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

时间:2024-09-10 19:34:15 稿件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1

  今天有幸聆听了工作室主持人纪老师的一节阅读教学课,教学内容为《晏子使楚》的第二课时。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

  这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依次是:复习课文内容;学习第3自然段,总结学法;学生对照学法自学第4、5自然段;采访学生想对晏子说什么;推荐读《晏子春秋》。整节课教学环节十分简约,没有吸人眼球的声、光、影课件,没有故弄玄虚的噱头,但在简约之中处处显示出了不简单。

  一、复习课文内容聚焦文本重点

  纪老师在课前就写下了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取的两个关键词:侮辱和尊重。在复习课文内容时,纪老师就引导学生关注板书中这两个词,主要说楚王侮辱晏子,晏子三次巧妙回击,楚王最后不得不尊重晏子。这样就把学生的关注重点自然引导了文本的重点内容,即楚王和晏子的三次交锋。

  二、教师的引导由扶到放,在学法上“授之以渔”

  在学习楚王与晏子第一次交锋的内容时,出示了阅读提示: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的反击妙在何处?在书中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悟和理解。学生对照阅读提示读书批注,之后老师引导结合具体词句交流,最后指导个性化的有感情朗读。学完这一部分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法,并以课件呈现出清晰的学习步骤:读对话→批注(体会言语之妙)→交流(结合句子说理解)→感情朗读。接下来便让学生对照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第4、5自然段。学生们的表现证明了“授之以渔”是十分有效的。

  三、在平常处、空白处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之妙,丰满人物形象

  课文中在描写人物,特别是晏子反击楚王的刁难时,除了那巧妙的语言,还有一些看似平常的神态、动作描写,如晏子对狗洞“看了看”,晏子说自己在这里“等一会儿”,晏子在反击后对楚王“笑了笑”等。纪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晏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语言描写之后,不忘从对晏子这些看似平常的神态、动作描写引导学生领会晏子作为“使者”的才思敏捷又不卑不亢的形象特点。通过对空白处“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的个性化补白和有感情朗读,使得学生脑中晏子的形象十分丰满,也使得课的最后对维护个人及国家尊严这个主题的揭示水到渠成。

  四、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陶行知说:“学什么教什么;怎么学怎么教。”纪老师的课堂不仅关注了每个学生,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发言,更了不起的是能够在倾听孩子的发言时顺学而导。如汇报自学晏子反击楚王说齐国没人的刁难时,有一个学生发现了晏子的反击语言用了排比的手法,老师马上引导,其实不仅有排比,还有反问、夸张的修辞手法。在学生基本说清了晏子反击楚王的语言之妙后,老师又出示了晏子话里话的语言逻辑,例如:访问正常国家走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我钻狗洞,楚国是狗国。这样学生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还学会了有条理的表达。

  五、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学科,积累规范的语言并尝试运用是其主体性目标。在纪老师的这节课中处处可见有意识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设计。如将文本的语句与原文对比,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张袂成阴、挥汗如雨、比肩接踵”等;又如出示原文,老师与学生进行文白对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还如让学生用上之前积累的成语或名句称赞晏子等。

  总之,纪老师的这节课朴实无华,却又实在又实用,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组织教学,真正是简约但不简单。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2

  高**老师是一位德智兼备的老师,所以她的课堂也是德育和智育相结合的课堂。一篇老课文《晏子使楚》,竟能让她发掘出对学生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这就是她的智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导入课文的时候,教师就诚恳地抛出了学生粗暴处理矛盾的这个问题。让学生十分乐意去课文中找答案,也为后来学生说出心里话做好了铺垫。

  2、“面对侮辱的时候,你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个问题让学生打开了话匣子。“再看看晏子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让学生将目光投向课文,在对比中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巧妙和维护尊严的力量,给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

  3、相较于以前高老师的课来说,本课的朗读次数更多,方式更多样。就我所知,高老师不是一个情绪外露的老师,所以她的课上,你一定看不到她忽而义愤填膺,忽而潸然泪下,那么她是如何指导朗读的呢?如:在分析晏子第一次受辱时,她让学生先注意细节“看一看”,为什么不是“想一想”?学生分析出晏子的聪明时,她又让学生为晏子“看一看”后所说的话加一个修饰词。学生加“心平气和”后,再追问为什么?学生就能结合语言来再一次揣摩晏子的性格特点,不只是机智聪明,而且沉着冷静,有外交家的.风范。此时,晏子的形象已经跃然在学生的面前,她便顺水推舟地让学生心平气和地读这段话,感受一下卓越的外交家的风范。于是,朗读就有声有色了。

  这种朗读是在理解上的升华,它形于内后再发之于外c,让我佩服!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3

  《晏子使楚》是一篇很经典的文章,文章篇幅不长,主要描写了楚王先后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楚王,维护国家尊严。课文最大的特点是逻辑结构严密,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话,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

  这周三听了高老师的一节语文课《晏子使楚》,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产生了很多的是思索,我发现这节课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走入了文本。

  1.整堂课都是教师提问重点问题,学生如晏子般对答如流。德育也得以渗透。

  开课伊始,首先与学生交流最近老师处理的种种纠纷,可是事件仍旧层出不穷。之后想通过本节课达到打架后甚至打架前应该清楚“拳脚无法解决任何问题”,语言的.魅力也许会更大。整堂课都是学生在主动地学习,找三处交锋,说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设身处地的站到晏子的位置上想一想,如果自己是晏子,自己又会怎么做?从而在此进行德育渗透,如果此时的晏子拳脚相向,结果呢?肯定是两败俱伤,两国将会有一场大战,战争中受害最大的是两国的老百姓……晏子如何解决的?思考:晏子的处理方法妙在哪里?虽然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可是却层层剥在课文的“心坎”上,层层教育在学生的大脑中。并且学生回答问题有组织有逻辑,各个胆大心细,各个能“自圆其说”。

  2.教师课文分析细致入微,十分具有针对性,从动作直击人物心理。

  在晏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狗国与狗洞?教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动作“看了看”,从而体会晏子的聪明,机智。也许楚王一听说晏子要来,就开始积极“备战”,想让晏子出尽洋相。可是晏子仅仅看了看,就识破了楚王的卑鄙伎俩,并且巧妙的将二者的利益紧紧的交织在一起,你在侮辱我的时候就是侮辱自己,可见教师这个词语把人物的心理抓住了,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进行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会了认真找寻课文,细致理解课文。还有就是那个地方呼应了只好的结果?学生回答不得不,可见课文是前后相连的,难以分开的。无形之中对学生的写作方式也有了一定的启迪。

  3.逻辑结构图好。最快速度帮助学生理清晏子的聪明才智。

  晏子的有些话语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可以很好地理解。可是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就未必了。教师没有通过语言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说讲,而是通过几个简单的结构图,晏子的思路就变得清晰明了了。如此,学生懂得了课文,才会真正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感悟语言的魅力,在生活中做人处事不要总是硬碰硬。

  高老师没有逐个一一讲授,把课文从头到尾自己发挥,而是更多给予学生机会。她理解,课堂是学生的,我们作为教师的,没有办法永远在后面追着他,赶着他,让孩子去这里去那里,我们能做的只有带领他们走进语文知识的海洋,剩下的只有他们自己去感悟,去理解。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4

  每一次听高老师的课,她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今天上午,高老师教学的《晏子使楚》一课,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扎实的教学功底,以及“朴朴实实才是真语文”的教学境界。没有华丽的多媒体课件,没有高山流水的音乐,更没有热闹的作秀。可是,她却给我们奉送了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平实,淡定,于细微之处见功夫,于言辞之中得其法,让我感触颇深。

  1、学习目标明确。“读悟结合,分析晏子和楚王的三次交锋,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做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这样的学习目标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2、结合最近学生情况导入新课,提出问题,设想原因,以及从本课的学习中我们该了解些什么。结尾处呼应开头,说说你的收获,以及今后的做法,使课文更完整,并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了知识。

  3、扶放结合。整节课教师从刚开始扶着学生学习了第一次交锋,然后出示要求“找一找双方的对话,读一读,分析分析,晏子的回答又妙在哪里?楚王为什么不怒或者是心中有怒不能怒呢?”放手让学生学习,小组交流。更好的体现出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评课稿10-19

晏子使楚评课稿10-10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10-18

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通用10-02

《晏子使楚》评课稿(精选12篇)10-16

(合集)五年级语文《晏子使楚》评课稿4篇10-18

语文评课稿11-09

语文评课稿01-08

《比尾巴》语文评课稿10-26

小学语文评课稿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