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评课稿

时间:2024-06-12 02:42:28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4篇)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1

  今天早上有幸参加听数学教研组一组何老师的课《认识公顷,平方千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之一是经历认识“公顷”和“认识平方千米”以及它们与“平方米”间的单位改写的过程。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并能够运用相应的公式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一、巧用引入,教学新知。

  新课之前先让学生回忆几个常见的面积单位以及其含义,板书1平方厘米=1厘米1厘米,1平方分米=1分米1分米,1平方米=1米1米。并用相关的教具展示其大小,引导学生从身边找到相应大小的物体。既使学生既掌握了旧知识,也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1、(设疑提问,根据前面例子同学们能猜猜1公顷有多大吗?)

  一个简单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全班学生都大担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何老师抓信契机出示1公顷的图形,告诉学生这就是1公顷,学生通过计算自然得出了1公顷的大小,并把课堂进行延伸。为讲解进率作好了铺垫。

  2、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一个阶梯和平台,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前面的回忆就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搭建了一个阶梯,使知识能够顺利迁移和过渡。经过前几个面积单位的学习,学生很想知道还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何老师在此提出一个长度单位千米,那么有没有平方千米呢,1平方千米有多大呢?

  经过学生的思考,很多学生大胆得出一平方千米就是:“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叫1平方公里)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平方千米的含义是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出的结论,是自己的创造成果,品尝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对平方千米有了初步的感觉和认识。何老师还展示了我们国家、省、市、县的土地面积,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同时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采用变式教学,推导进率

  当学生初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后,教师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推导。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公顷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有点困惑,我提示学生:能不能利用上面算式1平方千米=1千米1千米进行变形?这时学生受启发,变形计算如下:

  1平方千米= 1千米1千米=1000米1000米=1000000平方米

  又因为1公顷=10000平方米,那么100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00

  所以又得出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结论:1平方千米=100公顷

  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去经历推导的过程,体验面积单位之间的联系,再把他们的体验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最后用自己简短的语言总结出改写方法:乘以进率就相当于加4个0,除以进率就相当于减4个0)突破了教学难点。

  学习活动中,学生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这就是一种体验。因此课上才出现精彩的回答:当谈到“1公顷=10000平方米”时,有学生想到了“我们学校篮球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5500平方米,大约2个这样的篮球场才相当于1公顷的面积”;又马上有学生说”如果3个这样的篮球场相当于1公顷的面积,那么多少个这样的篮球场就相当于1平方千米面积”!精彩的回答折射出了智慧的火花!又如“我们教室的面积是48平方米,1平方千米就大约有约2万多个个教室的大小了,1平方千米真大啊!”诸如此类描述层出不穷,我喜欢这样的回答,对于这样描述的同学给予了星级奖励。教室里不能看到但可以想象到1平方千米有多大,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衔接让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从学生脸上露出喜悦的表情,这节课很成功。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2

  付老师执教的《千米的认识》有如下几个主要特点:

  1、引入课题新:

  用手指代表五指山,将原本枯燥的旧知复习变得生动、有趣,既能有效唤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的回忆,同时又形象地体现了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很自然地引入到新知——千米的认识。

  2、课前准备足:

  课前让学生做好调查,留心生活中有关千米的知识,并且让学生在操场上走1000米的距离,为新课中很好地感知千米的长度做下了良好的铺垫。

  3、联系生活紧: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一堂课着重体现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在感受一千米的长度时,问学生,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你觉得从哪里到哪里大约1千米,学生知道了从学校到板摄路口大约是1千米,在学生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后,让学生了解千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如课件屏幕显示:汽车里程表、公路边的标志牌,这样让学生再次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后面的练习题也是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方法佳:

  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精练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以及教师对某个知识点处理的巧妙(例如:巧妙运用停顿,读出1千米和1000米的不同之处),无一不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同时也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5、教学习惯好:

  从老师的每个教学环节的安排,到对学生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包括学生回答问题,作题,审题的习惯等等)都体现了米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做的相当扎实的,这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6、教学效果棒:

  这节课通过学习后完成了对千米的概念、进率的认识。如学生从1米、200米和250米的实际长度推出1000米的具体长度,从1000米=1千米推出20xx米=2千米甚至更多。 并且能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把所学的所有长度单位返回到生活中,从实践中自然而然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

  建议:

  1、《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在复习中,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1米,1分米和1厘米的长度数学,充分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

  2、教学千米的`例题时,可以先说明用我们过去学过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路程比较麻烦,需要使用更大的长度单位,这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们的学习是为了需要而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学习。

  3、在新课程理念的烛照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社会、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去体验具体的、可感的、鲜活的数学知识,从而达到主动地建构知识,形成概念。教师在学生实践和身边材料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走一走,数一数、算一算、估一估,深切体验、感悟“千米”的概念和实际长度。这样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寻觅到了数学知识的源泉,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和魅力!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3

  听了X老师执教的二年级数学课《认识千米》。X老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点拨到位,学生体验充分,精神饱满,效果较好。

  一、充分体验

  在1千米有多长时,X老师让学生结合生活充分体验。我市一般两个红绿灯之间是约500米,那么1千米有多远?让学生说一说,并且课下走一走,看一看,增加体验。学生说到楼房时,X老师介绍一般的住宅楼每层高约3米,1千米有多高?大约有多少层?X老师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事例体验1千米,初步建立起千米的长度概念。

  二、猜测——验证

  在揭示课题后,X老师让学生说以前对千米的了解,学生说:千米也叫公里,10米=1千米,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1000米=1千米。X老师说,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想,那这些猜想对不对呢,接下来我们慢慢验证。整节课学习结束后,X老师与学生进行了回顾,通过验证,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学生认识很清楚了。这样安排,让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的数学学习过程,这是新课的要求,X老师在课堂上做到了扎实落实课标理念。

  三、直观形象

  全课小结后,X老师出示一只左手,向学生介绍,我们可以利用左手来帮助认识长度单位。左手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无名指代表厘米,小指代表毫米。回顾它们之间的进率,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用大拇指代表千米:首先它是最大的长度单位,其次它与米的进率是1000,是最大的,也是手指距离最远的,所以把最大的单位放在大拇指。然后进行了练习。这样把抽象的长度单位转换到直观的`左手上,形象、直观,非常易于学生学习。

  四、培养习惯

  X老师这节课上,学生精神饱满,精力集中,倾听认真,坐姿端正,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这些得益于X老师的指导,如抱臂坐直、声音再洪亮些、回答问题要干脆利落、后面几个男生眼睛很亮、他听的真准等等。正是X老师眼中有学生,心中有习惯培养,所以课堂上就关注学生这些方面。

  五、建议让学生多些读的机会

  信息图建议学生通读一遍,好整体理解;练习中的题目要求建议让学生读一读,不能用老师的读代替学生的读,要慢慢训练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就要给学生读的机会,因为读是理解的前提。如果每次都是老师读题,学生会很依赖,自己是审题能力也就提升不起来。并且老师读题把重点、关键都给学生读了出来,是一种暗示,学生读就不一样了。学生要经历由读到理解的过程。希望老师能多放手。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4

  听了黄老师执教《认识千米》,他出色的教学能力,精美的教学课件,幽默的教学风格……让我印象深刻。

  《认识千米》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让学生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课堂中,黄老师将这一知识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联系,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通过米的认识引入到千米的认识。因学生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他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通过地图的.呈现,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并通过让学生课前跑一跑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250米)几圈才是1千米?并说一说跑完一千米的感受,进一步感知一千米的长度等。通过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听完这节课,让我更加感知到数学学习应当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不但要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所需的直接经验,更应当重视激发学生已有的经验展开教学,让我们从关注教材转到关注学生,充分了解、研究学生,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并应当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测、探索、实践等数学活动,把活动的目标、内容与形式有机统一起来。以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能力的发展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

【千米的认识评课稿】相关文章:

《比的认识》评课稿04-17

认识比的评课稿06-07

《圆的认识》的评课稿06-08

认识厘米评课稿05-30

《认识分数》评课稿12-16

认识时间评课稿12-03

《除法认识》评课稿04-18

《0的认识》评课稿10-03

《圆的认识》评课稿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