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规范

时间:2024-05-18 04:23:10 守则 我要投稿

幼儿行为规范

  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幼儿行为规范是怎么样的?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幼儿行为规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幼儿行为规范

  幼儿行为规范

  1、热爱祖国,尊敬国旗,升国旗时立正,行注目礼。

  2、对人热情有礼貌,能主动问候别人,会使用礼貌用语(早、好、再见|、谢谢、对不起、请原谅、没关系)。不说粗话,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不插嘴,不经允许不随意动别人的东西。

  3、爱父母、爱老师、尊敬长辈、关心他人、会让吃让座、不任意发脾气,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伴。

  4、喜欢幼儿园,爱小朋友,能与同伴友好地在一起游戏,共同分享快乐,并愿意帮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5、爱护眼睛和牙齿,不用脏手揉眼,不长时间看电视,早晚刷牙,饭后涑口,睡前不吃糖和其他甜食。

  6、讲卫生,饭前便后洗手,爱洗澡、爱理发、爱剪指甲,保持手脸干净,衣服整洁。不吮吸手指,不挖鼻孔,会正确使用餐巾、毛巾、手帕和手纸。

  7、爱惜粮食,不挑食,不剩饭菜,爱惜衣物,不挑穿,上街时不随意要大人买东西。

  8、爱学习、爱提问、爱动手动脑,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看书、提笔姿势正确,物品用后会放回原处。

  9、爱劳动,不懒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认真做好每件事。

  10、爱护公物,不攀摘花草树木,不涂画墙壁,不乱扔果皮纸屑,不损坏别人东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拾到的物品要上交。

  幼儿早期行为规范引导

  在21世纪的今天,学前幼儿的早期教育受到各方人士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教育机构的宏观目标及孩子家长们的殷切希望,因此要求幼儿园等学前教育培养单位制定一系列适合学前幼儿的发展课程与相关活动安排,以达到全方位培养孩子高技能、高素质的要求与标准。而幼儿早期行为规范被列入其中之一,并作为必行科目且要做到贯穿始终的工作重点去执行。作为一名幼儿学前启蒙的导师,我感到肩上担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要和神圣。

  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几个方面体现:

  一、父母是幼儿行为的第一引导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同是也是孩子初期行为养成中最重要的引导人,在孩子未接触到正规、正式的系统教学前,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最初的价值观和社会观的形成。根据调查显示,现在很多行为偏差的孩子是由于家长在幼儿行为养成初期的错误引导而导致。现在的幼儿在家庭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往往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成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孩子很容易变成家里谁也管不了的“小霸王”,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吃饭时,把自己喜欢吃得菜放在自己面前,不许别人动筷,挑食等;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和图书等。这些都是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不合群不团结的不利因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以后进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会成为阻碍他们的良性发展的绊脚石。因为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有奉献精神和能够团结合作的人才,自私自利的人只会裹足不前,没有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幼小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而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表扬,起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对于孩子,无论是一个善意的微笑,还是一个亲切的拥抱,或是一句同情的话语,都能使孩子得到快乐和满足,都能唤起孩子良好的情绪情感,使其行为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良好的情感态度和鼓励的言行,是使幼儿愿意接纳你,喜欢你,乐于接受你的教育的催化剂,它促进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做为一名教师只有细心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孩子的优点,才能改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

  那又如何培养孩子良好行为的习惯呢?

  一、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

  3~6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培养了幼儿良好品德。有计划地安排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达到了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的目的。

  二、抓住教育契机,使教育更有渗透性和随机性。

  幼儿很少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想法多做反思,一般是过去就忘了,所以只有及时抓住教育契机才能取得最佳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随机教育意识、教育能力,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教育,我们认准“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之中”的途径,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等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人手,同时贯彻“学一点、懂一点、做一点”,力求使教育落到实处。我们要求幼儿来园后要学会自己吃饭,自己洗脸等;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金鱼、小乌龟喂食,以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

【幼儿行为规范】相关文章:

幼儿老师行为规范01-28

幼儿园师德行为规范06-08

幼儿教师行为规范01-07

幼儿教师行为规范(范本)01-30

幼儿园教职工行为规范02-01

详细的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02-13

幼儿园教师礼仪行为规范02-01

厨师行为规范02-18

教师行为规范之教学行为规范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