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评课稿

时间:2022-04-14 11:40:21 稿件 我要投稿

《亡羊补牢》评课稿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亡羊补牢》评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亡羊补牢》评课稿 篇1

  总的来看,本说课的教学过程目标明确,教学过程逐一的把这三个教学目标完成。

  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层递进。学习方法运用恰切。对于学情分析,不很具体,不够清楚,尤其是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不够明确。同时,关于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的作用,体现不够。

  教学内容比较具体、全面,并且有针对性,学习内容明确,

  能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学科的本质特点和课文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如此选择,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能够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好。

  对于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把握的也比较好,在本单元的教学体系中体现了“用一个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统一主题的特点。

  教学过程只是讲明了寓言故事的道理和个别字的读音及多种含义,没有呈现知识体系但在能力体系上有所体现,在体系中发挥了作用。

  没有形成多义字的知识链条,容易导致课文学习变得孤立,对于以后多义字的学习,学生不能有效链接。

  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关注了课文理解能力层面,对此做了较具体的分析和预设,但其它语文方面的知识基础,涉及较少。

  对于生活经验方面,分析与预设较概括。

  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层次性,有恰当的行为动词。

  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清晰,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可操作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恰当。

  例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写到:用点拨法和情景法层层递进,使学生一步步理解故事的含义,体会寓言的寓意听者可以很容易进入教学中。

  教学内容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本篇课文的“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拥有“对学生存在的认知障碍和学生的差异”两方面的分析与预设。

  在学生差异方面的分析与预设,是这样介绍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接受比较快,对于课堂上的问题,经点拨完成较好;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亡”、“牢”上出现问题,需要较多关注。而在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点:用“先解释疑字,再理解课文的方式巩固理解。很明显,教师在上面的分析中,只关注了学生理解课文一方面,对于练习“说”的`过程中学生差异与预设没有谈到,不够具体。

  教师对于课文重点选择正确、恰当;教学支架实在,但教学方法没有体现多样性。

  对于难点的选择,教师不仅关注并解决了学生对寓言的理解,而且对寓言的外延以及寓言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突破重点有实在的方法,学生自己说故事,自己表演故事,使教学重点凸显,且课堂效果好。

  针对教师自己提出的难点,有化解的方法,而且方式多样,例如:同桌互议、集体交流。

  本课的教学过程层次性清晰、有梯度、体现了渐进性。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最突出的是环节设计时间分配合理,同时层次性突出。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再提出问题精读课文,紧接着同桌互议、集体交流表演课文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层次明显。

  活动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比较清晰,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教学流程中的重点活动,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本课重点活动中,教师采用了出示投影,学生互动的方式一步一步理解课文。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

  重点活动时间充分。教师对于活动时间是这样安排得:

  谈话激趣、理解题意、初读课文——约10分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约20分钟,用自读自悟,读悟结合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体会寓意、总结全文、拓展补充——约10分钟,体会寓意,联系生活实际。

  可以看出,在重点活动“理解课文”过程中,占用了二分之一的时间,这样可以确保重点活动中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和思考时间。

  活动方式没有针对性,只是让大部分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通过互议交流深入理解课文,通过表演加深理解。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读读寓言”、“说说故事”、“演演故事”、“想想实际生活”这几种方式。

  教学资源选择了课件播放“亡羊补牢”故事的投影,对理解课文有辅助作用,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较适宜。但是要考虑图片出示的时机,否则会导致学习时影响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

  图片的出示会对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对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联系。

  没有测定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有学生对课文外延的访谈;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有相应的检测方式。

  评价方法比较具体。

  学生的仿说和作业都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的,有说有写。这样的设计,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拥有可操作性。

  《亡羊补牢》评课稿 篇2

  《亡羊补牢》,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个人养了几只羊,一天,他去放羊,发现羊丢了一只,一检查,发现原来羊圈破了一个洞,邻居劝他修一修羊圈,他没有听,第二天,他又丢了一只羊,这才后悔没有听邻居的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羊再没有丢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也见过“亡羊补牢,犹为晚已”的故事。

  爸爸爱说脏话,妈妈和我多次劝过他,可他把我们的劝告当作耳旁风,听而不做,一天,我想出让爸爸“亡羊补牢,犹为晚已”的惩罚方法,如果我们家谁说脏话就掌谁的嘴,每天爸爸被掌嘴的次数最多,在这种严厉的惩罚措施下,爸爸这个坏习惯改了不少。许多人干什么事情都是“亡羊补牢,犹为晚已”他们一开始不听别人的劝告,一意孤行,只有通过惨痛的教训,才会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以后不要做“亡羊补牢,犹为晚已”的事情,要多听别人的劝告,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一拖再拖。

  《亡羊补牢》评课稿 篇3

  一、目标意识强。在课堂导入以后,江老师就出示了学习寓言故事的三个要求:(1)会读故事;(2)会懂道理;(3)会讲故事。在讲故事这个环节,江老师提出了两个要求:(1)原文复述;(2)用一、二句话来说。这样的设计,这样的事先告知,不仅是教师自己,也使学生对本堂课要学习些什么,要达成些什么任务心中有数,目标明确,为高效地学习本课做好了准备。

  二、体现“授人以渔”。如一开始出示的三个读寓言的要求,是在学习《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的时候提出来的,此处出现,既是学法的迁移,也是对前面所学方法的巩固和运用,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寓言的能力。其次是对概括故事内容的指导,一开始,学生说不简洁,教师在让学生评的基础上,通过出示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主干去枝叶地说,使学生一个比一个说得简洁,从而初步明白了用一、两句话说故事内容的时候要舍得“砍”。

  三、凸显训练意识。江老师在让学生体会养羊人后悔心理的时候,抓住“不该不”一词让学生进行换词,当学生换成“应该”一词以后,又让学生把换好的句子和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哪句放在文中更合适。这一训练点的抓取,使学生初步感知了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在表达意思上的区别,既进行了句式对比训练,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意思的理解。

  四、体现设计的巧妙。课中对“亡羊补牢”一词的教学,无论是从出现的时间,还是从出现的方式,都体现了江老师预设的精彩。在学生明白了这则寓言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后,江老师提出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整个故事。而此时当学生说出“亡羊补牢”一词时,不仅“亡”和“牢”的意思学生易于理解,而且,也能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不只是指向于字面,而且指向于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教师再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跟进,使学生的理解更加灵活,从而体现训练的层次性,学生理解的深入性。

  五、呈现高效的课堂。源于江老师预设的巧妙,加上本课中强烈的目标意识,使整个课堂不枝不蔓,如生字教学,更是在学生易错之处进行点拨:“圈”读准字音,“叼”记忆字形,“窟窿”指导书写。一堂课下来,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使学生在课堂中有了更大限度的提升,且这种提升有基础知识的,有学习能力的,还有认识水平的。所以说,这是一个高效的课堂。

  六、商榷之处:整堂课听下来,一是感觉个别问题的预设指向性还不够到位。如在区分双重否定句和一般陈述句在表达效果上的异同时问:“哪一句放在课文中最合适,为什么?”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以前没有进行过这种句式的对比训练,所以面对这样一个相对宽泛的问题,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来回答。因为,这个比较是在让学生圈出养羊人后悔的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觉得问题可改为“哪一句更能表达养羊人心中的后悔,为什么?”进而抓住两个“不”,从语气的角度来感受养羊人的后悔,感悟双重否定句的作用。二是感觉把“亡羊补牢”一词的教学提到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后,然后再根据“亡羊补牢”一词的教学来让学生说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学生思考时站的视角可能会更全面,不至于根据故事的一个点来悟道理。

  《亡羊补牢》评课稿 篇4

  《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较强,课文内容较简单,对学生来说在把握内容上不会有什么困难。关键是要通过读懂寓言的内容来理解寓言中所含着的意思。

  教学这则寓言时,我采取的教学思路是:

  一、激趣导入。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回忆学过那些寓言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然后教师小结:寓言即通过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物的方法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接着揭示课题,亡羊补牢。在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我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筛选,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如,“亡”“牢”什么意思?“亡羊补牢”什么意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寓言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边读书边看图,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认读,在此要强调多音字,轻声。

  (2)指导书写“隆”“叼”。

  (3)汇报读懂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学知道了“亡”“牢”“亡羊补牢”的意思,等问题。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寓意。抓住“养羊人街坊是如何劝他的?他是如何反应的?”“第二次丢羊时,他又有什么反应,以及如何想的,如何做的?”这几个问题展开,进行朗读,感悟,老师进行恰当的板书。在此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五、联系实际,谈体会。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感受。

  这是我在校内的一节公开课,这节课不是很成功,原因在于,对生字词语的掌握上,我过于详细,在进入课文时,没有找到突破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致使一些同学,对本课所蕴含的寓意,没有体会清楚,本课重难点没有得到突破,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教训,多积累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亡羊补牢》评课稿】相关文章:

复习课评课稿03-1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03-16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15篇03-16

复习课评课稿(通用19篇)03-22

复习课评课稿(通用17篇)03-30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18篇)04-13

物理评课稿(15篇)03-28

物理评课稿15篇03-28

语文评课稿五篇03-17

分数的意义评课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