励经费。

  3、学校对教师进行必要的课程理论培训。

  4、保证实施教师的研究时间,研究空间。

  5、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6、在教师考评上充分肯定教师校本课程实施的成果。

  7、学校对实施教师应做好各类设施的提供,如校园网等,为校本课程的顺利开设准备物质条件。

  8、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学校应组织评选,优秀的校本课程,铅印成册,并予以奖励。教师开发出的校本课程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

  9、根据师资培训工作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认真参与培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考核、有成效,并建立科学合理的奖励制度。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7

  一、指导思想

  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搞好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创新,特别是校本课程的规划研究,成立以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组成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经过对校本课程的规划反复研究、探讨以及尝试,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规方案。

  二、需要评估

  1、学校的培养目标:

  学校遵循"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坚持全面育人,张扬个性。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学校在教学中不仅注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特长培养:校园乒乓球队、趣味跳绳队、舞蹈队、绘画队训练有序,小主人系列活动轰轰烈烈。让每一个孩子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张扬,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合格+特长"已成为学校明确的培养目标。

  2、学生的发展需要

  "我羡慕马琳,多么希望能像他一样在赛场上大展国人风采。" "我喜爱音乐,总是让自由的思绪和音乐一起放飞,什么时候我能自己作词作曲,写出心中的话,唱出心中的歌?" "我想有一手漂亮的字!"翻开学生的民意调查,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心灵呼唤,诠释孩子的兴趣需求,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将尽量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3、学校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校以人为本,强调课程的人文化、生活化,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校为本,注重课程的统整化、弹性化,形成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学会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让学生学会交往,做社会活动的小主人,与家庭、社会积极配合,开设"玩中乐、乐中学、学中乐"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交往方面成为具有时代特点的小学生是社区与学校的共同期望。

  4、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活动场地很大,乒乓球、跳绳都有专门的训练场地,有兼职的教师,较齐全的硬件建设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良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有的能歌善舞,有的能画会描,有的能说会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能挥毫泼墨,有的心灵手巧,寥寥几笔,精致的图案便跃然纸上。学校丰厚的人力资源为选修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依据教育局指导性文件和学校的育人目标,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发展需要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突出本校课程特色,经学校校本课程组织机构集体审议,初步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改变传统的课程观,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课程,构建学校新文化。

  2、通过校本课程内容的`实施,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意识。

  3、面向每一个学生,坚持全员参与,拓宽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交往、动手、创新、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加大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力度。

  5、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6、通过学校、家长、社区民主参与开发,丰富具有学校特色课程资源,形成学校特色。

  四、校本课程计划:

  校本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科学素养类:中华经典诵读

  技能类:花样跳绳、中华武术操、快乐乒乓、小小歌唱家、快乐小画家、写字等

  五、实施步骤:

  (一)课程开设

  1、课程委员会制定调查表,评估学生兴趣发展需要,研究学校课程资源。

  2、根据学校教育哲学,讨论制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

  4、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课程进行审议。

  5、学生分年级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课程,统计人数,填写《选修名单》,有20人左右的学生选择的课程就允许开设。人数偏多的课程,委员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6、开课老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撰写《课程纲要》。

  (二)组织实施

  1、课程老师分析学情,确定目标,选择内容,撰写《课程纲要》,交课程委员会审议。

  2、每次课前备出简案,委员会定期检查、督促。

  3、每次上课时间,委员会进行检查,登记上课人数,检查课堂纪律,了解教学内容,切实保证校本课程质量。

  4、针对课程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定期召开校本课程教师的研讨会,进行总结、交流、探讨,确保课程内容顺利实施。

  5、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代表会议,倾听他们对课程内容及实施的意见,并反馈给带课老师。修订、完善课程内容,调整实施方法。

  6、对个别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委员会及时给予引导、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7、每期末教师对自己执教的课程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撰写论文。

  六、评价设想:

  1、对学生的评价

  制定《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从"课前准备、参与态度、知识技能掌握、阶段成果展示"四方面进行综合测评。

  2、对教师的评价

  ① 每一堂课都有简案,内容和形式受学生喜欢。

  ② 认真登记学生出缺勤,课堂组织纪律较好,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在课堂外。

  ③ 课堂实施中随时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

  ④ 制定校本课程奖励制度,对参与积极,成绩显著的老师给予适当奖励。

  七、保障措施:

  1、学校要有坚定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独特的发展方向。

  2、学校要组成以校长为核心的校本课程规划组织机构,群策群力,民主开放。

  3、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课程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

  4、学校制度一系列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和改进制度,建立校本课程内部监督机制。

  5、定期进行课程的教和学的评价,推进其深入持久进行。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8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结合教委下发的课程计划,根据本校实际,按以下方案实施:

  一、课程设置

  学校认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制订了课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每学期初由学校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拟定课程计划执行方案、制定总课程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教改教研活动,积极组织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努力上好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为学生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内容和空间。

  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礼仪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课时分配(周)

  一、二年级:语文(9课时)、数学(7课时)、品德与生活(2课时)、体育(2课时)、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3课时)

  三至五年级:语文(7课时)、数学(6课时)、品德与社会(2课时)、外语(4课时)、体育(2课时)、音乐(1课时)、美术(1课时)、科学(2课时)、综合实践(3课时:包括信息技术1课时;劳技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地方与学校课程(2课时)。

  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课时40分钟,一、二年级每周总课时数26节。三至五年级每周总课时数30节。

  三、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 间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9

  一、课程背景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年来农村小学学生学习的空间主要停留在课本上,各种客观存在的教育资源被浪费或忽视,整个教育过程被考分左右,为题海困惑,教师视教材为全部,把学生视为承载知识的容器,强调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全盘接受,最终造成学生表面上掌握的知识比较多,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差,对教师、教材的依赖性增强,也造成了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创新意识欠缺,给今后的发展带来障碍。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每个新世纪公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更要学会做人,重建起新一代中国人的人生信念。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汉字、古诗等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文学滋养,而且融会其中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守,都将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资源。

  新时期的少年儿童,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深受父母的宠爱,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差,我校正视现状,利用寄宿制的有利条件,利用校园文化对他们进行严格规范,科学系统的生活习惯养成教育,磨练学生意志,以期形成坚强果敢的品质。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为了对我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进行合理评估,我们组织设计了调查问卷,在评估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分别就低、中、高三个年龄段的学生按照举手表决、选项填空、直接答卷三种方式,对学生发展需求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结果显示,我校学生对书法、唐诗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比较感兴趣。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以新的课程标准、教育理念作支撑,开发书法艺术、古诗贤文和学生操行等校本课程资源,以期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坚定的.人生信念,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二、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发展,努力创建学校的教育特色。

  2、校本课程的开发,旨在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学校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调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参与性、交流性。

  3、校本课程通常是由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代表来决策,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模式。

  三、实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热爱我国灿烂的文化,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成为富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建设者。

  2、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名称、内容,并进行合理的安排,探索校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全面开设校本课程积累经验。

  3、彻底改变教师“应试”教育的旧观念,培养全面及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创造一种更适合学生需要的育人环境。

  4、让学生拥有熔铸在书法、古诗、美文中的前人智慧、风骨、胸怀和情操,具有现代中国人的意识。

  5、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设计、实施校本课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撰写论文的水平,争取在各级论文大赛上获奖,争取发表高质量论文和有特色案例。

  四、课程实施与管理

  1、实施原则

  (1)强调主体性,突出个性化。尊重学生的意愿,依据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是开设这门课程的出发点,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获得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

  (2)重视可行性,力求多样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包括学校的办学特色、目标、师资和设施条件等,设计教学情境。除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引导学生将口语知识,技能运用到具体生活实践中。

  (3)加强针对性,注重兴趣化。校本课程如果不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能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想上的积极性,课程生存就面临危机。只有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校本课程才有开发价值。

  2、研究与管理机制

  (1)成立课题开发研究管理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研制和设计,负责课程实施的督促和检查,针对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适时修正和完善课程方案。

  (3)建立健全民主开放的组织机构。校长树立民主开放的学校管理意识,全面负责学校组织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制定校本课程审议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民主决策的过程,并充分发挥学校校务委员会团结全校教职工民主决策的作用,确保优质、高效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4)本课程中的课程开发小组组织各班主任按照顺序在各年级实施。

  (5)本课程纳入课时计划,原则上每周一节,学校课时计划安排为:各年级每周一至周五各有一节校本课程,一、二年级为书法入门,三、四年级为唐诗鉴赏,五、六年级为养成教育,可对课时进行弹性安排。

  (6)本课程实施形式实行课内与课外、讲座与实践、交流与竞争相结合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程更加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提高本课程实施实效。

  (7)加强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学期初组织教师制定本学期课程实施计划,期末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8)加强集体备课,认真落实每一块内容,研究设计实施方案,及时总结反思,及时完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校本课程教材。

  (9)教学方式与学习方法:教法,倡导按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因材施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伙伴互动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相结合,学生在多种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快乐学习。

  (10)教师运用选用、改编、新编等多种开发方式,根据校本课程的特殊性,按照综合性、针对性等原则选择、组织符合校情、生情的校本课程内容。

  3、实施中的教师指导

  (1)针对学生的经验背景、知识基础,结合实际进行一定的指导。

  (2)有针对性到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和督促。

  (3)注重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

  (4)允许学生在成果获得上的层次差异。

  五、课程评价

  1、对教师的评价

  (1)课教师实施本课程的工作态度、实效纳入个人业务考核档案,定期检查、督促、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2)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开放的评价方式,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分析与反思,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既要关注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又要关注是否保护和激发学生自我成长的愿望。

  (3)要建立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

  2、对学生的评价

  (1)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过程、情感、态度、能力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励评价,教师及时对学生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载。

  (2)采用各种形式对课程开发和实施中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并进行激励性评价。在每一环节、步骤上,教师都要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满怀激情到给予积极的评价。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涉及到思想、思维、积累等多方面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正确对待“反复”、“反弹”,不论遇到怎样的情况,总给学生以信心,总给学生以希望,寄学生以期望。

  (3)通过调查表等形式,对学生相关知识、能力、发展情况作检测调查。

  (4)定期结集出版师生教学活动中的优秀成果。

  3、评价内容

  (1)对写字、古诗和习惯养成的学习态度。

  (2)对有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对师生成长的作用、效果。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10

  一、课程开发的目的和背景

  1、校本课程开发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校本课程开发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我国现行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根本无法承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所以校本课程开发已从“制度化层面”转向“实践层”,并驶入了快车道。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验,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2、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校特色和校园文化的形成

  学校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为此在课程的基础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与现有课程资源,结合我校用朱棣文名字来命名的一所教育设施现代化学校的优势,开发“朱棣文精神”校本课程的条件已经成熟。

  朱棣文十分关注我校的教育,在访问我校时题词:“小学是基础教育,是一个人在学习生涯中迈出的最重要的一步,要在这里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在朱棣文谈到许多关于学习和创新的言论中更能反映出一个科学家对当代教育的独到理解,而从朱棣文本人成长、成功、成名的经历中又折射出他鲜明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所以开发“朱棣文精神”校本课程旨在以朱棣文精神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校的独特资源,从能做的做起,去发现,去开发,去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需要,提高校长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形成和体现朱棣文小学办学特色,取得朱棣文精神氲氤于校园的效果,让朱棣文精神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效的方法论的指导,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3、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十五”省级课题研究的有效深化

  我校的“十五”省级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从20xx年开题研究至今,我们主要从本体研究和微观层面的学科研究两个方面展开,即重视校园景点布置,使特色建设“环境化”,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使特色建设“情境化”。而对中观层面的综合性研究几乎没有涉及,而开发“朱棣文精神”的校本课程肯定能弥补此方面的不足,并带动课题向中观层的综合性研究深化,中观层面的综合性研究的主题是“学生学习品质和创新品质的研究”这也是每一位学生、教师和一切成功人士必备品质,我们将其整合为“成功品质”。在朱棣文小学,师生们是怎样去认识和理解朱棣文的`人文精神和创新教育思想,是如何在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中体现的,最后又是如何内化为师生的一种素养和品质,这必须让朱棣文精神作为校本资源的特色和文化去研究开发,唯有这样,朱棣文小学的品牌才能成为世间独一无二的优质资源,这真是我们要开发校本课程的主要背景和目的。

  二、开发过程和步骤

  1、在课题研究中编写校本教材

  学校的“十五”省级主课题是《“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它的研究核心是如何将朱棣文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内化为师生的自身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去收集朱棣文的各种资料,去研究朱棣文的内涵,最终必须有校本教材问世,校本教材的出现也就是拉开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序幕。现在学校已编著了第一本小册子《朱棣文》和第二本《追求与超越》。

  2、在编写校本教材中开发校本课程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呼之欲出的第三册校本教材——《让成功伴我成长》也已进入了最后定稿阶段,它证实了校本课程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而是长期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校本课程形成的沃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修改、补充,完善校本课程。

  《让成功伴我成长》是上述二册的继承和拓展,此书在提炼朱棣文成功事迹的基础上还与更多的科学家成功故事相映证,并对科学的成功秘诀进行了有效的揭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有效迁移,积淀成功素质。

  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在第一、二、三册基础上第四、五……册校本教材将系列陆续问世。

  3、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王晓春任组长,叶天荣、全柳芳、王文英等为副组长,原子课题组组长和课题组成员二十余人为组员。

  (2)前期论证

  利用“朱棣文精神”现有资源,确定校本课程具体内容并将课程纲要拿到家长、学生中征求意见。

  (3)培训师资

  A、学习校本课程相关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以沙龙、讲座、研讨为主要形式。

  B、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担任开发校本课程的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4)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要阐明下面几方面内容:

  A、课程目标

  B、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5)校本课程实施

  教导处、教科室做好监控、测评、参与听、评课的指导,调控校本课程实施情况、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6)课时安排:每周一课时,每周晨会一次,每学期举行一次班级主题活动。

  三、开发的内容和组织实施

  1、重视校园景点,让开发过程“环境化”

  我们为挖掘朱棣文这一伟大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教学思想,在校园里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走进校门“求实创新”的校风映入眼帘,两块大型浮雕上刻有朱棣文的题词,中英文对照,并配有十几幅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创造的图形;宣传廊里关于朱棣文的简历,成就及照片;宣传牌上中英文对照的朱棣文关于学习和创新的言论;学校的校标是“DW”(棣文两个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的变形组合,寓意是学生像刚出土的幼苗,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学校主建筑的命名:求真楼、启智楼、博学楼;景点设计:读书亭、彩虹廊、展翅雕塑、朱棣文名言廊;十大世界伟大科学家的头像雕塑;朱棣文展室中朱棣文事迹和图片的介绍;走进体育馆,“放飞理想”的校歌让你情不自禁高歌引亢……这些具有个性的渗透名人精神的校园文化景点布置,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名人精神的激励和科学文化的熏陶。

  2、编著校本教材,让特色建设“课程化”

  为“十五”省级主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的实践研究》需要,我们有步骤地编著关于朱棣文的系列教材,让朱棣文精神渗透于课堂、家庭、社区。

  第一册教材——《朱棣文》,分上篇、中篇、下篇、三个部分,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朱棣文的生平事迹,各种记者对他的采访以及他访问我校时的一些互动情况。

  第二册校本教材——《追求与超越》,以十六章形式从十六个方面围绕朱棣文文化科学精神进行记叙和阐述,提示了朱棣文科学事业成功的秘决。

  第三册校本教材——《让成功伴我成长》有二十二篇课文组成,每篇课文的框架结构相同,分四大块:名人故事、名人名言、成功探秘、心动行动,每块内容都围绕课题的主题词展开编写。

  第四、五册教本教材,随着课改的需要,一个持续的、动态的、循环反复的逐步完善的教材体系将问世,并实施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

  3、重视科技教育和综合实践,让实施过程“阵地化”

  朱棣文是一位伟大的物理科学家,在他的鼓舞下科技教育成了我校特色之一,我们又将科技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列为研究“朱棣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它是学生实践创新的主要阵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开展科技和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把这些宝贵的材料收集和整理、编写成校本教材,此教材编写中突出二个原则:

  第一、在教材的内部结构设计上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动手能力为原则,操作上,一是以问题为核心架建知识结构;二是以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二、在教材的外部特征把握上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趣味”为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开展活动,蕴育个性。

  四、评价要求和方法

  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需要,体现办学理念与特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现学校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评价从下面四个方面考虑:

  1、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开发校本课程主要看学校是否按一定课程编制程序进行课程开发,并以学校为基地,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手段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与特色,利用校本资源,营造一个多样化的认识论环境和活动空间,使多样性的知识成为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公正对待各种知识乃至自身经验的理性态度。

  2、开发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十五”科研成果

  开发校本课程是我校“十五”省级主课题《“朱棣文精神”在小学教育中实践》重要研究成果,以朱棣精神为校本课程,首先应看朱棣文精神是否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及科研各个领域,让朱棣文精神氲氤于校园。在朱棣文精神的鼓舞下师生的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践性作业、实践活动过程、收获汇编成册,形成一套适合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带有研究性学习的校本课程教材,在实践研究中归纳出校本资源,优化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界定。

  3、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

  通过编写校本教材,教师在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上是否有突破,学校的内涵、特色、精神、氛围上是否洋溢着时代的特征和科学精神,一句话朱棣文精神是否内化为教师的自身素质。

  评价时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同时重视学生、家长、教师同行,校长对教师的评价,具体操作可用调查问卷,课堂记录,案例分析等。

  4、开发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校本教材的学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普遍提高,在学习中敢于质疑,敢于尝试,敢于标新立异,又敢大胆想象,细心求证,能自信、自主、自强、自立,又虚心求学善于合作,一句话将朱棣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学习品质和创新品质。具体操作时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发展,关注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师生关系的实际感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得成功的体验等成为评价学生的主体内容,评价方法:观察、调查、学习知识的成果展,还可以建立学生兴趣特长发展成长记录袋(将孩子成为优秀的作品、习作放入)。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11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我校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对学生的具体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会求知,会办事、会生活,为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英才奠定坚定宽厚的基础。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经学校行政研究决定编制本方案。开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本方案试行一年(20xx年9月——20xx年8月),可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进行修改。

  一、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兄弟学校有一定的差距。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校园山丘、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这是我们的优势。在我校“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一课题的启发下,我们找到了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突破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因此,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二、总体目标

  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以点带面、全面推动”的办学理念。这一办学理念中,前八个字是基础,这个“点”就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从而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达成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建个性化的小学校;学生——育有智慧的实践者;教师——塑反思型的教育者;班子——做有思想的领导者”。并提出了学校的校训:“实践——创新——实践”。这个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校训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是一脉相承的,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三、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可以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在我们的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乡土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教师既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规划不同的内容,又可对乡土资源进行改编、补充或拓展。

  四、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

  根据乡土资源在课程中的占有比例,校本课程分为两大类。

  (一)显性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乡土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

  2、兴趣活动课程。此类课程凭借教师、家长及社会人士的人力资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

  (二)隐性课程的研究

  1、乡土化的学科课程。此类课程,在原有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乡土资源,开展学科教学活动。包括乡土作文教学、乡土文学教学、乡土美术教学、乡土音乐教学、乡土常识教学、乡土体育教学、乡土思想品德教学、乡土数学教学等。

  2、通过课程的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事实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这种隐性课程,蕴涵在学科教学、德育教学、学校管理及其师生的言谈举止中,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五、课程开发操作措施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和地方的课程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通过外部力量的合作、采取选编、改编、新编教学材料的方式,在校内组织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建构起内部评价机制。校本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如下:

  1、分析情景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是以学校为基地,并基于学校而进行的突出师生特点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只有尽可能利用和开发现有的校内外资源,发扬学校的传统,结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才能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情景分析是校本课程设计的前提。不仅要分析校内的情景,更要分析校外的情景。校内的情景主要包括本校师资、环境设施、学生特点等。校外的情景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然、历史等。

  2、确立目标

  校本课程目标的制定要体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课程改革方针,落实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步形成办学理念,达成办学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使学校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提出做个有智慧的实践者。

  3、制订方案

  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完整的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包括:需要分析,总体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与课程门类,课程开发的操作措施,保障措施,课时设置等内容。同时要统一校本课程教学案例的编制格式及其要求。案例格式一般包括以下项目:主讲教师、教学材料、课程类型、授课时间、授课对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安排、评价方式、课后反思等。

  4、组织与实施

  校本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学校为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是开发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程序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规范“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实施程序。我们认为实施的程序可以分为五步,即:环境分析与材料选择、目标的确立、教学的组织、学习的评价、课后的追踪。要严格按程序实施。课程的实施是校本课程付诸实践和走进课堂的过程。要积极构建校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5、评价与改进

  根据“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的评价总要求,构建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即教师、学生自己、同学、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即评价主体间进行双向的、多向的评价。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和改进,建设有鲜明特色,符合学校实际的乡土化校本课程。

  六、课时设置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安排1课时,新课程年级从地方课程中安排,其他年级从现有计划的选修课中安排。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可分散在每周,也可将3课时集中在一周(安排半天)。

  2、兴趣活动课程每周安排2个课时。个别兴趣活动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3、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七、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经费的及时划拨,加强学校校园环境改造,图书馆、实验室、实践基地的建设,开发建设好校本课程网站,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12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载体,也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载体。我校倡导悦享文化,着眼于学生的在校快乐与人生幸福的缔造与培植,学校遵循“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育人理念,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改的支柱,通过实践,我们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课程体系,构建了五大核心素养课程,分别是“悦学——培养智慧之心的文化学科课程”、“悦动——培养健康之心的体育课程”、“悦美——培养审美之心美育课程”、“创享——培养创新之心的科技课程”、“乐享——培养社会之心的少先队活动课程”及少先队课程入手,构建了悦享课程体系。

  一、悦学,培养智慧之心的学科课程

  “健康又自信,独立能合作”是我校的育人目标,根据这个目标和学生实际,我校文化课程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进一步充实、内化、优化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课程结构,坚持依托校情和学生发展的个性要求,以学校特色文化为生长点,不效仿,不照搬,实现校本课程特色化,推行悦享课堂。我们构建了以“先教后学、先学后教、因材施教、小组合作、展示评价”的教学模式,打造和悦、自主、有效、创生的课堂,让学生乐学、主动学,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悦动,培养健康之心的体育课程

  我校的体育工作方针是:坚持“普及性学生体育为主,提高性竞技体育为辅”的原则,培育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精神,在体育课程建设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1.开发整合,建设特色

  我校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了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学校充分利用了下午大课间,整合利用一切师资力量,推行了每天下午一个半小时的“悦享课堂”,拓展了体育教学的时空,延伸了体育课堂,构建了全新的体育大课程观,充满快乐的悦享课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校园足球,形成特色

  我校自20xx年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来,坚持以“足球”作为育人的杠杆来撬动学生的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人人能踢球、班班有球队、月月有比赛”,全员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目前已举办了八届校长杯足球赛,足球运动已经成为学生最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几年来,我校足球队多次在市区级足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20年10月,代表河东区参加临沂市运动会,获得亚军。

  3.品牌活动,铸就特色

  近几年,开发区一小提出了“悦动校园”的口号,开展了体育节系列活动,推出了以“诵校园文化、做正气少年”为主题的“悦武校本操”。每年以“悦动校园”为主题举行田径运动会和阳光体育运动会,“悦享”教育的成果在运动场上大放异彩。

  三、悦美,培养审美之心的美育课程

  美育是一种复合性的教育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简单意义的美术、音乐课堂。我校的悦美课程,体现在两个方面:

  1.养成教育塑造美。

  2.艺术教育展现美。

  1.养成教育塑造美

  学校本着“一切有积极影响的元素都是课程”的指导思想,构建了和悦礼仪课程,包括了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仪式之礼八大文明礼仪规范,切实培养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充分利用升旗仪式、班会、主题队会,融合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之中,在礼仪课程的潜移默化之下,深化了我校“学思蕴乐、美善共享”之学风。快乐学习、快乐用餐、快乐玩耍的画面为开发区一小悦享课程镌刻了生动的.印记。

  2.艺术教育展现美

  我校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集中构建了以军乐团、合唱团、舞蹈团、书画社为主体的学校艺术教育框架,开发了以艺术特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逐步摸索出一条特色教育发展之路。

  由15种乐器,120人组成的军乐团,不仅开发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训练中,还不断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形成团队意识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各级活动中有力体现了学校的艺术教育管理特色。我们以学校的校花——向阳花命名成立的“向阳花合唱团”,先后与世界五大童声合唱团的法国巴黎圣十字、木十字合唱团同台演出,在世界级的专业舞台上,他们领略了不受语言和国界限制的合唱艺术。合唱团参加xx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获得一等奖。

  几年的育人足迹,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需要全面发展,更需要学有所长,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满足和对艺术教育的强烈需求,学生的受益、家长的满意、社会的需求让我们看到了持续发展的空间。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艺术特色,完成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格局。

  四、培养社会之心的少先队活动课程

  少先队工作不仅仅是“德育”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是培养爱国主义的政治启蒙教育。我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构建了少先队活动课程,形成了以班会、主题队会、课外实践为载体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使我们的学生充满正能量,保持与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的情感取向。

  五、培养创新之心的创享课程

  近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客教育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有效途径。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化改革,我校建设了以航空航天模型、机器人、科技创新等为课程的校园创客空间,为学生带来开放、开源、创新及创造的新体验和新价值。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 13

  我校于20xx年秋季与全区中小学一样全面使用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两纲”教育精神和市区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有效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以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学设计上,侧重要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效果如何?是否严格发挥教学五环节的作用?化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幸福指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强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二、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目标

  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广泛开展以“享受教育”为主题的教学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构建愉快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既面向全体,又分层实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有效帮助。以博爱的精神熏陶人,以博学的追求激励人,以博乐的心情谐和人,主张立德树人,乐学创新。

  三、学校课程实施的具体行动

  (一)树立基本的课程理念

  1、围绕义务教育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以“享受教育”为主题,培育具有博爱之思想、博学之追求、博乐之心态,营造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追求教育民主与公平,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保障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强调多元性、选择性的拓展探究课程实施,体现德、智、体、美、劳诸育的统整性与渗透性、以满足学生主动发展的多样与和谐的需求。

  (二)制订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

  1、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逐步完善学校课程的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2、立足于“自主、合作、体验、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研究,逐步构建并完善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学校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较为理想的课程环境。

  3、实行多元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激励促进元素,丰富和完善“享受教育”主题。

  (三)学校课程的基本结构

  (四)学校课程建设的主要举措

  1、成立由校长负责之下的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2、规范和指导教师执行和开发学校课程的程序与管理,加大对教师课程开展能力的培养。

  3、有计划、有重点研发拓展型课程、基础型体验性学习课程和拓展兴趣型团队合作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选择学习的平台。

  4、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强化课程管理,确保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高质量。

  四、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1、组织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用校本教研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以教学质量标准为基准,规范日常教学行为。

  2、明确教研组、备课组、骨干教师、一般教师的教学任务。

  3、发挥教师潜能,倡导校本化与个人化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

  4、加大贯彻教学管理制度的力度,重视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的建设。

【小学学校课程规划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03-15

中学校本课程规划方案08-01

学校课程方案07-06

小学课程规划实施方案范文(精选11篇)09-13

小学校本课程方案集合04-29

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08-11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08-31

小学学校课程管理方案(通用13篇)03-21

小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