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

时间:2022-09-30 17:51:56 稿件 我要投稿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精选5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1

  俞执教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语言精炼、富有趣味、蕴含深刻道理的小古文,它是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小古文。相信在座的部分老师跟我一样,在学生时代害怕学习文言文,怕实词、虚词,怕背诵,怕翻译!而俞老师的课堂通过课前谈话和对生字“戎”的字理教学,学生一下子进入古文的世界,把畏古文变成了乐古文,何为乐?

  一乐乐读:

  “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对于古诗文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从课标中我们看出,诵读是学习古文的主要途径,是通向文言文世界的桥梁,俞老师的课堂以读贯穿始终。初读读准字音,二读指导学生划节奏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三读带动作吟诵。最后俞老师出示竖着的、去标点的古文,配乐朗诵,这样的朗读形式更能激起学生的学生兴趣,形成浓浓的中国风,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乐乐思: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只弹出万般音”,俞老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整个课堂围绕了王戎的人物形象设置问题:王戎是个怎样的人?说说你对王戎有什么了解?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戎?这些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于是从学生口中有了善于思考、善于推理、聪慧的王戎。

  三乐乐学:

  “好课堂能让学生受益一生”,俞老师就像那麦田里的守望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合作中交流,感悟出古文的学习方法:扩词法、查注释查字典、换词法。俞老师播下的是乐古文的种子,整堂课学生乐读、乐思、乐学,乐在其中。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2

  1、注重学法指导,为文言文学习扫清障碍。

  上课伊始,提醒学生“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帮手”。导入课题后引导学生交流并梳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语意正确断句,启发学生结合插图理解“子”的意思,联系学过的《守株待兔》理解“走”字的古今异义,借助提示背诵课文,理清顺序背诵课文……可以说,学法指导渗透在整堂课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学生学得轻松,上手很快,并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积累了学文言文的'常用方法。

  2、将识字、写字、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分散在整堂课之中,使教学既活泼又扎实。

  古文教学最无法避免又最容易陷入枯燥的就是字词、知识点的教学。我将识字、写字、文言文知识点的教学分散在整堂课的若干个环节中,调动学生的思维、情感活动,使学生既不感到枯燥无味,又学得扎扎实实。

  3、借助空白点拓展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一句时,我趁机启发学生道:“如果你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孩子,你会怎样呼唤王戎去摘李子”、“如果你是一个语文学得特别好的孩子,你会怎样召唤王戎摘李子”,没想到学生群情激昂,发言异常积极,课堂气氛格外活跃,在大胆想象中学生对王戎的“聪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3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重点是: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培养文言语感,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了解《世说新语》“志人”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世说新语》的兴趣。

  一、教学效果

  刘琼老师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多种形式读,感受小古文的精妙。学习小古文最主要的手段是朗读。刘老师加强了诵读的多样化(范读,自读,指读,同桌互读,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提升了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情趣。同时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逐步积累、感悟,体会文章的内容及蕴含的道理。

  2、习得方法,入情入境学古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本文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刘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古文主要内容时,教给学生看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去理解古文,使学生去毫不费力地读懂这篇古文。

  3、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对以往学过知识的联系,比如在理解“走”字时,出示奥运会竞走图片,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词的古意和今意。

  二、优点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能够尊重学生的想法:本节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让学生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来,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从讨论中感悟王戎的人物特点:善于思考、冷静分析、不盲从……从中对“王戎识李”这个故事表明自己的见解。

  另外, 刘老师上课教态自然、大方,非常好。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4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希望学生能够借助之前学过的方法(借助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来学习文言文,所以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引导学生逐句逐句进行文本翻译上。从课堂效果来看,课堂推进还是比较顺利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逐句分析过程中,是否所有孩子都可以实现这样的顺畅和流利,如何在公开课上保证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能真实地进行思考和尝试。是否可以在点对点的交流之后,扩展为面的交流,如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困生也尝试说一说。

  2、课堂上点对点的分析过多了,读得不够。特别是讲解完每句话的意思后,更应该引导学生马上进行朗读,巩固体会和思考。

  3、同步课堂上,对结对学校有一定的关注和提问鼓励的意识,但更好的对策还是没有想好,比如当对方没有人愿意回答,或者朗读出现问题时,如果及时调整的策略还很欠缺。

  4、《世说新语》的环节在课堂上忘记出示了,说明自己对于引导阅读的意识还不够强,总是停留在对单个文本的分析上。

  5、在指导课作第四题时,如何帮学生提取更关键的主要内容,是我提前没有预料到的,虽然课堂上进行了临时应对,还是希望以后可以更加充分的准备。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5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在文章中,王戎七岁时,跟小孩子们一起玩耍,面对长在路边又红又多的李子,其他小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摘,而王戎根据环境推测这树上长得肯定是苦涩的李子,大家尝了尝,果然如此,可见王戎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善于观察与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的效果还算满意,现总结如下:

  1、“读”占整头。四年级的小学生不常接触文言文,所以想理解文本内容必须要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因此,许老师首先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她先指生试着读一读,发现学生认识字但是不会停顿,所以教读题目学会停顿。接着播放音频资料,让学生边听边划分本课朗读时的停顿,学习文言文的读法。听完之后自由练习朗读,同桌互读,发现问题在班内及时指导,争取每个学生会读本文,也能以此为根基学会去读其他的文言文。最后,指学生在班内展示朗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教读,去体会当小老师的喜悦感。

  2、“学”字当头。在读熟读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已经掌握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扩词、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等)试着去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创设自读自悟的氛围,让学生去自学。此环节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接着,开展讲故事比赛。试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小故事,先在小组内评选出最佳讲故事的人选,在班内再展示。要求:自然得体、大方,语句通畅通过学生上台展示。根据理解的程度,及时予以引导,以便正确理解文本的内容。最后创设讨论的环节,出示课件: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引导学生学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在观察所得中去分析解决问题。

  3、潜移默化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说说从王戎身上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道理。

  不足之处:课堂不够生动,有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说的部分较多,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的环节设计较少。

【《王戎不取道旁李》评课稿】相关文章: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优秀评课稿(精选7篇)09-29

王不取道旁李评课稿范文(通用7篇)09-30

王绒不取道旁李的评课稿范文(通用7篇)09-30

刷子李评课稿11-16

《刷子李》评课稿范文11-16

刷子李评课稿(精选5篇)03-09

刷子李评课稿(3篇)01-27

《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11-17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