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八德演讲稿800字
把新“八德”教育贯穿于思品课教学中,可让学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古圣先贤为榜样,潜移默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新八德演讲稿800字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1】新八德演讲稿800字
在八年级思品课《难报三春晖》中心思想是孝敬父母,与新八德教育具有密切联系,首先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孝敬父母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一生健康成长的立身之本,不孝敬父母的人连起码做人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本框题要弄清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孝敬父母?课文从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而且把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为家庭为我们付出很多,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这在中华传统道德里就是孝道,就是伦理,就是天经地义的自然规律法则,《弟子规》就有“尊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为贤。”闵子骞等古圣先贤典故,反映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本框题要弄清第二个重要问题是怎样孝敬父母的问题,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结合《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进行教学,把古人孝敬归纳为尊亲、弗辱、能养三个层次与“三养一心”结合起来,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谨身节用,分担家务,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衣贵法,不贵华,上缘分,下称家”我们在穿戴上不要追求时髦,花钱大手大脚,让父母为难,能穿就行,上学或出门要去的地方是近路一定要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远路能坐公共汽车,就不要坐出租车,在外吃饭要吃便宜的。能保证卫生和吃饱饭就行。不要随便吃零食,学习用品没有完成还没有坏一定要接着用,决不可扔掉浪费,为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让父母少受点累,在家要多为父母分担家务,如帮助父母打扫室内外卫生、洗衣服、买菜、洗碗、打洗脚水、照顾爷爷奶奶等。帮父母多做力所能及的活。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从我们一来这个世间,父母的身心都操在我们身上,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好坏都牵动的父母的心,有一首《游子吟》诗说得好:“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弟子规》说:“身上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所以,天冷了父母嘱咐你要多盖被子,出门要多穿衣服,免得受风寒生病,让父母担心;在学校要好好学习,听老师的话,不做坏事,不打架,不欺负同学,不畅谈,不打游戏机,不做任何违纪违法的事等等,不让父母为你操心;不与社会上不道德的人交往,不赌博,不喝酒,不吸烟。放学不在外面逗留,不去色情和网吧场所,晚上不外出,不做任何有损父母脸面伤德中让父母蒙羞。普天之下,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
这种创新教研模式可以推广至全县各校。除了与新“八德”教育中的“孝亲”相融合外,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教学内容可以跟新“八德”教育的其余七个主题相融合即:九年级《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和《选择希望人生》与“立志”;八年级上册《老师伴我成长》与“尊师”; 八年级上册《同学·朋友》与“友学”;八年级上册《心有他人天地宽》与“仁爱”;八年级上册《诚信做人到永远》与“诚信”;七年级下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与“守法”;七年级下册《做自尊自信的人》与“谨行” 相融合。
总而言之,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人无法不立,国无法不治。把新“八德”教育贯穿于思品课教学中,可让学领略到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古圣先贤为榜样,潜移默化,同时思品课教师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结合学生身边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以身作责,言传身教,相信这样的思品课必将能真正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发挥其所应有的德育功能,必将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和作用。
【2】新八德演讲稿800字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礼仪之邦。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不计其数的家传美谈: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程门立雪……这一个个故事都是要教给我们孝亲敬老,尊师重学。
无论你身在天涯还是海角,有一些人,他们总是占据你内心的黄金位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九九重阳菊花为他们而盛开,他们就是你的父母和亲人。孩提时代,总是在母亲的故事声中酣然入睡,总是在父亲坚实的臂弯下蹒跚学步,总是在老双亲的呵护中茁壮成长。你可曾想过生病时,父母为你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你可曾想他们鬓角的青丝为谁而生。但是,或许你还不知道他们的年龄和生日。蓦然回首,从前的我们知道些什么?只有调皮和叛逆。
面对亲人的爱,能够当之无愧说我已经回报过亲人的人简直是子虚乌有。其实回报父母之恩,用不着为家做出多大的贡献,而是以一颗孝心和平常小事去回报。像黄香为父亲温被子一样,一件小事,足以让他们的心中暖融融的。当父母年老时,牵着他们的手去赏夕阳美景;在他们生病时,做到“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虽然报恩简单,却要我们用一生一世去持续。
我们的生命中,有一些人是掌握命运的天使,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未来蓝图的画家,他们就是老师。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窗前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深夜里,总有一些人还在奋笔疾书,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学生,甘当无名英雄,默默为人类付出。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桃李满天下,弟子胜三千”这是他们最大的欣慰。老师,您用心血浇灌我们求知的渴望。没有您,我们难以爬上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了您,世界才文明。荀子曾说:“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您就是为我们开“求知号”小船的船长。
但是,面对老师的奉献,我们总是昧着良心去回避。蓦然回首,你可否发现自己不尊师的行为?上课睡觉,作业不写,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高等动物的“尊重”。蓦地,在质问自己时,想起了宋朝的一件事。
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放弃高官厚禄,到河南拜程颢为师,后来程颢死,而杨时也有四十多岁了,但仍旧刻苦学习,于是便于友游酢一起去程颢的弟弟程颐那里登门求拜,但去时,程先生正在闭目养神,他们便在门外等候,天公不作美,忽然大雪纷飞,但他们仍旧毕恭毕敬地站着,大半天,程颐才醒来,但发现两人已成雪人,而且毫不倦怠。
比比我们,与老师斗嘴是特长,随便进办公室是专利,岂是尊师?
尊师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因为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和传递者,我们岂能让它们为我们操心?
同学们,从现在开始,改掉以往的错误,让尊孝伴随我们成长!我相信,这些优良品性是我们成长中的一剂良药!
【3】新八德演讲稿800字
《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娶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一路前行。同学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我们义不容辞。我从以下两方面与同学讲讲。
一. 勤学、好问
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极为丰富,这与古人的勤学是分不开的。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愤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读书光好学还不够,还需善疑好问。孔子从小入太庙"每事问"。他主张"疑思问","不耻下问"。荀子把"不知则问"和"不能则学"相提并论。王充更是"智能之上,不学不行,不问不知"。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不学不问怎能成为学问家,学贵在问,这样才能有所提高,有所超越。
由此看来,勤学好问对我们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多思考,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二. 敬长、知礼
敬长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李大钊曾说过:"......我不主张儿子对自己行孝 ,可是我疼爱自己的老人,因为他抚养了我,教育了我,为我付出过很大的`心血,疼爱自己
的老人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敬长传统美德更应提倡和发扬,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有的风范。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左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史上广为传诵,深刻反映了这一点。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文明的人吗?当今社会,文明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却衰退 ,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所在。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 ,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同学们,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让我们为拥有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而自豪,让我们的心灵永远在这里栖息、成长,让我们的生命焕发美德和精神的光彩,让我们每一个多伦人都文明、高雅、有气度、有风范!
【新八德演讲稿】相关文章:
新的学期新的起点—国旗下讲话05-07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演讲稿(精选13篇)12-14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祝福语汇总10-28
第一次升旗讲话稿:新的学年,新的起点,新的目标(通用19篇)12-21
新媒体实习报告04-27
新媒体营销方案04-10
老师生日讲话稿:新的起点,新的征程07-05
新结婚祝福语02-28
新幼师工作总结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