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评课稿

时间:2020-11-10 12:40:26 稿件 我要投稿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评课稿范文

  听完这节课我总体的感受: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是一节创新的课,是一节生成性的课,是一节学生能力培养的课。我认为有以下亮点共大家分享。

  1. 座位突破常规的上课模式。让学生分组面对面座,这样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同时让学生感受更开放一些,亲和一些,少了常规课的约束,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课的导入好。课前带学生去玩跷跷板,让学生感受生活,摄下过程,导课时播放摄像引入新课,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 三面黑板环绕学生是一创新的举措,便于多组学生同学同时呈现自己的想法,节约时间,而且能够把学生的多种方案同时进行比较,解决了连电脑都无法解决的'同时大屏幕呈现的问题。

  4. 实验设计放手学生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学生少了思维的约束,课堂上实验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特别是自制无刻度杠杆,怎样解决没有平衡螺母平衡的问题,怎样测量力臂的问题,学生的方法让我们教师耳目一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5. 实验数据的处理有创新。用excel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电脑不仅是我们娱乐的工具,更是我们物理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好帮手。

  6. 最后的趣味实验设计是亮点,它是对物理应用的拓展。

  同时对本节课,我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导课是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一节课的物理学习,结果应呈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体现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比如可以在课结束时,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让学生课后自制杆秤。

  2.学生的多种方案很好,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自制的无刻度杠杆与有刻度杠杆做出的实验差异较大,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有刻度杠杆呈水平平衡时,方案最好。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家的任何物理成果都是这样从草根的、不成熟的、多次实验一步一步改进到成熟,再创新,再到精确的实验,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迂回曲折的前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实验中,教师对误差和错误要有明确的肯定的态度,要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课后重新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评课稿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评课稿范文】相关文章:

杠杆的科学评课稿2篇01-01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散步评课稿01-18

白鹅评课稿01-16

统计评课稿01-15

蒲公英评课稿01-15

赶海评课稿01-14

脚印评课稿01-12

回声评课稿01-10

新疆评课稿01-09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评课稿范文

  听完这节课我总体的感受:这是一节成功的课,是一节创新的课,是一节生成性的课,是一节学生能力培养的课。我认为有以下亮点共大家分享。

  1. 座位突破常规的上课模式。让学生分组面对面座,这样便于学生交流合作,同时让学生感受更开放一些,亲和一些,少了常规课的约束,更易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课的导入好。课前带学生去玩跷跷板,让学生感受生活,摄下过程,导课时播放摄像引入新课,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3. 三面黑板环绕学生是一创新的举措,便于多组学生同学同时呈现自己的想法,节约时间,而且能够把学生的多种方案同时进行比较,解决了连电脑都无法解决的'同时大屏幕呈现的问题。

  4. 实验设计放手学生自主设计,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学生少了思维的约束,课堂上实验设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特别是自制无刻度杠杆,怎样解决没有平衡螺母平衡的问题,怎样测量力臂的问题,学生的方法让我们教师耳目一新。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5. 实验数据的处理有创新。用excel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数据,让学生意识到电脑不仅是我们娱乐的工具,更是我们物理学习和探究过程中的好帮手。

  6. 最后的趣味实验设计是亮点,它是对物理应用的拓展。

  同时对本节课,我也有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1.导课是从生活走向物理,通过一节课的物理学习,结果应呈现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体现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比如可以在课结束时,根据今天所学知识,让学生课后自制杆秤。

  2.学生的多种方案很好,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自制的无刻度杠杆与有刻度杠杆做出的实验差异较大,并通过实验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有刻度杠杆呈水平平衡时,方案最好。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意识到科学家的任何物理成果都是这样从草根的、不成熟的、多次实验一步一步改进到成熟,再创新,再到精确的实验,最后得出准确的结论。让学生认识到实际的科学实验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迂回曲折的前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实验中,教师对误差和错误要有明确的肯定的态度,要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课后重新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