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精选13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整理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以供参考。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1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也是后面学习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一、本课成功之处:
1、目标明确。
本节课老师通过回顾旧知 ,导入课题。既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后面 学习做好铺垫,又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本节课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2、情境激趣。
在本节课中,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一周的情境,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周长。接下来,老师创设了实践活动的情境,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周长的实际含义。这些情境地创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环节清晰。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通过观察两只蚂蚁爬树叶的边线比赛,让学生直观感知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是这片树叶的周长;第二个教学环节,通过摸一摸、描一描树叶的边线,得到树叶的轮廓,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从而认识了周长的意义。第三个环节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直观感知”图形的周长,有设计了小摸一摸、画一画平面图形的周长活动,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的过程;第四个环节算一算周长活动,学生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含义,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整个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二、值得商榷的地方:
1、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通过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充分感知了什么是周长后,让学生说的不够。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一下自己对周长的理解,更形象生动印象深刻。
2、教学中教师设计了让学生摸物体的面的周长。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的错误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当学生发生线、面混淆时,注意区分体、面、线的区别,适当引导学生理解线来自于面、面来自于体。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2
一、优点
1、教师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画引入课题,让学生从一开始就集中注意力,完全进入课堂教学的环境。
2、本次课完全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关系,建立了平等、和谐、友好、快乐的师生关系。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
3、教师在教学中也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语言十分的幽默和诙谐,老师的体态仍然是富于感染力的.,使学生有了很放松的情绪更加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既训练了语言表达,有发展了多项思维。整堂课既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建立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教师很好的根据学生、教材和环境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学生练习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时,老师在学生操作前把活动的要求讲清楚,效果会更好。
二、不足
1、学生练习测量各种图形的周长时,老师在学生操作前把活动的要求讲清楚,效果会更好。
2、曲线图形周长测量时,因直尺不够用,教师叙述不太清楚。
三、建议
量曲线图形周长长度时,因直尺长度不够,可以先测一段直尺的全长,再对折,对折出几个直尺长再加上剩余部分的长度。
四、收获
1、课堂中对于学生的回答,常老师的评价语言非常到位。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教师在教学中很注重自己的评价语言,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友好、快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积极投入,思维活跃,以达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3
前几天,听了吴xx老师所上的《认识周长》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预设。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段儿童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所以吴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让学生根据公园平面图初步感知“一周边线”;再借助游泳池和数学书封面进一步感知“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接着由游泳池和数学书封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并探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周长问题。这样设计,从生活中的实物着手,先形象地感知生活中的.“周长”,再将实物抽象成平面图形,认识数学中抽象的“周长”,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活—数学—生活”的设计,把形象与抽象形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将“周长”这一概念从生活与实物中逐渐剥离、步步明晰。
二、在有效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教学中,吴老师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第一次是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之后,组织学生探究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第二次是在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阶段,组织学生探索树叶和神奇宝贝卡的周长求法。两次探究活动,吴老师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讨论测量计算方法,再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介解决教学难点。
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教学媒介,将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及时捕捉下来,反馈交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本课教学中,在探索神奇宝贝卡(圆形)的周长求法时,吴老师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了部分学生的测量时的照片,在交流时展示、播放。从而使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得到了全面的展示,测量方法的优化也有了充分的保证。
总之,吴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预设初步认识周长,并通过有效的探究活动深入理解周长。学生学得轻松,课堂效果显著。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小组老师经过集体评议,认为冯晶老师《认识周长》这一课,体现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着力改变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课堂上冯老师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体总结如下:
1、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材料
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本节课应该达到的主要教学目标。为此冯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的数学活动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感性材料。(如:树叶、各种平面图形、测量工具)课堂上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各种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2、重视概念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周长的.含义》时冯老师设计了“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把周长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自己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从而对周长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学生摸周长时,感受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线是直的,有四条边;而圆形的边线是弯的,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因为有了找、摸的体验,便能清晰地认识周长的含义。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获取知识的愉悦。
3、彰显个性,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探讨各种图形的周长的方法时,冯老师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争相发表意见,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课堂上富有个性的评价,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状态,从而得出不同的测量和计算方法,不但使本节课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升华,而且为后继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总评:
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们欣喜的看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用简洁的语言激励着学生。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均处于理想的状态下,如果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话,那么这可视为一节成功的课。而这些都得益于我校对课题管理的实效性研究,在科学规范的课题管理制度下,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5
覃老师教学《认识周长》一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也是后面学习计算平面图形周长的基础。
整节课中,潘琴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通过观察和实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亲自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有机配合使用,很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和教材直接给予的,而应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很多时候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节课中在课的开始,老师能从日常生活中搜集一些常见的图形,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先通过摸一摸,指一指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接着再通过描一描,围一围,算一算等方法慢慢深入去探究,整个过程还算比较顺利。在学生自主探索,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
在教学如何求周长的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活动,我觉得这样设计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丰富的数学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感知周长的概念,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赋予生动的情境,在数学情境中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不仅学到知识,还学到了数学方法:量一量、围一围,滚一滚,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6
吴老师的《周长的认识》一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语言功底。所以老师看上去从容不迫,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时而独立思考,时而合作交流,还有适时的展示汇报,使得课堂上呈现出浓浓的探索学习的氛围。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学习数学,建立概念。
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切实有效的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设计了许多活动,比如“直观感知”层面上的说一说、摸一摸;比如测量周长活动,而且每种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也为下节课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好准备。
2、在一系列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中深化概念。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思维过程对具体形象存在着依赖性。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达标练习,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直观认识了周长之后,通过描一描周长这一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进一步认识了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练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测量后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出现了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且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3、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探索发现,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于是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潘老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合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让学生讨论怎样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以促进学生对周长意义的理解,并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尢其是体现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而且又在此基础上对方法进行优化,又提升了学生的思维。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7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新教材一节经典的概念教学课。在原有的旧教材中是没有这节课的,课改后,各版本教材都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之前,特意安排一节课来让学生体验理解周长概念,可见这个概念、这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是后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周长的基础,也是六年级学习圆的周长及与圆相关的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基础。
但是这节课又是很难上的,因为概念如何内化是很难的。我曾经听过很多次《周长》一课,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揭示定义过于轻率,都是通过一个情境、一个活动就出示了周长的定义,好像学生会读会记那句话就是理解了周长;又如教学内容整合不当,层次杂乱,认识了周长后又进行描边线的活动;还如习题安排过多,堆砌了各种求周长、量周长、比周长的习题等等。这些问题凸显出,很多教师对于周长概念的教学浮于表面、未及内心,没有顾及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体验、感知及内化。
周长概念的本质是什么?蕴含着怎样的教学价值?如何让学生内化周长概念?这些是值得我们课前思考的,是我们上好课的基础。事实上,周长是研究一个平面图形的度量特征,是对“一维空间”(线)的度量。认识周长,首先要明确度量的对象,即图形的“边线”;然后再明确度量的长度,而在比较或度量长度时,有些可以用直尺直接度量,还有一些需要想办法把不能直接度量的转化为能直接度量的,其思想就是“化曲为直”。由此可见,周长概念本身是有层次,有内涵的`。周长概念的内化就应该是可递进的、可转化的、可变化的。以此来观察思考王老师的这节课,可谓是“活动丰富体验深刻”,有几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逐步推进,体验有层次
对周长概念的剖析可知,周长概念本身可分解为两层含义:一周→一周的长度。与此相对应的适于学生的数学活动也可分为两层:描一描→量一量。王老师在课中很好地把握了这个层次,不急不躁,逐步推进,先是看一看、比一比,再是描一描、摸一摸,让学生体验“周”的含义;然后是是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让学生体验“周长”的含义;在学生对“周长”的理解内存于心,呼之欲出之时,再揭示周长的定义,非常恰当,水到渠成。
2、直观演示,体验很简明
如何使学生从对“周”的理解进一步达到对“周长”的理解,王老师在两者之间有个独具匠心的设计。就是在指一指教具三角形和圆形的一周边线之后,让学生估计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一周边线谁长谁短,并且还将两个图形的边线给拉直,进行比较。这样做至少有两点好处:
①对周长的概念理解非常直观明晰。既直观看到周长本质上就是“线”,不是“面”;又明确了周长“是可以度量的”。一举轻松突破了周长内涵的两个方面,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②在将圆的一周边线拉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暗示、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方法和思想,给学困生后续的学习思考提供了示范。
3、动手动脑,体验能深入
王老师在这节课中,不断以“动手”促“动脑”,不断促进孩子们对周长深入体验。如描一描、指一指的操作;估一估、数一数的操作;尤其是小组协作量一量的操作;这样不同程度的操作,促进了不同程度的思考,使学生对周长概念的体验逐渐深入、逐渐内化。
4、从学到用,体验更丰富
在课内安排了一系列活动,明确了周长的含义之后,王老师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出示了量头围、腰围、做相框等生活中应用周长的事例,再次回归生活,为周长寻求生活情境的释义。这样的做法,既使得学生感受到生活与周长的联系,又拓宽了学生对周长的体验,对周长的理解更实际、更丰富。
5、一点建议
后面的估一估、数一数、量一量这三个环节可否调整为估一估、量一量、数一数?因为估和量用的是同样的学具,目的都是为了理解“周长”之“长”这层含义;从学习心理来看,学生在估了之后,是很想也很习惯去量出准确长度的,为何不顺势而为呢?至于数一数这个环节,教材就是安排在量一量之后,并且配上了格子图。乍一看,似乎比量一量要容易,应该先数再量;细思量,本意是故意走进学生的思维误区,用面积进行干扰,再通过辨析排除干扰,更深刻地理解“周长”为线而非面。所以,数一数还是要放在量一量之后,并进行深度设计。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8
11月12日,我参加了区数学骨干教师教师,聆听了著名教师何瑜姝老师的讲课“什么是周长”,我从这堂课中学到了很多。
一、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什么是周长”,教材只给了几幅图,2句话。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创造性的将材料进行加工。何老师用孩子们喜欢的“神舟七号”发射场景和卫星绕地球一周的视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动态的蚂蚁跑树叶的一周,进一步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多种方式、有层次的感知“周长”的含义
理解“周长”,揭示周长的意义:
①卫星绕地球一周;
②蚂蚁跑树叶,并用手势跟随;
③摸书的一周;
④描图案的一周等,让学生充分理解周长就是围绕图形一周的长度,适时揭示概念并加以巩固反馈。通过两只蚂蚁赛跑“一只蚂蚁跑树叶,一只蚂蚁跑大的荷叶”让学生浅显地理解到周长是有长度,是可以比较的。
三、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方法的多样性和策略
在测量树叶周长的时候,刘老师提供了很多工具:直尺、软尺、棉线等,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从中感受到了方法的多样性,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你觉得选用哪种工具更好?用软尺哪里不好?那该用什么工具呢?”一个个富有启发的追问,让学生在思维的选择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四、巧妙运用课堂的生成、灵活调控课堂
何老师在处理P45找三角形的周长时,首先需要理解到周长的概念,要测量出三角形的各边的长度并进行计算。在此环节中学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直接出现三角形的周长,而测量的'数据则在图中没有。何老师巧妙地运用这一课堂生成“你对这位同学有没有建议?怎样做才能让大家都明白?13cm是怎样来的?”于是学生很快明白了该怎样去做:测量并表数据,用算式表达思维过程。这些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这是一节“常态下的课”,“扎实的课”,“丰富的课”,让我学到很多,再好的课也有需要完善的课。
首先是测量腰围、头围的活动能不能在感知周长感念的环节中展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一周”“周长”;
其次是当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时候,学生本能的说乙更大,甲更小,他们比较的是面积。能否让学生描出图形的周长在比较为以后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做知识铺垫。
另外我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在比较周长时,很多学生会用重叠、平移的,但也有用计算的。此题是要学生明白“图形形状不同,周长有可能相同”,前两种学生不难达到目的,用计算的方法,难免会产生误差,从而导致结果不等,怎样处理这样的结果更好?
这只是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还需原谅!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9
《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授课教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和生动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 “认识周长” 这一核心目标展开教学。通过让学生观察、触摸、测量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周长的方法。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
二、教学方法多样
直观教学法: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等直观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周长的概念。例如,通过展示各种图形的边线,让学生理解周长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图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流畅
导入新颖:教师以一个有趣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让学生观察树叶、数学书等实物的边线,引出周长的概念,自然流畅。
探究深入:在探究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时,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练习有层次:教师设计的练习具有层次性,从基础练习到拓展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练习的形式多样,有填空、判断、测量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周长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认识,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数学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流畅自然,教学效果显著。相信在教师的精心教导下,学生们的数学素养一定会不断提高。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10
听了《什么是周长》这节课,我深受启发。授课教师以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魅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以 “小蚂蚁爬树叶” 的动画情境导入新课,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小蚂蚁爬过的路线,引出周长的概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初步感知周长。接着,教师又创设了 “测量腰围”“为图形镶花边” 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周长的存在和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引导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图形的边线,说一说什么是周长;然后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图形的边线,感受周长的长度;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图形的周长,并在小组内交流测量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通过观察、触摸、测量等活动,深刻理解了周长的概念,掌握了测量周长的方法,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重视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分工明确,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提高了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促进了共同发展。
四、及时评价反馈,激励学生进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反馈。教师通过语言激励、眼神鼓励、小组竞赛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内容,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加强对小组合作的指导,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这是一堂非常精彩的数学课。教师以其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独特的教学魅力,为我们呈现了一堂生动有趣、富有实效的数学课。相信在教师的精心教导下,学生们一定会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11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经典概念课。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学会测量不同形状图形的周长方法,同时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堂课上,教师首先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引入“周长”这一概念,如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的动画情节,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的概念。接着,教师通过描一描、指一指、摸一摸、量一量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周长的'含义,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堂课的设计层次分明,从概念的引入、理解到巩固,层层递进。在理解周长的概念后,教师通过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内涵的理解。同时,教师还注重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堂课紧密联系实际生活,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物体的周长、测量腰围、头围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的来说,这堂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氛围浓厚。但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如教师在揭示定义时可以更加规范,教学环节可以更加清晰,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12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一堂重要的概念教学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学会测量和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周长。在这堂课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了多个教学情境,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充分体验、感悟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动画引入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通过让学生描一描、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在理解周长的概念后,教师又通过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内涵的理解。
这堂课的一大亮点是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测量周长的环节中,教师提供了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尝试,从而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同时,教师还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如“化曲为直”和“转化”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的魅力。
此外,这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汇报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总的来说,这堂课设计合理、条理清晰、氛围浓厚,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高了能力。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 13
《什么是周长》是一节具有重要意义的数学课,它为三年级学生开启了对几何图形认识的新大门。以下是对这堂课的评课:
一、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在本节课中明确地设定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测量图形周长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的展开,这些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楚地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并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准确地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
二、教学方法多样
1、情境导入生动有趣
教师以生动的情境导入课程,比如通过展示一片美丽的树叶,引发学生对树叶边缘的关注,从而自然地引出周长的概念。这种导入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形象具体
在讲解周长概念时,教师运用了直观的演示方法。通过动画演示图形的边线,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周长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同时,教师还利用实物教具,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让学生亲手摸一摸图形的边缘,感受周长的存在,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3、小组合作有效开展
在测量图形周长的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生们在小组中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记录,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流畅
1、环节紧凑,过渡自然
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十分流畅,各个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从情境导入到概念讲解,再到测量方法的传授和练习巩固,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环环相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掌握知识。
2、注重启发,引导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在让学生理解周长概念时,教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 “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如何测量图形的周长?” 等,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质疑精神。
四、教学效果显著
1、学生参与度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和动手操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2、知识掌握扎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周长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有了扎实的掌握。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准确地测量不同图形的周长,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总之,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这堂课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课。教师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多样的教学方法、流畅的教学过程和显著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评课稿】相关文章:
《什么是周长》评课稿(通用12篇)06-19
《圆的周长》评课稿02-09
《圆的周长》评课稿04-23
《认识周长》评课稿04-17
课文《周长》评课稿范文10-17
圆的周长优秀评课稿05-16
《圆的周长》评课稿5篇02-09
《认识周长》评课稿10篇05-16
认识周长评课稿(精选14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