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

时间:2024-12-06 11:34:28 宜欢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 1

  1、教师的过渡语言有特色。教师在设计过渡语时能紧扣上下文内容,语言流畅、丰富,富于启发和激励,真正起到了“承上而又启下的作用”,极大得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教师能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利用句式让学生练习说话充分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3、教师的板书能紧扣课文内容,把小松鼠当时的心情变化过程表现出来,使得课文的'主线清晰而明朗,达到了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谈谈自己的看法:

  1、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要用“自言自语”来造句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当教师提出这一问题时学生不太明白就里,教师在这一环节时是否能降低难度。

  2、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说话时,所提的问题指向性不够清楚,如果教师将“因为蚯蚓( )所以它知道( )” “因为小松鼠( )所以它不知道( )”这一句式板书出来,让学生看着板书来说话回顾课文内容,我想效果会更好。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 2

  上星期一听了陈老师上的《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一课。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陈老师刚开始创设了情境,把小朋友们当做小松鼠,与他们进行到招呼,从而引出课文题目。我觉得这样的`设计非常好,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开展创设了鲜活的空间,教师也变换角色参与其中,整个情境立体化,趣味纵横。接着出示了一张小草的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小草,进而引出花生图,让学生自己说花生。这样老师先示范,可以让学生在后面的说花生中比较的容易。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陈老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每天”这词上也设计地很好,她是通过从前天、昨天、今天三天的比较,得出“小松鼠三天都去花生地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个结论,充分感知“每天”所强调的意思,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写了花生开花的场面,用词简练而优美。陈老师能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词义,如对“绿油油和黄灿灿”的理解,同时还注重学生ABB式词语的积累。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 3

  《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揭示了花生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特性,介绍了关于花生的科学基础知识。课文语言生动,富有情趣,是一篇蕴涵道理又浅显易懂的文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能让学生在阅读故事中获取知识、乐在其中…

  在这节语文课上,我们遵循语文教学中,儿童是本义上的探究者和自由者这一理念,让孩子成为学习中主要的探索者、发现者,老师则尽量以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老师如何引导才不失儿童主要学习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文中一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小松鼠的心里变化在故事中是这样的:先是奇怪、到高兴、又到奇怪、最后又很高兴,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感受着可爱的小松鼠的情感变化。

  同时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探究发现。课堂上学生知道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学着通过对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去对比小松鼠的情感变化的原因、懂得运用语言文字去读书,比如利用表情来读书、来表演等。

  学生在这节课上,他们在学习中需要更多的思考、更多的与众不同的表达、以及更多知识能力训练的积累。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它充分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课程,精选人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每一个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 4

  《小松鼠找花生果》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科普童话。它通过品读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学会细致地观察生活。我在教学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过程(即: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为明线,以小松鼠找花生果这一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即新奇——高兴——急切、失望——疑惑——喜悦)为暗线展开教学。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复习导入,第二部分为品读感知,第三为部分回归拓展,第四部分为学写生字。其实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这里着重说说品读感知部分。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文中语言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品读课文时综合各种手段,逐层深入,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想一想、品一品等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学习到积累,充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在第一段教学中主要让学生按图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练习说话,引学生充分进入情境,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自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充分体会小松鼠因认识花生而产生一个美好愿望时的'高兴心情,让学生进入角色,进而读好课文。

  第三、四自然段抓住“每天、都、可是、直到、也、睁大眼睛、自言自语”这些关键词充分感知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以及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时的失望、意外、疑惑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

  第五段教学中先让学生自悟其中的秘密,读好蚯蚓的话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最后再让学生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小松鼠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进一步了解花生的生长规律,从而学好课文,积累丰富的语言。

  总之本着“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的理念,教学中着力以读为本,读中促思,以生动的情境创设为辅助,让学生比较顺利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体会到朗读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语文的乐趣。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相关文章:

《松鼠》评课稿06-29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评课稿09-02

找规律评课稿11-15

找规律评课稿03-27

[精选]找规律评课稿07-03

找规律评课稿[精选]10-07

《找规律》评课稿06-29

《找规律》评课稿经典09-22

(经典)找规律评课稿08-20

《找次品》评课稿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