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时间:2024-11-22 02:10:32 洁婷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通用8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评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通用8篇)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篇1

  聆听了迟xx老师执教的《鲸》这一课,我感受到一个鲜明的特点:用“找找说说读读”方式领悟说明方法。由于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迟老师在本课教学时,着力于让学生辨析文中哪些语言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的`确落实比较到位,也比较明显地区分了说明文与其他文体课文学习的不同。比如在学习说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时,她先让孩子们回顾曾经学过的说明方法,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关句,说明理由,以此对学过的说明方法进行巩固,然后再引出新的说明方法,最后进行朗读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在“找找说说读读”中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值得商榷的是,说明文这一文体,其实在三年级时学生已有接触,对于列数据、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学生都不陌生,在本课学习中,迟睿老师把重点落实于寻找句子区分运用何种方法,个人认为有点定位太低。是否可以在辨析哪些语言运用了何种说明方法之后重点体味说明方法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然后在拓展写话时,让学生学习运用说明方法写,而不是训练把文本的第三人称式表述改成第一人称式表述。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篇2

  刚刚欣赏了精彩的课堂教学,我不仅感受到了陈老师饱满的教学热情,更领略到了陈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名师的风范。她的课就像这说明文一样,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课堂中有许多亮点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1、清清楚楚领悟说明方法

  《鲸》这篇常识性说明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我们看到老师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之后就直接进入了说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通过多种说明方法,通俗、准确地描写出鲸的形体特点,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扎扎实实的读书方法,重视基础训练

  在这堂课中,陈老师在预设中,多处精心点化,不着痕迹的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比如:先读导语明确单元主题,复习回顾说明文及说明方法;通过听写巩固学生课前预习,学得特别扎实;通过操练,知道怎样把几个并列的几个方面(即小标题)概括说明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比较自己列的小标题,想想优劣,让学生学会怎样写小标题;如何选择写作材料等等。老师着力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篇3

  听了朱老师执教的《鲸》一课,感触颇多。课堂中有许多亮点都值得借鉴。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层次分明,条理清晰,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众观刘老师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语文特点,渗透学科素养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记:语文课是姓“语”的。刘老师在教学过程,既注重突出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没有在内容上做过多的纠缠,进行繁琐地分析理解,从而把它上成一节科学课。而是要以课文为例子,紧紧抓住语言文字,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写小标题、写批注,个性朗读增强学生对鲸的感性认识;通过写名片的特殊形式使书面语言得以内化,以此增强学生对鲸的理性认识,从而使学生对鲸这个庞然大物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乐意自己主动地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个性朗读,体现学科特色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读者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同一篇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而有感情地朗读其实就是学生对文本的外化理解。感情朗读应是受到文章的感染,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后的自然流露,达到“其言皆若出之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之吾之心”。而这种“个性”又不能“放任自流”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在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比如在让学生读出鲸很大这一特点时,刘老师力求做到不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而是要他们自己读,通过点评,引导学生把鲸的大通读朗读展现出来。还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读,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读中体悟。刘老师还在朗读指导中教给学生一点朗读的方法。学生在读中一遍遍的感受鲸的大,也一遍遍感受运用说明方法的效果,对感受着语言文字的魅力。虽然有些孩子读得让我们这些大人听来觉得不敢恭维,但这不就是一种科学态度的体现吗?

  三、读书方法,促进学科发展

  在这堂课中,刘老师在预设中,多处精心点化,想不着痕迹的教给学生一些读书的'方法。比如:通过鼓励巩固学生课前预习;通过操练,知道怎样自主学习生字;通过引导语告诉学生怎样写小标题;通过示范,掌握写批注等等。着力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学习语文的本领。

  四、读写结合,重视基础训练

  这节课中,刘老师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就是以自传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鲸,这样既完成了对2至7自然段的复述,又能对常用的说明方法复习,还能完成课后习题:鲸的自述。在本课的教学中,刘老师本着一种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研究的态度,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使师生成为学习的伙伴,让学生们感受到,老师是在和我们一起研究学问。这应当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渗透吧。

  应该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刘老师并没有故意“讨好”科学教育而把语文课与其进行生硬地捆绑。我觉得,语文课堂上其实时时处处都在体现着科学教育,而我们的实验就是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整合,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科学的气息,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篇4

  前天,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明文——《鲸》让我在这方面既有几点收获,又有几点思考。下面我就《鲸》这节课进行简单的点评,如有不成熟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正。

  一、清清楚楚领悟说明方法

  《鲸》这篇常识性说明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张老师都能这个抓住这个重点。我们看到张老师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就直接进入了说明方法非常集中的第一自然段,围绕“你从哪些句子体会鲸体形的大”“你从哪些词眼体会到鲸体形的大”的问题展开,引导学生抓关键句、重点词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通过列举数字、作比较、假设的说明方法,通俗、准确地描写出鲸的形体特点——大,不但落实了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扎扎实实体会准确用词

  说明文稍不留意就会上成“常识课”,但在这节课上张老师并没对常识性的知识做深究,而是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体会本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的特点上。例如对文中“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的理解既让学生了解了鲸的进化,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再如教学描写鲸进食这一部分时,张老师引导学生抓住描写鲸进食的动词体会鲸是如何进食的。如果这里,张老师能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一头须鲸或齿鲸,描述自己是怎样进食的,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以读促写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三、轻轻松松营造对话氛围

  如果把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那必将使学生失去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欲望,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对文本和言语的感知、理解都会有所不同。为了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把课堂变成“学堂”,王老师设计以“师生辩论”的形式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思考,让学生之间彼此思想碰撞,言语争辩,从而达到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的美妙境界,让每一个学生在生动的语文课堂上锤炼语言,展示内心,张扬个性,体悟真情,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但王老师想法、设计虽新颖,但却没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这里老师需示范、或先扶一把再放,让学生习得学习方法,内化学生的语言。

  四、时时处处渗透读写结合

  学生不仅能巩固课内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利用好课外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方法的领悟。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篇5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

  一、关于写作方法的渗透问题。

  《鲸》这篇课文,最重要一点是要让学生感知说明的方法。有些说明方法在《太阳》《新型玻璃》中已有概念化的认识,如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而应真正让学生从句子中体会到这种表达的'好处、准确性。如在第一自然段中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的好处可以设计成填空的形式,故意将数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长”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作用同理了。关于写作技巧这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文中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就可以了,我们不能贴标签,硬灌输。

  二、在体会准确用词方面的问题

  此文虽是说明文,但它也承载着语言文字训练的任务。两位教师在体会本文准确用词方面还不到位。如第四自然段须鲸和齿鲸吃食时的动词就可好好咀嚼。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动词想象鲸是如何进食的,把自己当作一头须鲸或齿鲸,描述自己是怎样进食的,这样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以读促写打下了基础,做好了铺垫。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篇6

  《鲸》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既然是说明文就应该有说明文的上法,而刘老师就给我们呈现了一堂非常精彩的课。

  一、明白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

  本节课刘老师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楚,针对说明文的特点,紧紧围绕语言表达准确,说明方法两方面来展开。一旦制定了目标,那么每个教学步骤,每个提问,每次练习都应为达到这个目标来服务。比如在体会语言表达准确方面,设计了比较句子的题目,让生读句子后再和原句比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不能去掉这些词的原因,从而让学生明白说明文语言非常准确的特点。在教学说明方法时,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读第一段,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进行批注。作比较、列数字是已经学习过的说明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对于新知识----假设这种说明法,刘老师恰如其分地用孩子到鲸的嘴里读书,摸一摸的假设来教学,既能让学生平易地接受,又教了新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二、注重方法引领。

  方法比掌握内容更重要,因为一旦得法,则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上课伊始,在回忆说课文主要内容时就强调这点。针对不同文章采用不同词语来归纳小结,说明文就强调用抓要点的方法来归纳,并立即应用到本文中。在体会用了每种说明方法的好处时,是由老师引读地方式传达给学生,这点设计非常有创意。因为涉及到语文知识的教学时,我认为不必由学生来讨论探究领悟,而是直接传授。这样处理既归纳小结了说明方法,又阐明了采用说明方法的好处,还引领学生进行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值得借鉴。

  三、落实新课标要求。

  刘老师执教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是老师单方面的讲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在老师的导下完成任务。紧紧围绕课后习题教学,没有过多的展开,将语文课(说明文)上成科学课。为训练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用开展辩论会的形式来了解齿鲸和须鲸的特点。刘老师还注重课堂常规和学生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如布置任务时有明确要求,学生的表达要清楚明白,有逻辑顺序,用语准确等。四 提出有待商榷的地方。

  1、假设的说明方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紧围绕课文略显不够,是否在这儿引入其他说明片段进一步说明假设的说明方法呢?

  2、课堂练笔的问题,再简化一点腾出时间进行课堂小练笔,把学到的说明方法应用其中。

  3、辩论会的形式是否一定有必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学会收集处理有用信息的'能力。就是了解须鲸和齿鲸的特点,有必要分出到底是哪种鲸强大吗?正如来辩论是男人好还是女人好一样。为达到这个目的,是否可用分组学习,集体交流的方式,或是其他方式,有待探讨。

  4、说明文的朗读问题。有感情地朗读是否也同样适用于说明文呢?难道声音大或小就能读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

  以上粗浅评析纯属个人观点,敬请各位批评指正。篇三:鲸评课稿修改i 尽管关于什么是语文的说法很多,但是构成语文的要素是语言文字,这恐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抓住语言文字就等于抓住了语文的根。但是课堂教学中,忽视学生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分析内容、开掘人文,而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的问题却非常突出。

  小学阅读教学,重在培养阅读能力,要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因此,无论教学哪篇文章,都要确定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点”。比如哪些词语需要学生重点理解和掌握,哪些句段需要当堂积累和背诵,哪些基本的写作方法需要学生体会、揣摩等等,教师心中必须清清楚楚。教学的时候,紧紧围绕着字、词、句、段、篇等语言训练内容,引导学生虚心涵泳,潜心会文,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字字未宣忽,语语悟其神”,扎扎实实在语言文字中走个来回,把学习语言与理解内容、体验情感、揣摩写法等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合发展,学生才能练就过硬的语文基本功,才能较好地迁移与运用语言。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篇7

  今天我评课的内容是周明兰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上册第10课《鲸》《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周老师的这节课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抓住课文的重点,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路。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绽放光彩。

  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轻轻松松创设情境氛围

  大家都知道常识性说明文,是语文课文中比较枯燥的题材。可是在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生硬、教条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情趣。课堂伊始,周老师播放关于鲸的视频,将鲸的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在下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周老师利用情景小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虾将军究竟对小鲸说了什么?”“小鲸的困惑”学生大胆猜测,学习文本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后面的学习自然就变被动为主动了。周老师将检测环节巧妙地设计成小组pk赛,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做选择。这些看似轻松的设计实际上让学生融入到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习能力自然也相对提高。

  二、清清楚楚领悟说明方法

  《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我们看到老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回顾课文内容时就总结了常用的说明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交流的同时,体会到作者通过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地描写出鲸的特点,落实了教学重点。在后面的检测环节,老师也能够加强对说明方法的训练。说明文在用词上也是非常准确的,周老师在这节课上对常识性的知识没做深究,而是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体会本文用词准确这一特点上。例如对文中“在很远的古代”、“很长很长”、“渐渐”等词的理解既让学生了解了鲸的有关进化,又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表达的形象。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用词准确这一特点。

  三、扎扎实实体现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中倡导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周老师在引导学生学完鲸的进化过程之后,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后面的段落。小组学习分工明确,学生汇报形式多样,有个人汇报、集体汇报,有解说汇报,读文汇报,演示汇报等。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时时处处渗透拓展训练

  在理解完课文内容之后,老师不忘回归课前的小故事中留下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内容,周老师设计了口语交际情景对话练习。这样的设计不仅仅考查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是有了很好的训练。再者,在教学中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写的,并渗透了从读到写,体现了读写结合,例如让学生利用搜集到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进行小练笔《鲸的自述》,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课内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利用好课外资料进行文本练习。再完美的课堂也会留有缺憾。如果我们重新再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们将会在朗读上多下功夫,尤其是指导学生体会鲸的特点。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 篇8

  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去旁听了林老师的课,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让我受益匪浅。

  《鲸》是一篇说明文,由福建特级教师来执教,她是一个清爽年轻的女教师,“这么年轻就成为特级一定很了不起”,大家都在寻思着。她的课堂一开始,我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感叹,真不可思议,林老师的课这么活泼、这么劲爆、这么热闹,找到一个可以很适合评价的词语就是:很港台。林老师的课堂确实很港台,一个语文说明文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欢笑的课堂,成了孩子们辩论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演说的课堂。在热闹中,孩子们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在热闹中孩子们复述文章的内容,在热闹中孩子们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了不起的港台课,了不起的老师。林老师动用了一些技巧,那是上课的技巧,那是自成一派的技巧。有趣的招呼,美妙的歌声,激将的语言,挑战的活动,孩子们一个个沉浸其中,乐不思蜀。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努力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开课问候,活跃课堂气氛。以“孩子们?”“诶。”为一问一答的方式拉近和同学们的距离,使课堂不再死板教条,让同学们一直清楚:老师和你们在一起。取代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林老师以视频的方式更形象的讲鲸的形象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并鼓励学生提问,引出课文。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不再是学生,而是一起学习的伙伴。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不是在学习,而是进行海底游览。在她的课堂中,笑声代替了种种谨慎。听课也成了一种享受。教师用有些夸张的表情、语调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

  二、让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世界”的平台上——生字教学

  学生来到课堂上,已带来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映象的独特感悟。教学中,如果无视这些存在,课堂则会陷入走“教案”的状态,机械呆板而毫无生气。应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让学生在课前真实地展示自我学习水平,林老师的生字教学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改变了一直以来的大屏幕的形式。让学生把“腭、肺、肚、胎、鳍”写在鲸的各部位上,这样不光了解了“腭、肺、肚、胎、鳍”在鲸的部位,又水到渠成地渗透了识字方法。又运用了“生字小转盘”这一新颖的概念,让同学们在识认汉字的同时讲解生词,寻找规律与特点。如“肉月旁”的生字,并强调了“肺”的最后一笔是竖。

  三、适时捕捉鲜活的生成性资源,构建开放的课堂——围绕齿鲸、须鲸的特点展开辩论

  与传统教学封闭、机械、呆板的设计相比,本课的设计不仅是弹性化的,而且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力求为学生敞开无数扇自由之门,打开无数条自由之路,力争做到少干预,多扩大探究学习、个体感悟和合作沟通的空间。如在探究部分,用“文中哪些描写你感受最深,为什么?”这一问题,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同时给课堂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不仅动起来,而且动得主动、尽兴 ,动得酣畅淋漓。同时,在“动”的过程中,也能不断出现“新东西”,从而还课堂以真实、以生命。

  林老师始终以亲切平和的形象,以激励的话语、给学生个性张扬的空间,这是高标准的口语实践活动,这种辩论,不是死读课文,而是将自己重构包装后的语言展示出来,让听众、读者感到清新、生动。这要求辩论语言通俗、生动、形象,促使学生化难懂的知识为浅显的知识,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辩说能力。

  四、让目标在自主探究中达成——教学手段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无论是学术性知识,方法性知识,体验性知识,都力争在学生的探索中自主建构,课上着力提出一些有探究价值、涵盖量较大,需要深入钻研文本的问题或任务,如创设情境“远处游来一头鲸,那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运用已掌握的鲸的课内外知识及说明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自然达成三维目标。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用一个词来形容鲸的大;孩子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么多形容“大”的词,作者用了吗?那他是怎么写的?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用比较、数字、假设等说明方法来说明大。并重点提出了“动词串串烧”这一概念,具体而生动,让同学们试用这一方法写一篇有关鲸的小片段,从而突出这一写作首发的重要性。

  在同学们熟悉鲸的特性之后,又运用了招聘小导游这一独特的形式,使同学们在自主探究中掌握课本中的知识,使书面知识能真正的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并提高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与组织能力。

  五、让平实的课堂充满诗性的回归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朱永新)作为夯实人的精神基础,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的语文课,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更需要浓浓的诗意。最后林老师在同学们欣赏鲸的图片的同时,并为之附上了生动而又形象的旁白,带领同学们更进一步的接触与了解鲸,真正的遨游在海洋中。

  泛娱乐时代,课堂也娱乐,娱乐精神已经随着新生代的老师弥漫到校园和课堂当中来了,而今天林老师把娱乐精神为教学所用,幸而用得恰到好处。一个灵气智慧的林老师,一个百变激情的林老师。

  教学又迎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老师们又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来设计自己的课,不必在乎强调了什么,只要课堂让孩子们学有所得,上得有成效。呼唤朴素的语文,呼唤真实的语文,呼唤实践的语文,呼唤本真的语文。

【五年级语文《鲸》评课稿】相关文章:

《鲸》评课稿07-19

语文评课稿11-09

语文评课稿01-08

《比尾巴》语文评课稿10-26

小学语文评课稿06-20

语文坐井观天的评课稿07-30

小学语文评课稿[经典]12-10

守株待兔语文评课稿10-04

语文《背影》评课稿10-19

语文《灯光》评课稿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