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评课稿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 1
一、注重方法的指导
1、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初三毕业班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自己人中的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试,对解题方法的指导是初三毕业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题能力的提高也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必须要提高的能力。李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如:要求学生“请用史实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第一个学生在回答时说通过丝绸之路使我国的丝绸、陶器、铁器、漆器等商品运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则把毛皮、香料、药材、珠宝等物品运到中国。在汉代的城市街头,就能看到古罗马魔术艺人的表演;唐代流行的马球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李老师说这题是用史实来说明作用,这位同学回答的答案中“史实”有了但是丝绸之路的“作用”呢则没有答到,正确的答案应是“史实”加“作用”给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了很好的榜样。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识点在上新课的时候老师们都讲过了,学生们对所复习的内容已经缺乏了新鲜的感觉,如何让学生们在复习课上有新的感觉,如何把复习课上出新意来、上得有好的效果,是上复习课的一大难题。李老师对课的基本知识点做出了较好的处理,如孔子的思想有很多,李老师在上课时问学生“仁”“德”“礼”这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统治者;“有教无类”是对谁的要求,学生答是对教师;“温故而知新”是对谁的要求,答是对学生的要求。李老师不是简单的说“仁”“德”“礼”是政治方面的思想,其他是在教育方面的思想,而是通过这种提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如果说复习是炒饭的话,李老师的复习课则是“蛋炒饭”。
二、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李老师在上复习课时,注重前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这种联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系统化。如在讲述孟子的“仁政”时问,古代的众多君王中谁对这一思想运用的较好,同学们答是唐太宗李世民;李老师又说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似,同学们答是“民生”思想。在讲“法治”时问,这一思想受到古代哪位君王的喜爱,同学们答是秦始皇。在讲“兼爱”“非攻”时问这一思想同现在的什么思想相同,同学们答是“和谐”“热爱和平”的思想。
三、注重知识的对比,掌握知识的准确度
李老师在讲孔子的“礼”时问学生,这个“礼”是不是指礼貌,学生答不是。李老师说我们现在的“礼”主要指礼貌,但孔子所讲的“礼”主要指的是礼仪制度,是上尊下卑统治秩序。韩非子的“法治”也不同于现在的“法治”,现在的“法治”是依法治国,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项政策。而韩非子提倡的“法治”则是指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的地位。李老师通过这种对比,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准确性。
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上课是主观性很强的一件事,对同一内容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也不一样。李老师在这节课中处理的不太好的一点就是这节课的考点是a级要求的,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复习这节不是很多内容的考点上所花的时间多了一点。总的来说李老师的这节课过程上是完整的,教学过程注重创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很有效果的,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一节不可多得的好的复习课。
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 2
一、双语教学评价。
吴春长老师选择了三级双语。老师和学生在组织教学语言和回答问题上尽可能用了英语,教师具有一定的英语表达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接受能力。教师能选取较适当的教学资料,进行适当的师生交互活动,课堂教学取得一定的实效。重要的历史名词和术语(如:孔子——Confucius;儒家——Confucianism等等 )也用英语表达出来,达到了三级双语教学的要求。
二、新课程理念评价。
1、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较突出,是一个教学基本功很强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善于开发和组织教材,组织了丰富的音像和资料,给了学生充足的思想启发和发挥的空间,是一堂历史文化底蕴较深厚的课。
2、本节课的亮点之一是新课导入比较成功。通过一幅画中画,让学生明白:一幅画从不同的角度看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一个时代由于人们所处环境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思想领域的反映。由此导入新课,既新奇,又自然。
3、本节课的亮点之二是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从“新课导入”到“推销自己”,从“特别推介”到“请你策划”……各个环节水到渠成,这对刚刚接触历史的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要让他们了解历史并掌握历史,注意逻辑性和易懂性就显得特别重要。
4、课堂教学过程能体现出对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的全员活动,启发学生思考实践。如:在了解了“百家争鸣”的.主要几家的思想观点后,吴老师设计了一个投票环节,让学生上台为自己认同和赞同的学派投上一票,然后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对百家争鸣的主要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也就掌握了。
5、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上,吴老师能结合本学科特点,结合时事,提倡儒家文化修养教育,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对学校德育教育也应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不足之处:
1、本课一些历史专业术语没有在课件和课堂中很好地用英语展示出来,与双语教学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2、由于本节课是一节以介绍思想为主的历史课,因此,在师生互动方面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
3、双语应用略显“虎头蛇尾”,提问对象稍过集中,后来教师在课堂上自己也注意到了此问题,并作了相应调整。
4、时间安排方面不尽合理,前松后紧,结尾仓促。教学环节上的过于复杂,时间上的紧筹,使课堂效果难以发挥出来。
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 3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边学边教,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占了30%,全体参与学困生参与度一般。
在对百家思想观点、派别等的教学上,沈老师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进行了衔接和引导,帮助学生开拓了思维,从而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要求。
学生采用阅读、思考、练习等方式自主学习。每次基本上都是全体参与。自主学习有序进行,学困生相对比较沉默。
《百家争鸣》评课2:就问题的设置角度观察点评:
问题设置有梯度,开放有度
观察到的问题如下:
1. 讨论探究:“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2. 阅读整体感知学习材料,用列表归纳的形式提取重点内容
出示孔子、孟子、老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的头像
“谁——说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说了带来怎样的意义
(1)、孔子的“仁”体现在哪些,“爱”又体现在哪里?与孟子的“仁政”做比较,看看他们的侧重点在哪?
(2)、分析孔子的教育成就
材料:山东大学组织的“孔子思想与中华文化论坛” 和周勇博士撰写的《跟孔子学当老师》的教育著作;从今天政府治国思想和举措中追寻其历史的渊源,乃至把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运用到班级管理的情景假设,过去的历史走到今天就是社会。
当今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它的历史血脉相连,所以,历史总能在社会中找到印证,社会里常能见到历史的影子。
(3)、孔孟之道的哪些教育理念与主张对我们中学生有哪些启发?
(4)、道家的思想主张哪些对我们现实有意义,哪些对我们没有意义?(学生分小组讨论)
(5)、墨家、法家的主张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6)、“百家争鸣”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3. 设问: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普通百姓,你最愿意接受哪家治国观点?为什么?”、“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诸侯国君,结合春秋战国的社会背景又会作怎样的选择?
老师通过三个主干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有了一条通向了解百家思想的“绿色通道”,次问题围绕主问题展开,开放性程度高,易于学生积极参与,这样一种活跃的气氛和沈老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问题开放又是有原则的开放,这里的原则就是我们今天要把握的知识,对这一“度”的把握,恰好是我们落实知识的一个关键。
【初三历史复习课《百家争鸣》评课稿】相关文章: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03-16
复习课评课稿04-08
电学复习课评课稿04-20
百家争鸣的评课稿11-03
历史课的评课稿范文05-24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20篇)05-18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18篇)04-13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19篇)04-14
复习课评课稿(精选20篇)06-06
历史与社会评课稿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