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

时间:2024-10-23 08:30:42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2篇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1

  本课的教学是成功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契合新课标的要求,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2篇

  首先,上课伊始,翁老师没有老套的介绍写作背景,而是在播放《命运交响曲》中使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以直接面对文本,避免了先入为主而影响学生独特体现的生成。这体现了新课标关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其次,本课引导学生生成体验与感悟的方法是多元的。

  其一,文本性体验。“文本”是本堂课的关键词。翁老师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多种方式的读(放声朗读、默读、跳读)生成体验。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本文属于人物描写的佳作,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语感。在读的同时,教师又很有层次地要求学生:1、圈点勾画,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谈出独特的感受。这一做法就紧扣住文本语句,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打开整篇文章,使得学生能够把从《命运交响曲》中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思维。2、结合文本内容,感知贝多芬的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既是对初步感知的片段的有分到总的归拢,更是从文本筛选、提取、概括人物形象的高度的提升。3、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言并分析。这一环节是本科教学的重点所在。翁老师巧妙地运用了“换词法”使得学生通过对两组外貌描写的语言的对比,形象且深刻地认识到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三个板块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感知入手到写法收束,处处离不开对文本的分析,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二,参与性体验。即新课标所要求的通过设计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本堂课,教师设计了“众说纷纭,评点人物”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如佣人、来访者、贝多芬本人等等)评价人物。看似只是评价点的丰富,实际上却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学生充分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贝多芬形象的“伟大”“平凡”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其三,形象性体验。也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具体途径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乐曲,把文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和形象化、音乐化的可感艺术相结合,把学生带入并使之沉浸在体现文本内涵的具体情境中去。

  最后,翁老师注意到学法的总结。特别是在一段精彩的人物描写的教学之后,教师适时地总结出人物描写的方法。画龙点睛,在前面一系列的教学铺垫中,这一写作方法的总结也就成了“活水”,给学生的收获也不仅仅是知道了该如何来描写人物的外貌。

  另外,提出二点建议,仅供参考。

  其一,让体验在交流与交锋中获得提升。课中虽然有些交流,但是面不广,深度也不够,有些学生的发言始终停滞在一个层面上,没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就是说,只谈各自的感受而没有相互的交锋,学生的所得就不会大。教师如果能在学生的发言中抽出一两个有深入挖掘价值的问题作为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这样的过程就会丰富学生的感受了。

  其二,应坚持语文与文学的结合。理想的做法应该是把语文和文学看做同心圆,这也正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站在语文学家和文学家的立场上”。本课中,翁老师对语文知识的教学很充实,但是忽略了对文学的指导。本文属于传记文学,那至少通过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传记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写作特点还是可以做到的。

  总之,本堂课是比较成功的课例,具有很大的学习与借鉴价值。笔者见解浅陋,有不当之处还望见谅为盼。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2

  这堂课最突出的就是引导学生生成体验与感悟的方法是多元的:

  一、文本性体验。“文本”是本堂课的关键词。执教者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多种方式的读(放声朗读、默读、跳读)生成体验。新课标一再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本文属于人物描写的佳作,必须要求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培养语感。在读的同时,教师又很有层次地要求学生:1、圈点勾画,找出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谈出独特的感受。这一做法就紧扣住文本语句,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打开整篇文章,使得学生能够把从《命运交响曲》中的感性认识逐步升华为理性思维。2、结合文本内容,感知贝多芬的人物形象。这一环节既是对初步感知的片段的有分到总的归拢,更是从文本筛选、提取、概括人物形象的高度的提升。3、画出贝多芬外貌描写的语言并分析。这一环节是本科教学的重点所在。执教者巧妙地运用了“换词法”使得学生通过对两组外貌描写的语言的对比,形象且深刻地认识到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三个板块的设计由浅入深,由感知入手到写法收束,处处离不开对文本的分析,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参与性体验。即新课标所要求的通过设计体验性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本堂课,教师设计了“众说纷纭,评点人物”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如佣人、来访者、贝多芬本人等等)评价人物。看似只是评价点的丰富,实际上却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学生充分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贝多芬形象的“伟大”“平凡”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三、形象性体验。也就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具体途径是: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播放乐曲,把文本中抽象的文字符号和形象化、音乐化的可感艺术相结合,把学生带入并使之沉浸在体现文本内涵的具体情境中去。

【《音乐巨人贝多芬》评课稿】相关文章: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09-22

音乐的评课稿08-03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9篇06-27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8篇11-25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精选10篇)07-26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通用20篇)11-03

《巨人的花园》评课稿(通用10篇)09-18

小学音乐课评课稿06-07

初中音乐评课稿10-05

音乐小螺号评课稿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