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数据收集整理评课稿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据收集整理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据收集整理评课稿 篇1
首先感谢庹xx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节精彩的展示课。
庹xx老师执教的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5页的内容,是《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学会用“正”字统计数据,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庹老师这节课有几个亮点:
一、让学生在过程中去经历,去体会,总结学习方法,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例2时,没有采用举手的方式收集数据,而是采用投票的方式收集数据,是为了统计数据的公开、公平、公正。庹老师播放视频唱票,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录数据,从四种记录方法当中,比较发现:当我们要记录的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打对勾、画圆圈、打叉的个数会越来越多,这样看上去,就会比较乱,在数的时候不好数,而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的时候,就很清楚,一个正字就代表5个,有几个正字,就有几个五,孩子们上学期还学过了5的乘法口诀,这样算起来,就方便多了。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画正字的方法,也是被人们经常用到的。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会,总结出好的统计方法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
庹老师在处理“做一做”的习题时,布置了预习作业做课前调查,用教学例2时总结的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有学生唱票、监票,其他学生记录,不仅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的全过程,而且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了用“正”字统计数据的方法,突出了教学重点,达到了在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的目的。
二、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方式去分析判断、解决问题。
例2的第(2)问: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这一问题老师没有轻描淡写、一带而过,而是让学生全面考虑到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每种情况一一分析。这样做不仅解决了教学难点,学生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更是教给学生运用数学的方式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有分工又有协作,能独立思考又会合作交流。
在例2用多种方法记录数据时,在“做一做”收集春游意向统计表时,在练习一第4题统计路口10分钟通过各种交通工具数量时,教师都指导学生分工协作;在课堂上,思考例2及“做一做”的问题时,学生能独立思考又会合作交流。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有序,体现了学生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整节课,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通过师生谈话,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多种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低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
值得说明的一点是,在录制这节课时,根据教学进度学生已学过了本单元内容,而且教师有效地使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省了教学时间。在剩余的时间里,教师可以设计机动灵活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数据收集整理评课稿 篇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吴老师的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远比让学生直接但却被动地获取现成知识结论要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学生的观察、猜想、探索和创新等其他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有效地开发和锻炼。
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吴老师突破常规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上课方式,而是利用奥运会的奖牌比较,通过学生读表格,获得信息,让学生体会数据是会说话的,从而自然引出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必要性及价值,并由奥运会谈到学校运动会,制订班服,从班服的选择到班服的尺寸统计,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伴随着一个知识点的落实,最后又以奥运会的奖牌对比方案的设计达到知识的巩固效果,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同学的想法,不断调整自己的方案,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最后吴老师还让小组代表把自己的方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出来,提高了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合作交流。这节课通过学生的`展示不难看出确实是一节高效的课堂,练习充分,充分体现了课堂结构上是“学”与“练”的结合体;吴老师更是利用一个个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与集体荣誉感的教育,使数学的三维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只会被动地听而不能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而吴老师设计的一个个问题激发的正是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在这种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必然展开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活动,以求得到多种答案。例如,在班服尺寸的确定中,如何对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数据进行整理,学生提出先按男女分类,再按身高排序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整理数据,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衣服的尺码标准,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提升。在整堂课的设计与教学中,吴老师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学生的后续发展为指导思想,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
本节课吴老师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努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不断感受、体验、探索、交流和应用数学的过程。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本节课中重点环节的教学,充分反映出学生学和教师导的过程,教师边导边教,真正体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培养了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是一堂经典的渗透统计思想的示范课,值得我学习。
数据收集整理评课稿 篇3
本节课选自浙江版七下第六章第一节内容,属于统计学知识、是节概念课。本节课的重点是抽样,总体,个体,样本集样本容量等有关概念;难点是如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即设计抽样方案;蕴含着重要的统计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听了陈老师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注重问题创设的有效性:陈老师从北京卫视关于学生视力的新闻(在世界爱眼中)视频中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学生视力近视形势的严峻性,提出了解本班同学视力情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抽样与普查的有关概念,这样的情境设计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陈老师从学生的视力状况着手,到我校初中生得视力状况,发展到全国初中生得视力状况,问题的设计由小到大,层层递进。,教师把握好了知识正向迁移和知识的进展过程,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同时紧跟一定的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3、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陈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通过“你有什么办法?”、“你又有什么办法?”、“你还有什么办法?”等问题的设计;学生列举现实生活中的调查方法的应用;说说想想等环节中的“有没有必要”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出了调查的方法——普查和抽样,让学生感受了抽样的必要性。再加上小组合作学习设计抽样方案,整节课紧紧围绕着本次活动的主题:启发学生思考。整节课学生的思维活动量非常大,也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4、注重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本节课从学生身边近视情况引入,利用学生身边的手机质量、自来水水质、日光灯寿命、飞机安检、传染病防控等生活事例巩固所学新知,到最后对某地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成绩的抽样方案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来源我们的生活,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数据收集整理评课稿】相关文章:
《表格数据加工》评课稿09-2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评课稿08-1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评课稿3篇08-11
《表格数据加工》评课稿3篇09-22
信息技术《表格数据加工》课评课稿09-22
信息技术创建数据表评课稿12-15
复习课评课稿04-08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4-23
《松鼠》评课稿06-29
美术评课稿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