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低碳发展促进条例

时间:2020-12-02 18:52:39 条例 我要投稿

南昌市低碳发展促进条例

  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保护生态环境,制定了南昌市低碳发展促进条例,下面是详细内容。

  南昌市低碳发展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和管理,促进经济社会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保护生态环境,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低碳发展促进的相关活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低碳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生活消费过程中,通过转变发展模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资源高效、节约、清洁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四条 低碳发展应当坚持科学规划、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五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低碳发展决策和协调机制,决策低碳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低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 市、县(区)发展改革主管部门负责低碳发展促进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建设、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财政、统计、环境保护、科技、园林绿化、城市管理、商务、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农业、林业、水务、教育、机关事务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低碳发展促进的相关工作。

  第七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低碳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

  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应当宣传普及低碳知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

  第二章规划与标准

  第八条 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本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和低碳发展年度实施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应当明确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限、排放强度降幅要求、管控手段、低碳策略等内容。低碳发展年度实施方案应当明确温室气体年度减排目标、任务、项目、措施、责任单位、完成时限等内容。

  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当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九条 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低碳城市发展规划,编制部门、县(区)低碳发展实施计划,并报送市发展改革主管部门。

  第十条 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市低碳示范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低碳示范标准包括低碳工业园区示范标准、低碳企业示范标准、低碳公共机构示范标准、低碳社区示范标准和低碳建筑物示范标准等。

  第三章低碳经济

  第十一条 市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第十二条 市不得引进和建设温室气体排放高、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项目。

  市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有关部门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以温室气体排放评估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损害和环境成本评估。

  市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建立低碳发展项目库,为促进低碳发展进行项目储备。

  第十三条 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省有关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要求,组织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高、环境污染重、资源消耗大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或者产品限期淘汰计划,并公布施行。

  鼓励企业采取优化设计、原(燃)料替代、综合利用等方式进行技术改造,从源头输入、生产过程和末端治理等环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第十四条 人民政府应当对工业园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促进产城融合,形成资源共享、产品链延伸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网络,实现物质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第十五条 励发展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为主的低碳生态农业,推行有益于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食品消费模式。

  第十六条 农业部门应当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鼓励散养密集区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推广绿色植保技术,引导农业生产者测土配方,控制化肥和农药用量。

  第十七条 人民政府实施清洁能源计划,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优先开发垃圾发电、餐厨垃圾转化能源项目,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电网企业应当支持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站和余热发电站与电网并网,并按照国家、省政策落实补贴。

  第十八条 励开展包装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废旧轮胎、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等生产、生活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商品生产者、销售者对列入国家强制回收名录的废弃产品和包装物,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回收。

  第十九条 发展改革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低碳示范创建工作,鼓励创建低碳经济示范区、低碳示范城镇、低碳示范企业、低碳示范社区、低碳示范学校等示范单位。

  第二十条 发展改革、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依据相关产业政策,推动具备资质的认证机构开展低碳产品认证,并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四章低碳城市

  第二十一条 市城市规划应当结合地形地貌进行设计与建筑布局,强化城市空间管制要求和绿地范围控制要求,规范工业园区、城市新区设立,形成促进低碳发展的城市和区域空间格局。

  第二十二条 市市区应当合理布局生产、服务、生活区域,市民十分钟步行能够解决日常生活需求,二十分钟步行能够到达区域性教育、医疗、商贸、文化中心。

  第二十三条 力推广新型节能建筑材料。本市新建民用建筑应当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控制玻璃幕墙等高耗能建筑材料的应用。机关办公建筑,政府投资的保障房、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机场、车站、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建筑,以及纳入本市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的项目应当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规划和建设。推广使用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光伏建筑一体化等技术和装备。

  鼓励具备太阳能集热条件,有集中热水供应需求的公共建筑使用太阳能集中供热系统。

  鼓励具备相应地下条件,有集中供冷热需求的新建公共建筑使用地源热泵系统。

  鼓励新建商品居住建筑一次性装修到位。

  第二十四条 设部门应当加强公共建筑能耗监测、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的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推动节能改造与运行管理。

  第二十五条 强森林、草地、湿地管理和保护。鼓励种植固碳优势树种,加强森林抚育和低产低效林改造,增加森林蓄积量,推进植树植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和生态湿地建设,增强森林、草地、湿地储碳能力。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应当采用先进的绿化建设和养护技术,在建筑屋顶、阳台、墙面和立交桥、河岸、湖岸等进行垂直绿化。

  第二十六条 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农业、林业、建设等有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土壤环境现状调查。

  第二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规划建设完整、便利的城市步行系统和绿道系统,为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提供便利。鼓励和规范城市公共自行车网点建设管理。

  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发展轨道交通和大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

  在机场、火车站、客运枢纽站、地铁站等交通集散地逐步形成多种交通方式无缝对接。

  第二十八条 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公交、环卫等行业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优先使用新能源汽车,采取直接上牌、财政补贴等措施鼓励个人购买。每年新增或者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不低于百分之八十。鼓励燃油出租车每年更换高效尾气净化装置。

  第二十九条 鼓励新区、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规划建设再生水回用设施,扩大再生水处理规模,推动再生水市场的有效供给。

  第三十条 城市照明应当推广使用led等高效光源和灯具,禁止使用高耗低效照明产品,限期淘汰已使用的高耗低效照明设施。

  鼓励城市重要道路、景观河道两侧的建筑利用内光外透减少景观照明能耗。

  第五章低碳生活

  第三十一条 市民应当树立低碳生活和消费理念,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幼儿园、中小学校应当将低碳知识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培育儿童及青少年的低碳生态理念和环境保护观念。

  第三十二条 倡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非机动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鼓励近距离出行采取步行方式,短途出行使用自行车。

  第三十三条 鼓励和引导市民使用低碳认证以及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餐饮、娱乐、宾馆、洗浴、洗车等服务企业,应当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技术、设备和设施,减少一次性餐具、卫浴用具等的使用。

  第三十四 条餐饮经营者应当提供可循环使用筷子。

  鼓励餐饮经营者在包间和大厅使用消毒碗柜。

  第三十五条 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无偿或者变相无偿提供不可降解的塑料购物袋。

  第三十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设垃圾分类处理设施,鼓励和引导市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遵守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规定。

  鼓励企业参与回收旧家电、旧家具和旧衣物。

  第三十七条 鼓励市民将闲置不用、但仍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通过捐赠、义卖、旧货交易等形式转让给需要的市民继续使用。

  第三十八条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节约使用办公用品,推进无纸化办公,鼓励双面使用纸张,增加电子邮箱的使用,减少传真的使用。

  第三十九条 鼓励市民合理控制室内空调、地暖等设施的温度,节约照明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