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评课稿(精选2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评课稿准备工作,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美术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评课稿 1
《今日菜单》一课是尹老师执教的小学美术第2册第14课。教学为综合学习活动。从学生主体出发,拓展想象空间,运用,进行创造,让学生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去感受、去表达、去参与,既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体验、思考、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验,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课堂上也能得到阵阵掌声和笑声。制作、评说时由于没有局限,可以说作品的优缺点,也可以根据作品的形式来讲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学之间也有互相辨认等激励的场面。显然学生学得轻松又所得。
3、通过各种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地探究学习。教师利用课件播放本地风景“小七孔”并设计一个太阳餐馆展示很多菜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更贴近生活,不仅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家乡,更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情景之中,教学设计都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学习的答案,并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积极思索,寻找方法,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美术评课稿 2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周老师上的《彩色拼贴画》,这是一节精彩的美术课,从总体上看,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熟练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是:
一.课前准备充分
在课前周老师准备了大量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力,开阔学生视野,拓展想象空间。课前拼贴了很多幅拼贴画,供学生欣赏。拼贴画,无论颜色、形状等都很美,该教师态度很认真,值得表扬。课前还给学生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二.教学理念新颖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小学美术课已不再是老师拿着一只粉笔在黑板画什么,下面的学生就跟着画什么,美术也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它与现实的生活经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周老师让学生欣赏大师作品和同龄人作品,仔细观察是由哪些熟悉的几何图形所拼成的,从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入手进行拼贴。
三.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而“自育自学”就是为了达到“不教”的目的。周老师在让学生明确指向重点——个人自学——讨论自学未解——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等过程中无不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坚持“授之以渔”。在指导学生绘画方法时采用先让学生欣赏范画,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学习拼贴画的特点。
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尝到的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对美术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引发学生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创造美德能力。
五.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具有亲和力,多媒体操作熟练。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美术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因此,我在赏评这节课的时候,认为本节课也相应的存在一些遗憾,归纳如下:
1、在游戏导入环节拼成房子引出课题有点快,可以多让学生去讲。
2、在色彩游戏拼贴环节让学生贴两片小叶子感觉有点少,叶子过小,看不出效果,感觉要贴5片大叶子左右,这样会对比更加强烈。
3、在剪与撕有什么不同效果这个环节,学生觉得撕出来的作品太丑,然后老师就过了这个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再问一下其他学生,或者自己可以说下撕纸速度更快,还可以出现不现的肌理效果,不能跟着否定。
4、教师示范这个环节,示范操作过快,布置作业时学生都不知如何下手。在示范剪纸这个步骤时可以提醒学生使用剪刀一定要注意安全。
5、展评学生作业时,可以多元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发挥好,没有调动学生的评,课堂就不生动了,可以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等环节入手,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的评价画,才懂的如何欣赏画、如何创作画。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等方面,评价学生自己的画。
总之,周老师的这堂美术课,为我们如何上好手工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果,其中的很多教学环节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自我反省的机会,对我改善今后的教学将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美术评课稿 3
经过三天的听课,获益匪浅。感觉这一次的优质课评选的教师的授课无论从课程内容、课程设置、课件制作、课堂互动、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达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以前的这类评比活动也参加过,但多数情况都是就是那么几个教师让人感到特别优秀,其他的都相对比较平常。而这次正好相反。
三天的观摩时间很短,听完整个课程,仍觉意犹未尽。下面就观摩的过程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1、本次评比讲授的课程全部为山东美术出版社的美术鉴赏及其他选修教材内容。我校现在使用的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教材,二者有一定的差别,编写的角度不是一样的。这给听课带来了一定的新鲜感受。一定程度上窥探了鲁美版的教材全貌。
2、参加评比的教师在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上都比较有创意,课件制作较为精美,音乐课件的大量使用使美术教学的课堂效果更加良好。
下面就几个案例谈一下听评课感受:
案例一:xxxx年5月19日胶州实验中学倪丽娟利津二中
课程《中国民间美术》
课:常规导入,使用电脑课件。用喜庆的音乐突出年节的热闹,烘托节日气氛,学生联想音乐所能代表的现实环境。通过音乐导入红红火火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阅读教材,找到什么是民间美术并回答。
评:音乐和美术合称为艺术,可见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用喜庆音乐的形式导入民间美术,恰到好处。喜庆的音乐容易使人联想到春节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而这一传统节日又是由很多民俗活动构成的,民俗活动恰好是民间美术样式的载体。如:春联、门神、挂笺、窗花、年画等等。学生通过音乐很容易想到这些美术样式。整体导入富于联想、贴近生活。
课:了解了民间美术的界定,同学们试着发现一下我们自己身边都有哪些民间美术样式。学生回答(积极踊跃)
评: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授课的最根本任务,不能空讲,要结合生活才能使知识在学生心里融会贯通。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美术样式,也是对于美术的定义的一个巩固。
课:观看视频图像,展示各种样式的美术作品。然后观察同学们手中的民间美术作品,主要是观察色彩和造型两个方面,讨论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寓意性和象征性。
评:课前教师发给同学们已经准备好的民间美术物件教具风筝、布老虎、年画、泥玩具等。然后利用多媒体表现作品。学生不但能从多媒体中观看到民间美术作品,更能从手中拿到的作品中亲身体验到民间美术作品的意义特征。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只停留在表象上,更能深入内心。
课: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共有4名同学回答了手中的作品)。学生分析的不错(感觉学生整体素质比较不错,这也是倪老师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教师引导着逐步深入分析。
评:分析的过程更要注重启发式的引导方法,少一点直接性的引导。(如布老虎的象征性意义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可以试着让学生从整体观察色彩,再从老虎本身代表的含义上入手,比引导学生说“布老虎身上的大红和黄色是不是很鲜艳”要好一点。
课:播放教师亲身参与的年画视频让学生观看,然后运用图片手段展示民间美术作品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并作简要分析,总结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
评:立意新颖,教师亲身体验的视频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增加了观看的趣味性。适时的总结起到了趁热打铁的作用。
课:教师出示现场的一些较大的民间美术作品,学生观看并讨论分析。扩展练习:1、山东省有哪些民间美术样式?2、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福娃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学生回答较为不错)
评:课堂练习必不可少,主要起到知识巩固、总结的作用。练习的关键是选题内容。这两道题选题合理,贴近生活。山东省的民间美术样式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民间美术样式。如:高密剪纸、胶州面塑、枣庄泥人、莱西葫芦雕刻、杨家阜年画、潍坊风筝等等。奥运福娃选题更趋时代性,让学生体会民间美术的样式是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的。
课程总评:倪丽娟老师的课程设计整体比较好,没有出现前后时间段不协调的现象,是一节十分生动的互动型的课程。开始用喜庆音乐导入课程,让学生以一个比较热情的节奏不如课堂教学,这时也个十分成功的环节。学生互动的较为成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活跃的课堂气氛使整节课轻松愉快,也为老师更好地发挥创造了条件。学生中个别同学对民间美术的熟知也使得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采用多媒体、挂件和实体物品综合的授课方式不但
是学生能够看得到,更能摸得着,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中两名同学精彩的`回答,倪老师即兴送学生的民间美术作品使师生互动气氛达到了高潮。贴近生活的问题设计也是本节课设计的一个亮点,让学生回答山东地区有关的美术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福娃问题更是贴近时代特征,更是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
倪老师的这节课使整个评比课中的开头课,之前没有可以参考的,但听完她后面的课之后,我们几个人研究了一下,觉得他的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评比继续进行中,好的课程频频出现。张焕玉老师的可从另一个角度让我们耳目一新。
张焕玉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中国古代青铜艺术》
张老师的课虽然是让人感到沉重的青铜器,但整个课程的气氛却是十分轻松的。平淡无奇的内容在张老师的课堂中经过创造呈现出另外一种形式。他把课本知识经过揉和、整理、拓展分成三大部分,并且以一个导游的身份来介绍讲解历史、评说历史,即“识厅”、“赏厅”、“评厅”。三个“厅”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进行的。采用导游的形式,比较新颖别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件制作较为新颖,切换时清脆的金属声音,从另一个侧面加深了同学们对青铜器的印象。
课:进入“识厅”首先提出问题“什么是青铜器”,图片示例分别列出青铜器的不同的种类样式,并分析各种不同形式的青铜器的主要功用。及各种不同种类青铜器具上的纹样:夔龙纹、饕餮纹、窃曲纹等。根据所认识的不同的樽、爵、鼎、簋等,给出一个图片示例,进入“考考你”环节。学生根据刚才所学的内容,分析展示的图片。
评:生动的语言描述,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构成了本课成功的开始。基础性知识铺垫的“识厅”让学生了解到青铜器的真实面貌。而在其后巩固性的练习使同学们加深了对青铜器的认识。
课:导游继续前行。观察了第一部分的“识厅”后,进入第二展厅“赏厅”。这里主要展示的是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从夏朝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发展历程是不尽相同的,每个时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无论从体积、重量、造型、纹样、用途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总结各自特点并对整个观赏过程进行点评。
评:课程讲到这里已经差不多一半了,张老师从不同的时期着眼于青铜器的不同特点。用图示的方法一目了然,使学生容易接受不易混乱。采用表格对比的手法使每个时期的各自特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夏代时期青铜器体积小、重量轻,到商代变得大了一些,西周时期体积更加庞大造型更加规范。等到了春秋时期,体积又再度变小,重量变轻,造型更趋于文明,纹样多是朴实自然的,而且铭文较多。
课:由“赏厅”出来,进入最后一个展厅“评厅”。评厅的主要目的是学生能运用“识厅”和“赏厅”的知识来评价青铜器具。观看两件青铜器作品。一个是尊,一个是鼎。从名称、用途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本环节张老师采用的是挑战的形式进行的,有点类似电视里的“想挑战吗?”,名称就叫“挑战解说员”。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整个课程进行质的飞跃的过程,学生由刚才的赏过渡到了现在的评。分组的解说方法,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学生到前台的解说,锻炼了学生开放的性格,也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课:课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提出期望。在总结本课内容的同时进而提出了保护文物的方法,使学生意识的保护文物应从自身做起。
评:本节内容在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期望,属扩展内容,不过正是这个扩展内容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重视育人的观念。
整体评价:济南市济钢高级中学的张焕玉老师的课程设置合理紧凑,实用性较强,可见整体声音效果很好。三个展厅的设计,使学生耳目一新,带着好奇去听课。尤其是“挑战解说员”环节更是把课程带到了高潮。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和语言表达使得课堂气氛热烈而又活泼。
随着观摩的继续,许多好的课程都陆续的浮出水面。xxxx年省优质课一等奖的济宁市第一中学的万璐璐老师的课让我们真正的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xxxx年5月20日上午第一节,我们在胶州三中听取了万老师的优质课《中西古典园林》。
课:课件采用了图片和视频图像相结合的方法展示了中西古典园林。课程首先从欣赏园林的视频开始,然后进入课题中西古典园林,学生参照教材,读出园林定义,教师借园林的繁体“园”字讲园林构成。
评:繁体“园”字解释园林可谓新颖独到,颇具创意。激发学生学习园林的兴趣。课:园林的欣赏方法——三心二意法。“三心”即“清心”“文心”“镜心”,“二意”即“画意”“意境”。导入本课,诠释园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和园林面对面。
评:听了万璐璐的课最大的感受就是语言。流畅的语言表达、完美的语言组织,是本课的授课过程好似一只欢快的乐曲。视频资料的导入,丰富了课程内容,使学生欣赏园林如身临其境。
课:对比中西园林。西方的园林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秩序美、人工驯服自然的美感。学生在中戏对比中发现不同,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带来的不同的美的文化差异。列举了四时的园林美景,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的园林。
评:如诗如画的园林给同学们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课件中的音乐更是沁人心神。合理的音乐设置会让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更佳良好。随堂的小练习、提问也起到了知识巩固的作用。学生气氛活跃,回答积极踊跃。
课:播放苏州园林的短片《忆江南》,从色彩、意境上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提出分类赏析法:框景、借景、分景、移景。对比中西园林艺术,作总结性分析。最后用真实的本地园林(胶州市)景观解说结论。
评:条理清晰的分类方法,使课程脉络更为清晰。借用实际的胶州本地园林景观,使学生更容易赏析。课后的作业也是很有针对性的实践性问题:拍摄依稀本地的园林景观。让学生在详细了解园林之后再去和园林面对面,更能加深理解。
总体评析:万璐璐老师的课程听下来,似行云流水,非常流畅,课堂节奏把握的很好,没有多余的环节,学生的互动性也还可以。语言组织和表达精彩,可见优美动人,是本节课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但有一点需要提的是:中西园林中不应把日本园林(枯山水)算作中西园林以内的,可以算作补充教学资料。
短短的几天观摩的时间结束了,仍觉意犹未尽。百花齐放的省优质课给了我太多的启示,学到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方法、处理课堂事件的手法、对待学生互动的方式等。同时由于本次使用的是鲁美版的教材,也更丰富了我的美术鉴赏知识。纵观整个优质课评选,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和教师的语言组织是整个授课的中心灵魂部分。通过这次胶州之行,我学到了很多:
1、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过程要更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班级根据不同的班级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可千篇一律。
2、要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课程组织。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课程本身的趣味性之外,教师的语言和课程组织结构设计也是重中之重。很多优秀的理论型课程也正是从学生的实际环境入手,引导启发。如胜利十中的潘志杰老师的《中西古典园林》利用胶州本地的园林景观引入新课。蓬莱一中的陈湘怡老师的《中西神像雕刻》采用宗教引入的方法等。
3、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创新。本次优质课的课件制作可谓精美。许多老师不但有图片文字,而且都插播视频资料,从全方位进行视觉教学。万璐璐老师的《中西古典园林》精彩的视频片段引人入胜。倪丽娟老师的近亲身体验的视频更是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枣庄40中学的孙云山老师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凡尔赛宫》,更是用视频恢复了圆明园的原貌,使学生更能感受中国文化建筑的恢宏壮阔。
4、实物课件在课堂上使用的频率也更为频繁。实物课件以其“百闻不如一见”“看见不如摸到”的效果,对教学效果的加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张焕玉老师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使用的战国编钟模型,孙云山老师的“斗拱”模型等。
5、课程设计要更注重实效性,结合具体实际。不要只讲空空的理论,更要教会学生处理实际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知识发挥作用,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
6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至关重要。一节好的课程要求语言组织合理,语气流畅。这就要求要练好普通话,多读书。这样才能在授课时更加丰富,更加生动、富有趣味性。
7学生心理研究更加深入全面,如授课的导入要抓住学生年龄的特征,分析其爱好,偏向,投其所好,才能做其他的课题,所以学生的心理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8、踏实备课是一堂课的基础因素。只有备好课、备精课,才能上好课、出精品课。备课要不只停留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范围内,更应广泛涉猎,凡是和本课有关的知识都要准备。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
还有很多的感悟,自己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求证,不断融汇。这一系列的获益对我今后的教学活动将产生很大的触动。为我的教学起到了强大的辅助作用。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促进教学能力的进步这才是我所希望的,也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我会努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当自强不息!
美术评课稿 4
美术教学,于我来说,是个门外汉。上个星期,有幸听了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美术上册中的《虫虫大聚会》一课 。昆虫是学生在自然界最常见的生物。学生对昆虫的品种、形态也都较为熟悉。用纸工创作在以前的教材中也学到过。但本课强调了用合、剪、添三类技法进行昆虫的制作。
对学生来来说熟悉的事物却未必容易表达,所以,在新课一开始,吴老师先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跟昆虫有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欣赏昆虫的有关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样子,颜色和特点。接着吴老师让学生看看昆虫在画家的'笔下是什么样子的?吴老师通过展现形态万千的昆虫实例,让学生感应,认知,培育了学生的欣赏能力,空间思维概念和求异思维能力。通过让学生看看、说说,从情境教学入手激发学生对昆虫的认知乐趣,从而让更多的昆虫的形象映入学生的脑海,有利于他们进行昆虫的制作。
在新授部分,吴老师从制作完成的昆虫展现、让学生通过欣赏七星瓢虫,观察它是怎么做的?指名学生向大家介绍。在学生一下子说不清楚时,甚至让学生拆开来看一下。然后依次介绍蜗牛、蝴蝶和甲虫的做法。这样的介绍条理清晰,并且加强了学生研究的乐趣。
为了让昆虫的制作变得简单,吴老师还让学生上台演示,她出示一张长方形的纸头,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把这张纸变成毛毛虫?当学生想出用合叠的方法之后,接着问:这样的形状还适合作什么?教师在学生演示折纸法的过程中,巧妙的发现学生在具体制作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并加以强调,提醒,指导学生把握合、剪、添的基本要求。
接下去就是学生用合叠法,并用添画、拼贴等方法制作自己喜欢的昆虫。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
整堂课学生反应热烈,学习积极性很高。从学生的作业情况来看,这是一节比较正规,成功的美术课。但如果,老师在让学生自己制作昆虫的时候,能投影出自己已经制作好的昆虫折纸成品,或许学生自己制作昆虫折纸的难度还会降低一些。
美术评课稿 5
刚刚三位教师,为我们作了《会变的线条》和《有趣的造型》三节美术课堂教学,让我们领略了她们的不同教学风彩。
三节课共同的亮点:
一、巧设课堂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三节课都采用情景导入
二、注重观察生活,发现线条(事物)特点。
《会变的线条》是让学生从生活中的桥、路、动物、事物等引导学生发现线条的美感,《有趣的.造型》是将生活照与工艺品比较发现造型变化的特点的。
三、加强课堂示范,化解教学难点。
汪老师当堂示范了太阳,并出示了不同手法表现的太阳。
吴老师当堂示范了如何美化花瓶,让学生明白了不同线的装饰运用。
卢老师:当堂制作了红太狼,让学生学会了蛋壳造型的方法。
四、沿伸教学空间,再激艺术学趣。
三位老师都巧设了课后拓展,如欣赏中外大师的名作等,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教学永远是一件不完美的事,下面我就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说一下,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会变的线条》教学建议:
1.本课不仅要认识线,还要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条,这些线条其实变来变去都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呀——全是直线、曲线和折线的变种。本课要将这三种线以及它们的变种稍些提一下。
2.怎么用不同的线条以及线条的粗细、密、长来表现美感?
可以进行比较教学,进一步教学当堂示范。
3.怎样让学生思维更开扩,作业效果更好?
作业可以上抽象一点的,强调线条美感的表现。展示时可以应用老师做好的不同物品框来评选作业。
《有趣的造型》教学建议:
1.课堂示范时方法还可以拓展一些,如画、贴等,材料可以结合橡皮泥。
2.运动会参加的角色说一下是怎样抓特点的?怎样大胆夸张的?怎样巧妙设计的?
感谢三位老师的精心准备、用心设计,给我们带来了精彩教学以及他们的深入反思
感谢各位老师的深刻思考、精要点评以及毫不保留的教学建议。
美术评课稿 6
《折剪蝴蝶》是浙美版二年级下册设计应用领域的一节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蝴蝶的基本结构、对称特征及纹饰特点。
2、学习用对称折剪的方法制作美丽的纸蝴蝶,并初步形成设计意识。
3、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玩玩,在设计制作“折剪蝴蝶”的练习中感受设计应用活动的乐趣。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学会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难点定位为:做出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听了张伟绩老师的这堂课,我想到了一句名师名言:“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学生成为教师最好的作品”。其实就是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尊重差异,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在本节美术课堂上,张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尽可能做到了以上的观点。
一、课堂提问有设计
教师提问课堂问题时,往往由于表达方式、难易程度等不同,总有不愿意举手或答不上来的同学。在本节课中,张老师有意将问题进行设计。一星代表普通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二星代表有难度问题,面向三分之二学生;三星代表较难问题,面向反应快,能力强的学生。在观察分析蝴蝶是对称图形的环节中,她出示蝴蝶正面图片,提问:“你喜欢这只蝴蝶吗?”这是一个两星问题,学生单纯地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说出自己的感受,当然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发挥牵引的`作用,大部分学生都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选择,教师也在学生的回答中继续提问:“看完些蝴蝶你能说说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吗?”这其实算是个二星的问题。部分学生会举手说它们都有哪些部分,都长着两双翅膀等等。最后在蝴蝶身体中间加一条竖线,再提问:“你这时又发现了什么?”这是二三星问题,教师所提的问题的答案,不能是唯一的,学生回答这类问题时,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学生的思维要跃出线性思维的轨道,向平面型、立体型思维拓展。有的学生说两边的花纹颜色都一样;有的说形状相同是对称的……学生其实怎么说都行,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紧张的情绪也就慢慢地放松下来。正因为有了导入部分的铺垫,学生的回答也是完美的。老师就着学生的回答,加以概念,生成了对称图形的概念。
二、作业布置有分层
本课的课堂作业要求是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只有漂亮花纹的会飞舞的纸蝴蝶。但也可以有不同层次的选择。
1、用对称的方法剪纸蝴蝶。
2、用对称的方法制作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3、用对称的方法剪剪、贴贴、画画等方法,制作外形、纹饰独特的纸蝴蝶。
经过这样的设计后,在作业表达上出现有丰富多样的作品,有的外形不大,但是纹饰很美;有的外形特别,纹饰色彩丰富;有的甚至用彩纸剪贴,同样完成了本次作业。
三、用作品美化环境
每个教室都有一个绿色的角落,下课后孩子们将自己的蝴蝶作品张贴在植物后面的玻璃上,远看仿佛一群蝴蝶闻香而来,孩子们都快乐地说:“好美啊!”伸着小手争着说这个是我的,那个是他的……一片玻璃贴不下了,就贴到教室的其他窗户上,在环绕着自己动手做的彩蝶飞舞的教室里上课,孩子们开心极了!
一堂课里,教师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从孩子的视角和认知程度出发,用心设计教学。教的目的是学好。孩子们有兴趣学,学得好,那么教就是成功的。
美术评课稿 7
谢老师这节《色彩的世界》真是让人耳目一新,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作业表现方式、谢老师从容的教态,以及精彩的课堂教学语言,下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的一些体会。
1、 作业表现形式独特,有创新。
本学期出去观看了几节美术课,发现现在的美术作业方式真是多种多样,同样的课例,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作业方式,不过这些作业方式的表现,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同时,我也不得不佩服这些上课老师的用心。《色彩的世界》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我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想到的只是用水粉来表现,而谢老师却能想到用方块的彩纸进行拼贴,拼贴出类似色和对比色。这真是一种创新,这样的'作业既简单又有效。如果用水粉表现非常费时,操作有难度。本节课的重点不是掌握水粉的用色用笔,而是了解色彩的知识,因此这样的作业方式并不影响学生的知识掌握。
2、 作业要求明确,评价有标准
对于学生的作业要求非常明确,不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用色块来拼摆,非常简单。在评价的环节,往往是我们忽略的环节,而谢老师不仅让学生参与评价,而且给出了评价标准,让评价有针对性。
3、 教态从容,课堂教学语言精简准确
谢老师的教态端庄,从容,整堂课一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面带微笑的对学生说话。感觉特别亲切。对学生的引导语和评价语都是恰到好处,课堂语言简洁有效。整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先认识色轮,再是欣赏图片,哪幅是类似色,哪幅师对比色。接着将这些知识联系到生活实际中,找一找你穿的衣服是什么色调?欣赏画家的作品,找一找色调。
本节课我也有自己的一点点的想法,这样的作业要求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不是太低了?
美术评课稿 8
一、优点:
1、本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紧凑,每一教学环节层层递进。
2、教师示范环节,运用“变魔术”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堂课与其他课程整合,运用古诗欣赏、音乐欣赏等。
二、有待改进的教学环节:
1、在名师作品欣赏这一教学环节中,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不足,没有从本年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本环节的设计目的通过让学生欣赏莫奈的作品,进一步了解水中的丰富变化和色彩的'运用,使学生的绘画技法得以提高。
2、教师示范环节中,演示的范画过于简单,没有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特别是范画中没有表现出岸上与水的区分以及水纹的表现。二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要从这一实际特点出发做好教学示范。
3、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学生对水粉颜料的认识和特性的了解,其中水粉颜料调和运用中水分的多少是关键所在,对这个知识点本堂课只是在注意事项中点到,但学生的关注程度不大。在形式上可以改进为学生亲自来画画体验,认识怎样的情况是水多,怎样的情况是水少。这样更加有效的让学生知道水分量的把握。
4、在教师巡视环节中,应对本班级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纠正。通过对一位学生的错误进行全班性的讲解,起到以点代面的作用。
本堂课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对于以后的教学我不但要备教材,更要认真的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环节。
美术评课稿 9
在第一学段(1~2年级),对新入学的儿童来说,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首要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则应尽可能的淡化。因此,儿童入学美术学习活动的开始,是从媒材的感官体验入手,看看,想想,画画,做做。在这一学段的教学活动建议中,多次提到游戏的方式,进行造型游戏。通过感官体验各种媒材、工具的特征,尝试进行各种简单的组合和装饰,使学生对学习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保持下去,是第一学段学习的任务和目的所在。
《手指印画》是属一年级“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一节课,这节课,该美术教师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低年级学生爱玩的特点组织教学,没有讲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难的.造型法则和美学原理,只是让学生尽可能地体会材料的特性和造型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激起了他们对“造型”与“表现”的兴趣。由于没有任何压力,所以学生们反而很自然、很轻松地在不知不觉中表达出了自己心中的所想,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一整节课学生们都是在欢乐的气氛中度过的。看似简单的一节课,教师实际上用了很多教学策略。这是一节成功的“造型`表现”课。
美术评课稿 10
希望中小学美术教师在教研活动写作时借冯海彬老师执教的《线条的魅力》一课,总体来看整节课教学形式活泼多样,教学理念新颖,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看出冯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这是一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活泼多样
冯老师能够抓住四年级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通过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与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开始利用小游戏的形式导入,把线条当作朋友,“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他把身子扭动起来?”好奇心促使每个学生都想来尝试。在作业环节让学生为国王设计美丽的生活用品。让学生置身于童话世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联系生活认识美术
整个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环节:找线,赏线,画线,评线。
首先冯老师让学生找线,找教室里的线条和他们衣服上的线条找课件中展示建筑物线条、动物身上的线条。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感知思维能力,还让学生了解线条无处不在,它和我们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线条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使学生领悟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
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我们要不断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何老师通过带领学生欣赏毕加索《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马尔》这幅画,感受线条的美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注重培养创造能力
冯老师让学生闭着眼听音乐画线条,拓展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喜欢的线条。这种富有情趣的.美术教学更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培养丰富的创造力,让学生回家以后还能够利用所学的线条知识装扮自己的生活用品,起到了课后拓展的作用。
这节课的存在一点不足,归纳如下
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觉得还应该采用一些形式多样鼓励的方法,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是应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2.在评价作品的时,引导学生在自评与互评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到解决的办法。
美术评课稿 11
钱老师执教的《生活滋味——画画身边的物品》一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钱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层层诱导深入,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其三,本课教学中用到的.实物是学生自带的,教学资源具有开放性;学生进行创作时,每个同学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去表现,学生的个性化得到了体现和展示。
在这样一个轻松、活泼、和谐、互动、探究、创新、开放的情境活动中,学生乐于尝试,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品尝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身心得到舒展,情感得到释放。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钱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课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生活滋味——画画身边的物品》的同时,我也有以下思考:
1、学生练习时间是否可以再增加?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对《生活滋味——画画身边的物品》一课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美术评课稿 12
听了高xx老师上的《神奇的红黄蓝》一课,这是一节精彩的色彩课,从总体上看,教师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能够熟练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美术文化学习,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渗透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课堂活跃、和谐,应该说是一堂极富创意的美术课。欣赏之余,让我收获颇丰。高老师围绕着选选拔绘画之星展开教学,为选拔绘画之星又设计了调色比赛和绘画大比拼两个环节,通过这两个环节评出多幅优秀作品,这样绘画之星的选拔贯穿教学全过程,做到环环相扣、紧密结合,整节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是:
一、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和评述能力的培养
(1)新课标指出:在美术教学中,应多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和评述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对比。这节课中,学生用三个原色大胆做画通过色彩的碰撞得出更丰富的色彩,让学生通过直观教学,带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效果理想,目的明确。
(2)这堂课中高老师的问题设计也很理想,通过多处设问,启迪学生思考。如:那么究竟用红、黄、蓝三色可以调出多少个颜色呢?请问你用三原色都调出了什么色?等等,这些问题的设计充分发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还有,在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时,问题的设计也相当不错。我们都说,美术的评价一定要达到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别是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实质上是学生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通过自评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增强自信心,还可以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这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技能。相对来说,一堂课中师生互动环节越多,评价多,课堂越活跃。
二、关注学生寻找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对美的追求已产生强烈的欲望,在生活中他们随时都能发现美的存在,高老师利用学生这一特征,课堂中多个环节设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三原色的艺术魅力。如: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用哪种颜色作画代表作者的哪些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在自如运用三原色三间色大胆创作中表达小画家的心声。并在大师作品中寻找美等等,这些环节的设计,我想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学生在寻找美、发现美的基础上努力去创造美。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这节课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完成。学生学到了美术知识和技能,尝到的美术活动的乐趣。从而使对美术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三.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懂得
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感恩教育。树立环保意识,以及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四.教师的基本功扎实
教态自然,语言清晰,具有亲和力,多媒体操作熟练。
美术评课稿 13
这堂由杨方云老师执教的《虫虫大聚会》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八册中的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杨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认真”两个字。从课堂的教学环节,教具准备,展评环节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可见杨老师非常认真地准备这堂课。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纸张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杨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录像引入,看一看:通过观看录像《昆虫世界》,来形容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昆虫。
二、创设情境,摸一摸:教师拿出一个箱子,让生猜猜里面有哪里昆虫,鼓励大胆的的孩子上来摸一摸,感受一下。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让学生把作品放在已布置好的树藤上,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昆虫形象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杨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但每一节课都有不足的地方,我觉得在“欣赏范作,学一学”环节中,教师创造了很好的平台给学生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后,学生肯定是很想发表自己的所发现,但教师为何不给学生反馈的机会呢?而是突然跳过,开始了下一个知识点。从而本课的重难点没能很好的落实,导致后来学生上台演示时,把昆虫折成平面造型,真是错失良机啊!另外这节课的作业评价显得有点形式主义,本来作品展示在树藤上,而且学生是围圈做的,应该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最后的评价,体验成功的乐趣,但杨老师只是让个别学生评价,没有把本课的精彩推向高潮。这是非常遗憾的。杨老师如果在这些细节上处理得再细致点,相信课堂会更精彩。
美术评课稿 14
这堂由李建华老师执教的《苍松翠柏——山石画法》是湘美教材第八册中的第二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整节课从总体上看,执教老师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首先,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中国画——山石画法特有的笔情墨趣,学习表现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李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回顾知识,说一说: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树的画法",让学生说出画树的方法,由此引导点明本节课内容.
二、重点知识,读一读: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讲解山石画法,教师通过让学生齐读书上的"山石画法",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山石的画法有了一个初步了解.
三、欣赏范作,试一试: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了解山石画的各种皴法,并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参与演示——试一试加皴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山石画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四、重点演示,学一学:通过再次演示,指出学生尝试时出现的问题,加深学生的印象,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进行练习.
五、展示作业,评一评:通过展示讲评作业,使课堂达到高潮,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在课堂上,李老师以她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过程、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李老师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大胆参与演示,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情境中,学生乐于尝试,不知不觉中学习到了美术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独有魅力,身心得到舒展,同时,他们作品得到了展示,这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尽管他们的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是每件作品都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情感.
二.有效互动,让课堂充盈、灵动
本课是一节知识和技能性很强的课,内容较为枯糟,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李老师充分实施了"互动"这一方式.第一、通过让学生讲述"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使学生生动了解"把石看作天地之骨"的内涵,并且由于是学生自己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根据重难点"互动",教师出示不同皴法的山石范画,让学生对比欣赏感受皴的特点,提出问题:如何加皴?通过"互动".由学生上前演示皴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再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第三、结合评价"互助互动",在评价时,同伴之间借鉴学习,有利于培养他们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树立学生主体理念,坚持"授之以渔"
新课改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将学生看作教育过程中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
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李老师在讲授绘画技巧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作,并通过提问题答问题,让学生思考,逐渐引导学生获得绘画方法,了解有关注意事项.李老师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她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此外,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显示了教师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在赏析《苍松翠柏——山石画法》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建议:
1、本节课重点讲解“皴法”,但在学生练习时,对如何起笔勾出山石轮廓,较为迟疑,我认为教师在画石起手、组合等方法应讲解一下,降低学生难度。
2、学生参与面较小,虽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注意了“互动”教学,但参与面较小,只有个别同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演示、小组比赛等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入竞争意识提起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虽然,本节课存在着若干缺憾,但总的来说,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使我们深切的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美术评课稿 15
这堂由胜利小学李莉老师执教的《动物面具》一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五册中的第九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李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感受利用各种材料来制作所带来的形式美感,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为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
李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一、创设情境,说一说:
通过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这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来说一说选谁做国王,并讲出理由。
二、观看图片,谈一谈: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动物形象的面具,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谈一谈面具的起源、历史和作用。
三、欣赏范作,学一学:
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制作的材料和方法,主动探究出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四、思考方法,做一做:
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
五、展示作品,评一评:
让学生带上已做好的动物面具来发表动物演讲,参加竞选,学生和教师对动物形象加以讲评。
在课堂上,李老师以他特有的教学风格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应该说,这是一堂重主体、重合作、重过程、重生活、重创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让人感受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开放自由的课堂氛围
美术教学是一个预设和开放并存的系统,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非常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意识、情感、欲望、需求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与教育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我们不仅要将学生视为教育的主体,更应切实地将他们看作教育过程的平等参与者、合作者。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该是捉鱼的方法。丁老师在指导学生制作方法时采用让学生欣赏范图,并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获得制作方法,了解所需的材料。丁老师已经改变了原有灌输现成知识的教学方法,他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杯子”,用自己的方法不断找到适合他的“水”,即学会学习,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由于美术课有着不同的活动形式和评价标准,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各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我在赏评这堂课时,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些缺憾:
第一、作为一门动手性极强的学科,美术课的示范教学是指导学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示范教学贵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丁老师在此环节上有些疏忽,我认为可以在学生制作前,老师也展示一个自己制作的动物面具,教师的作品往往给学生的视觉冲击是最大的,影响也是最深的,在动物演讲这一环节中,教师也可以代表自己制作的动物进行演讲,与学生一起互动。
第二、本课的开始与结束没有做到首尾呼应。导入时教师创设的情境是“为动物王国选举国王”,在评价时,并未明确地选出哪个动物是国王,也就是说动物王国产生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我建议教师可利用1~2分钟时间来投票选举最终产生的动物国王,这样课就更加丰满、完善了。
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把握这两点,就一定会更加深切地体验到课改带给美术教育的无限生机。
美术评课稿 16
听完曾老师的中国美术作品人物的情感表现,接着就听苏老师的外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两位美女老师的课各有千秋,都很精彩。下面就讲讲苏老师这节课的一些体会:
一、本课的优点:
1、通过多种途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苏老师是借班上课,与这里的学生没有情感的磨合,所以苏老师在课堂上以女性特有的魅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始终面带微笑,与学生互动,学生很快进入课堂状态。
2、融表演元素加深人物表情的理解
在美术欣赏课中穿插一些表演,并能在表演中完成欣赏目的,这就是“寓教于乐”。苏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游戏、观察、表演说人物表情特点,表演课本的人物表演给大家看,惹的'学生都乐开了花。经过这样的形式,学生对人物表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欣赏课最容易落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这种满堂灌的讲课方式,剥夺了学生思维、发言的机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苏老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精心设计了每个问题,用心组织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一点建议:
课堂的重难点及时间的分配还有些欠缺,欣赏作品人物表情可以选几个重点人物分析,从人物的五官、动作的不同变化,表情显得丰富多彩。老师讲的有些多,导致后面学生作业时间有些短。
总而言之,苏老师这节欣赏课是不错的,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课堂精心设计,师生互动完美,达到了欣赏课的目的!
美术评课稿14
这堂课由周老师执教的《彩色拼贴画》一课是浙美版教材第五册中的第十四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学生心理。
首先,周老师从备课,教具准备来看,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设计,从课堂教学来看,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来知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较好的把握教材的要求,学习制作方法,培养能力成为为目标,做到了教学目标的明确。
周老师的整堂课的结构如下几块来完成:
1.创设情景,看一看单个的几何形状,再让几个几何图案组成一幅画,引出课题。
2.观察马蒂斯《游泳者》,儿童画,剪纸等作品的对比,引出制作拼贴的画的几个要素:色彩,造型概括,添加。
3.示范制作过程,并提点学生注意点。
4.学生作品点评
本节课的亮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周老师在拼贴画的材料选择上别具新意,颜色的多种,让学生一开始对制作充满了好奇,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制作欲望。
二.周老师在教学引入上,几何图形的运动,到组合成一幅完整的拼贴作品,让学生能初步的认识到拼贴画的概念。
本节课有些不足之处:
一.周老师的语速上有点快
二.课上在区别剪跟斯的效果时,作品的引用的不好,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作品的丑与美上,并没有把重心放在周老师所要讲的两种做法的不同的效果表现,并且周老师在学生回答丑的时候,周老师也同意学生观点,并且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带过了。
美术评课稿 17
这堂由蔡老师执教的《喜怒哀乐》一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美术新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课堂上学生学得既带劲富有趣味性又收获多多,不失为一堂好课。
蔡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分如下几块来完成:
(1)创设情境,看一看:让学生观看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感受大头儿子的喜怒哀乐,让学生能在很愉悦,饶有兴趣的氛围中,去感受、去体验各种心情和随之产生各种表情——“小镜子”这个工具起到关键作用,学生通过它,观察到自己各种表情的变化特点喜怒哀乐,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2)观看图片,赏一赏: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画家的作品,讨论这些表情通过什么变化表现出来。了解五官的重要性
(3)欣赏范例,学一学:通过对同龄朋友的作品欣赏,和教师的亲自示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人的.心情连着表情,表情体现了人的心情。
(4)探究方法,试一试:提出要求,对着镜子给自己画一个表情,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5)展示欣赏,评一评:展示欣赏最后的作品,评一评作品的优缺点,并拓展课堂内容。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蔡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美术评课稿 18
《信封纸偶》一课教学为综合学习活动。从学生主体出发,拓展想象空间,运用,进行创造,让学生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去感受、去表达、去参与,既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上我最大的感受是:
1、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体验、思考、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改变过去以技法训练为中心的教学体验,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课堂上也能得到阵阵掌声和笑声。制作、评说时由于没有局限,可以说作品的优缺点,也可以根据作品的形式来讲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同学之间也有互相辨认等激励的场面。显然学生学得轻松又所得。
3、通过剪剪、拼拼、贴贴、画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从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充分发挥了小朋友们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一切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地探究学习。从观察力的培养“猜一猜纸偶是用什么制作成的?”从概括能力的培养“你能说说雄狮纸偶的制作过程吗?”从创造力的培养“从哪些方面来设计,能使纸偶制作的更巧妙、精美?”等等问题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学习的答案,并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积极思索,寻找方法,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美术评课稿 19
王晓波老师执教的课,是一节综合性很强的美术课。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本节课的亮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标的落实,由“封闭教学”走向“开放教学”已是一种必然。我们的教学很多时候都属于“封闭教学”,按部就班,缺少开拓精神,王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的课堂教学形式, 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学内容没有局限教材和书本,而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王老师自己进行精心设计的,具有开放性;其二,独特新颖的舞台主持加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活动的兴趣,营造了一个开放的良好学习环境和氛围。
二、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互助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展开的学习方式,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王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第一,组队内学生间互助互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第二、抓住重难点,展开 “互助互动”。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欣赏,教师引导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进行画法指导(示范),巧妙解决了重难点。从表面看是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实质是学生自己帮助了自己。第三、结合作业,“互助互动”,美术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能力不同,对同一题材同一事物的表现也各不同,作业的设计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个体走向合作,共同完成作品,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业的质量。第四、结合评价,“互助互动”,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宽容的合作精神和敏锐的审美鉴赏力。
三、教学态度严谨认真
如果说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行为的方向,那么教学态度就决定着教学行为的努力程度。听课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老师的'教学态度非常严谨认真。一是课前准备充分。教具齐全、课件精美、教案熟练,另外,据我所知为了上好这一课她还对二年级学生对包装纸知识的了解情况和学生是否喜欢用竞赛的形式上美术课进行过详细的调查;二是课堂表现沉着思路清晰,没有出现明显的教学遗漏等现象。三是目标明确、重难点把握得当,课堂结构合理,课堂练习先易后难,先个体后合作,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没有出现知识性错误等,这些说明执教者课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认真透彻地研究过教材,并进行过多次试教的锤炼。
四、教师素质良好
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语言表述准确,操作演示熟练,学生参与率高,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当然,在赏评的同时,我也有以下几点思考:
1、好动、好问、好说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利用这份天性,为学生创设条件。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提的教师不提;学生能解答的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要把展示自我的机会完全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课堂中如何把学习的自主权更完全地还给了学生,教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2、教育要以人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每个学生得到锻炼都有所发展。 总之,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中解脱出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学生的心情一直处于快乐和兴奋的愉悦状态,是一堂新课程标准下洋溢着现代教育气息的美术课。
由于每个老师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是不同的,那么对美术课的评价也不尽相同,加上本人能力有限,平时钻研也不够,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的肤浅看法,在赏评中若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
美术评课稿 20
听课之后,感受甚多,并不只是因为第一次亲身体验新课程标准授课评比赛,而是真切地认为课之形式、课之内容本身有其特别感人之处。为此次活动写感,心中开始压抑不住兴奋之感,泛起无数涟漪,感慨实在太多太多,不是三言两语的轻描淡写,也不是用草率的语言随意概括。试着回想那时那景,细心品味课中情趣——或近或远、或深或浅、隐约可见,可谓是一幅引人入胜的山水画。虽然每节课的时间定为40分钟,但似乎为一场华丽、脱俗的音乐剧,剧中人物姿态万千,剧中情节跌荡起伏,使人思绪无限。
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是情感交流的场所,美术中的形、色、质是人类情感的载体,是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直观形象与符号,容易唤起人的`情感体验。“课内有情”是课程本身带有的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又延续给了每个听课人,通过这种情怀的传导,与学生内心情感相互交流,产生了意味深远的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则使人难以忘却。“情中有趣”则是美术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断延伸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推动下,此次课程评比体现了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多样性,打破了以往教师评价的方式,选择了以学生自主评价作品的教学方式,也加强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合,尤其是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为新美术课程增添了不少光彩。同时,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之外,还注意保留传统优秀文化,给新美术课程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美术评课稿】相关文章:
美术评课稿经典01-28
(经典)美术评课稿09-30
美术评课稿08-17
(精选)美术评课稿09-05
美术评课稿[精选]08-22
【热】美术评课稿01-22
美术评课稿【热门】01-22
【推荐】美术评课稿01-22
【精】美术评课稿01-11
美术评课稿【热】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