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时间:2024-12-02 12:29:26 宜欢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评课稿吧,你知道评课稿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通用15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1

  要把10的分与合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讲10的加减法时可以说时可以看着黑板说。课件分成四幅图片,中间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避免形式单一,可以利用老师开始所用的对数游戏等形式。活动形式可以更贴近一年级的学生。

  首先由吴老师对自己的课程设计进行简要讲解。

  吴:讲到5+5=10,这里只是说了交换位置,应该结合图形来讲,5个红色宝石和5个绿色宝石是不一样的。

  吴:教材要求要慢慢脱离图,自己动脑想改怎样列式。从算式想结果,强化分与合的应用。

  李:因为两部分的数量一样。

  吴:这个部分的式子,组成和加法应该有一些联系。

  陈:他花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

  陈:我觉得对加法的意义强调的不够,比如9+1=10,为什么9+1=10 呢?应该加上一句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减法要突出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还剩下多少。他的重点是让学生说,得数怎么算的,要从加减法的意义帮助学生来理解。

  李:我觉得9+1这里没有处理好,没有引导他,直接就列出算式了,第一幅宝石图将加减法的意义引导出来。

  麦:只要加一个问题,学生就可以说出来的'

  李:我觉得很好的环节就是找朋友,气氛热烈。

  苏:很羡慕教低年级的老师。

  吴:怎样列出减法式子还应该加强一下,为什么用减法还应该问一下。

  苏:减法的意义还应该渗透。

  吴:学生现在分与合的部分已经很熟了,由加想减很容易。

  陈:9+1=10,你读成了9和1等于10。

  李:就是把第一幅图讲透一点。

  李:要把10的分与合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讲10的加减法时可以说时可以看着黑板说。课件分成四幅图片,中间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避免形式单一,可以利用老师开始所用的对数游戏等形式。活动形式可以更贴近一年级的学生。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2

  “10的加减法”这课时,刚才余老师和薛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课堂,现在就这两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一、课始,两位老师均以对口令的方式复习了10的组成。形式活泼,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很熟练,看得出两位老师平时的'教学很扎实。

  二、新授环节她们各自展现出各自的风格。余老师以我校“以学为主、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展开,课前让学生自主探究,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通过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一图四式,且理解了每条算式的意思及算法。同时,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由具体的小花到半抽象的三角形,再到直接出示抽象的组成,由图列式、看数想图,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促使逆向思维的培养。整个过程体现了以生为本,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润物无声中将目标落实。

  薛老师则先引导学生对点子图的观察、分析、抽象出加法、减法的列式和计算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分析、抽象、表达、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由形到数、式的思维过渡,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每条算式的意思及算法的掌握。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水到渠成。

  另外,余老师的一问“两道加法都表示总个数,可以只写一道,那两道减法能只写一道吗?”;薛老师的一题“如果写一道加法,两道减法,怎么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均能自然地引导学生从一图四式到一图三式过渡。

  三、练习设计环节,两位老师均精心进行了设计,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余老师的最后一道,既有对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薛老师的10=( )+( ),及最后那道恒等式,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想和函数思想。

  淡妆浓抹总相宜,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两堂精彩的同课异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最后,我对这两堂课稍微提些自己的小看法。

  薛老师的新授部分走得是由形到数、式,是否可以穿插由数、式想图,让数形结合做得更深入。另外,在练习部分,偏于数学味,生活味较为欠缺,适当添加解决问题的题型,让练习更加全面有效。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3

  1、环节安排清晰、完整。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导出6道算式,通过这6道算式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口算、笔算、估算、验算有机结合。接着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应用,用填方格的形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最后到商场促销活动各类价钱的计算,又回到生活情景,使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连贯。

  2、目标定位合理、准确。

  在本课中,既有基本知识的的梳理,又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同时还有能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把握是比较合理、到位的。

  3、反馈形式新颖、可借鉴。

  在本课第一环节由情景导入引出算式的反馈中,教师对算式反馈的处理干净、利落。指名一生说算式,其余同学说问题,反馈形式新颖,把算式和解决问题进行结合,由算式联想到意义,把算式的意义、作用扩大,把计算与解决问题进行整合。同时使全体学生同时进行思考,这种反馈形式可供我们借鉴。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4

  温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5

  唐老师上的课给我总的印象是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到了数学知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素养:

  老师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语言清晰,教学态度真诚,师生关系融洽。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比较丰富,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寓学于乐。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让学生和老师们记忆深刻。

  二、教学特色: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从本堂课看,唐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能够从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创新四维目标教学,目标比较全面。

  2、教学创情景,激励促参与。

  良好的开头对一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关键的作用。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用动画画面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被激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接着让学生猜盒子里有几个硬币的游戏强化“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的知识点。

  3、灵活教学、多样呈现。

  本节课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老师在引入数学概念“没有”和“起点”就用“0”表示时,呈现形式多样,亲切自然,具有生活化,注意利用生活实物、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能够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关注教学过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实感受知识,体验知识,积极参与,努力实践,在活动中学会用语言表达交流,较好地体现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

  4、操练形式丰富,扎实到位。

  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本堂课的学情来看,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奇心强,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求知欲望。唐老师能够以学生为本,安排形式丰富多样,比如看图写算式并说说为什么,数字排队,开火车等等,这些练习形式都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在玩中记,玩中用。

  三、教学建议:

  1、课堂要注重因材施教,但对层次差的学生似乎照顾不到。关注学生的点和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每一个环节的过度语言还需要做到即说到点上又自然切入。

  3、对学生评价的形式还可更多样化,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4、一年级的学生如果有课堂练习,必须让学生准备好随堂本,不能随意,这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

  总之,整堂课都值得研究与借鉴。小学数学教学不是简单的动动玩玩,我们的活动一定要有实效,要优化课堂结构,寓教于乐,要力争使我们的课扎实、真实、平实、充实、丰实,从而真正地为发展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6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这一课程内容,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以下是对这一课程的评课总结:

  一、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本次课程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并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对数游戏、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突出了教学重点,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并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二、教学方法多样,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拍手背儿歌、对数组成10的游戏、观察图片列出算式等,这些活动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任务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环节紧凑,过渡自然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各个环节之间过渡自然。从复习旧知到引入新知,再到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每一个环节都设计得恰到好处,使学生们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五、教师语言准确,评价恰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能够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和教学要求。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恰当的评价和鼓励,使学生们能够更加自信地参与课堂活动。

  六、建议与改进

  尽管本次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有一些方面可以进一步改进。例如,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这一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活动设计,使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7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的教学课程,感受颇深。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课稿:

  首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合理,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掌握了10的加减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通过复习10的组成,为学生后续学习加减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着,教师利用课件和实物展示,创设了多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如苹果图、小鸭子图、五角星图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并掌握了10的加减法。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每个情境展示后,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同桌间小声说一说,然后再集体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例如,在巩固新知环节,教师设计了“找朋友”和“开火车”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

  当然,这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时,教师的讲解还可以更加深入一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加减法的本质。此外,在练习环节,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更具挑战性的题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这堂《10的加减法》的'教学课程非常成功,教师充分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一定会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8

  一、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一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10的加减法》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掌握10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复习旧知:

  通过拍手背儿歌、对数游戏等互动形式,复习10的组成,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新授内容:

  利用多媒体展示苹果、小鸭子、五角星等生动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所表达的`意思,然后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

  通过小组讨论、同桌交流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的发现,并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和算法。

  巩固新知:

  设计了“叶配花图”等有趣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开火车”等游戏形式,加深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记忆和理解。

  三、教学效果与亮点

  教学效果显著:

  学生在本节课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和操作,较好地掌握了10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能够正确列出并计算加减法算式,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和算法。

  教学亮点突出:

  教学方法多样,通过儿歌、对数游戏、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通过探索和发现来学习新知识。

  练习设计有趣且富有挑战性,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与建议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我较好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在一些细节方面,如对学生的个别指导、课堂纪律的维护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教学建议: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如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多发现,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9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的课程,感触颇深。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课稿。

  首先,该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合理,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掌握10的加减法。教师通过复习10的组成,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对数游戏、图形展示等,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参与度很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通过课件展示,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例如,通过展示苹果、小鸭子、五角星等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鼓励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10的加减法。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口算能力。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口算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结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时,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讲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加减法的本质。同时,在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更多样化的题目,以更好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这节《10的加减法》的课程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多样,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口算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教师的辛勤付出和学生的努力学习下,学生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10

  一、引言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一节关于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的教学课程,感触颇深。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课内容,旨在分享学习心得,并提出一些建议。

  二、教学过程及评价

  复习导入

  教师首先通过拍手背儿歌和对数游戏的形式复习了10的组成,这一环节形式活泼,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授内容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了多幅图片,如苹果图、小鸭子图、五角星图等,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了10的加减法。每一幅图片都对应了四个算式(一图四式),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出加法、减法的列式和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层次分明,层层递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10的加减法。

  巩固新知

  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巩固练习,如叶配花图、开火车等,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这些练习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课堂总结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引导学生回顾了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亮点

  寓教于乐:教师设计了多种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如拍手背儿歌、对数游戏、开火车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10的加减法。

  层次分明:教师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从复习导入到新授内容再到巩固新知,层层递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所学知识。

  注重实践: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出加减法的列式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议与改进

  加强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一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关注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并有所收获。

  五、结语

  总之,这节《10的加减法》的教学课程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教师成功引导学生掌握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今后能有更多这样的优质课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11

  在本次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的课程中,授课老师通过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帮助他们掌握了这一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以下是对本次课程的详细评价:

  一、课程设计的合理性

  复习引入:老师首先通过拍手背儿歌和对数游戏等形式,复习了10的组成,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加减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授内容:老师通过出示苹果、小鸭子、五角星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片所表示的数学意义,进而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这种教学方法既直观又生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巩固练习: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叶配花图、开火车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了新知识,提高了计算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直观演示:老师利用课件和实物图片,直观地展示了加减法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

  动手操作:老师鼓励学生通过数一数、画一画、摆一摆等方式,亲自动手操作,感受数学的魅力。

  合作交流: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知识掌握: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基本掌握了10的加减法,能够正确地列出并计算相关的加减法算式。

  能力培养: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的`过程中,培养了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态度。

  四、教学建议

  加强个别指导:对于计算能力较弱的学生,老师可以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和关注,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丰富教学资源:老师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如引入更多的实物图片、动画视频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注重反馈评价:老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反馈评价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12

  近日,我有幸观摩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感受颇深。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课稿:

  一、教学设计精心,层次分明

  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复习10的组成,为新课的引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课讲授环节,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对数游戏、苹果图、小鸭子图等,通过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10的加减法。同时,教师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叶配花图、开火车等,以巩固新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参与度高

  在课堂上,教师运用了多种活动形式,如对数游戏、小组讨论、分组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特别是在分组活动中,学生们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注重思维引导,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出加法、减法的列式和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巧妙地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形与算式的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教师语言准确,课堂氛围融洽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准确、严密,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同时,教师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通过提问、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整个课堂氛围融洽,学生们都能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这种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这节《10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非常成功,教师在教学设计、活动形式、思维引导以及课堂氛围等方面都做得非常好。我相信,在教师的精心教导下,学生们一定能够掌握10的加减法,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13

  在近日的一年级数学课堂上,我有幸观摩了一节关于《10的加减法》的精彩授课。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课反馈。

  首先,授课老师通过复习10的组成来引入新课,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策略。老师利用对数游戏、拍手背儿歌等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有效地复习了旧知,为新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新授内容环节,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如展示苹果图、鸭子图、五角星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抽象出加法、减法的列式和计算方法。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的加减法。同时,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看图说意能力和交流合作意识,通过分组讨论、板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进步。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加减法之间的联系,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之间的规律,如“两个加数相同,和就是10;减数和差相同,被减数就是10”等。这种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此外,老师还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巩固练习,如叶配花图、开火车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新知,提高计算能力。这些练习不仅注重了知识的巩固,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10的加减法》授课非常成功。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知。同时,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们一定会越来越喜欢数学,越来越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14

  在近日的一年级数学课堂中,我有幸观摩了一堂关于《10的加减法》的精彩授课,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评课稿。

  首先,这堂课的课程设计非常合理,通过复习10的组成,引出10的加减法,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老师利用生动有趣的课件,如苹果、小鸭子、五角星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同时,老师还设计了拍手背儿歌、对数游戏等互动环节,进一步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在新授内容环节,老师通过出示各种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图意,再列出相应的加减法算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10的加减法。例如,在出示9个苹果和1个苹果的图片时,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图意,并列出9+1=10、1+9=10、10-9=1、10-1=9四个算式,加深了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

  此外,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分组活动中,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并找出每幅图中藏有的四个算式,并写在白纸上。这种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在巩固新知环节,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如叶配花图、开火车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算式的'得数,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数的认识和感知。

  总的来说,这堂《10的加减法》课非常成功,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思维和合作能力。同时,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相信,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 15

  一、引言

  本次评课主要围绕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这一主题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的加减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评价

  复习环节:教师通过复习10的组成,为学生后续学习10的加减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复习形式活泼,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新知讲授: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形式,直观地呈现了10的加减法的过程和结果。同时,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活动设计:教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如对数游戏、找朋友游戏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10的.加减法。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学生参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逐步掌握了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效果评价

  知识掌握: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了观察、思考、讨论和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学生对本次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参与游戏和活动,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建议与改进

  加强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丰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课堂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课堂管理,确保课堂秩序井然有序,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语

  本次评课主要围绕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这一主题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10的加减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丰富教学资源和加强课堂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加减法》评课稿】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10的加减法》评课稿10-27

《异分母加减法》的评课稿08-2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精选10篇)07-04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精选22篇)11-18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精选16篇)04-0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评课稿09-14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精选13篇)05-11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14篇07-07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精选20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