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的评课稿

时间:2022-09-29 17:00:18 稿件 我要投稿

匆匆的评课稿范文(通用8篇)

  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匆匆的评课稿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匆匆的评课稿范文(通用8篇)

  匆匆的评课稿1

  这一节课,我认为较成功的地方在于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我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好。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有了这样的观念,我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不足之处:

  从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把课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匆匆的评课稿2

  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课。上课伊始,我先跟学生谈话:孩子们,再有三个多月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一转眼我们在一起六年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呀……说完,我看到许多同学不住点头。于是,先让学生说说形容时间过的飞快的四字词语有哪些?话音刚落,一个个词语接二连三就出来了:转瞬即逝、转瞬之间、日月如梭、时光如电、弹指之间、光阴荏苒、斗转星移等等,看来孩子们平时积累的词语还真不少。有了这些词语做铺垫,接下来,我让学生读课文,看作者是怎样写时光匆匆的,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教书要教给方法,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内涵的方法。学生边读边批边画,把自主学习的时间留给孩子,不要急于让他们回答,让他们多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有了充分的读书时间,因此在交流的时候,他们都能从自己所画出的词句中体会到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我重点引导学生从第一段的四个追问和最后两段中的追问中再去体会,因为这一点孩子们理解很肤浅,他们仅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作者对已逝时光的无奈,其实作者当时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应该是很复杂的,让学生通过再读这些语句,更深的体会几个追问中隐含着的作者对逝去时间的惋惜、后悔、茫然、痛苦等心情。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句话是理解的难点,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从“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让我们感受到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学生理解到这一点,我让他们算一下,“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这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了。作者为什么会“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学生马上感悟到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于是,我让孩子们再算算他们的时间,12岁,刚好是24的一半,有多少时间从我们手中溜走?这四千多个日子里自己都做些什么呢?结合生活,从自身去感受,在感悟时光匆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以后,我让学生讨论:怎样的人生是没有虚度的,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举例谈伟人、名人的事例,也可以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然后,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聪明的孩子通过朱自清写本文时的年龄和他一生的成就对比,马上得出了答案。再次使学生受到启发:要珍惜时间,不做碌碌无为的人。不知不觉,一节课匆匆就结束了,这节课我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到了时间对于每一个都是一样的,是一去不复返的。我们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无限多的事情。

  匆匆的评课稿3

  《匆匆》是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诗歌般的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足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可奈何和惋惜,提示了旧时代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全文语言优美,内容趣味性强,运用了大量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具体。

  这一节课,我认为有几点较成功的地方:

  1、我扩展了读书领域: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教育,同时也是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为了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我扩展了读书领域,上课时,课件播放有关朱自清的图片简介,配画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提前进入如诗如画的散文境界中,为新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课后,收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进一步感悟时间的珍贵。

  2、反复诵读,积淀感悟:

  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节课上也有较好的体现。

  3、利用课件,回忆我们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并仿写: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试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驱动学生灵动的心,飞扬他们智慧的语言,从而达到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有很多不足之处,如:

  1、个别学生参与不够主动,依赖小组其他成员。

  2、还有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没有形成系统,表达不够明确,有的地方支离破碎。

  3、还有的学生不能认真地听别人的发言……

  匆匆的评课稿4

  《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课文语言优美,描写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教学中我以读促讲,让学生陶醉于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会受到情感熏陶,会享受到审美的乐趣。

  回顾整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一、反复诵读,积淀感悟。朱自清先生说,“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此篇散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倾听作者的无奈,倾听作者的伤感……及对人生的思索。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节课上也有较好的体现。

  二、利用课件,回忆我们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并进行仿写。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试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驱动学生灵动的心,飞扬他们智慧的语言,从而达到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此外,利用多媒体进行配乐朗读,通过多媒体将朗读的内容呈现出来,并在屏幕上进行了朗读分工,学生情感得到很好的释放。

  三、能较好地创设情境。上课伊始,我以形象的画面,舒缓的音乐,低沉的语调,把学生带入一种情境,奠定了整节课那种淡淡忧伤的基调,学生在这种基调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从整体看,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再如,拓展练习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再多练一会等。教师个人的激情还不够,个别问题的设计也有待推敲。

  “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的细节有很多,只有我们将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才能真正向课堂要质量,只有我们将每个细节都巧妙安排,才能向课堂要效率,这将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匆匆的评课稿5

  《匆匆》一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这篇课文的含义很抽象,对于小学生阅读是有一定的难度。我把课文的阅读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初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了解课文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二是再读课文,弄清各个自然段大意;三是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就这样,我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在阅读中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节课上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这篇课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我把教学重点之一放在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到句子用修辞好在哪里。接着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富有个性地悟,结合自己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作者的无奈、彷徨、伤感……树立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最后我让学生把这篇优美的散文背下来。由于学生对文章的体会较深刻,虽然文章较长,大部分学生在一天的时间内都能很完整的背诵下来。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把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这样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匆匆的评课稿6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全文语言优美而生动,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而且文中有许多短句适合朗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课堂实践,我感觉有些环节落实的较好,有些地方还有待改进。

  一、能较好的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齐读《人生》小诗,并让学生谈感受,激发学生珍惜时间及早努力的情感,继而引出本文《匆匆》。

  二、精心选用教学语言,让学生感受语言美。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心灵的倾诉和思绪的流淌,语言都很美,本文亦是如此,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使用与文本一致的语言。例如“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的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三、拓展读书领域,让学生认识学海无涯。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为拓展学生的读书领域,课上介绍有关朱自清的图片简介,配乐课文朗读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散文境界中,课后通过多种方法收集有关事件的名言警句,进一步感受时间的珍贵。

  四、反复朗读,积淀感悟。

  《匆匆》一文最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语言的优美,二是其情感的浓厚,引导学生深入的读,富有个性的悟,结合自己内心的情感体验去读,去倾听,倾听作者的彷徨,作者的无奈,作者的伤感,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和体会,在交流和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利用课件,回忆我们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并让学生进行仿写。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驱动学生灵动的心,飞扬他们智慧的语言,达到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虽有闪光点,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对文章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刻。这篇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正常情况下应分三课时完成,但为了显现课堂结构的完整,只设计了两课时完成,导致有些地方该深入理解的只是几句话带过,再比如作者写作意图,不仅是为自己虚度时光而感叹,惋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这一点也应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深入体会。

  二、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较少。要想让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互动,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还需要教师的迁移、引导。可在这次课堂教学实践中,自己做得不是很好,没有把握好教学时机,因而没能激发起学生的交流热情,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要在这方面不断的完善自己。

  匆匆的评课稿7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鲜明: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教学中我以读促讲,让学生陶醉于如诗如画的情境中,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课后我深思,比较成功的方面有学习本文时,特别是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先引导学生深入地读,采用各种新式的读,反复诵读,读出语气,读出设问反问,重点语句的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分组读,对答读。在读中让学生感悟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在读中揣摩,在读中体会,在读中领悟,交流和讨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

  再是结合课文第三段进行仿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结合学生的现实实际,回忆我们自己的日子是如何匆匆溜走的,并用“在…… 的时候,……从 …… 过去 ”的句式练习说话,创新运用,以表达学生读文后的独特感受。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试图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从而达到积累与运用的目的。

  最后是放手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长歌行》,谈谈自己读后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明白时间匆匆而过,懂得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才不虚度光阴,浪费此生。

  也有不足之处:教学中,没能准确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散文这一体裁的文章,如能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比较散文与记叙文,说明文的不同那就更好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还有让学生对其他自然段的自读、自悟的学习不够充分。下次在教学这一课时,一定注意到这几点的教学渗透,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匆匆的评课稿8

  在没有教材、没有教参的情况下,准备出来这样一节课,心理还是有些小骄傲的。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把握了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遵循了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网上教学的特殊性。其中,第一课时的设计,是我最得意的,因为它既扎扎实实地处理了基础知识,又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课学生对课文内涵的深入思考。

  在开课伊始,我先让学生书写了课题“匆匆”二字,这两个字看似简单,却极易写错。这个时候指导学生书写,会让他们把正确的知识记得更加牢固。

  初读课文后,我花了很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生字词学习,从读生词,到多音字辨析,到易错字指导,再到理解生词,每一步稳扎稳打,为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奠基坚实的基础。

  接着,我采用教师配乐范读的形式,让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老师读得动情,把学生带到了朱自清的语言环境里。这个时候,学生对于文章的主旨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但是老师不急着让他们发言表达,而是通过补充资料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坚定自己的判断。

  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文章的写作背景后,其实学生心理已经有了清楚的认知,但这个时候老师依然没有让学生表达,而是卖个关子,为第二课时的学习留个悬念,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究。

  都说语文课一直是老师“牵”着学生学习,但是“牵”也是有技巧的,也应该是无痕迹的。在“牵”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己探索思考,达到情智共生,这才是我追求的理想化的语文课堂。

【匆匆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匆匆》评课稿设计03-09

《匆匆》评课稿参考03-10

小学语文《匆匆》评课稿11-21

小学语文《匆匆》优秀评课稿03-01

《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11-17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2-17

评课稿范文:《圆的认识》评课稿11-22

排球课评课稿01-02

课赛评课稿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