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语文评课稿
今天的教研联席会最吸引我们的是两节优质课,执教者是两位优秀的中层干部。“教而优则仕”,在走上管理道路之前,两位是优秀的教学骨干。在xx教育快节奏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层干部每天除了教语文,还要承载大量繁重而琐碎的管理事务。但是,在他们的课堂上,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语文无比挚爱的情怀。这怎么不令人钦佩?在这里,让我们用掌声表达我们深深的钦佩之情!
感谢两位老师的课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日日为伴的语文教学。下面我着重以xx主任的《第八次》一课,谈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其实,在我们心中,总会有那么几句关于教育的箴言在心里扎根,而今天,张老师的课让我们对两句教育箴言再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一个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她自己就是语文”
今天,我们在张老师的身上看到了怎样的语文?从她娟秀舒展的字迹、从她温润柔声的话语、从她和颜悦色的师生互动中,从她机智灵活的课堂应对中,可谓:声润字美情婉人灵巧。相信你一定看到了一个温润灵动的语文。
时代飞速发展,信息技术铺面而来,学生的情商超于老师,学生的信息技术高于老师,这样的课程背景下,我们老师身上又需要承载着怎样的语文呢?从张老师的身上我们也看到了。
课堂上,她处处创设游戏的情境,注重信息技术的整合,给孩子带来一个与时俱进的语文。傅园慧、qq表情、赞卡、微课......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喜爱的东西,而今都被张老师引进课堂。课堂就是一个小社会,张老师正是这样不着痕迹地给孩子一个时代感极强的语文。而将语文与社会嫁接的能力,正是一个新时代的语文老师所应具备的“基本功”。所以,这里张老师身上传递的是怎样的语文?我觉得是新时代语文。
二、“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应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课堂上,老师处处教方法,每一个字词、每一段的教学都渗透了方法引导。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侵略”一词的教授。张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侵”字,然后再引入这个字的甲骨文,引导学生观察。而这一处的教学,不仅是学生受启发,连老师也受益。这个字的左边部分像“牛”,右下部分像“竹鞭”,张老师问:“牛在古代是人们重要的财产。你猜,是主人在拿竹鞭赶牛吗?”学生根据意思模糊猜出:不是。张老师明确告知:“确实,别人拿着竹鞭赶牛,硬是抢夺别人的财产,这就是‘侵’。而‘略’字,是侵占别人的什么呢?”张老师指了指左边的部首“田”,学生立马明白,侵占别人的田地就叫“略”。至此,并没有结束。张老师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句:古时候,欧洲的苏格兰遭到了别国的侵略。张老师问:“你知道是谁侵略谁吗?”这个孩子没有答出来,估计是一时没有转过弯来。另一个孩子答道:“是别的国家侵略苏格兰。”你看,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并且能够准确理解,这才叫真正的理解。这样的理解也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认知规律,层层剥笋,直击理解层面。
我想:一节优秀的语文课不仅是给人带来示范,更能给人带来启发,最重要的是激荡起听者心中无限思考的涟漪,这样的课才有更加深层的价值。
今天两位老师上课前和学生互动都采取了“问一问”的形式,在这里,我也有自己的'疑问,想问一问李主任,问一问在座的各位小伙伴,也问一问我自己。
一、第一课时的教学模式可不可以再变一变?
今天张老师的课是第一课时的经典模式。去年,我参加省赛,上了很多个第一个课时,好像也都是这个模式,那就是先导入,然后到字词认读,再到生字教学,然后再到课文。有时候备课时,我觉得毫不费力,直接把不同的内容往框框里套就可以了。这样的备课很乏味,也给我带来了困惑,所以,今天借此机会谈自己的思考。
从我们成人的阅读经验来看,拿到一篇新,第一感觉是要赶紧读下去,几个不认识的字时挡不住阅读的热情的,几个不理解的词反而在阅读中理解了。可是我们前三十分钟总是在那里磨字学词,虽然字词很重要,但是等到后十分钟学生再去读课文,是否已经失去了阅读的高期待,对也不那么敏感了呢?
我们可不可以变一变?比如这一课时是一个故事,我们可以抓住这种文体特点,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老师就把课文里的“蜘蛛织网”的故事开头就拿出来讲,就讲七次织网,第八次让学生来讲,可能和书上一样,因为他预习了课文。可能和书上不一样,那还要大加表扬。师生谈话就围绕着你听了这个故事有没有什么启发?学生自由谈谈。然后再转入布鲁斯王子的背景,看看布鲁斯王子看到这个蜘蛛织网会有什么启发?这样,挤干了课堂的水分,直接导入,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更重要的是也解释了课文的脉络,其实就是布鲁斯看见蜘蛛织网后怎么想和怎么做的故事,两者之间的精神是共同的,那就是坚持不懈去努力。
二、语文课堂的思维训练可不可以再深一深?
我们常常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其实语文思维也需要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比如总结、归纳、概括、提取等思维能力。这节课上,老师重方法,也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概括课文内容,老师采用游戏的形式,给出几个老师概括好的词语,打乱顺序给孩子按照课文去理顺。老师这样做,其实是想给孩子搭个台阶,但是这样短且脉络并不复杂的可以放手让三年级的孩子自己去概括,去闯练。如果蜘蛛织网的故事用“屡断屡结,屡结屡断”来概括,那么布鲁斯的故事就可以用“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来概括。至于,老师给出的心理变化的词语并不能帮助学生简洁地概括课文,倒是可以放到第二课时,让学生感悟时,找出心理变化的线索,走进人物的内心去体会情感,这也是重要的语文能力。
在座的每位老师都心系语文,由教语文而爱上语文,由教语文而不自觉地开始研究语文。蜘蛛织网是第八次,而我们的追问和思考以及实践又何止是第八次!让我们千万次地去追寻,去探究,只因为我们心中爱着——语文!
【第八次语文评课稿】相关文章:
第八次评课稿12-28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散步评课稿01-18
白鹅评课稿01-16
统计评课稿01-15
蒲公英评课稿01-15
赶海评课稿01-14
脚印评课稿01-12
回声评课稿01-10
新疆评课稿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