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时间:2024-12-06 16:14:30 稿件 我要投稿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通用19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那么优秀的评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蟋蟀的住宅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通用19篇)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

  今天上午,随校长、教导主任一道听了本学期新进我校教师的课,这是一堂精彩的语文课,让听者如沐春风,拍案叫绝,故记之。

  首先,这是一堂辨识度很高的语文课,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从理解课题开始,删繁就简进入正题。出示蟋蟀图片,认识蟋蟀又叫蛐蛐,学生的兴致马上来了。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抓住第一自然段句子中的关联词进行教学,“不光……还……”,还可以换成哪些其他的关联词语?学生找出“不仅……还……”“不但……而且……”“既……又……”从课文内容上看,主要侧重于前面还是后面?这样的教学显得扎实有效。平时,关联词语教学往往不够重视,采用替换教学,对相近的关联词语进行了巩固与运用,成功串起“珍珠”。认识著名作家法布尔以及他的《昆虫记》,让学生做一个粗浅的了解。接下来是初读课文,一般来说,初读课文需要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比较具体的提示:第1自然段,蟋蟀出名的原因;第2-6自然段;第7-9自然段。这种方式,可圈可点,便于学生操作,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读书的目的明确,这是对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训练。检查字词教学,重点讲了蔽、惧、搜、毫四个字,选择这几个字,是颇一番思量,因为都是平时学生易错字。接下来,教学蟋蟀住宅的特点,抓住句子进行教学,如:蟋蟀在平台上弹琴,其实是蟋蟀在鸣叫,把它说成是弹琴,有什么好处呢?学生说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着蟋蟀活动的图片,一共三幅图,分别是享受美食,做游戏,欣赏风景,运用拟人句来说。这个环节的教学,是学习课文表达方式——拟人的手法,以课文为例,进行学习迁移运用,举一反三。而且,从内容上都是讲蟋蟀的活动,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并不突兀。最精彩的要算让学生变换人称方式来进行介绍。“大家好,我是一只小蟋蟀,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家……”这个环节的教学,体现了老师的教学理念:创设语言表达的情境,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匠心独运,令人赞叹。

  其次,老师具有很强的指导艺术。蟋蟀的隧道长九寸时,九寸是什么概念,学生还真的不知道。因此,老师讲解,告诉学生一寸3厘米左右,9寸就是30厘米左右,用手比划长度,让学生很直观形象感受到其空间的大小。在教学“半掩”这个词时,让学生上台演示关教室的门,什么叫做“半掩”,趣味盎然。老师把蟋蟀住宅特点的学习与感受蟋蟀聪明能干结合起来,比如,隧道为什么要倾斜的?为什么要朝着阳光?整个过程,指导细致,有条不紊。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的成长进步是明显的,就是老师之功。在老师的心中,环节的设计目标指向非常明确,为什么要有这个设计?做到有的放矢。这样的教学时朴实的,也是扎实的。不花哨,但是很实用。老师教学处理,做到详略得当。重点教学第5段,舍得花时间,浓墨重彩,精雕细琢。而第6段教学,就一笔带过。一篇文章,要选择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来教,千万不要面面俱到,要学会取舍。

  第三,老师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感觉舒服。朗读指导令人耳目一新。科学小品文比较枯燥乏味。老师通过指导朗读,在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蟋蟀聪明能干以后,让学生读出这种感觉。读中理解与感悟,读中积累,比如读出排水优良的感觉;读出隐蔽安全的感觉。带着感觉去读,读出的味道就不同了。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说,这堂好课,有什么缺憾的话,那就是改变人称,让学生介绍蟋蟀的家这一个环节。两个学生都上台讲,欠缺的是,虽然特点讲了一些,但是有好一些没有讲到,课文中的词语运用的也比较少。如果,老师在教学时候,能够有机板书重要的词语,让学生有所凭借,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让学生借助语言的“桥梁”,讲起来就会顺畅些,而且目标指向也更加明确:一是要讲出住宅的特点,二是要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在语言表达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空泛,胡乱讲一通这一弊端。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2

  在本学期听评课的第二周,我听了毕xx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下面简单谈谈我的想法。

  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教学效果明显。教学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传授与给予的过程,对教师来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去获取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自我探究的'能力。

  首先是注重学生理解词语能力的培养。

  毕老师在学习课文时,对于理解重点词语“随遇而安”一词时,采用了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方法找出重点句子词,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内容,效果俱佳。

  其次是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自学探究阶段,学生默读课文时,毕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便于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再是侧板书设计巧妙、重点突出。

  毕老师的板书也是经过一番心思设计的,主板书板块虽然有些全面聚到,但是她的侧板书“伟大的工程”却是突出了学习本文的重点,这与蟋蟀柔弱的建造工具“前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了蟋蟀建造工程的伟大,更易于学生理解文本。

  最亮点的还是聊天对话赋予新意。

  在教学中,毕老师设计的假如我是一只昆虫,我与蟋蟀的聊天对话,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感到非常有趣。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一大亮点,这种趣味性教学值得我学习借鉴。

  毕老师的这堂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学的习兴趣更为浓厚,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充分发挥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3

  首先感谢教研院刘老师的邀请,做《蟋蟀的住宅》同课异构的点评,给了我这样一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今天杭州和柳州两地通过网络活动的形式,开展了一次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两位语文教师各显神通,展示了在新课改理念下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艺术。

  两位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的《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在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过程,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文中对于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如何建造住宅的描写栩栩如生,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虫。对于这篇课文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次听课的感受。

  一、“同课”异构的意义

  同课异构活动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搭建了一个交流互通的平台,在展现每个教师风采和特质的同时,更形成了多向思维的碰撞,集体智慧的凝聚,从而使每个参与者都获益匪浅,教学能力得以提升。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就会有不同的解读和不同的构思,也体现出不同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特色。

  同课异构可以同中有异,异中渗同。《蟋蟀的住宅》这一课,可以设计以读为主,合作交流;可以紧扣住宅特点,感受蟋蟀住宅工程的伟大;可以关注作者的写法,进行语言感悟和训练。再来看看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教学内容的贴合度,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表达风格,有人善于课堂语言渲染,有人善于点拨学生思维,有人教学思路严谨,有人教学灵活多变。因此“同课异构”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师自身的优势,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二、关于《蟋蟀的住宅》文本解读。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精读读课文,精读课文从文本内容和文本的年段来看,要注意两点:一是编者意图的分类是精读;二是学段语言文字训练目标的定位,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同一节课,要想有不同的出彩,对于老师来说,离不开文本的精读,离不开教师的深厚底蕴,因此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效果,与教师的解读能力和深度思考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课题解读的侧重。

  《蟋蟀的住宅》这个题目有什么特点?宅字的意思是指住所和较大的房子的。上面就是一所房子,地下站着一个人。“住宅”一般是指人的住房,可是蟋蟀是动物,住宅还可以换成别的词吗?比如:别墅、房屋、洞穴等等,为什么作者要用“住宅”这个词呢?这篇课文题目的特点就在于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蟋蟀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可以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加入“宅”字的书写指导,以及甲骨文的字理教学,导入新课。

  (二)抓住课文的关键词。

  “随遇而安”“慎重”

  联系全文想一想哪些地方体现出了“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蟋蟀精心选择住址,把巢穴选在向阳的地方,门口有草丛掩盖;巢穴是它一一点儿一一点儿挖掘的,没有半点儿马虎。等巢穴挖好了,它还会随着天气和身体变化不断地改进巢穴。可见,蟋蟀对自己的巢穴要求多么高,不像其他昆虫那样随便找个巢穴就住下来。

  “伟大的工程”

  为什么作者说这座住宅是伟大的工程?蟋蟀把巢穴建在向阳的地方,最多有九寸深,且排水优良,可见蟋蟀是很有智慧的。它的巢穴虽小,但是靠它那柔弱的身体建成的,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钳子和后腿,这与要完成的扒土、搬土块、推土、铺土、整修等工程相比,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一个伟大的工程。

  法布尔差不多30年持之以恒对蟋蟀连续细致地观察,把如此可爱的小生灵通过文字的形式把它送到我们眼前,这样一种对科学持之以恒地追求的精神,更是一种伟大的工程。

  (三)抓住语文要素来教学。

  单元导读提示语中,比如我们在提到“感受作者连续细致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时,除了课文内容的连续观察的介绍,还可以讲法布尔是如何观察虫子的,这种资料网上非常多,也可以从《法布尔传》中摘取一些文字,再配上图片,让学生感到法布尔的钻研科学精神,为之而震撼。

  (四)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

  《蟋蟀的住宅》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教学这篇课文,需要落实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感受作者连续细致地观察,体会文章准确生动地表达”,同时也要对《昆虫记》进行导读。虽然统编教材把《昆虫记》的阅读放在了八年级推荐阅读书目,但是其有趣的内容和生动的描写都适合小学高段学生阅读。况且初中学生学习任务重,提前阅读相关名著对初中的学习非常有好处。我们除了完成单元教学目标外,可以加上名著导读,这样就打通了课内外的界限,巧妙地从课内阅读引导到课外阅读,让一部分爱读书的学生充分地学习和发展。

  (五)关注作者拟人写作手法。

  课文把蟋蟀比作人,把蟋蟀的巢穴比作人的住宅,想一想在表达上与课文有什么不同。明确:拟人,就是将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其人的.特征。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作者将蟋蟀当作人,把它称作“专家”“主人”,把蟋蟀的洞穴说成是“住宅”,里面有“大厅”“卧室”;把蟋蟀的叫声说成是“弹琴”。

  拟人写法的好处:

  (1)这样写语言风趣幽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使说明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2)课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而本题所给片段说明性极强,含有较多专业名词,属于专业性的说明文。

  运用拟人时注意: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必须是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事物本身的特点和人的特点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拟人写作手法目的明确,借物抒发作者内心情感,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插图资料的利用

  根据课文中的插图,找出相应的文字段落,对比课文的第5、7、8段进行赏析)让学生有个更加直观形象的认知。插图的内容是在一片茂密的草丛中,有一只蟋蟀在自己的住宅前面,可能是在建筑住宅,也可能是欣赏自己的杰作。

  四、教学设计的不同构思。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两位老师《蟋蟀的住宅》同课异构的不同特点:

  (一)新课导入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师,出示甲骨文“宅”,外形像一个房子,运用字理教学,明确宅的意思。并且教授和提醒“宅”字的书空,屋檐宽、底座平、房子稳。接着出示课文《蟋蟀的住宅》中的住宅,最后让学生质疑课题,说一说自己特别想知道些什么?为什么建造住宅?什么样的住宅?如何建造住宅?

  柳州市的汪洁老师也是利用蟋蟀叫声导入新课,这种方式贴近课文内容,蟋蟀善于鸣叫,在昆虫界是赫赫有名的,谁能说说它成名的原因?一是因为唱歌,二是因为住宅。接着出示“临”字的字形辨析,指导书写这个生字。揭示课题,书写“宅”字。教师提问:“宅”一般指人居住的地方,为什么蟋蟀居住的洞穴也能称之为住宅呢?学生质疑提问,激发学习的兴趣。接下去走进课文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方式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师很重视关注学生语言感悟的兴趣点。首先老师通过对比的方式,寻找蟋蟀和其他昆虫寻找住宅的不同态度的语句;其次,姚老师用表演和采访的形式,来感受蟋蟀不愿意随遇而安地寻找住宅,然后分角色进行朗读进一步体验蟋蟀住宅的伟大。重点体会“随遇而安”和“慎重”两个词。第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蟋蟀住宅的图片和课文语言表达的对应分析,也是进一步感悟语言的有效方式。(阳光充足、小草半掩着门、弯弯曲曲、排水优良,门口有平台)。看图片说一说蟋蟀住宅的样子,最好结合课文读一读。最后还有小小设计师的教学环节,课堂上孩子们上台展示表演投入,学生感觉十分有趣。

  柳州的汪洁老师关注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处处留心皆学问”,采用追问的形式,不断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探究语言的魅力。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我们先运用查工具书,换词法理解了词语的字面意思,又联系上下文又更深入地理解了“慎重”在文中的意思。法布尔通过拟人的手法,用如此生动的表达就把一只对自己的生活有追求的小蟋蟀展现在我们眼前;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关键词的理解,可以用联系上下文,查找工具书,联系生活经验等;关注课外拓展延伸。出示关于法布尔、蟋蟀和《昆虫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信息。感受蟋蟀住宅伟大的工程以及法布尔对昆虫的热爱之情。

  (三)语言训练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师的生字词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检查预习效果;课文的理解通过抓关键词“随遇而安”和“慎重”来感受蟋蟀住宅工程的伟大。其间,老师还采用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表达“选择住宅的条件”。寻找关键句,体会到蟋蟀怎样的特点?(聪明、机智、严谨、智慧、有才干)。小组合作学习表达:假如我是天才设计师——蟋蟀,我向大家隆重地介绍我这样设计住宅的思路。让学生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住宅的设计特点。

  柳州市的汪洁老师课前的预习单利用高效扎实,其中包括课文朗读、生字新词、课文结构梳理、阅读疑问、拓展延伸五个方面。通过分析预习情况,直接展示学生关注的两个主要问题:

  1、为什么要慎重选择住址?(体会文章生动的表达)法布尔通过拟人的手法,用如此生动的表达,把一只对自己的生活有追求的小蟋蟀展现在我们眼前。

  2、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圈画出课文重点的词句,在旁边批注你的感受。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致观察的?也许是:用手触摸墙壁,发现它光滑的特点;眼睛看得很仔细,发现住宅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的特点。

  (四)结课艺术的不同

  杭州的姚老师结课时,采用综合练习,巩固字词。出示语段,让学生填写完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常常(慎重)选择(住宅),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儿一点儿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这样既可以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效地记忆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可谓一取两得。

  柳州的汪洁老师以资料补充来结课。一是PPT出示预学单预学单上的相关资料补充。感受蟋蟀建宅的持之以恒。蟋蟀可以说是用尽自己一生的力气,建造出了这样一个舒适,巧妙的住宅,这样看来它的住宅的确可以被称为——伟大的工程。二是推荐读物《昆虫记》中这些文章都有———人的味道,人的情感,人的故事。感受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持之以恒。这样持之以恒的伟大的工程,不止体现在蟋蟀身上。其实,法布尔差不多30年持之以恒对蟋蟀连续细致地观察,把如此可爱的小生灵通过文字的形式把它送到我们眼前,这样一种对科学持之以恒地追求的精神,更是一种伟大的工程。

  两节课也有相同之处:一是课前重视预习思路相同。都有预习单,课前做好铺垫,节省教学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二是教学文本内容选择相同。两位李老师都是选择“蟋蟀住宅的特点”内容来教学的。三是两位老师都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生字识记、词语积累和书写训练。

  当然,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对于这两节课我提一点小小的建议。一是两位老师的板书都是使用板贴,虽然使用板贴节省时间,美观,但是我建议老师最好自己书写板书。特别是生字的书写指导,老师一定要亲自板书,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汉字书写的规律和运笔方式。黑板板书,最好也自己亲笔书写。二是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提问的时间有点多,我们可以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理解,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欣赏语言魅力。三是关注文体意识,《蟋蟀的住宅》市一篇文艺性说明文,教学中可以关注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九寸深,一指宽),作比较(蟋蟀建筑住宅两个多月和作者仅仅观察两个小时就不耐烦)、打比方(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等。

  以上的点评仅仅是个人的一些看法,观点也不一定正确,仅供两位老师参考,敬请刘老师和各位语文老师提出批评和建议。远程观评课,异地教科研。希望通过这一次的网络教研听课、评课活动,我们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在交流和碰撞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谢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4

  一、教学预设不完善。课堂是学生主宰的、充满变化的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预设不完善,加之机动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应对课堂中出现的突发情况,造成课堂教学肤浅,学生感受理解不到位。

  二、课堂欠缺教学主线索。在学生具体研读中,教师没有及时地把学生引导到重点词句的研读感悟上来。例如在蟋蟀住宅的选址上,没有就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个性展开想象、理解、体会、没有在其他昆虫和蟋蟀的强烈对比中,突出蟋蟀的鲜明个性。同时,在蟋蟀住宅的大门和平台的理解上,也没有达到深刻体会作者细心观察,有优美词语、准确词语正确表达出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导向性语言不明朗。容易造成学生不能理会教师的意图,学生的一些思考成果不能很好表达。例如在叫学生谈谈读完作者的精美准确用词后,直接引导学生说说对自己今后写作的启发,或许学生以后对用词的慎重与讲究更加深刻一些,同时也有细心观察的耐心。

  四、教师对课堂的调控能力需要加强。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引路人、合作者,所以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加强应变能力培养,随时能够做好课堂的掌舵人。

  五、教师生字教学与指导教学有效性需要提高。教师要在关键时刻,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最有效地指导,并提供给学生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的双基才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落实,学生的能力才会提到明显的提高。

  六、教师对教材的组织与处理要加强研究。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有效载体,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处理,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有限的教材中,找到一个最佳的突破点,挖掘教材的深层内涵,引导学生由面到点的学习,争取在课堂上,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5

  今天,仔细观看聆听了乳山市第一实验小学的焉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优课,收获颇多,感悟深刻。下面浅谈一下我观课后的几点感悟。

  本节课比较成功的方面是:

  第一、课堂教学环节递进,思路清晰。

  焉老师精心设计了本堂课的教学流程,从质疑题目——导入新课,理解词语——整体感知、创设情境——深入研读,包括三项层递式情境任务:活动一“选一选”、活动二“标一标”、活动三“夸一夸”,任务驱动——延伸阅读,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连接紧凑,体现出了认知事物由易到难的规律。

  第二、重难点突出,教学形式灵活。

  本节课焉老师紧紧围绕蟋蟀慎重的选择地址、住宅的特点这两方面展开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采用朗读、默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采用师生共析、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内容学习,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第三、连环层递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积极的`态度。

  焉老师通过创设三个连续的情境:活动一“选一选”、活动二“标一标”、活动三“夸一夸”,在“选一选”环节中,学生仔细研读5、6段文字,根据作者准确的表达,在四幅蟋蟀住宅平面图中选择正确的一幅,既理解了蟋蟀选址特点,又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准确的表达。在“标一标”环节中,焉老师板贴大家选中的平面图,请学生再次研读5、6段,找找蟋蟀住宅的结构和特点,学生热情高涨,既理解了蟋蟀住宅特点,又感受到作者生动的表达特点。在“夸一夸”环节中,学生更是对蟋蟀住宅特点背后藏着的优点有了深刻的认识。情境活动创设调动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

  总之,这堂课教师既是引领者,又是参与者。学生是本堂课学习的主体,课堂收获很大!从课堂效果来看,这是一堂师生互动较好,以生为本,生本高效,同时又突出语文主题学习的一堂课。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虽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遗憾之处在所难免,如部分环节处理还不够灵活。结合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再仔细研读教材教案,不仅要备教材,更得备学生,真正把备课深入下去。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尽自己最大努力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动起来朗读,又能静下来思考、倾听、感悟。这样动静结合的课堂才是能够促进孩子扎实地学到知识的课堂。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6

  潘教师抓住了题眼“住宅”,在读写迁移中理解“巢穴”“住宅”之间的不同含义,引导关注蟋蟀住宅的特点。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梳理出文脉,此环节设计得十分巧妙。

  在精读段落学习中,让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蟋蟀的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现住宅的特点,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学生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重点研读住宅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教师非常重视读。并在此基础上,潘老师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如果你邀请其他的昆虫朋友来你的住宅做客,你会怎样来介绍你的住宅呢?训练了孩子的'表达能力。

  在学完住宅样子之后潘老师还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7

  听于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我反思如下。

  一、蟋蟀选择住址和其它昆虫的不同:它要慎重的选择住址,并且不利用现成的洞穴,要自己一点一点的挖掘。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到底是为了什么,它又是怎样的不肯的?于老师教学这一环节时,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进行角色对话,生动、活泼、有趣味的聊天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字里行间总是情,在描写蟋蟀建造住宅的文字中,作者通过“扒、搬、踏、推、铺”这几个字,渗透出了作者对于蟋蟀的敬佩之情,一只小小的蟋蟀不辞辛苦的建造自己的住宅,真是让人心生敬佩。于老师指导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句子,画出动词,从这些动词中体会出作者对蟋蟀的'劳动成果表示了极大的赞赏。

  三、渗透写作方法,这篇课文语言生动,读起来很有趣味性。学完课文后于老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把文章写得如此富有情趣,学生明白了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注入情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把文章写的生动有趣。并建议学生也试着观察小动物,写一篇观察日记。

  总之,由这堂课可以看出,于老师课前备足了课,用心设计每一个流程,让课堂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主阵地。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8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为进一步加强深度学习,切实打造黄金课堂,提高教学质量,10月24日上午,四年级语文组又迎来了教研交流活动。本组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听课,申老师和四(4)班的孩子们为大家展示了《蟋蟀的住宅》,开启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公开课。

  《蟋蟀的住宅》改编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全文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蟋蟀当作人,把它的巢穴称作“住宅”,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上课伊始,申老师明确帮蟋蟀开一场“伟大工程介绍会”的任务,围绕“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蟋蟀的住宅?”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句子,并在交流中概括出蟋蟀住宅外部和内部的`特点。从蟋蟀住宅的特点,申老师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说出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以此为核心,申老师又带领学生依次了解了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建造住宅的过程和时间,进而从其工具之简单柔弱、过程之艰难、时间之漫长,一遍又一遍地体会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在有趣的任务活动中,让孩子的学习落地生根。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9

  刘老师通过展示蟋蟀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蟋蟀的世界并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随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讨论蟋蟀住宅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和住宅结构,刘老师结合学生在科学课学习中有关小动物居住环境的调查,对比理解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在学生掌握蟋蟀住宅特点之后,刘老师又巧妙地融入美术课,让学生画一画蟋蟀住宅的平面示意图,再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作者细致的观察,也为下节课理解蟋蟀的修建过程,体会工程的伟大做了铺垫,实现了跨学科的融合。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0

  《蟋蟀的任宅》一课从新课标出发,巧妙融入了“五阶作业设计”理念。整节课以“学观察”这一目标指引,以“跟着名家学观察”这一任务驱动,在读中引领学生感悟“蟋蟀的住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从而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连续细致的观察,体会观察的乐趣。

  亮点一:单元统整,整体架构

  窥一斑可见全貌。从课堂出发,可见罗老师进行了单元统整。本节课紧扣单元大任务“跟着名家学观察,争做观察小达人”,将单元目标落实。

  亮点二:学为中心,作业助力

  整堂课,罗老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巧妙选取“五阶作业设计”的作业,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搭好支架,学生围绕蟋蟀修建任宅的工具、动作及修建的时间,体悟细致持续的观察、生动准确的描写。

  核心目标统领,简单清晰引领,成就了罗老师的课堂。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1

  全老师执教的是《蟋蟀的住宅》一课。全老师注重对新课标和语文要素的落实。课上首先让同学们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内容。然后,通过默读思考,勾画批注,从蟋蟀住宅特点和修建住宅两方面读懂课文内容。

  接着带领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将课文的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体会工程的.伟大,进一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最后,通过品读文中准确生动的语句,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2

  《蟋蟀的住宅》改编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全文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蟋蟀当作人,把它的巢穴称作“住宅”,给读者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

  高老师精心设计了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她以“你喜欢的歌手是谁”为切入口导入,将昆虫界草地上的歌手——蟋蟀引进课堂。学生对着课文题目先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如“蟋蟀的住宅在哪里?”“蟋蟀的住宅是怎样的?”然后带着问题来读课文。初读课文以后,高老师把控方向,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划出描写蟋蟀住宅特点的'句子,并在交流中概括出蟋蟀住宅外部和内部的特点。从蟋蟀住宅的特点,高老师水到渠成地启发学生说出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以此为核心,高老师又带领学生依次了解了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建造住宅的过程和时间,进而从其工具之简单柔弱、过程之艰难、时间之漫长,一遍又一遍地体会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最后,师生在蟋蟀的歌唱声中合作朗诵《蟋蟀之歌》,算是对全文内容一个意境优美的回顾和总结。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3

  蛐蛐儿的洞穴多么普通,法布尔却把《蟋蟀的住宅》写得如此生动。一篇说明文教学多么普通,德老师执教《蟋蟀的住宅》一课却如此奇崛惊艳!

  巧引“纠错”,生成精彩。德老师的课,总是有巧妙的设计之处,让人眼前一亮。本节课中巧妙地运用“一位学生”的画,引导学生分辨蟋蟀的住宅。在一层一层的纠错中,学生发现并认知了蟋蟀洞穴的特点,再通过绘图理解并识记了蟋蟀洞穴的特点,最后通过一句话评说蟋蟀的住宅,概括并强化了蟋蟀洞穴的特点。这一部分的精彩,源于那张“错图”的有意为之。学生发现错误,激发了兴趣;纠正错误,深读了文本;改正错误,内化了特点。说明文教学,打破枯燥与乏味,像德老师这样,借用错图,层层引导,步步深入,智趣盎然,岂不巧哉!

  妙导“发现”,系统观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落实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连续细致观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德老师先引导学生评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蟋蟀”,让学生体会蟋蟀的勤劳和坚韧,进而用“关于蟋蟀的这些秘密,作者法布尔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发现作者观察的秘密。经过梳理总结,发现法布尔运用了仔细观察、跟踪观察、持续观察、借助工具观察、耐心观察等观察方法和行为。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法布尔运用了系统观察才写就的《蟋蟀的住宅》,着实妙哉!

  美拓“研究”,主旨升华。说明文虽没有记叙文生动感人,没有议论文的严谨逻辑,但有它独特的美。一般的.说明文教学,我们能够发现说明文内容的科学之美,语言的精确之美,结构的条理之美。而德老师棋高一招、技胜一筹,通过拓读法布尔的简介、《昆虫记》的写作过程、《昆虫记》中法布尔的自述,引导学生发现了本文主旨的思想之美。法布尔的观察研究始于爱好,贵于坚持,成于耕耘、终于使命。何其美哉!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4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培养分析、综合、应用和实践语言的能力。

  一、教学导入具有生活气息

  课堂导入犹如“凤头”,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入学习情境中。

  王老师的教学导入接近学生的生活,导入的话题有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精心设计的教学导入马上抓住学生的'心弦,促成情绪高涨。不仅仅就蟋蟀提出问题,包括和它差不多的几种动物的声音,吸引学生认真学生倾听,仔细分辨,乐于接受回答,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教师语言亲切自然。

  二、教学评价真实具体有效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王老师的评价语言机智多变,方法灵活多样。

  教师的评价具体,表扬的是某一个具体的做法, 比如在阅读材料时,评价是“观察一定要细致认真,做一个细心的观察员。”学生在板书时,评价是“大家懂得谦让。”“这位同学书写很认真。”这样的评价及时捕捉了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很好地引导其他学生积极效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的学习过程,这样的课堂和谐,充满了活力,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

  三、教学中,具有角色感

  学生上台讲解蟋蟀的住宅时,让学生扮演蟋蟀,介绍自己如何建筑住宅,住宅有什么特点等这一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当主角,这样反馈练习,解决了难点,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理解蟋蟀选择住宅的要求,而不愿意随遇而安。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王老师很好地做到了,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并通过各种形式来展示,几位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体验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三维目标。

  听了名师的课,我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很多教学环节还有所欠缺。今后自己将所学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在,尽快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5

  第一次听到王老师的课,我感到这是语文教学的新世界,一位老师竟然能把课上得如此风趣幽默,孩子们都爱听,还能学有所获!这就是我想塑造的课堂啊,让我们一起来品析吧!

  一、借助音频、激发兴趣

  老师以多个昆虫的叫声让学生猜测昆虫种类,不少孩子受课题影响,总觉得都是蟋蟀,让课堂变得十分悬疑。之后让学生分享玩蟋蟀的`经历,课堂上响起一片笑声。接着再分析课题的另一边:住宅,通过对比不同动物的家名,发现蟋蟀的家名很高级,便引出蟋蟀的资料。此资料还能做后面小练笔的例文,可谓一举两得,独具匠心。

  二、借助表格、突破难点

  学生通过做小小观察员,设身处地地搜索重要的信息,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梳理内外部的特点,并通过上黑板板书加深印象,这样课文内容不就清晰多了吗?不仅如此,在学生找到关键词句时,老师出示重点词,共同分析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来。结合学生实际,说一说自己平时什么时候会慎重。老师再用手势比一比,洞穴的走向是什么,学生纠正的过程中分析蟋蟀建巢的原理。

  三、语用训练、学有所得

  通过分析描写蟋蟀的语句后,发现蟋蟀非常优雅,像人一样,你能不能像小作者一样学着刚才的段落,改写资料袋的蟋蟀呢?孩子们能够运用拟人手法将小蟋蟀写得惟妙惟肖。老师擅长提问引导孩子思考,比如在结尾分析“一指宽”“最多”时,提出不少疑问,引导孩子理性地思考,作者肯定是坚持很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体会法布尔持续观察的宝贵精神,并相机介绍法布尔及推荐阅读《昆虫记》。

  这样的课堂有深度、有温度,期待下一次的培训能有更多收获。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6

  能够参加本次“名师优课公益直播曁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研究与实施研讨会”,能够观赏到各位名师们的课堂风采,我感到非常荣幸!这也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义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方法。

  以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王老师为我们展现的《蟋蟀的住宅》为例,

  在导入部分,王老师为学生分别播放了三种昆虫叫声的音频,让学生分别去猜是哪种昆虫,接着还会抛出学生饶有兴趣的问题:“谁玩过蟋蟀?”

  王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教师的语言十分风趣幽默,以及他那自然随和的教态,这让学生放松身心,乐于表达,享受课堂。因此在王老师的课堂上,他与学生打成一片,互动得好不热闹!

  除此以外, 王老师在课堂上还重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例如:生活中需要持续、细心观察,抓重点词,比如讲解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和内部特点时,他先让学生通过查找文中的关键词,继而找出答案。他还教会学生通过列表格和画思维导图这两种理清文章脉络的学习方法。整堂课下来,我发现王老师他善于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他先让学生说一说蟋蟀住宅的外部特点和内部特点,接着让学生上讲台去合作板书这些特点……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每个人都积极、踊跃地去参与。我想,学生自己也会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角吧!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大家一起合作,寻找出了答案,这让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王老师还请学生分别上台以第二人称和第一人称介绍蟋蟀选址的特点,以多种方式去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述,每一次都比前一次更具体、更贴切、更生活。

  因此,想要上好一堂课,一堂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切实有效的课,不仅仅需要教师充分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教师正确使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使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希望自己不断去学习,汲取这些名师们优秀的教学方法,在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灵活、正确地运用。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7

  我有幸在网络上聆听了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王老师的《蟋蟀的住宅》一课。王老师大气与亲切的上课特点,这堂课清晰的流程,对每位学生回答的仔细聆听与到位的点评,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本堂课王老师采用“听声辨声”的声音方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王老师精确把握教学目标,以生为本,通过学生阅读资料文本获取信息、小组讨论等活动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并且采用鱼骨的形式将教学重点展示出来,在学生完成自学后又请学生来完成板书的重要部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品蟋蟀不随遇而安,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蟋蟀怎么不随遇而安”并让学生理解“随遇而安”的词义。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蟋蟀慎重选住址的特点;在读、思、议结合中更深刻地体会了文本的内容。

  四、课堂教学中王老师还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等环节培养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将作者法布尔的生平巧妙地融入进来,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五、课堂总结时王老师顺势引出《昆虫记》这本书,简介这本书及作者法布尔,并将这本书推荐给学生,实现了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阅读。

  过本次教学,让我看到了王老师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教学方式方法,学生也通过本次学习,不止了解了蟋蟀的特点,同时也产生了观察生活、留心生活的热情。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8

  李老师所执教的《蟋蟀的住宅》一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堂课教学设计精巧,教学过程流畅,充分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颇丰。以下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详细的评析。

  一、教学目标明确清晰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且贴合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从知识与技能目标来看,李老师注重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语境识记生字、会写生字词语,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为后续的阅读理解和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例如,在第一课时中,通过初读课文、指名轮读等方式,既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即时正音,又促使学生在朗读中熟悉课文内容,进而更好地去把握文中的生字词。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李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去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如默读课文、观察预测、串连词语、介绍住宅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如何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并且在第二课时,通过对比蟋蟀住宅与蚂蚁洞穴等活动,进一步让学生学习细致观察以及运用对比、拟人化等手法进行表达,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了解蟋蟀住宅特点及修建过程的同时,能感受到作者对蟋蟀的赞叹和喜爱之情,这种情感的传递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丰富充实

  李老师对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处理恰到好处。一方面,紧扣教材,围绕《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活动。在第一课时,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后推荐语段,了解关于蟋蟀的基础信息以及作者的语言特点,接着深入课文,分析法布尔笔下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掌握课文的核心内容。

  另一方面,教师还巧妙地进行了拓展延伸。在第二课时,引入蚂蚁洞穴的相关内容,通过观察、比较、描述蚂蚁洞口、内部结构以及生活情趣等方面,与蟋蟀的住宅形成鲜明对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对比中更加深刻地理解不同动物巢穴的特点以及作者描写的手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思路。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这堂课中,李老师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教学环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

  (一)朗读法贯穿始终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李老师深知其重要性,在课堂上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朗读。从初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到朗读特定自然段完成填表任务,再到整体朗读体会作者情感,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还能在语调、节奏的把握中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以及文字背后的意境,如在体会作者赞叹蟋蟀住宅是“伟大的工程”时,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这种情感。

  (二)问题引导法激发思考

  李老师善于运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抛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例如,在第一课时中问学生法布尔所写内容、所用写法与之前设想的有何异同,在第二课时问为什么作者写蟋蟀住宅要提到别的昆虫等问题,这些问题犹如一个个思维的钩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去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三)对比教学法深化理解

  对比教学法在这堂课中运用得十分精彩。李老师通过让学生对比蟋蟀住宅和蚂蚁洞穴的不同特点,从洞口、内部结构到生活情趣等方面进行细致比较,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两种动物巢穴的独特之处,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对比手法在写作中的作用,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描写手法所带来的效果,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这种手法来突出事物的特点。

  (四)小组合作法促进交流

  在第二课时的部分环节,如让学生同桌或小组相互说一说蚂蚁的内部建筑及情趣生活等,李老师采用了小组合作法。这种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倾听他人的观点,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流畅有序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般流畅,各个教学环节紧密衔接,过渡自然。

  (一)导入环节简洁有效

  李老师以回顾上节课跟随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的经历为切入点,引出本节课要认识的小动物——蟋蟀,这种导入方式既复习了旧知,又能迅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情境中。

  (二)新授环节层次分明

  在新授环节,李老师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展开教学。第一课时先从了解蟋蟀的基础信息入手,逐步过渡到分析课文内容、把握写法,再到指导生字书写,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地进行,让学生在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扎实掌握知识和技能。第二课时则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通过对比观察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文主题和写作手法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各环节之间过渡自然,逻辑清晰。

  (三)练习环节针对性强

  在课堂练习环节,李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安排了有针对性的练习任务。如让学生结合蟋蟀的具体动作及修建时间用特定句式说修建过程,以及让学生将观察所得与蟋蟀住宅进行比较写蚂蚁洞穴出口及“城堡”的样子等练习,这些练习紧密围绕教学重点,能够有效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四)作业布置合理适度

  课下作业的布置也体现了李老师对教学的整体规划。要求学生课下继续完成其余部分,并围绕清楚明白和拟人化手法两方面修改练笔,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思考相关问题,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对昆虫学及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五、教学效果显著突出

  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们在李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能够认真朗读课文,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小组合作中也能积极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现出了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知识掌握方面,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练习,学生们较好地完成了语境识记生字、会写生字词语的任务,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对比、拟人化等手法进行简单的表达,如在描述蚂蚁洞穴时,学生们能够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将其特点描绘出来,这表明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同时通过对动物巢穴的观察和描述,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生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综上所述,李老师执教的《蟋蟀的住宅》一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语文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效果显著,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积极主动、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当然,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不断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或许还可以在某些细节上进一步优化,比如在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给予更多不同角度的评价,以更好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言。但总体而言,这堂课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教学范例,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 19

  第一堂课由杭州市紫阳小学的林老师执教四上第三单元《蟋蟀的住宅》,这是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为人文主题,“学会连续细致观察和准确表达”为单元语文要素背景下的精读课例。

  林老师匠心独运,设计了一份图文并茂、感官双通的'导学单“跟着法布尔学观察”,巧妙结合课后习题,构建了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在和谐有趣的师生互动中,林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蟋蟀住宅的奥秘,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想象法布尔笔下的场景,通过课文关键段落体会法布尔多感官观察的精妙,感受其细致入微、持之以恒的观察精神,也落实了“处处留心皆学问”的人文主题。

  林老师的课堂既有探究式的问题对话,也有沉浸式的观察思考,从课文言语的输入,到视觉图示的叠加,再到思维导图的总结,展现了完整、严谨的观察教学,让我们领略到观察课别样的魅力。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相关文章:

蟋蟀的住宅的评课稿10-18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11-06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11-07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必备]09-12

优选蟋蟀的住宅评课稿02-20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精选15篇07-02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精选14篇)09-14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精选14篇)09-20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精选15篇)10-07

蟋蟀的住宅评课稿15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