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方案
前言
供电企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提高服务的质量也是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营业抄核收工作也是重要的服务内容,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营业抄核收工作,以此来满足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1、 电力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极为迅猛,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生产、发电站运行、变电站运行等方面的监测,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但是,在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电力行业过去一直处于垄断的地位,在体制的改革以及生产能力的提高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使得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在社会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电力行业必须加大信息化发展的投入,全面提高电力行业的信息产业发展。电力营销抄核收的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抄核收工作是电力营销业务的核心环节,电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电力抄核收的信息化。就当今电力企业营销抄核收工作来说,业务的信息化流程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业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提高,这对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2、 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探析。
2.1 提高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电力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主要靠一线工作人员来完成,而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虽然不在营业抄核收一线工作,不能与用电客户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各级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一线工作人员的效率,因此,应不断的提高各级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正确认识抄核收工作的服务对象,要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地在决策层上进行服务质量的优化,转变工作思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政策积极的帮助和指导营业抄核收工作人员对工作重要性进行认识,充分发挥出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次,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尤其是营销部门的领导要将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视起来,不断地提升国家电网的供电服务质量,对营业抄核收工作进行创新管理、规范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的发现并消除营业抄核收工作中问题,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质量。第三,供电企业领导人员应定期对营业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服务培训、技术培训,不断的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并结合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督促、激励,不断的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服务水平。第四,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记录的数据以及工作日志进行审核,一方面要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抄核收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整体水平。
2.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之下,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也极为迅猛,应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这是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中经常忽略的问题,对此,要建立健全的抄核收规章制度。首先,要对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流程以及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管理水平,可以采用营业抄核收自动化系统,实现电费抄核收工作的信息化,而且,还可以对抄核收员工工作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管,进一步确保抄核收费用的合理性以及资金的安全性,有效地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的工作质量。其次,建立健全的营业抄核收工作考核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的营业抄核收工作采用相应的监督考核系统,例如,客户监督投诉系统、抄表质量评价系统、失误考核系统、电费收取内部核查系统、优秀员工激励系统、电费回收工作质量考核系统等,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对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全面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质量。
2.3 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员工是保证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质量的根本,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才能促进营业抄核收工作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要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三相交流电、直流电路、接地电路等,充实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电工基础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的解决相应的电力问题。其次,要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供电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对抄核收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供电设备常见问题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提高员工抄核收工作的服务质量有着一定的帮助。第三,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抄核收工作中常用到的相关仪器设备的技能培训,抄核收营业工作知识的技能培训,例如,电表抄表的工作、电力计量装置的使用、防盗窃工作、电费核算工作、电费回收工作等,通过全面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能够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水平。另外,在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之后,还要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考核,有效的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确保营业抄核收工作快速的适应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2.4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的优化营业抄核收工作
电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是对电力企业的一次深化改革,尤其是营业抄核收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的对抄核收工作进行优化。首先,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信息化发展情况,针对于营业抄核收工作建立一套信息化工作流程,可以对抄核收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以此来满足大量用电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银行实时代收电费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客户服务查询系统等,并通过电话、邮件、语音通知、电费缴费单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用电用户及时对用电信息的了解。另外,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对电价进行及时的调整、对抄核收系统的升级以及对抄核收工作的监控等,将营业抄核收工作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的服务水平,还能有效的规避电费抄录、核算的风险,进一步保证营业抄核收的工作质量。第三,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电费的多种收取方式,积极开展智能化收费方式,例如,网络缴费、手机缴费等,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缴费方式,节省了用户的大量时间,而且,还能提高供电企业电费收取工作的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文章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分析,营业抄核收工作应顺应发展、与时俱进、深入改革,提高抄核收工作水平以及服务水平,这样才能确保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廷河.浅谈对预付费客户的抄核收管理[J].农村电工,2012(11).
[2]杨治芳.探讨如何提高抄核收智能化管理水平[J].科技视界,2013(35).
[3]梁润和.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
[4]鲁俊生.浅谈我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1(10).
瓦斯继电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1 瓦斯保护的范围
瓦斯保护属于非电量保护,与差动保护共同构成了变压器的主保护。它是基于反应气体状态的瓦斯继电器来保护变压器油箱内的一切故障。可以保护到差动保护所保护不到的位置---铁心。还包括:油箱内的多相短路、绕组匝间短路、绕组与铁芯或与外壳间的短路、套管内部故障、绕组内部断线及绝缘劣化和油面下降或漏油、分接开关接触不良或导线焊接不良等,而且变压器绕组产生少数线匝的匝间短路时,短路电流很大表现在相电流上却并不大,差动保护不一定有反应。但伴随着少数线匝短路造成的局部绕组严重过热产生强烈油流向油枕方向冲击,瓦斯保护却能对此灵敏地加以反应。
2 瓦斯继电器构造及工作原理
2.1 瓦斯继电器构造 在图 1 所示的瓦斯保护继电器,其上下两个部分分别装设了密封在玻璃管内的磁力干簧接点,上部为浮子(开口杯),下部设有金属档板,1中心自由旋转。其信号回路浮子(开口杯),跳闸回路接金属档板。
2.2 瓦斯继电器动作原理 瓦斯继电器有三种状态:①正常运行状态。变压器处于稳定运行状态时,气体继电器中充满油。浮子 3 浮于油内,干簧接点 10 断开;档板在自重的作用下下垂,其一对干簧接点 20 一样是断开的。②轻瓦斯动作:仅发信号而不跳闸。变压器内部存在小故障时,不易快速产生气体。气体在缓慢上升至油枕的这个过程,先积存在瓦斯继电器的上部空间,浸在油中的浮子 3 伴随下降的油面逐渐下降,使磁铁 16 逐渐接近磁力干簧接点 20,最终干簧接点 20 闭合(信号回路接点闭合),接通延时信号;轻瓦斯“保护信号动作。帮助运行和检修、试验人员预测和分析故障。③重瓦斯动作:跳闸及发信号。如果变压器内部故障较为严重,就会产生强烈的气体,瞬时增大油箱压力,由此产生强大的油流快速流向油枕,流动过程中会对金属档板 5 造成强烈的冲击,档板克服弹簧 8 的阻力,带动磁铁 6 移向磁力干簧接点 10.在这种情况下,干簧接点闭合(跳闸回路接点闭合),接通跳闸回路,一、二次断路器跳闸,见变压器电源关闭,使”重瓦斯“保护动作,防止故障范围扩大,从而规避运行风险。
3 变压器瓦斯保护动作的原因
3.1 轻瓦斯保护信号动作原因及判断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轻瓦斯信号动作后继电器内有无气体聚集“这一标准来诊断信号动作的原因。
3.1.1 无气体聚集时轻瓦斯动作原因。瓦斯继电器机械故障或严重漏油;二次回路故障;温度骤降引起油位降低或油路堵塞。
3.1.2 有气体聚集时轻瓦斯动作原因:通过鉴定继电器内气体是空气或可燃性气体来判断故障的性质。空气:
换油,补油进入空气未排净;更换变压器后静置时间短;二次回路故障;可燃性气体:变压器过热或放电性故障:倒置专用玻璃瓶,瓶口必须靠近瓦斯继电器的放气阀,以便对气体进行全面收集。若收集到不易燃的黄色气体,则判定故障点在变压器的木质部分;若收集到具有刺鼻臭味、可燃的淡黄色气体,则判定故障点在纸质部分;若收集到黑、灰色易燃气体,则判定是绝缘油故障。需要注意的是:室外变压器可以直接打开放气阀点燃。室内变压器收集的气体,必须置于安全地点进行点燃!重要变压器的瓦斯保护信号动作时,用色谱仪来定性、定量分析气体样本和油样本中的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乙烷,乙烯,乙炔等气体,根据所含成分和含量能准确判断出故障性质、发展趋势和严重程度(表 1)。
3.2 重瓦斯动作跳闸原因的判断 ①变压器内部严重故障:相间短路,绕组匝间短路;②二次回路故障;③近区穿越性短路故障。变压器发生穿越性短路故障时,在穿越故障电流的作用下,油隙间的油流速度加快,当油隙内和绕组外侧产生的压力差变大时,重瓦斯保护有可能误动作。穿越性故障电流使绕组发热,当故障电流倍数很大时,绕组温度上升很快,油的体积膨胀,造成瓦斯继电器误动作。
4 瓦斯继电器的实验室检验
瓦斯继电器的实验室检验,应固定于专用的气体继电器实验台进行。
4.1 一般性检验 ①玻璃窗,放气阀,探针和引出线端子等应完整不渗油;②探针的动作应灵活无卡阻现象;③浮子和挡板的转动要灵活。永久磁铁在整个动作过程中不应触碰干簧触点的玻璃外壳。
4.2 密封性能试验 将继电器充满清洁的变压器油,施加每平方厘米 1.5 公斤的压力,历时 20 分钟,继电器的各密封处不出现渗漏油和损伤。
4.3 触点动作检验 ①信号触点动作试验。轻瓦斯保护的动作值按产生的瓦斯气体的容积来整定:从瓦斯继电器顶盖上的放气阀注入气体,使继电器内聚集的气体数量达到整定值(250~300m)l时,信号触点可靠动作并发出信号。否则,可以调整重锤 4 的位置以满足要求。②跳闸触点动作试验:作用于跳闸的重瓦斯动作值按通过瓦斯继电器的油流速度整定。应与变压器的容量、接气体继电器的输油管直径、变压器冷却方式、瓦斯继电器型号对应。现本钢大多采用 QJ- 80(输油管直径 80mm)型号的瓦斯继电器。油流速度的整定范围在 0.8- 1.3m/s(继电器出厂时整定为 1.0m/s)
跳闸触点的动作值,以稳定的动作流速为准。继电器流速整定可在固定式流速校验台上进行检验,也可用流速测量尺进行测试。重复试验三次,每次试验值的误差不得超过 0.05m/s.否则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杆 14 来达到要求。
5 对已安装瓦斯继电器的定期检验
①用打气法检查动作于信号回路(轻瓦斯)的正确性;②检查继电器上的箭头应指向油枕,按下探针检查动作于跳闸回路的正确性;③继电器连接管上的阀门应在打开位置;④瓦斯保护连接片投入应正确;⑤室外变压器的瓦斯继电器防水罩一定牢固;⑥继电器内充满油,接线端子处不应渗油;⑦手动按压探针 2 检查动作于跳闸回路(重瓦斯)的正确性。
6 结束语
为了保证本钢电力变压器的正常运行,作为继保试验人员必须掌握瓦斯保护动作原因和正确的试验方法。在发生瓦斯保护动作时,依据动作现象,查明动作的原因,做出正确判断,以便有关领导及运行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事故发生和扩大,保证本钢供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张小平。变压器的运行检查维护和事故处理分析[J ].科技与企业,2013(15)。
[2]李洪文。变压器更换的技术问题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2)。
[3]陶玲。浅述变压器瓦斯保护动作原因与处理方法[J ].价值工程,2013(36)。
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创新研究
中电联开展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 20 多年来,行业企业参与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的积极性很高。 2010~2013 年,评选出的优秀成果达 1751 项,这些优秀成果涵盖了财务资产管理、运营管控、资本运作、企业基础管理、标准化、班组建设、企业文化、营销管理、优质服务、风险管控、法律风险、审计、廉洁自律、国际化经营、集团管控、企业办公效能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含培训)、物资管理、企业政工文化品牌、安全生产、科技创新、农网配网管理、生产运行、水电业务等领域,每一项管理创新成果都凝聚了各企业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形势下创新性开展评审工作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对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行了规范,中电联本部也进一步加强了本部评比表彰项目管理。 历年的评审工作均为成果创造单位与专家背对背评审的方式,专家只是通过审阅申报材料对成果进行评分,创造单位与评审专家缺少直接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对于成果的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不能反馈到企业, 不利于管理创新成果质量的持续提升。
为改变这种情况,适应新情况、新变化,进一步提高管理创新成果质量,中电联对 2014年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本身也进行了创新,首次采取面对面、答辩式的集中评审方式,目的是为了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真正把高质量的管理成果评选出来,向全行业进行推广,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 为确保评审工作顺利进行,在启动 2014 年成果申报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专家库的组建工作。 6 月底,面向行业企业正式开始专家库组建工作。
到 8 月底,专家库基本组建完成,共收录各电力集团公司推荐专家、高等院校、行业协会以及中电联本部等专家 100 多名,集中评审工作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毕。
2014 年最终参加评审的管理创新成果不足百项,为近年来最少的一次。 即便如此,短时间内集中评审的工作量也非常大。 为提高评审效率,按照申报成果专业分为三组同时进行评审。 我们从专家库中精选出 15 名专家,每组 5 名,与各组成果专业分类基本对应。 集中评审采取答辩式的形式,成果创造企业代表现场作 10 分钟成果汇报,评审专家进行提问和点评,并按照评审标准对成果打分,并现场公布了排名前列的成果,作为优秀成果的候选。 尽管采用相同的评审标准,但不同小组的评审尺度仍然有所区别。 为避免遗漏优秀成果,集中评审后,再次组织专家对部分成果进行了复评,最终确定了 2014 年各项成果获奖等次。
在开展 2014 年度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优秀成果评审的同时, 我们还启动了 2010年以来的电力行业管理创新经典案例的评审工作。 组织专家对 2010 年以来的部分获奖成果进行了再评审、再回顾,评审方式与 2014 年管理创新成果相同。
实践证明,在新形势下,创新性开展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发挥了中电联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搭建了企业管理的沟通交流平台,成果创造单位与专家面对面进行互动沟通,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成果质量和成果在企业中的应用。 企业之间也借此机会相互进行了交流、学习和借鉴,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统一10 分钟的汇报时间,对成果的归纳总结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个别华而不实的成果无法继续滥竽充数。 评审过程透明、结果公平,受到了企业和专家的一致认同,对今后管理创新成果质量提升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管理创新成果评审标准尽管 2014 年管理创新成果申报数量较往年有所减少,但覆盖面仍然较广。 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资本运作、企业标准化、风险控制、企业战略管理、物资管理模式创新等等方面,一些管理成果还创造了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反映了企业在多年来工作实践中对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总结和创造。
2014 年管理创新成果评审从创新性(30%)、实践性(25%)、推广性(25%)、效益性(15%)和规范性(5%)这五个方面进行评审,取五位评审专家的平均分为每项成果最后得分。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管理创新成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真正提升企业管理。 在制定评审标准时,特别注重了成果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管理创新成果必须体现出创新性,并且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实践检验,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只经过短暂实践无法证明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中电联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向全行业推广优秀管理成果和经验,以达到共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价值,能够向全行业或同类企业大面积推广,也是判断一项成果优秀与否的重要参考指标。 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好的效益,但并不是所有成果都能体现出直接的、明显的效益,因此在评审中效益性所占比重较低一些,但每一项管理创新成果对提升企业效益都发挥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2014 年是首次采取面对面 、答辩式的评审 ,由于启动时间较晚,评审标准制定略显仓促,还不能完全满足评审要求。 下一步中电联将组织开展相关课题研究,建立起更为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标准,更好地推动管理创新成果质量提高。
信息化时代的管理创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在管理上也出现了创新的形式。 在信息化时代,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的发展,这就使得网络时代的管理需要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创新。 回顾五年来管理创新成果,无论是集团层面,还是一线生产班组,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信息化手段的管理创新成果越来越多。
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实现生产和经营目标的关键。 班组作为电力企业最基层的生产经营组织,建设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管理成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经济效益。 有效激发生产一线班组活力,调动班组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发展战略才能得到有效落地。 我国电力企业特别是供电企业,是服务型的国有企业,销售的不仅仅是电能,更多的是服务。 面对时代信息化、社会多元化、需求个性化,更高效、更便捷、更优质的为人民群众提供无微不至的服务,更有力、更有效、更可控的提升服务水平,保障电力供应,减少供需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是供电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五年来, 在班组建设方面的管理创新成果不断增多,运行信息化技术加强班组管理和考核,加强绩效管理过程和结果的透明度,有效提升了班组员工素质、技能和岗位胜任力,班组及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业绩也得到显着提升。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形成了不同的生活、工作习惯,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工作也要因地制宜,体现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原则,找到最适合的管理方式。 通过 2014 年的集中评审,各企业更加深刻认识到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性。 中电联将坚持“立足行业、服务企业、联系政府、沟通社会”的功能定位,积极为企业搭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方便企业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共同促进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工作中逐级联动模式研究
标杆管理,是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绩效与行业内外最佳实践进行比较,从而学习和改进,使企业获得持续提升的管理方法,其广泛应用于钢铁、冶金、汽车、电力等行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业对标管理,是标杆管理在同行业内的应用,它通过寻找同行业先进水平,确立标杆,对比标杆找差距,并针对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提升,力争赶超标杆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电网公司自 2005 年开展同业对标工作以来,不断优化对标指标体系,完善对标工作机制,使对标成为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抓手,极大地激发了各专业、各单位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对提升企业经营业绩、加快公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面临国家电网公司更高的战略要求,即在“十二五”末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如何适应“两个一流”的创建需要,全面巩固公司“三集五大”的建设成果,加快实现公司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对省级电网企业对标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挑战。
构建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模式,是基于标杆管理理论的一套对标管理方法,是建立健全对标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新的尝试。通过构建内部指标体系、对标目标体系、改进提升管控平台、典型经验管理体系、对标评价考核五部分内容,形成由省公司到地市公司,再到县公司逐级联动的对标管理体系,明确了对标责任主体,使对标管理工作更系统、更全面、更科学,与业务结合更紧密,实现自上而下的逐级管控、自下而上的逐级支撑,实现对标过程管控,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从而提升对标管理的实效,推动企业管理水平阶梯式上升。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国家电网公司开展同业对标工作,紧密围绕“一强三优”的现代公司战略目标,以加快公司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构建科学的对标体系,以国内外一流企业、公司内部先进单位为标杆,深化指标对标,创新管理对标。同时,各省公司也有序地开展对标工作,全面加强对标管理,深化对标分析诊断,努力提升对标工作水平。
通过对标比较和学习,明确自身差距,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和业绩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随着同业对标的不断深入,对标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对标工作不系统、指标管理与日常专业管理脱节等方面,制约了对标管理成效的充分发挥。
1.对标工作体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未来对标管理工作应注重对标工作体系化,使对标工作的目标管理、指标管理、诊断分析、知识管理、过程评价等工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专业 / 单位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互强化,使对标工作不断改进,形成赶超一流公司创造卓越业绩的良性循环。
2.对标工作标准仍需进一步明确
对标的各项工作缺乏规范,对各项工作任务的理解有差异,影响对标的管理成效。未来要形成对标工作手册,形成统一的模板、方法、工具,使对标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
3.各层级对标目标未协同一致
缺少目标协同机制,省公司总目标、各部门目标、责任部门目标、各基层单位各层级目标支撑需验证;各部门目标需考虑指标影响因素及工作基础,设置差异化对标目标。未来需设计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包括各层级目标的设置原则、方法及各层级目标支撑验证方法。
4.指标的分析改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指标的分析改进主要在牵头部门内部进行,相关部门参与度不够,部门之间的协同有待加强;公司层面对指标提升举措未进行跟踪监控,存在指标管理与日常专业管理脱节的现象。未来需设计公司层面的提升举措管控机制,对提升措施的制定、落实、总结等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确保把对标的落脚点与着力点放在管理提升上。
综上所述,开展省级电网企业对标联动模式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省级电网公司对标指标逐级分解和联动体系,提升对标管理的工作落地和实效;通过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对标逐级评价和改进的联动机制,确保对标工作能够可控、可监督、可评价,达到促进短板改进的目的;通过完善省级电网企业对标管理的配套保障体系,为对标管理提供支撑。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模式框架
1.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模式的思路与原则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管理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是,紧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对标工作思路,在现有对标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科学合理的对标方法,建立健全对标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通过构建内部指标体系、对标目标体系、改进提升管控平台、典型经验管理体系和对标评价考核等内容,形成由省公司到地市公司,再到县公司逐级联动的对标管理体系,使对标管理工作更系统、更全面、更科学,实现自上而下的管控和自下而上的支撑,提升对标工作的管理实效。其设计的原则为:
(1)简洁高效的原则。构建对标联动管理体系本着简洁高效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繁琐和无效的工作,尽量简化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
(2)科学合理的原则。对标管理的各项工作方法要科学合理,充分结合省公司实际,做到各项工作有依据可循。
(3)重点核心的原则。对标管理要明确重点和核心,才能使管理变得更加有效。
2.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模式框架
打造以“目标引领、过程管控”为核心理念,逐级联动的对标管理体系,构建从省公司到地市公司,再到县公司的横向和纵向逐级联动的对标指标体系和目标体系,充分考虑影响指标的客观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对标目标,通过诊断分析和改进提升实现管理提升,通过典型经验管理实现对标成果的固化和推广应用,应用差异化的评价考核方法,将对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省级电网企业管理更加科学清晰,目标制定更加切合实际,考核公平并起到激励提升管理的作用。以对标可视化业务管控平台为对标过程管控和结果评价的有效手段,实现对标过程和结果的可视化和有效管控。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模式的内容
省级电网企业对标逐级联动体系分为,内部指标体系、目标体系、分析改进、典型经验、评价考核五大模块,国网公司发布新指标体系时,省公司可按此五个模块依次开展对标工作。
1.构建内部指标体系———实现指标联动
对标内部指标体系构建是开展对标工作的基础,是公司业绩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为查找管理差距、明确改进方向提供依据。内部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省公司各部门对标责任指标体系、地市公司对标指标体系、县公司对标指标体系三部分。构建内部指标体系利于省公司将对标指标和目标向下传递,加强对地市公司对标管控,保障省公司对标目标的完成。
(1)对标责任指标体系构建。省公司各部门对标责任指标体系是按指标关联业务分解形成,依据指标业务关联分析的结果,指标牵头部门将与指标相关联的业务分解形成相应的责任指标,并与责任部门确认,形成责任指标体系。具体如图 3 所示。
(2)地市公司对标指标体系构建。地市公司指标体系构建是依据电压等级、业务范围等因素将指标直接下放,严格控制指标数量,不在省公司对标指标体系外新增指标。地市公司对标指标体系构建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指标与地市公司业务没有关联。由省公司部门承担,不纳入公司地市对标指标体系。二是指标与地市公司业务全部关联。直接沿用指标纳入公司地市对标指标体系。三是指标与地市公司业务部分关联。修订形成新指标纳入公司地市对标指标体系。地市公司对标指标的权重设置,侧重与专业重点工作结合紧密的指标、侧重提升分值较大的指标。
(3)县公司对标指标体系构建。县公司对标指标体系的构建,既要支撑省公司、地市公司对标工作的开展,又要考虑符合县公司业务实际、考核层层落地分解、满足指标向上全力支撑、向下踏实落地的目标。
2.构建目标体系———实现目标联动。
设置多层次、多维度的对标联动目标体系。其中,多层次是指省公司、地市公司、县公司层面对标目标;多维度是指目标排名、目标段位、目标值三种目标。对标目标体系框架如图 4 所示。
目标设定要充分考虑各部门、各单位基础水平的差异,在保障公司总目标完成的情况下,制定差异化目标并纳入考核,以保障目标分解到位、责任分工明确。
(1)对标总目标的制定。设定对标总目标需运用科学合理的目标测算工具,将各个省公司对标历史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将各部门的对标表现与公司总体排名关联起来,通过正推和反推(正推是指先制定总目标,再将总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反推是指先制定各个部门目标,再综合计算出总目标)的方式,综合考虑形成省公司对标总体目标建议,为省公司领导决策对标总目标提供支撑。
(2)各部门目标的设定。要以公司对标总体目标为指引,结合各部门对标历史水平,考虑各部门基础水平的差异,在保证公司总目标完成情况下制定差异化的对标目标。各部门目标包括,部门总体目标得分率、指标目标段位和指标目标值。目标段位和目标值确定后需进行验证,确认是否能满足部门总体目标得分率。
(3)地市公司目标的设定。各地市公司的对标目标要支撑省公司的对标目标,由各地市公司目标值,按对标指标的计算公式计算省公司能够达成的指标值,与之前设定的省公司指标目标进行对比,若计算的指标值等于或优于省公司的指标目标,则说明各地市公司的指标能够支撑省公司目标实现。
(4)县公司目标的设定。县公司的对标目标由地市公司组织设定,既要支撑地市公司对标目标,也要符合县公司业务实际,考核的层层落地分解,满足指标向上全力支撑,向下踏实落地的目标。
3.构建分析改进管控平台———实现改进联动
对指标改进提升过程进行监控,是保障对标指标提升措施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对标分析改进管控的内容包括,制定改进提升计划、指标跟踪监控、改进计划过程监控、指标分析总结四部分内容。
(1)制定改进提升计划。确定指标重点管控范围,由责任部门全面诊断业务管理现状和问题;明确短板指标,按“5W2H”(5W2H 又称七何分析法,分别为:WHY〈为什么〉、WHAT〈做什么〉、WHO〈何人做〉、WHEN〈何时〉、WHERE〈何地〉、HOW〈如何做〉、HOW MUCH〈投入多少〉)的原则,制定指标的改进计划,明确改进内容、时间、责任人、方法、预期效果、投入资源等。指标改进措施和计划应侧重于改进差距大、易提升的指标,对于较难提升的指标应该制定长期改进计划。
(2)指标跟踪监控。指标跟踪监控是对指标进行定期跟踪,及时发现指标值与目标的偏差,定位责任部门或下属责任单位。每季度通过指标实际段位与目标段位、完成值与目标值的比较,根据差距对指标给出差异性预警。
(3)改进计划过程监控。由指标牵头部门对责任部门改进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各责任部门按改进计划的时间节点提交交付品,由牵头部门对改进计划进度及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红绿灯进行动态预警,改进计划的亮灯次数作为对标评价考核依据。
(4)指标分析总结。每季度以会议的形式对本季度对标指标表现、存在问题、提升措施等进行总结,形成对标分析总结材料,分析指标目标完成情况,以及改进计划跟踪监控情况,明确指标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下月工作计划等。
4.构建典型经验管理体系———实现学习联动
典型经验是内部最佳实践的组成部分,总结和学习典型经验是对标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典型经验进行对比和学习,是找出提升绩效水平的有效策略与途径,将典型经验转化为专业管理标准,是对标工作深化应用的重要表现。
(1)优化典型经验管理思路。首先,典型经验要与专业部门重点科目和年度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不能脱离专业重点;其次,典型经验要与对标指标紧密结合,是提升对标指标专业做法的总结和提炼;最后,典型经验要具有可推广性和普遍适用性,而不是某个特定情况下的专业做法,典型经验最终将导入公司制度或标准中,考虑专业管理的整体提升。
(2)加强典型经验的推广应用。典型经验的推广应用要应用多元化的方式,结合对推广应用效果的评价,达到典型经验能够真正起到提升专业管理水平的实效。根据各专业管理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专业管理提升的典型经验,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宣讲、观摩、讲课等方式进行相关典型经验培训。
5.构建评价考核体系———实现考核联动
构建对标评价考核体系,充分发挥对标管理的抓手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建立有效的对标激励、约束和过程管控机制,促进公司对标指标不断改善,形成考核的逐级联动,推动公司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1)制定目标责任制的评价考核机制。以对标目标为导向,以是否实现对标既定目标为评价考核的核心,以科学合理的对标目标为前提,改变“一刀切”的考核方式,综合考虑自身管理基础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制定差异化的对标目标,考核体目标完成情况,有效引导对标责任主体对内瞄准目标、对外着眼动态差距,推动指标持续提升。
(2)采用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标联动评价考核将采取“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其中,“结果评价”是综合考虑对标指标完成情况,以指标既定目标为重点,考核指标在季度和年度的完成情况,体现对结果的评价考核;“过程评价”包括,改进举措完成情况、管理工作事项完成情况等,注重对标的改进提升过程和专业管理的提升。
(3)形成上下联动,层层传递的评价模式。建立公司综合目标到各专业部门目标,各专业部门目标到各基层单位目标,直至各指标目标的科学联动关系,在公司不同责任单元和不同层级间形成压力的无缝衔接和层层传递。
变电运维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变电运维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电力供应工作正常进行和电力供应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1 变电运维的意义和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变电运维主要分为变电运维操作站和变电运维队两大部分。变电运维操作站指的是在无人值班或值班人数较少的电站中的电力运行管理工作;运维队是指由操作队和巡检队组成的基站巡视检修队伍。变电运维是在电网公司大检修的思路上,对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工作的双向渗透,能显着提高供电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变电运维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会直接影响变电站的正常运营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且目前变电运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大都是由操作失误和管理失误造成的。所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深刻认识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在变电运维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2 变电运维存在的安全风险
电网运行故障通常分为设备故障和系统故障两大类。系统故障是设备故障在累积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大电力设备的检修、维护力度,避免系统出现故障,维护电网系统的稳定运行。通常情况下,造成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2.1 人员分配不合理
由于自身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不同,运维人员的操作水平往往参差不齐。一些较为复杂的现场工作依赖于部分主力人员操作,导致主力人员连续工作时间长,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严重影响了其在运维工作中的判断力和操作准确性。另外,在设备的巡视检查工作中,由于没有合理安排巡视时间和巡视人数,而单个人员巡视容易导致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这种情况也容易导致电网运行事故。
2.2 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低
作为一个多样化的行业,变电行业涵盖了众多学科领域,不仅对运维人员的电力系统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要求,对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也很高。部分人员变电运维业务水平较低,加上供电企业后期相关培训不足,导致其在具体工作中容易出现选择变电设备操作方法不当,以及在后期维护过程中,对检测设备的熟悉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也容易造成电网运行事故。
2.3 天气因素
外部环境也是导致变电运维工作安全风险的因素,恶劣的天气状况或自然灾害容易导致变电运维工作发生各种事故。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制订有效的防范措施,并做好季节性的事故防范工作。
2.4 操作票填写不及时
由于电力站网络故障等问题,现场操作人员无法及时填写操作票,且无法通过后台进入操作系统。
2.5 不能审清任务要求
态度决定一切。在电力操作中,如果运维人员对设备不熟悉,操作之前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模拟演算,就容易造成电网安全事故。因此,运维人员应在检测前对设备的名称、编号、位置等信息进行核对,并严格遵守“唱票再核对”这一操作流程。
3 应对措施
3.1 倒闸操作及操作票制度预控
操作票制度的严格执行无疑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部分员工在执行操作票制度时存在侥幸心理,从而引发了许多不安全因素。要避免这些不安全因素,就要在执行操作票制度前,有经过批准的现场运行规程、确切的操作指令和合格的操作票,禁止无操作票操作和无指令操作,还要有模拟演算和正确的系统模拟图。
3.2 建立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
以往的检修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电网发展的需要,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已经具备了在实际中运用的成熟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变电运维一体化模式进行变电运行、变电检修部门的整合,实现组织机构人员职责一体化,在缩短操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3 提高人员专业技能水平
在上岗前,要加强对员工的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在工作中加强对正确工作程序的宣传教育,普及正确的操作流程,并适时开展日常操作技术交流,将不同班组的工作人员组织在一起,共同探讨他们在各自工作中遇到的安全隐患问题。
3.4 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在变电运维工作中,运维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对事故的预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可采用安全标语、安全板报和安全讲座等形式,提升员工的风险预防意识,并建立奖惩制度,对违规操作等行为予以处罚,对及时上报运维安全问题的行为予以奖励,以此提升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有效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3.5 加强技术设备管理
加强设备管理是变电运行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防止事故的发生起着重要的预防作用。要加强设备在基建过程中的管理,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检修工作。还要注重企业培训模式的创新,提升设备管理效率。
3.6 优化运维模式
优化运维模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优化值班方式。对值班人员进行分组,确保夜间和节假日期间的正常运维,并通过分组待命的方式,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②优化运行管理。通过优化操作规程,优化巡检制度和停送电流程,进而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效率。③优化系统软件。优化系统软件,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建立设备缺陷经验库,简化物资采购流程,促进消缺工作的顺利开展。
4 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变电运行乃至整个生产行业的主题,也是一切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运维人员在变电运维工作的风险防范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这就对变电运维人力管理和资源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邬利梅.探讨变电运维中存在的隐患和应对措施[J].大科技,2013(31):194-195.
[2]郭威.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方案及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13(02):168-169.
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对策
前言
供电企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要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是与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工作有着直接的联系,提高服务的质量也是供电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营业抄核收工作也是重要的服务内容,因此,需要做好相应的营业抄核收工作,以此来满足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1、 电力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极为迅猛,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电力生产、发电站运行、变电站运行等方面的监测,对电力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作用。
但是,在电力行业实施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电力行业过去一直处于垄断的地位,在体制的改革以及生产能力的提高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使得电力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在社会信息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电力行业必须加大信息化发展的投入,全面提高电力行业的信息产业发展。电力营销抄核收的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抄核收工作是电力营销业务的核心环节,电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实现电力抄核收的信息化。就当今电力企业营销抄核收工作来说,业务的信息化流程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业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待提高,这对电力营销抄核收工作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产生一定的影响2、 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探析。
2.1 提高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电力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主要靠一线工作人员来完成,而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虽然不在营业抄核收一线工作,不能与用电客户进行直接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各级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一线工作人员的效率,因此,应不断的提高各级领导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正确认识抄核收工作的服务对象,要不断地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地在决策层上进行服务质量的优化,转变工作思维,不仅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同时还要通过有效的政策积极的帮助和指导营业抄核收工作人员对工作重要性进行认识,充分发挥出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次,电力企业的各级领导,尤其是营销部门的领导要将营业抄核收工作重视起来,不断地提升国家电网的供电服务质量,对营业抄核收工作进行创新管理、规范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有效的发现并消除营业抄核收工作中问题,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质量。第三,供电企业领导人员应定期对营业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服务培训、技术培训,不断的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并结合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进行督促、激励,不断的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服务水平。第四,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记录的数据以及工作日志进行审核,一方面要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查,另一方面对抄核收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难点问题,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整体水平。
2.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在信息化时代快速发展之下,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也极为迅猛,应不断的完善规章制度,这是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中经常忽略的问题,对此,要建立健全的抄核收规章制度。首先,要对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流程以及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管理水平,可以采用营业抄核收自动化系统,实现电费抄核收工作的信息化,而且,还可以对抄核收员工工作的整个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管,进一步确保抄核收费用的合理性以及资金的安全性,有效地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的工作质量。其次,建立健全的营业抄核收工作考核制度、质量管理制度,并根据实际的营业抄核收工作采用相应的监督考核系统,例如,客户监督投诉系统、抄表质量评价系统、失误考核系统、电费收取内部核查系统、优秀员工激励系统、电费回收工作质量考核系统等,通过健全的规章制度对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全面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质量。
2.3 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员工是保证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质量的根本,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才能促进营业抄核收工作的快速发展,因此,要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首先,要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电工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三相交流电、直流电路、接地电路等,充实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电工基础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能够有效的解决相应的电力问题。其次,要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供电基础知识的培训,例如,电动机、变压器等,对抄核收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供电设备常见问题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了解,对提高员工抄核收工作的服务质量有着一定的帮助。第三,加强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的培训,抄核收工作中常用到的相关仪器设备的技能培训,抄核收营业工作知识的技能培训,例如,电表抄表的工作、电力计量装置的使用、防盗窃工作、电费核算工作、电费回收工作等,通过全面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能够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水平。另外,在对抄核收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之后,还要对工作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分考核,有效的提高抄核收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确保营业抄核收工作快速的适应电力信息化的发展。
2.4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不断的优化营业抄核收工作
电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是对电力企业的一次深化改革,尤其是营业抄核收工作,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断的对抄核收工作进行优化。首先,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根据供电企业的实际信息化发展情况,针对于营业抄核收工作建立一套信息化工作流程,可以对抄核收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以此来满足大量用电用户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抄核收工作的服务水平。其次,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建立银行实时代收电费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客户服务查询系统等,并通过电话、邮件、语音通知、电费缴费单等多种形式来满足用电用户及时对用电信息的了解。另外,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对电价进行及时的调整、对抄核收系统的升级以及对抄核收工作的监控等,将营业抄核收工作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供电企业营业抄核收的服务水平,还能有效的规避电费抄录、核算的风险,进一步保证营业抄核收的工作质量。第三,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电费的多种收取方式,积极开展智能化收费方式,例如,网络缴费、手机缴费等,不仅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方便的缴费方式,节省了用户的大量时间,而且,还能提高供电企业电费收取工作的质量。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文章对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分析,营业抄核收工作应顺应发展、与时俱进、深入改革,提高抄核收工作水平以及服务水平,这样才能确保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供电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廷河.浅谈对预付费客户的抄核收管理[J].农村电工,2012(11).
[2]杨治芳.探讨如何提高抄核收智能化管理水平[J].科技视界,2013(35).
[3]梁润和.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有效策略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3).
[4]鲁俊生.浅谈我国电力信息化的发展[J].企业技术开发,2011(10).
加强供电公司的后勤保障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供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供电后勤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整个供电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后勤管理经过艰辛探索和艰苦创业,逐步成长壮大,不但大大提高了对供电公司的综合保障能力,而且在社会市场上的竞争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面对全国电力后勤改制的迅猛发展形势,对照全国电力协会对电力后勤改制的要求,部分电力公司后勤的改制工作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一些企业"福利供给型"后勤观念很难彻底根除,后勤职工总希望继续躺在主业公司的怀抱中平稳生活,缺乏深入改革的紧迫感;人、财、物浪费严重,经营成本高;人才结构和员工综合素质尚不适应物业管理的要求;缺乏自我"造血"功能,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如何为安全供电和科研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服务,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一、进一步提高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认识、重视后勤是搞好此项工作重要的思想基础.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后勤保障是供电公司实现预期管理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2.后勤工作有重要的凝聚力作用.后勤工作服务对象是人,是对全体职工的服务.把后勤工作搞好了,就会使广大职工有一个好的心情投入到安全生产等重要的工作中去,就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充分地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
3.后勤管理最能展示企业风采.无论是各种创建活动还是迎接上级组织的各项工作检查,文明卫生、整洁优美的企业环境必将给大家带来美好的第一印象,反之则会引起不悦,所以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水准具体而直观的体现.总之,要搞好后勤工作,第一步还是应当强化认识,进一步提高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俗语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对后勤工作重要性的高度概括.
二、规范对后勤工作的管理
规范对后勤工作的管理,这对搞好后勤工作有着现实的和长远的意义.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现有的后勤工作无论从规模、范围以及后勤队伍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勤工作正在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后勤管理由过去单一的"讲服务"发展到"服务与效益并重"的格局.如果我们仍沿袭计划经济下的后勤管理模式,继续单一地讲服务,那么,后勤工作就难以适应改革发展的大趋势.当然,如果我们专讲效益而不注意服务质量的改进与提高,我们就会最终失去存在的前提.因此,从以上层面上来说,规范对后勤工作的管理,这是搞好后勤的基础性工作.基础性工作就必须从基础抓起.首先,要切实把握后勤服务对象的活动规律和基本需求,自觉地按照其活动规律办事,满足其需求.作为供电公司的后勤,就是要按"一强三优"的管理目标,当好党政领导的参谋,制定和完善保障企业实现目标的一系列后勤管理、服务机制,进一步明确和不断规范后勤管理的职能;其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上充分体现职工的愿望,依照建立"和谐企业环境"的原则,努力满足广大职工的选择和需求;第三,应加强后勤服务的统筹规划,在企业环境的布置、美化上要充分体现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文化理念,通盘考虑,一步到位.加强后勤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最重要的是结合本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后勤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负责、有人考核".
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后勤工作的必由之路
1.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后勤工作改革发展方向.后勤工作在保障企业日常工作平稳运行过程中,不但要具有的"公益性",还要遵循市场规律来运营,唯有如此,企业后勤管理才能一方面体现存在的价值性,另一方面是在与企业这一特定市场需求的互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即企业后勤工作要以企业为关注焦点,主动分析、研究其价值诉求,持续改进服务质量,最终达到共赢.
2.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适应企业发展战略和自身工作性质的客观要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是企业的三大功能和任务.企业后勤工作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行的具体实施部门,实行准企业化管理,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成为了广大职工关注的焦点,从客观上要求企业后勤工作必须实施以精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科学管理,通过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运作,降低成本,将有限资源投入到更迫切需要加强的环节.
3.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
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坚力量,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从世界优秀企业的发展看,只有技术创新,而无管理的创新是不行的.因此,企业后勤工作要想发展壮大,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就必须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工作队伍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工作队伍,这也是搞好后勤管理的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俗话说"事在人为",然而目前供电公司中的后勤职工队伍,相当一部分是生产一线调整下来的人员,在计划经济时代,这些人还能勉强适应后勤工作需求,但随着各种物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科技含量的增加、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和服务对象环境意识的增强及其对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后勤工作人员便逐渐地不能胜任了.所以,当前后勤管理,要着力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上下功夫,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方面的投入,要倡导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构筑团队学习的氛围,促进全面提高,要将建设一支懂管理、会经营的后勤干部队伍,与建设一批高水平、能满足后勤管理需求的技工队伍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考虑.因为,后勤管理只有适应服务对象的需求,才有生存的必要和发展的可能,否则就会自行淘汰出局.
搞好后勤服务工作,是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体现.电力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给电力后勤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和宽广的空间,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优化后勤资源配置,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完善相应机制,使电力后勤服务工作更趋规范化、人性化、科学化,协助电力公司成为一强三优的现代企业.
参考文献:
[1]尚超金.浅议抓好基层后勤管理工作[J]. 经营管理者. 2009(01).
[2]刘杰. 浅谈后勤管理工作中的四大基本要素[J]. 河北企业.2009(09) .
【营业抄核收工作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方案】相关文章:
新生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方案05-31
新生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方案(5篇)08-11
饭店试营业营销方案10-22
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方案08-17
新生适应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通用12篇)07-11
电力设施安全治理方案09-01
电力安全专项整治方案范文08-17
电力工作总结09-30
药店营业员提成方案06-23
饭店试营业营销方案7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