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写诗》评课稿

时间:2024-06-10 18:19:55 炜玲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蛙写诗》评课稿(通用1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评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蛙写诗》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青蛙写诗》评课稿(通用11篇)

  《青蛙写诗》评课稿 1

  《青蛙写诗》这篇课文,充满童趣,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林思豫老师在教学中以鲜明的ppt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有机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地、形象生动地展开教学。林老师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课堂上,林老师和学生互动自然、和谐,尊重每一位学生,聆听他们的朗读、发言。以情感人,尊重每个孩子思维的火花。林老师的识字教学落实较好,巧妙地穿插于课文之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语言环境中学字学词,不仅巩固和深化了汉字的音、形、义,还能提高效率。比如学习“串”字,林老师让学生思考:看到“串”字,你能想到生活中哪些事物?学生从生活实际感受出发,轻松了解了“串”的字形特点,掌握了字义,培养了低年级孩子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林老师还注重学生的语言训练,以读促讲。在平时低年级段的教学中,我们更应当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供语言训练和展示的机会,让孩子说完整的`话,具体的话。

  这节课学生学的活泼有趣,读的声情并茂,林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诗意的语文课堂。

  《青蛙写诗》评课稿 2

  11月28日听了陈xx老师执教的《青蛙写诗》一课。这是一首极富情趣,结构工整,琅琅上口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与省略号,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青蛙的一首诗。

  陈老师的这节课有效地让学生轻松地记住每个要学的生字,陈老师的识字方法生动、活泼,富有童趣。陈老师教学生识字用三个方法进行教学,一是根据事物的形状识字,如:学习“雨点儿”的'“雨”字,为了让学生牢记“雨”字的四个小点的朝向,陈老师出示图片呈现雨点,让学生观察其相同点;学习“点”字时,出示四点底,比较几个点的不同。二是利用偏旁识字,找出认识的偏旁,学生很顺利的找出了生字的偏旁,并组词掌握,认识了其余生字。三是随文识字,陈老师指导学生学习“串”字时,让学生想象“串”字中间的一竖是什么,学生说是“木棍”,很形象,随后将汉字“串”的演变过程展示出来,还让学生说出生活中什么用“串”起来,学生积极性很高,这种识字的方法及过程真的是妙趣横生,快乐无比。

  很佩服陈老师在识字教学时所采用的策略和技巧,十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上,陈老师的识字方法丰富多彩,每个环节的设计都非常有意思。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重难点得到突破,课堂上评价学生比较到位。听了陈老师的这节课,感觉识字教学学问很大。

  《青蛙写诗》评课稿 3

  今天我执教的课文是《青蛙写诗》,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本节课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同时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的、形象生动的识字。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念,对教材进行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知,生字掌握的较好。让我为之欣慰的是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把“逗号、句号、省略号”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联系起来,比如逗号像小蝌蚪,句号像小圆圈,省略号像纽扣在排队等等,对于青蛙写成的那首诗,全班的孩子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编得合情合理,富有童趣。

  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认为合作学习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同桌互相考考认字情况,也可以共同讨论识字方法。我以前总认为他们太小,不会合作和讨论,所以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的少,但我想老师要是不引导,孩子就永远不会,有时我太低估孩子的能力,其实他们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所以我今后要多为孩子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

  《青蛙写诗》评课稿 4

  11月28日,聆听了陈xx老师执教的一年级的《青蛙写诗》一课。课堂上,陈教师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达到了轻松愉悦、令人难忘的佳境。

  1.导课环节新颖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课伊始,陈老师通过猜诗、背诗,认识了题目中的“诗”字。通过给“诗”组词,认识了“写诗”这个词语。通过看图说话,引出本文的主人公“青蛙”。这样设计非常巧妙,新颖有创意。不仅复习巩固了学过的古诗,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识字教学扎扎实实

  多种识字方法,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陈老师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为了让本课的生字教学有所侧重,扎实高效,陈老师采用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集中识字时,运用比较法认识了“雨”和“点”的.四个点的不同写法;运用偏旁识字不仅巩固了以前认识的偏旁,又通过偏旁认识了新字。随文识字,运用象形字的特点,通过图片“一串小水珠”认识了“串”,并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一串”。最后把识记“串”字同认识省略号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设计处理不仅突出重点,而且突破难点,使识字教学更加轻松愉快,课堂变得短时高效。

  3.示范读具有指导性。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做到有感情地朗读,有一定的难度。老师的示范读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课堂上,陈老师通过示范读和听录音的形式,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创设多情境体验、想象、感悟,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读得有声有色。

  当然一节课有得有失,我觉得陈老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课前播放的儿歌《快乐的小青蛙》直接导入,可以节省一些时间。其次在集中识字环节,用先学习带拼音的生字,再学习带拼音的词语,这样做到从字到词,由易到难。说的不到之处,请陈老师批评指正。

  《青蛙写诗》评课稿 5

  《青蛙写诗》这篇课文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本节课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同时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1.教学效果:

  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同时,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形象生动地识字。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展延伸,丰富了教学内容。

  2.成功之处: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每一位老师都要重视起来。开展一年级阅读教学要关注“读准确”,要把朗读有意识地安排到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读字、读词、读句子、读段落、读文章,层层递进,建立充满琅琅读书声的课堂。在《青蛙写诗》一课中,小青蛙写诗时有很多小伙伴帮助它,小伙伴说了什么呢?我利用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读、扮演角色读等多种方式开展朗读教学,有效地巩固所学生字,让学生读正确,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但在本课第五小节的朗读指导中,我还有部分问题需要加强。第五小节主要由一个“呱”字组成,中间由逗号、句号、省略号间隔开,可见,标点符号在第五小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引导学生读准标点,体味不同标点的不同作用,从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看到标点符号后怎样停顿、怎样读出不同语气。不仅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3.不足之处:

  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认为合作学习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同桌互相考考认字情况,也可以共同讨论识字方法。我以前总认为他们太小,不会合作和讨论,所以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得少,但我想老师要是不引导,孩子就永远不会,有时我太低估孩子的能力,其实他们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所以我今后要多为孩子们创造展示能力的机会。课堂巩固生字的时间太少,个别学生掌握不好,如果前面在说记忆方法时再少用一些时间,后面就会多一些巩固的时间,这一点是老师没有调控好,以后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总之,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会不断总结自己,提高自己。

  4.改进措施:

  1)和学生互动自然,和谐。课堂上尊重每一个学生,尽力体现教师的爱,以情感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2)识字教学落实得较好,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创设多情境体验、想象、感悟,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读得有感情。

  《青蛙写诗》评课稿 6

  1、去除标点,体会作用。

  《青蛙写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天地》中的第一课。课文是一首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小诗。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这首诗除了承载14个生字的学习,同时还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逗号、句号、省略号,体会标点符号的作用。课堂上如果过多讲解标点符号的作用就会喧宾夺主,冲淡了本课的识字教学重点。为了兼顾识字与标点这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导入新课后,我将青蛙写的诗去掉所有的标点符号以相同的呱字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观察中自己发现青蛙最初写的诗有什么特点,与学过的诗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通过朗读体会没有标点的诗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从而感知理解标点符号所起的作用。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了切身的感受,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也就水到渠成,不必老师再过多讲解,巧妙自然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2、集中与分散并重,体现了生字教学的侧重点。

  本课共有14个生字需要识记,如果每一个生字都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教学,就会使整个教学环节过于零散,老师教得忙乱,学生学得疲劳,耗时而低效。为了让本课的生字教学有所侧重,扎实高效,我采用了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本课只认不写的生字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互学的优势,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读一读、认一认、考一考,然后以卡片抽测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结果,及时订正字音,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给每个生字组词,再互相交流识字方法,总结规律,高效识字。这样设计处理就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完成会写生字的教学,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克服了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双重负担,使识字教学更加轻松愉快,课堂变得短时高效。

  3、总结方法,自主识字。

  在随文识记会写的生字时,我根据每个生字的构字特点,努力做到音形义各有侧重,抓住每个生字的重难点选择不同的识字方法进行教学,这样变枯燥为有趣,增强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与时效性。在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字时,我总结学习生字的方法,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泡”字,他们学得都很主动,方法不一,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自主识字的好习惯。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展示自己亲身实践中的所得,学会学习,激发兴趣,增强信心。

  4、巩固识字,层层深入。

  在识字教学任务完成后,我安排了巩固识字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看着板书,自己认读生字,给每一个学生一个重新温习的过程,然后选小老师领读生字,以生带生,积极参与。接着以游戏的形式在趣味性认读词语,最后回文巩固识字,使生字教学回归整体,真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在学生帮助青蛙修青蛙最初写的那首诗时,有两个学生读出了诗中的停顿,与课文中加了标点的诗完全一致,这时如果我能及时加以引导“你还能有其他的改法吗?”,这样就能更深入地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根据自己的理解创造出更多的改法,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使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得以体现,而不仅仅是使学生的思维停留在固有的一种形式上。虽然预设时想到了这一训练点,但课堂上却没有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引导学生,错过了一次精彩的生成,实在令人惋惜。

  在课堂出现突发状况时没有保持冷静,及时调整心态,组织课堂,让自己的情绪影响了后面的教学。当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预设出现偏差的'时候,没有做到耐心倾听,善加引导。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随着学生的思维进行教学,而不是处处想这让学生围着自己的思路转。比如让学生说“一串什么”的时候,有的学生没有领会老师的要求,说了“串通”这个词语。对于这个学生的回答自己应该给予肯定:“你说了一个非常好的词语!你能用一串什么来说一说其他的词语吗?”这样就不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了。

  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虽然预设时准备得很充分,但实际教学中还是忽略了,没有做到及时而富有激励的评价,以后教学中一定要在平时多注重这一方面的训练与养成,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

  识字与学文还没有完全融为一体,后半部分的学习与课文有脱节现象。在学生语言表达上还要提出要求,训练学生学会说完整话。

  由于间休播放歌曲时出现故障,耽搁了一点时间,致使预设中想象青蛙诗歌内容这一环节没能在课堂中得以实施,没有对教材进行适当地拓展延伸,在丰富教学内容上留下了一些遗憾。

  每一次讲课都是一种历练,一种收获,一种提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潜下心来,读懂教材、读懂学生,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扎实有效。

  《青蛙写诗》评课稿 7

  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教学的时候都是先设定了教学目标,然后为实现目标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那么选定了教学目标之后,我们怎么设置有效的问题,围绕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呢?作为低段语文老师,我们明白低段课堂更不宜问题太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宜太琐碎的'问题让课堂偏离了低年级要重在识字写字的轨道。通过一年级课堂实践,发现我们坚持围绕目标设置有趣的问题,对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特别有效。

  在教学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时,我精心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1.识字:用不同的方法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会用4个生字。

  2.读文:抓住模拟声音的词训练学生的朗读。

  3.运用:能用“可以”和“一串”说话。

  4.理解:会分诗歌的自然段,能根据板书说出诗歌的主要内容。

  这四个目标包括了识字、读文、运用、理解四个方面,全面清楚。一节课紧紧围绕训练点,扎实有效。

  首先,我采用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设置问题围绕识字方法的引导和写字是你要提醒大家什么?比如教写“雨”字,先观察结构笔画,然后问,要写好这个字,我们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提示四点的位置,框的大小,大家仔细观察发言,一起编了一首儿歌,“上横短下框长,左框略小右框大”,接着闭上眼睛书空,反馈。这样一到识字环节大家都自觉的举手说出自己的发现。

  其次,怎么读好这首诗歌,我设定的目标是抓住模拟声音的词训练学生的朗读。所以开始的时候我说青蛙要开演唱会,谁来学青蛙唱唱?呱呱 呱呱呱,发散了的思维,同学们用各种强调读出了青蛙的叫声,训练了朗读,其他的拟声词如淅沥沥 沙啦啦,大家在模拟中明白了淅沥沥是小雨,沙啦啦是大雨。

  第三是说话练习。这个环节是在识字的基础上进行的,我把“下雨 我们 可以”三个包含生字的词语写到一起,认读后,我问大家下雨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同学们恨不得像小猪佩奇一样现在就到雨里去,说的热火朝天。再讲到“一串”时,我说同学们喜欢吃糖葫芦吗?同学们说想,我说那我每人送一串糖葫芦,那你们打算送给我什么呢?我只要一串的东西,结果同学们兴致盎然,送老师一串项链,一串羊肉串,一串鞭炮等等,练习了说话,达成了目标。

  《青蛙写诗》评课稿 8

  《青蛙写诗》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本节课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同时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的.、形象生动的识字。充分优化教学资源,树立大语文观念,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从教学效果看,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学习新知,生字掌握的较好。让我为之欣慰的是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他们把“逗号、句号、省略号”与生活中的很多事物联系起来,比如逗号像豆芽,句号像旺仔小馒头和面包圈,省略号像纽扣在排队等等,对于青蛙写成的那首诗,全班的孩子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像,编得合情合理,富有童趣。

  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认为合作学习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同桌互相考考认字情况,也可以共同讨论识字方法。我以前总认为他们太小,不会合作和讨论,所以这样的教学环节安排的少,但我想老师要是不引导,孩子就永远不会,有时我太低估孩子的能力,其实他们经常给我带来惊喜,所以我会更加努力。

  《青蛙写诗》评课稿 9

  在教授一年级语文《青蛙写诗》教学时,我深刻认识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必须首先做到:

  一、我们的教学语言要符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要有童真童趣,要能针对性的设计好教学语言。

  尤其是导语部分,正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地一半。”所以在教授《青蛙写诗》时,我以青蛙的叫声导入,加上栩栩如生的头饰,所以从整体感官上便给小朋友们营造出来生动和谐的课堂印象,对后面的小蝌蚪的声音、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语言起到了引领作用,孩子们无论是分角色朗读还是自由指读课文时都能形象地模仿声音。课堂充满色彩的生动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其实不同的课文便会产生不同的声音,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语言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导学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抓住教学难点,教学语言精练,不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二、在教学时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也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也不能要求太严,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而受影响:

  1、在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感受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的模范听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教室中没有了死气沉沉气氛。

  2、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生动、活泼、探究、思考、训练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语文教学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有激情,上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态度,将知识传受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升华。

  三、在教学汉字中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1、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上多下功夫,读出感情,身临其中,多训练看图写话,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使他们乐意去学习。在学习上不产生厌倦心理。把学习当成是一种生活乐趣。

  2、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小娃娃”、“小朋友”、“小宝宝”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学习生字时也可以采取“玩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根据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富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我从事多年语文教学,深刻体会到语文教学的冗繁与复杂,因此我常在课堂教学中变换形式,让学生能在“学”中玩,玩中“学”!真正爱学语文,为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青蛙写诗》评课稿 10

  《青蛙写诗》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天地》中的第一课。课文是一首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小诗。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作诗的情景,依据教材及学生学习特点,我对本课教学设计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为识字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多种方法饶有趣味的、形象生动的识字。充分优化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了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回忆上课的过程,因为这是第三次讲这节课了,所以我对这节课很熟了,在教学时每一个环节我都感觉进行的很顺利:

  1、由于是在给自己班的学生讲课我感觉很轻松自然,和他们交流互动很愉快顺畅。在和学生共同学习过程中我努力的去关注每一个孩子,通过观察他们的面目表情来判断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的程度,在他们回答正确时我会及时表扬,给他们肯定,让他们知道老师是欣赏他们的。

  2、教学环节中我根据我们班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感觉识字教学落实得较好,能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本节课我制作了课件来教学,孩子们学的不仅轻松了,而且能直观的感受到很多事物的`特征,教学中我是让学生自己发现事物与标点符号的联系,这样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所感观并加深印象。

  不足: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自己感觉投入还是不够,没有第一次那么富激情,教学时我总是会想怎样才能把别的教师给我的意见加在我的教学设计中去,所以我感觉对教材的理解还是有“吃不透”的现象。我想我会努力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方面的,多角度的去分析,理解教材。

  《青蛙写诗》评课稿 11

  《青蛙写诗》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童诗歌。教学目标为:

  1、通过多种识字方式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认识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正确规范书写“下、个”等4个字。

  2、通过多种情境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形象感知逗号和句号和它们的用法。

  因此,明确目标后,在备教材、备学生后,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科学合理地写出了本课的教学过程。课堂实践验证,总得来说,这一节课,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识字是低年级孩子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学过程中的卡片教学、生活化识字、谜语识字、利用部首加一加的方法识字,都很好地调动起了孩子识字的兴趣,也达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备课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备”失之偏颇。《青蛙写诗》一课是第六单元的一首诗歌,要求认识的字有11个之多。而我们的教学进度则刚刚学完拼音,进入到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每个孩子当堂就能识记这些生字,未免是太难为了他们。所以在“开火车读生字”的过程中,有两三个“车厢”脱轨了。我想这是值得我进行反思的地方。是否该把难点分散,在第二个课时中再学习几个生字,而不要千篇一律地在一节课呈现。

  备教材、备学生,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

【《青蛙写诗》评课稿】相关文章:

青蛙唱歌评课稿10-04

青蛙吃虫子评课稿01-28

小青蛙去游玩评课稿10-09

青蛙吃虫子评课稿(精选7篇)09-29

青蛙吃虫子评课稿[汇总8篇]02-21

复习课评课稿04-08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4-23

优秀评课稿12-26

有关评课稿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