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回忆》评课稿

时间:2022-08-03 16:30:53 稿件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回忆》评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文,写的是李大钊的女儿李兴华对她父亲在被xxx派逮捕之前到被害后的回忆。从中表现出了李大钊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贞信念和为革命。现总结如下: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回忆》评课稿

  一、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思路清晰,设计合理。

  整体性首先体现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这篇课文教学的难度较高,篇幅较长,生活背景久远,教学时必须选准着力点,抓住主要训练点。这堂课是第一课时所以教师先带大家一起认识了李大钊,又从生字词入手检查了孩子们的在预习中孩子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王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重点句,以时间这条线让同学们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引导学生以时间段为突破口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划分,并教给孩子们运用小标题的方式来帮孩子们理清了课文的`脉络。品味课文让同学们找出令自己感动的描写李大钊同志言行的句子,并说出体会成了本节课的切入点,,从而达到让学生体会李大钊形象的目的。

  二、抓重点字词感悟句子,进行朗读训练,激发学生情感。

  “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是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中提到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阅读教学注重培养语感,学习感悟,突出感情,淡化技巧。王老师重点把握描写李大钊言行的语句,然后组织学生读读议议,让学生从阅读中体会词句意思,交流感受。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准确的谈出自己的体会,并表达得淋漓尽致。最后老师抓住重难点词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体会,进行朗读训练,从而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理解了重点词句再回到整体,再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让孩子进一步认识首尾呼应这一写作特点。

  三、拓展资料,升华情感。

  最后王老师通过一个小片段升华了学生情感,加深了对李大钊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显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地进行阅读和理解教学,课堂教学非常完整。

  本节课也有一些遗憾,课堂上孩子积极性不高,教学设计不够新颖,建议王老师能大胆创新,真正为学生导学导法,引路引法。在学习方法上能加以指导,能鼓励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让孩子们准确的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激发学生情感,教师还应大胆放手,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这样才会更完美。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回忆》评课稿】相关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03-30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03-17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师评课稿08-23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范文03-24

关于《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评课稿03-02

语文评课稿11-24

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10-27

语文微课评课稿09-30

雷雨的语文评课稿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