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评课稿(精选20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坐井观天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坐井观天评课稿 1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们选了第四单元中的课文《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在第二次上课中,我把教学中的小结改成让学生易读、易懂的句子,呈现出来让他们更加了解这故事。而且还回归课题,引用了日后形容一个人见识少的可以说是坐井观天或井底之蛙。为了适合二年级小朋友的爱好,我还制作了一些头饰让他们在练习对话时更加有趣,更加积极参加到课堂中去。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坐井观天评课稿 2
1、教学课件设计精巧
在这节课中,看到侯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就能发现,侯老师在这节课的设计上一定花了不少心思。教学课件设计的十分生动,以实物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活跃的特点,采用动画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井沿”“无边无际”等词语的含义。
2、识字教学,展示教学亮点
识字教学也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识字写字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这堂课上,侯老师另辟蹊径,在开始授课的时候,侯老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这一引导,不仅让学生很好的理解了要学的词语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做到了知识的迁移,这种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以后更好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侯老师的这一点,做的非常好,值得我们学习。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知道“读”的重要性。在这节课中,侯老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文章的含义,使教学有一个水到渠成的效果。并且侯老师在学生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范读,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吸引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4、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
侯老师也善于创造想象的空间,不着痕迹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正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如果老师能够抓住这一特性,并且在教学设计上予以考虑,那么课堂教学不仅能够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以后的教学也将更有新意。
坐井观天评课稿 3
《坐井观天》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识字4中的的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下面我就吴佳妮老师的《坐井观天》这一课,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一、吴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堂教学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生动活泼,教学课件生动有趣,作为一位新教师,吴老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也展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二、老师问题引读,学生思后释疑
吴老师特别注重以问引读,在读中释疑。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抓住关键词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联系上下文,通过读小鸟与青蛙的三次对话,理解感悟,扩展思维,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通过不同形式读对话,最后在展台上展示学生的朗读作品。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以读为主,多种形式的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吴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总之,整堂课吴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坐井观天评课稿 4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以短小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短短的40分钟内,龚老师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一、在师生交流活动中,教师创造了一种宽松的学习研讨气氛。
读完一段文章后,学生对自己提出的疑问,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充分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为了突破重难点,龚老师努力引导质疑,促使学生由已知探求未知。例如:“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它们谁对?谁错?小鸟为什么会说对呢?青蛙为什么会说错呢?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等等,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直到学生产生出新的领悟,获得新的`发现。
在教师的诱导下,学生通过逐段品读,层层深入,渐渐理解了故事的寓意。那么,“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些问题也就水到渠成。
二、充分尊重个性,珍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独特体验。
在阅读中理解故事寓意,感悟生活哲理,突破了本课训练重难点。老师提问:“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青蛙?抓住青蛙“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让学生边读边想:青蛙为什么会错,最后得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弄错了。老师接着又说:“青蛙看到的少,知道的少,导致它见识就少,目光短浅,这是一个原因。同学们想一想,青蛙见识少,还有一个什么原因?”抓住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青蛙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并引出“该怎样做”这个问题,通过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得的道理指导自己今后的学习、生活。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新大纲强调的语文教学的三大特性:工具性、人文性和自主性。教师以读为主线,组织各项训练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让学生慢慢地感受、领悟;同时,教师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自读自悟,自我提高。
坐井观天评课稿 5
董老师执教的《坐井观天》,这是一堂生动有趣的阅读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董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计算机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2、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致力与“学”,服务于“学”。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上课开始,老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两只小动物的具体位置,正是他们的位置不一样,他们产生了争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鸟和青蛙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争论,带着问题朗读课文2-7段,这样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并能主动学习。
3、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段对话构成,董老师在教学中抓住这三段对话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比如在学习小鸟和青蛙的第二段对话时,老师采用了戴青蛙头饰的读青蛙的话、戴小鸟头饰的都小鸟的.话来进行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思考:这两只小动物对天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从而得知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小鸟则认为天无边无尽。在朗读中引导学生对“大话”和“无边无尽”这两个词语的理解。说大话的意思就是吹牛,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无边无际的意思就是很大很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无边无尽这个词语,董老师还让学生列举出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无边无尽来形容,得出答案:草原、大海、沙漠、大森林
4、创设了实践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让他们把作业本卷成一个筒,这样看和平时看有没有什么区别,从而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了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在理解课文后,老师做了一个假设: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会和小鸟说些什么呢?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这样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总之,整堂课黄老师始终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发言都进行科学的评价,使学生始终积极的投入学习,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5、让学生明白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帮助学生理解“井沿”,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并对易错的地方进行重点指导,并让学生练习而写字,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所要认识并会写的字。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课。当然,任何一堂课总会有缺憾的地方,课件有个别地方不完美。
坐井观天评课稿 6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寓言,这是一个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小鸟从天上飞来,说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说天很小。活泼、大方的吴佳妮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加强朗读和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一、以疑引读,读中释疑
在导入环节,吴老师通过猜图游戏,让学生说一说旅行的见闻。由于图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班里的孩子,学生兴趣盎然地交流起各自的旅游趣事,让大家感受到伙伴们的见多识广。没有直白地解释,没有枯燥地认读,学生在交谈中理解“见多识广”,这样的教学便是“润物细无声”。
初读课文后,吴老师就让学生进行男女生比赛读,学生各个胸有成竹,跃跃欲试,充分展现了朗读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的孩子读得挺投入,但也有个别孩子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教师应该及时指出并纠正。
吴老师用直观、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给“沿”组词。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为什么他们的说法不一样?”吴老师将大问题抛出,学生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出“鸟看到的天是怎样的?”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呢?”学生不难找出“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吴老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并扩展思维,“小鸟会飞过哪些地方?”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学生认识了一只见多识广的鸟。
二、语用训练,积累语感
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设计了两次说一说,巩固并综合运用了在课堂上学习的语言文字。如,在学习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呐!”一句后,让学生用“()得很呐!”的句式说一说,不仅进行了语言拓展,更是在语言训练中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学生读好了青蛙的固执、目光短浅。再如,“如果你是小鸟,你会对青蛙说什么?”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创设空间,自主实践
吴老师也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造训练朗读的空间,不着痕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后,教师让学生加上动作、表情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而给学生创造了自我展示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表现力。因为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正处于爱玩、爱动的年龄,如果老师能够抓住这一特性,并且在教学设计上予以考虑,那么课堂教学不仅能够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以后的教学也将更有新意。
坐井观天评课稿 7
听了我校小龚老师执教语文人教版第三册中的《坐井观天》一课。我受益匪浅,感到听龚老师上课是一种享受,同时又使我倍受启发。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
龚老师能根据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组织教学,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整节课,让学生自悟了寓意。龚老师不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没有繁琐的分析和抽象的说教,而是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读中感悟。
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多中形式的读,例如分男女读,男生坐着读青蛙说的`话,感受青蛙的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自以为是,女生站着读小鸟的话读出天很大很大的语气。还配上了动作。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并恰到好处的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小鸟和青蛙争论什么?”“小鸟和青蛙谁对谁错?”“青蛙为什么错了”······学生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这是一只愚昧的青蛙、有的说是一只目光短浅青蛙、有的说是一只固执的青蛙。可见学生们已经充分的理解了故事的意思。接着把学生引领到生活中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真正领悟到了故事的寓意。
这节课体现出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多么重要,教师充分重视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为将来的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让孩子们赢在写作的起跑线上。
坐井观天评课稿 8
听了赵老师的二年级的语文课《坐井观天》,听赵老师的语文课,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我从赵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她的认真和精益求精。使我这位语文教师了解到了语文应如何教。下面就听课后的感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读中感悟。
赵老师语言亲切自然,感染力很强,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品味和感知,从而使学生理解寓意。再加上教师适时地点拨与范读,激发了学生读的激情,学生始终读得入情入味,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情感。
另外,赵老师能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把握时机,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之中,使其有种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各种感官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指导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时,赵老师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想象,让学生在趣味中练习说话,同时形象理解词句含义。
二、字词理解到位而且拓展得当。
一个“沿”字,一个“无边无际”让我记忆深刻。学生们看着图片说“井沿”,是井的口子,就是井口的一圈,最后终于说出是“井的边”,老师顺势拓展,桌子的边叫“桌沿”,帽子的'边叫“帽沿”,床的边叫“床沿”。这个训练让学生不仅深刻认识“沿”的意思,连运用也能自如了,真是拍案叫绝。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学生有的回答大海,也有森林,还有沙漠等等。这样的句式训练与前面提到的“沿”字,可谓异曲同工之妙。
三、构思巧妙。
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青蛙的感受,创设了一个这样的办法,把纸卷成一个筒,然后闭上一只眼睛向里面看。这个方法很好。使学生亲身体会到青蛙的感受,便于理解。不过,在操作上应该要强调看的时候不要移动,学生喜欢这个活动,但朝筒里面看的时候都像看望远镜一样左右移动,这样就体会不到青蛙永远只是看到的一个固定的小天空。
坐井观天评课稿 9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作者想通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的三次对话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要鼠目寸光,要目光长远;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做能够观整个天空的小鸟。
王老师从齐读课题出发,看似直接导入,实际上是动画激趣,通过看与课文相符的FLASH动画理解课题,熟悉课文。之后王老师从画面定格的地方进行深入挖掘启迪,从了解井出发,为之后青蛙和小鸟奠基。接着进行了主人公的位置定位,这样就可以开始“表演”了。整个过程我觉得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1、朗读的教导真实有效,浑然天成。例如青蛙和小鸟的第一次对话,青蛙问:“你从哪儿来呀?”不仅强调是什么句子,而且强调语气。小鸟问:“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从理解小鸟飞了多远出发,感受小鸟的累与渴。还有一个教师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出发,体会文章内容,深究复原当时情境。
2、重点词语的理解与生活紧密结合。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3、训练说话井然有序,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王老师秉承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将课文的.讲解控制在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让生造句给予看图说话这个阶梯,生即使刚开始不理解,看到图后就会有话可说。
建议:“青蛙在小鸟的建议下,终于跳出了井底,看到了好多美的东西。续编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和“坐井观天指的是什么样的人”应该对调,效果会更加。坐井观天是个完整的故事,完整的故事必然有完整的寓意。在讲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坐井观天的意思和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人为割裂。之后的续编故事应该属于思维和说话的拓展练习。
这是我的几点想法。
坐井观天评课稿 10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这篇课文主要由小鸟和青蛙的三组对话构成,对话的朗读是本课的重点,寓意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10月18日听了孟老师的《坐井观天》一课,我认为这节课从整体上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设计的教学课件十分生动有趣,以动画片的形式展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利用课件形象、直观的特点,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二、老师问题引读,学生思后释疑。
如:上课伊始,导入新课后老师提出的疑问“故事中青蛙和小鸟为什么争论”,因为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师把握这一契机,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难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花,促使学生“多思”“苦思”。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会说出很多答案:蓝天、草原、大海……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三、多种形式朗读,明白文中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达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还是老师硬塞给学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孟老师着重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同时让同学们通过窗户看窗外景色范围,再想想在室外看到的景色范围,使学生明白青蛙会把天有多大弄错的原因之一是:目光狭小,所见有限。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点也听不进小鸟的话,还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字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正确也是导致青蛙弄错的原因之二是不听别人劝告。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四、随文识字写字教学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上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并让学生跟着书空。接着问学生文中有几个角色,师板书出“小鸟和青蛙”引导学生学习“蛙”字时,师让学生分别自己的识记方法,学生说出换一换方法,为了让学生加强记忆并区别形近字,孟老师课件出示与“蛙”形近的几个字组成的词语,让学生读。随着课文的学习的.深入在学习其余三个字时,老师指导学生读文用不同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的话,然后老师课件出示重点语句,并把要学的生字标成红色,引起学生注意,如在学习“沿”时,首先让学生明白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帮助学生理解“井沿”,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让学生说说识记方法,并对易错的地方进行重点指导,并让学生练习而写字,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所要认识并会写的字。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是一节十分成功的课。当然,任何一堂课总会有缺憾的地方,最后让孩子在书上练习写本节课学习的四个生字时,有的孩子不明白写哪几个,如果老师在指导学生识记时及时板书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我想也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坐井观天评课稿 11
首先感谢孙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的一堂课。与其说是一堂精彩的课,还不如说是一堂扎实、有效的,平实又本真的课。下面我就从项目性评价阐述一下我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孙老师能根据关键要素: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和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搭设了两个平台,第一个平台是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看到的天不一样呢?第二个是语言训练平台,你认为谁说得对呢?那你能帮小鸟劝劝青蛙吗?这两个平台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搭设的。第一个平台是从教学内容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读疑问句和感叹句;第二个平台是让学生从交流中理解寓意,知道要全面看问题。
二、学生能根据教师所搭设的平台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理解文本。如识字教学就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课伊始,教师就通过故事的讲述,用直观、形象的版画理解“井沿”,并让学生张贴小鸟在井的什么位置,从而明确“井沿”的具体位置,然后教师拓展“碗的边呢?(碗沿)小河的边呢?(河沿)”让学生能联系实际理解“沿”的意思,然后再学习生字,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容易一些。再如:对于“无边无际”一词的教学也是别有用心,在理解了“无边无际”意思是,孙老师扩展学生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还有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学生就说出了很多答案:沙漠、宇宙、大地、草原??教师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很好的理解“井沿”“无边无际”词句的意思,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交互。师生交互和谐,生生交互热烈。针对学生年纪比较小,注意力比较分散,孙老师采用2人小组合作,这样操作起来更有实效性。如教师范读后同桌互相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师生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收获,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发挥导学的功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要求来读书,读的有目的、有内容、有体验。
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让课堂短短的40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这节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综合这节课的情况,我还有以下几点建议:
1、如在理解井口大小时,教师让同学们把书卷起来看天花板。通过实践理解青蛙为什么会弄错的原因。这样是不是会更好?
2、第三次对话两个“笑”:“青蛙笑了,小鸟也笑了”。同样是笑,笑的含义是不同的,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再理解一下?
我的评课到此结束,肯请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教。
坐井观天评课稿 12
我选取了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坐井观天》,这篇课文短小精悍,主要通过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的高才能看得远,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整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安排的: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导入本课的学习;
2、在初读课文中,提出问题“本文讲了谁和谁,它们在哪里,在干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较有针对性。
3、检查生字词。出示本课生字,接着读词语,最后展示课文中的长句子,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
4、在精读课文中,重点围绕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讲解,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一百多里”、“大话”、“无边无际”、青蛙和小鸟的“笑”的意思,让学生明白正是因为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天是不同的。
5、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思考“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6、布置作业,让学生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课后续编这个故事。
教师备好课,学生才能上好课,但是课堂上学生是能动的个体,实际的课堂上是存在生成的。
在这节课中,我在讲解生字时,没有给予学生示范性的指导,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误;此外,上课启发引导学生不到位,没有让学生真正明白“坐井观天”的深层含义。
接着,刘老师给予了指导:
1、在学生初读课文前,提的问题应该不超出两个,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他们记忆力有限,问题太多就会记不住。
2、在讲生字时,教师应该师范书写,指出容易出错的字,指导书写不少于10分钟。
3、在讲解“一百多里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例如:下文的“无边无际”可以和“一百多里”进行联系,进而理解词语意思。
4、讲解生字也可以放到文中,现在语文提倡“随文识字”,在讲解课文时把生字挑出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5、教师上课应该多下台走走,尤其要关注后两排的学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砺,让我认清了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改进,希望下一次公开课的表现能更上一层楼!
坐井观天评课稿 13
“读、说、写、用”四步三曲是我校语文课改的基本模式,今天早上,滕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上学期的《坐井观天》一课,对于这篇故事简短、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我个人觉得她上得非常成功,整个课堂都洋溢着她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精心、细心、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滕老师展现出来的亮点很多,比如:教案设计合理、重难点分明;能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青蛙、小鸟奖励卡片;能用动画形式展示故事内容;评价语言及时、丰富等等,不过,我现在最想讲的还是她大胆创设实践空间,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诸多能力的做法。
1、“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是青蛙非常坚定的观点。“纸筒里的世界”这个游戏很好的.解决了青蛙因视线受阻而所看范围有限的难题。
2、利用表演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品读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了小鸟与青蛙性格上的巨大差异:一个谦虚有礼、态度平和,一个傲慢无礼、自以为是。
3、假如青蛙能跳出井口来,它会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尝试编写青蛙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这个环节,既是对文本的巩固,又是对课文的延伸,由于有前面滕老师的“无边无际”词语的训练,到这个环节的时候确是水到渠成了。
滕老师这节课,教学环节紧凑,课堂张弛有度,“读、说、写、用”落到了实处。我们学校的课改,就是需要她这种敢想、敢做激情飞扬的老师,祝滕老师的课越来越精彩。
建议:假设青蛙能跳出井口的环节是否也能做成动画效果呢?
坐井观天评课稿 14
最近,学校为了提高年轻老师的业务能力,进行了轮流听课,收获很多,下面我就听后的感受和大家交流。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以“预学——交流——拓展”中,赵莉芳老师执教的`《找骆驼》一课,整堂教学环节做得很到位,预学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最后揭示道理:认真观察,留心生活。赵莉芳老师在总结课文内容时,学生有些不知所措。建议赵老师可以先交给学生方法:比如: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用两三句话做总结,学生就不会照着书本读了。
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讲解过多,代替了学生的思考和朗读。
2)、应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带青蛙和小鸟的头饰)分角色朗读,从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3)、时间的处理上过于仓促。
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电化教学代替了老师的板书和拼音卡片。
2)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短,老师要不断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师生互动做一做游戏,让学生的大脑休息一下,放松一下。
3)没有对生字进行书写指导,学生一节课没有写一个字。
不管怎样我们都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为学生服务。
坐井观天评课稿 15
这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的故事。说明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根据课文内容,说教法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联系插图,查阅字典,理解生字。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猜猜生字的意思。如“观”“答”“别”“弄”等字可用此种方法;再看插图理解,例如“观”(看的意思),图中指谁坐在井底观天?(青蛙)又如“沿”,可以通过插图“井沿”理解。最后用检验字义。
识字是理解课文的基础,理解字义是识字的关键。通过“联系上下文猜义—看图解义—证义”是理解字义的一种好方法。
2.初读课文,观察插图,理解内容。
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说出图意:
(1)小鸟站在井沿上,望着井底。
(2)小鸟和青蛙在谈话。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回答:小鸟和青蛙在说些什么?
“轻声读课文”,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观察插图”,在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读回答”,这是第二次的读,既理解内容,又能概括主要内容。
3.角色朗读,辨别是非,揭示寓意。
这篇寓言以话为主,引导学生同桌和分组分角色有表情朗读,注意标点符号的语气。再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什么事争论起来?”(为了“天的大和小”)它俩谁说得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小鸟说的.对,从“飞了一百多里”看出;青蛙不对,从“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看出)然后讨论:青蛙错在哪里?(错在它生活在井底,看到的地方很小(有限),人家告诉它,它听不进去(很固执),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最后讨论:你读了这篇寓言想到什么?(有的人明明自己所见有限,还以为自己是对的(所见很广),这是不对的)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通过分角色朗读,可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大问题分解成小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辨别是非,联系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话揭示寓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
从识字、朗读、理解到揭示寓意,都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提高了教学效益。
坐井观天评课稿 16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写了青蛙和小鸟为了天的大小而进行了几次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优点之处:
我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做到在短短的40分钟内,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课文,我在教学上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趣字当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进行: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如何让学生乐于识字写字,进而轻松地走入文本呢,因此我主抓“趣”字,全课以游戏贯穿,点燃孩子学习的火花。开课伊始,以生动有趣的谜语引入,让孩子一下子被故事中的人物吸引。在进行认识会认会读的生字的过程中,我以主人公小青蛙为切入点,设计了闯关游戏。通过多种形式的识字方式:开火车顺读,小老师带读,男生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指导,又关注了全体学生,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识字的快乐。
二、分层阅读,进行有针对性指导从第一关的生字关到第二关词语关,学生们学习的兴趣盎然。课文中的知识点不仅仅是读一读就能落实的,还需要方法的指导。因此,在通过自由读、听范读以后,让学生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小鸟和小青蛙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了降低难度,我设计了句式:课文主要讲了青蛙和小鸟为()而争论起来,青蛙认为天,小鸟认为天()。让孩子自由和同桌交流一下,进行思考后的再整理。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整体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进行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引导孩子们抓住两个小动物在不同的位置,进而理解“井沿”一词。同时,关注了两个动词“坐”和“落”,通过指名读、评读,指导读出感情。而后面的对话通过分角色师生合作朗读,让孩子们弄明白什么是对话。
三、尊重个性理解,关注写字教学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除了之前对于音形的掌握以外,如何识记呢,教学中主要教学四个生字“沿、信、抬、际”。在全班指导“沿”字以后,给予孩子自主识字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想要教学是生字,当当小老师,说说你是怎么记的,怎么写的好看,一则训练了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训练了孩子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不足之处:
虽然整堂课孩子们上的还是比较有兴趣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但是还是有不少遗憾。例如课时内容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井沿”时,应该进行更多的联系实际,进行迁移练习,进一步理解“沿”的意思。还有在生字指导中,可以加入展示环节,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书写。
改进措施:
在授课结束时,指导学生延伸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首先,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理解小鸟叹天很“大”。
第二,提出一个问题: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们众说纷纷,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除了一抬头只看见井口那么大的天空外,井面的东西都没有看见。通过这样的提问、比较,学生终于明白了:小鸟见识广,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坐井底之蛙。学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润物细无声”中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学习寓言故事,就是要学生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明白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写一写。指导学生把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话写下来。
坐井观天评课稿 17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王老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把教材划为若干问题的层次,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研究,发现结论,总结规律,获取“真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
2、以读为主,扎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王老师在教学中抓住本课的语言特点,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在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领悟文本蕴涵的深刻含义。
3、练习拓展立足于课堂,贴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比如,跳出井口后的青蛙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让学生用“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这样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4、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不受束缚,所以常有出人意表之言,却恰恰形成了“生成”的高潮——科学和数学知识的出现,更体现了语文对其他学科的一个奠基和发展的作用。
5、因为训练的多了,所以理解“坐井观天”的含义时,就有些仓促了。王老师设计的问题也有些难度,如“‘坐井观天’是指哪一类的人?”“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猛然从读故事转向理解成语,感觉有些适应不了。不如在角色朗读的时候进行一下铺垫,如“你用什么样的语气读青蛙?青蛙为什么这样说……”学生可能会更好地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吧。
坐井观天评课稿 18
《坐井观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论天的大小这一件事,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小王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之中。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王老师让学生做了一个实验:
让学生通过卷起来的书口看外面的世界,王老师直接用行动代替口头表诉,让学生就更容易也更生动的理解青蛙了的想法。
二、王老师抓住“说大话”“井口大”两个点,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说大话”,哪句话是大话,进而引出青蛙对天的认识:
“只有井口大”。
“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是一个反问句,通过换一种说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反问句与陈述句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是一致的,只不过语气的程度不同。
三、理解“无边无际”。
王老师在教学生理解“无边无际”时。她运用图片更好的促进学生对“无边无际”一词的理解。但是我觉得她可以再来个口语训练,既可以丰富对无边无际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真正地理解这个词,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平常的说话中,这样感觉会更完美些。
四、《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拓展练习-----续编故事这一环节中,设计得很好,即创造了学生的想象的空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理解课文时,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们会谈些什么?从而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发挥自己创造力。孩子们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使“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本来比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但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坐位虽然摆成一小组,可似乎效果不是很大。我认为可先让学生小组先讨论,想想、说说,再出示课件,这样效果可能更好一些。总之,这是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教得快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也掌握了扎实的知识。
坐井观天评课稿 19
《坐井观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自读自悟,由学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我提出疑问引起兴趣,导入新课,学生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生字,然后小组合作进行拼读;然后由我检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这期间,我参与到具体的小组学习中,重点对个别后进生进行指导。
二年级的孩子能从个体自学预习课文,读准字音,到小组合作认读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动自学课文,这正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要求。低年级学生是有能力自动化地自学课文,扫除阅读的障碍的。让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去认读课文,并且通过孩子之间的互相帮助,合作去读准课文,而不是按传统的教学“一步步”领着学生向前走,能让孩子在主观意志上建立“我能学”的自信,并通过主体的实践努力达到掌握一定学习策略的“我会学”。把学习的主动权更好的`教给孩子,让孩子掌握学习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学习。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加强朗读训练,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思考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去感悟。营造了书声琅琅的教学氛围,教给了学生读书方法。
进行角色朗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同学们,青蛙说天只有井口大,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争论得很激烈吧?我们怎样才能读好?我们分角色朗读,想想怎样读才读得好?”孩子们纷纷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态度积极认真,有的为了读好角色,练习读了好几次,课堂气氛活跃热烈。在本环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教学中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在教学中我还体会到要有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我组织孩子们分组进行练习,但我发现孩子们练习时,往往就练习喜欢的角色,所接受的训练是单一的;还有的孩子,因为怕读不好角色,就单挑旁白来读。积极的孩子,朗读水平较好的孩子就“走进”角色,朗读水平较弱的就“永远”旁白,这样会造成恶性循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我就创设情景,让孩子有平等的训练机会。要求孩子再研究时进行多次的练习,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复,要轮换角色。这样利于孩子们整体综合发展。
寓言故事的教学,到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我在教学寓意这一部分时,是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的,而不是纯粹的说教。“如果有人说你是坐井观天,你明白他在说你什么吗?你想对坐井观天的人说些什么?”或者让学生出点子帮助小青蛙:“你们愿意像小青蛙一样什么都不知道吗?你们能出出点子让小青蛙也能像小鸟一样见多识广吗?”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接着教师可补充归纳“坐井观天”的寓意:我们看问题或者认识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这样一来,又加深了学生的体会。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由此突破。我不难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有多大,真的难以想象呀。但是课堂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经验,把教育教学质量走向新台阶。
坐井观天评课稿 20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是一则十分趣味的寓言,经过青蛙和小鸟之间简短而传神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生动趣味、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到井边喝水,然后与青蛙发生了争论。小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认为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却说,天空是无边无际的。小青蛙不相信,小鸟很无奈,只好想出一个办法,请小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仅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确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那么如何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如何使学生简便愉悦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何使得学生自己悟出个中道理?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做一做——经过试验解决难题
课文中青蛙说到“天可是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为了孩子们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可是井口那么大呢我让学生当堂做了个小实验:拿出白纸,卷成圆筒状。然后经过这个圆孔看天花板,引导学生说说与平日看到的天花板有何不一样。学生经过动手做实验,深刻地弄清楚了为什么青蛙说“天可是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参与,不仅仅培养了实际的操作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孩子们在玩中学,乐此不疲。
二、看一看——利用图画促进理解
课文中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啊。”那么小鸟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无边无际到底是多大?我经过出示课件中的一组画面,并且自己根据画面进行解说。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了一番小鸟去过的地方,这样学生最终明白了:小鸟见多识广,而青蛙所见有限,目光狭小。我们要学习小鸟,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不做井底之蛙。这样学生就很自然的'悟出寓意,得到启示、受到教育。
三、说一说---开拓思维培养想象
课文中青蛙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认为天仅有井口那么大,自己不会弄错。那我们怎样才能让青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呢?于是让学生动脑想办法,同时出示课件: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又会对小鸟说些什么呢?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做,不仅仅加深了对课文寓意的理解和领悟,还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既丰富拓展了课文资料,又培养了孩子们思维的广阔性。
四、演一演---主角扮演情景再现
课文结束后,我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带着青蛙和小鸟的头饰,一个男生扮演青蛙,一个女生扮演小鸟,一边对话,一边配合动作。经过表演把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进行情景再现,使得学生入情入境。
本课存在的不足:
1.识字教学还不够扎实。在识字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多种识字方法进行教学,而不仅仅是认读。
2.虽然读的形式比较多,可是学生的朗读效果还没有明显得到提高。
3.时间的分配有些失调,导致前松后紧。
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渐渐地摸索到一些寓言故事的教法,当然还很稚嫩,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收获!
【坐井观天评课稿】相关文章:
坐井观天的评课稿11-27
坐井观天评课稿11-25
[经典]坐井观天评课稿08-22
《坐井观天》评课稿02-16
《坐井观天》评课稿集锦05-29
坐井观天优秀评课稿12-12
【荐】坐井观天评课稿12-19
坐井观天评课稿【热】12-20
坐井观天评课稿集合01-13
坐井观天评课稿集锦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