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扶贫攻坚工作汇报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县扶贫攻坚工作汇报范文
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贫乏的现象,贫困是一种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综合现象,其主要根源是物质生活条件缺乏与精神生活没有或缺乏出路。
县扶贫攻坚工作汇报范文一:
一、近几年扶贫开发情况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坚持推进产业扶贫。一是做优农业促农业增收。通过多年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基本形成了“田里烟、莲、稻三分天下,山上油茶、果业、香樟三业并举”的农业产业格局。今年种植烟叶3.3万亩、白莲7万亩,白莲、烟叶两项产业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约1500元。此外,全县油茶面积达10万余亩,果业林5.3万亩,香樟面积达2万亩,新增连片百亩以上大棚蔬菜基地2个共716亩,成为新兴农业产业。我县被列为“中央财政现代农业油茶产业项目示范县”,并连续多年在国家、省组织的年度油茶发展业绩考核中名列前茅。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22家,带动农户4.2万户。大力发展和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3个,累计128个,入社成员1637个。二是强攻工业促农村劳动力转移。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总体思路,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农民知识化”“公民职业化”培训工程,确保每户贫困家庭均有一位家庭成员熟练掌握1至2门实用技术,积极引导富余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和县内工业园区转移,通过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12年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619人,帮助困难群体就业872人,城镇新增就业2781人。三是发展旅游带动服务业和农产品销售。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已建成通天寨4A级景区、大畲乡村旅游示范区、九寨温泉、赣江源漂流等四大核心景区,2012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累计接待游客80万人次,同比增长68%,大力促进了城乡餐饮酒店业的发展,2012年全县新增餐饮酒店经营户101家,使农村一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服务业脱贫增收。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63.98万人次,增长27.6%,实现旅游总收入1.7亿元,增长27.9%。通天寨景区、赣江源景区周边农民依托旅游的驱动,经营宾招酒店和经销土特产品,收入大大增加。
2.坚持推进项目扶贫。一是坚持以项目推进扶贫开发。为改善贫困乡、贫困村基础条件,近十年来,全县累计实施扶贫项目399个,投入扶贫开发资金总额4981.9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061万元,整合部门和社会资金2634万元,自筹及投工投劳折款286.96万元。原来“十五”及“十一五”期间扶持的37个重点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862元增长至2010年的2086元,增长2.42倍。2012年我县安排的64个重点建设项目中,近一半项目涉及社会民生,特别是今年我县从本级财政拿出5000万元用于农村改水、改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危旧土坯房改造等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加强《若干意见》的项目对接工作。我县根据《若干意见》出台了35条实施意见,编制了《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项目储备,目前已编制重大项目385个,总投资达476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80个;积极申报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或报批的项目102个,总投资129亿元,为把国家政策尽快转化为项目、促进新一轮扶贫攻坚尽快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3.坚持推进整村扶贫。一是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把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整村扶贫的有效载体,以做优做大村庄规模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村镇联动、村落连片、综合示范区建设、公路沿线整治,着力改变农村面貌。2012年全县共启动100个村庄建设点(55个省批建设点、45个乡镇自主建设点),涉及农户2434户、9585人,大部分建设点已基本成型。今年争取村庄整治项目资金860万元,对全县29个重点村村庄整治进行了科学规划,共规划实施项目81个,有39个项目已全面竣工,对18个土坯房建设点进行了硬化、绿化、美化。二是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把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作为贯彻《若干意见》、促进扶贫开发的首要大事、开局工程和民生工程,2012年省市下达的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任务4770户,现已全面完成改造任务,其中打造了50个危旧土坯房集中改造示范点建设。今年确定年度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9063户、拆除空心房5347户,上半年开工建设5384户,启动集中改造点建设50个,拆除空心房3389户。其做法在《中国建设报》登载。
4.坚持推进移民扶贫。切实做好深山移民搬迁工作,截止2012年底,全县累计搬迁安置深山移民1203户、5863人,建成了53个移民集中安置点,建成了怡然居、客家源、大畲旅游新村等多个特色移民新村点,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目标,即100%实行集中安置、100%与新农村省级示范点相结合、100%在每年春节前迁入新居。今年已确定避灾移民搬迁对象293户1319人,计划建设6个集中安置示范点,目前进展顺利,有121户移民户正在兴建房屋。该项工作连续多年获省、市先进,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张名片。
5.坚持推进社会扶贫。一是“四个一”组合式扶贫效果显。省委常委、省军区陶正明政委挂点联系我县,对我县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心。经常深入一线访贫问苦,协调省直机关解决影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2012年,省军区全体官兵捐资150万元将我县温坊小学建成省希望小学。1000万元产业专项资金覆盖全县10个乡镇,27个项目突出贫困村全部实施验收。省卫生厅落实中央、省级对我县的卫生专项资金补助1834.61万元。江钨集团帮扶90余万元用于两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行“三联系一挂职”机制。全面推行县领导联系乡、县直部门联系村、干部联系户、新列后备干部和新聘工作人员到村挂职锻炼工作机制。全县29名县领导联系10个乡镇,每人挂点一个国家或省级重点扶贫村,落实“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有力推动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落实。三是以县老区促进会为平台,拓宽社会扶贫渠道。加强与上级老区促进会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沟通,精心编制了老区建设项目100多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老区建设项目达10个,上报国家、省、市老促会。同时积极向社会推介,获取社会各界企业、爱心人士赞助,共获取捐赠款10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以“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为载体,推进行业扶贫。2012年县直各单位挂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503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4430件,为群众送上帮扶慰问金326万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经济发展水平低。受历史条件、基础条件、自然条件、交通区位等因素制约,我县主要经济指标长期处在全省、全市倒数位置。2012年,财政总收入3.9亿元,是全省唯一一个财政未过4亿元的县。人均财政总收入1226元,仅为全国的14.1%、全省的26.9%;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元,仅为全国的44.9%、全省的45.4%。全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76935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8.84%。
2.民生保障水平低。教育教学条件差。全县仍有校园缺口39.75万平方米、校舍缺口3.05万平方米,仍有危房校舍建筑面积4.9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严重不足,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缺乏。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仍有17个村无卫生室、2个乡镇卫生院至今无业务用房,卫生系统危房面积达14527平方米,乡镇卫生院设备普遍陈旧老化,大多数村卫生室缺乏主要的诊疗设备。文体活动条件差。全县没有一个标准的运动场所;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房屋老旧、设施陈旧,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离上级要求差距大。特困人群保障水平低。城乡低保、社会救济、五保供养等弱势群体的保障标准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标准均为省定低档次标准。
3.基础设施欠账大。交通基础设施落后。仍有15个行政村不通客车,有四级以下低等级公路460公里,四、五类危桥38座;仍有757个村小组、1251个自然村未通公路,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农田水利设施薄弱。还有24座水库及393座重点山塘存在安全隐患,有20座小(2)型病险水库需要除险加固,4000多座山塘需要加固整治,还有60%的灌区需要配套改造。农村人畜饮水极不安全。还有77个行政村、1255个村民小组、1745个自然村、38847户农家不通自来水,涉及人口75900人,多数农民的饮用水基本上是溪水、河水、井水、塘水等不安全用水。全县还有近50%的农村人口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用水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电力供应能力差。只有110KV输变电站,高峰时期突然断电现象时有发生。
4.突破瓶颈压力大。资金难题突出。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收入2.96亿元,而保正常运转和按照上级政策要求需要配套的支出超过7.37亿元,其中工资性支出达2.9亿元(未全额负担津补贴),保运转及社会必办事业开支1.35亿元,各项民生及项目县配套3.12亿元(按照相关政策,地方承担城乡低保、五保配套资金550万元,民政、就业等配套资金650万元,城乡医疗保险配套资金1100万元,城乡养老保险、高龄补贴等配套资金1300万元,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新农村建设等配套2400万元,医疗卫生、教育等配套1050万元,保障性住房配套15045万元,其他项目建设配套约9000万元)。收支矛盾突出,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在此情况下,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只能依靠融资运作,资金压力巨大。用地难以解决。 政府批准我县2006-2020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只有8900亩,而我县2006-2013年已使用新增建设用地规模9821亩,已超出921亩。根据近几年实际情况来看,我县每年用地至少在2000亩以上。我县没有省级工业园,发展平台不优,用地指标只能依靠争取重大项目来解决。落户的所有企业享受不了工业园区的土地、资金、项目扶持和各项政策优惠,重大项目引进难。人才严重缺乏。至2012年底,全县人才队伍总量36851名,仅占总人口的11.8%,特别是懂项目编制、工业规划、工业设计、城乡规划建设、水利水电等专业技术型人才非常缺乏,人才缺乏成为各项工作快速推进的制约瓶颈。
5.致贫因素较多,群众增收难度大。一是自然灾害频发。我县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属四大暴雨区,局部特大暴雨及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农村房屋、农田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二是扶贫产业投入少,规模小,产出低,难以做强做大做优,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难以形成。三是致富门路窄,收入渠道单一。因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等因素,谋生手段极少,80%的贫困户主要依靠传统的种养殖业,经济效益低。四是因病、因学返贫现象严重。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思路
我县将以纳入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区域、《若干意见》实施为契机,紧紧抓住国务院扶贫办对口支援我县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最近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努力为振兴发展当好“助力器”,为国务院扶贫办推进“五项改革”、落实“十大行动”先行先试当好“试验田”。
1.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提高扶贫精准度,对国家新扶贫标准下农村扶贫对象基础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
2.以整村推进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按照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总体要求,将整村推进与新农村建设、土坯房改造有效衔接,加大贫困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确保每个点改造整治到位,到2020年贫困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以进城进园加快移民搬迁步伐。高标准建设县城古樟工业园移民住宅小区,规划建设用地50亩。2014年完成移民搬迁700户3000人,其中整体搬迁的自然村或居住点达到50个以上。到2020年,计划投资5720万元,完成4084户14300人的深山移民及地质灾害避灾移民任务,精心打造100个集中移民安置点。
4.以产业扶贫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争取开展中央彩票公益金、贫困村互助资金、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扶贫项目贷款贴息等试点工作,重点培育壮大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特别是立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大旅游扶贫工作力度,努力将打造成旅游扶贫示范县。
5.以智力扶贫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到2020年,实现农民培训全覆盖,普遍掌握1-2门实用技术。
6.以专项扶贫营造浓厚氛围,进一步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建立全社会参与扶贫工作机制,组织好县直单位(企业)定点扶持贫困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围绕中央开展行业扶贫的新要求,着力推进行业扶贫,积极推动行业部门支持扶贫的责任全面落到实处。
县扶贫攻坚工作汇报范文二:
按照省委、 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2017年全面脱贫的要求,7月15日第16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1347”扶贫攻坚战略,从7月15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2015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2016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2017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7月31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督办通报》第25期。7月31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8月24日,县委书记**在**庙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庙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9月2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8月21日和8月26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8月28日召开了县委四届九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7月23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投公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市罗田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三、下段工作建议。
一是落实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全县贫困户重新精准识别完成后,要落实全县各级干部职工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并实行包保责任制。在分类锁定贫困对象后,要依据贫困户家庭情况、资源禀赋、身体状况、技能条件,按照“一户一法”的办法因户施策,制定 “六个一”精准脱贫计划: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个发展项目,一户一种致富技能,一户一个包扶干部,一户一个脱贫时间,一户一个帮扶措施,建立精准帮扶台账。
二是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目前正在调查摸底全县市场主体的情况,落实市场主体帮扶机制,积极推动产业扶贫,方式主要为以下五种:一是龙头企业+贫困户,二是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是家庭农场+贫困户,四是专业大户+贫困户,五是电商平台+贫困户。
三是层层落实减贫计划。各乡镇的减贫计划要到村到户到人到年度。工作要做到落实“三化”:1、落实信息化。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联网贫困信息大数据平台,逐户分析致贫原因,逐条录入指标信息,逐类制定帮扶方案,全方位帮扶,全过程监督。2、落实清单化。逐村逐户制定脱贫计划,建立脱贫“任务清单”,制定帮扶“责任清单”,形成核查“进展清单”,明确“问题清单”,实行跟踪销号管理。3、落实图表化。制作精准扶贫工作手册,乡镇、村绘制精准扶贫路线图和产业发展规划图及时间表。
四是建立八个方面的政策支撑体系。由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七个政策支撑文件,一是产业扶贫方案(县农业局),二是搬迁扶贫方案(县住建局),三是医疗救助扶贫方案(县卫计局),四是教育助学扶贫方案(县教育局),五是培训就业扶贫方案(县人社局),六是民政兜底扶贫方案(县民政局),七是整合资金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县财政局)。另外承担村级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电力保障等十项重点工作的部门要分别制定各自的行业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五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按照四个一批的措施,加大扶贫工作推进力度。一要尽快制定政策支撑体系,通过政策的引导来推进工作;二要继续办点示范,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典型引路的作用,要培育和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三要全面推开,重点突出推进产业扶贫和搬迁扶贫两项重点工作。
六是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按照 政府《关于创新建立贫困县资金整合机制实施精准扶贫的意见》鄂政办发(2015)63号要求,以精准扶贫为引领,彻底打破“撒胡椒面”和“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的困局,化零钱为整钱,集中财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用精准扶贫规划为引导,以重点项目为主导,制定明晰统筹资金的来源渠道、使用平台、资金额度、内容进度、责任单位等,做到内容明确具体、资金流向清楚、责任分工明确。建立“以县为主体、省级支持配合,以财政资金为主体、引导金融和社会资金参与”的资金整合机制,合力推动精准脱贫。
七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对下加强氛围营造,对上加强联络沟通。充分发挥新闻宣传部门,牢牢把握精准扶贫舆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广角度地宣传报道我县精准扶贫政策、先进典型等方面情况,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参与精准扶贫的热情和积极性。积极引导社会扶贫,探索老板捐资扶贫、能人带动扶贫、大户帮助扶贫、招商引资扶贫、部门结对扶贫、合作组织服务扶贫等“六大”社会扶贫模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县扶贫攻坚工作汇报】相关文章:
县扶贫攻坚工作汇报01-12
2017乡镇扶贫攻坚工作汇报10-16
乡镇2016年扶贫攻坚工作汇报01-12
遵义市扶贫攻坚工作汇报03-21
县扶贫开发工作汇报03-20
乡镇扶贫攻坚工作总结01-28
扶贫工作汇报08-20
学校扶贫工作汇报10-07
扶贫帮扶工作汇报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