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谈礼貌》评课稿

时间:2024-12-04 15:02:41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下《谈礼貌》评课稿(精选5篇)

  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标,对教师和学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价值的判断。下是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下《谈礼貌》评课稿,欢迎家分享。

  五年级下《谈礼貌》评课稿 篇1

  这堂课体现了薛老师注重培养言语智能的理念和组块教学的方法策略,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一、确定适切的教学内容

  语文课文内容不等于课文内容,需要教师自己从课文和相关资源中去寻找、发现。《谈礼貌》这一类说理性文章,很容易围绕课文内容大谈礼貌对人的意义,把语文课异化成“思品课”。薛老师这节课不仅关注“说什么理”,更关注“如何说理”,思考“为何这样说而不那样说”,从中揣摩说理方法和表达规律。根据说理文的特点以及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薛老师确定了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1.学习“引用”的说理方法;2.学习“以事说理”的段落结构;3.运用“引用”和“以事说理”的方法进行说写训练。这几项教学内容都指向了语文方法掌握和语言实践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适切的。

  二、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

  多年来,我国阅读教学大多采用“线性结构”,以课文内容理解、分析为主线,逐段串讲,没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导致教学高耗低效。薛老师创造性地将“线性结构”改成“板块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松散、低效的课堂教学形态,创造了一种指向语言实践的整合、高效的教学结构,让阅读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这堂课,薛老师设计了四个板块:

  1.古训、俗语、名言警句巧铺垫。这一板块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也为后面的说写训练做好铺垫;

  2.层层深入知写法。这一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以事说理”等表达方法;

  3.创设情境学说理。这一板块重在迁移运用,进一步巩固前面学到的说理方法;

  4.拓宽思路练说理。这一板块目的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以事说理”等方法,培养说理的实战能力。四个板块意图明确,内容清晰,板块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各自凸显教学重点,实现了言语实践中提高学生言语智能的目标。

  三、根据学情开展教学

  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是薛老师教学成功的.关键。薛老师认为:教学一定要教在学生疑惑处,让学生经历挑战,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他提出三个“不教”的主张:“学生已会的不需要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不必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暂不教。”他的教学总能唤起学生挑战的欲望,让学生一直处于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比如:学生很容易读懂课文三个故事的内容,但为什么要选这三件事,作者是怎样用这三件事来说理的,学生却弄不明白。薛老师抛出的问题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一块石头,立刻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学生带着问题潜心读书、思考,经过一番挑战,终于掌握了说理文的一般表达规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样的教学,才会使学习真正在课堂内、在学生头脑中真实地发生。

  五年级下《谈礼貌》评课稿 篇2

  《谈礼貌》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作者先由古训引出自己所要阐明的观点,然后列举了三个典型的以礼相待的小事例,告诉我们: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与人交往时,以礼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的课文在教学时不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很容易沉闷,但瑞小王晶晶老师执教的这一课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导入环节设计得很轻松,关于礼貌用语的“词语对对碰”,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顺势揭题,自然不留痕迹。

  预习检查时,王老师的要求很明确,重点也很突出,比如“嫌”“谐”两个字的书写,抓住关键笔画,指导具体细致,学生确有所获。进入课文学习后,王老师从大处着手,问题精炼、有效,引导学生通过感悟课文内容来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列举事例来说明自己所要阐述的道理的,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她先引出说理文的两个要素“道理”和事例”,让学生读课文的'两处道理并发现这两处道理在阐述角度上的不同。接着学习课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布置学生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并简要批注,小组内交流汇报,在汇报时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揣摩人物特点,了解故事要表明的道理。最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思考这三个事例的选择与顺序的安排,发现“古今、典型、正反”的三个例子层层深入地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教师还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故事后贴切的点评,并拓展事例让学生尝试写点评,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通观整节课的教学,层次清晰,指导扎实,善于启发,体现思考,使我获益颇多。

  五年级下《谈礼貌》评课稿 篇3

  聆听顾燕老师的《谈礼貌》一课,让我又一次有幸沐浴在“生本”的智慧课堂中,让我受益良多。

  1.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整个课堂,体现了“先生后师,先学后教”的生本理念。有前置性的学习,有学生的自主交流展示,有小组的集体汇报……整节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和谐,学生兴趣盎然,几乎人人举手发言,而且是争先恐后,积极性高,学得十分投入。这真是一个乐学的课堂,我想这也应该是“生本课堂”试验中可喜的实践收获吧!从中也让我看到了教师后退了,学生向前了。

  2.课堂教学保持着多项的互动。生本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认知建构、师生互动、情感体验多向交流过程。今天的课堂上互动很频繁,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小组与小组、小组与个人等等之间都能互动起来。这也是生本课堂中看到的亮丽的风景。虽然孩子们的交流、汇报等稍显稚嫩,但将眼光向前看,我想长期的训练与实践,熟练、胆量、大方、自信、有思想的孩子会越来越多,相信生本课堂的'阳光终会普照。

  商榷: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是否能给予学生相应的、必要的评价,特别是在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时,及时的、正确的评价,既可总结学生的汇报发言,又能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一个提升,一举多得。

  五年级下《谈礼貌》评课稿 篇4

  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工作室送教至渝兴九年制学校。上午聆听了工作室两位名师的课,感觉收获满满。两节课给我的总体感受是“高效创新、生动幽默。”下面就林贤明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谈谈我的感受。

  《谈礼貌》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议论文。议论文是小学阶段比较少见的文体,整个小学阶段一共只有五篇,这为数不多的课文,作为议论文的代表出现在教材中,编者的意图在于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这种文体,初步了解围绕中心论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感受议论文语言严谨的特点。《小学生议论文的教学策略》一文对议论文的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

  1、在阅读中使学生懂得文章所阐述的道理,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2、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发现能力。林老师在教学中也重点突出了这两方面,将陶冶情操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穿插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阅读教材,渗透礼貌和心理健康教育。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学习用恰当的语气朗读,表现自己对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林老师重视了学生的感情朗读和精彩的表演。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不同事件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气去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礼貌用语,什么是不礼貌用语,在什么环境中会产生什么结果。结合多元化的阅读,然后又通过让学生上台演一演,师生互动等形式,使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熏陶与启示,对文章的主旨有了更深的理解与体会。

  二、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发现能力。

  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林老师抓住了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叙事语言的概括凝练性。如引导学生归纳出三个小故事的小标题这一环节,林老师让学生用最简练的词去归纳、去概括每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启发,师生共同归纳出三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三个小标题:“问路、踩裙、理发。”林老师还善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简练性。在解读文章的论点时,让学生去掉“礼貌待人、礼貌语言、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这四个短语去读一读,通过对比体会这几个短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引导,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文中的三个事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就懂,然而缺少深层次的比较研究,在这里,林老师抓住了“怎样把一句话变一篇文”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最后总结出这三个故事都是先举例子,然后发表议论,也就是“一事一议”。再引导学生知道三个故事中的人物有古有今,有平凡人也有伟人,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通过这些典型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从而得出最后的结论,这就是一篇完整的议论文了。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比较议论文和记叙文在结构上的不同之处,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发现能力。

  最后提一点个人不成熟的建议:纵观林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感觉是前松后紧,没能很好地突出重点。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情节简单,五年级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却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后面的议论文结构的分析教学环节略显薄弱。三个小故事只需重点讲解其中一个,其余两个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品味,自己去归纳,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简单的东西繁琐地去学,反而使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学了;过于简单的问题反复提问,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去应答了,导致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总之,林老师这节课将“情感渗透”和“学以致用”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使学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情感熏陶,又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议论文的一般写法,整节课自然流畅,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实乃新课标指引下的一堂好课。

  五年级下《谈礼貌》评课稿 篇5

  《谈礼貌》是一篇蕴涵着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说理性文章,这篇课文作者先引用传统的古训自然引出观点、然后例举了古人、普通人以及伟人以礼待人的典型事例,说明礼貌待人的好处,最后对所谈的礼貌问题进行总结。吴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有自己的特色:

  一、教学条理清楚,设计思路清晰。在教学方法上,吴老师先引导学生找到观点,由理解古训入手,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事例,采用抓关键词语句子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去理解课文,让学生明白礼貌待人的意义。如在教学第一个事例时周老师让学生找出牛皋和岳飞各自的动作、语言句子,知道哪些句子是“不失色,不失口”,让学生对比照朗读体会礼貌待人的好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事例引导学生抓住小朋友跟女青年的对话,让学生明白使用礼貌用语,能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第三个事例指导学生读好周总理语言,让学生明白周总理的宽容、和气,懂得礼貌待人还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学习明确目标,稳打稳扎,有序推进。吴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出示了学习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我觉得这一点做得非常好。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的'班级来说,明确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就知道学什么,该怎样学,学习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这样的效果比老师口头提出问题要好得多。所以呀“明确目标,教学更有效”。

  三、语文味凸显。这是一节说理性的文章,讲的是礼貌的重要性,教师没有把它设计成单纯的品德课,而是通过读、写、说,语文味十足。第一环节,让学生自己读词语,提醒同伴在读音、写法上的注意点。解决了字词问题,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说理的6个句子,全课也就重点围绕这几个句子开展教学,让学生自读、分角色读,练笔,汇报交流,学生从而懂得礼貌待人的道理。

  最后,我想提出自己的两点想法。在吴老师教学第三自然段的时候,就是小朋友把女青年的裙子踩脏那一段,由于双方都使用礼貌用语,所以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纠纷。我就想到:我们以礼待人,别人一般也会以礼待我们,但是如果我们碰到不讲理的人,那该怎么办呢?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是经常出现的,特别是在我们的小学生当中,有些学生不小心碰撞了其他同学呀,弄脏了本子、衣服呀,虽然他道歉了,但是对方不接受你的道歉,甚至报复,我们又该怎样做呢?我想吴老师如果就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对“如何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些。

【五年级下《谈礼貌》评课稿】相关文章:

谈礼貌的评课稿09-13

谈礼貌的评课稿(通用13篇)04-03

复习课评课稿10-11

五年级通分评课稿06-08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4-23

坐井观天评课稿10-06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08-26

《画风》评课稿10-01

众数的评课稿09-16

荷花评课稿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