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时间:2024-06-07 22:12:53 美云 稿件 我要投稿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通用10篇)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欢迎阅读。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1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正确千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整节课上李老师的安排很紧凑,上得很扎实,学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处理教材

  虽然教材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安排了2课时,但是“千、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是连在一起呈现的,有许多老师在第一课时会安排先认识这两个计数单位第二课时再来进行各种练习。这样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章老师安排认识先“千”,再认识“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改造、重组后的学习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的课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清晰地梳理数数过程。

  课中李老师出示“千字文”,通过课件逐一出示:同桌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观察等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习的欲望,“1个百、2个百、3个百……”的数数过程是正确把握和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而一层层100个小方块的慢慢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重点的落实到位。

  三、巧妙的练习设计,重视生成资源

  如从497往后数十个数,并从这十个数中选一个进行研究这个设计既解决了本课难点会读拐弯处的数,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内容的权力,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练习了在图上圈数以及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技能。

  四、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的指导

  李老师通过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和一千颗黄豆杯里有多高的实物操作,在指导估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听完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不够,对学生不够放手

  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千的组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以这一环节之后安排一个实践操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又如在拨计数器时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这节课上计数器的实物只有李老师手上的教具,这个环节都是一个学生拨别的学生看,个别不看的学生老师也注意不到。我认为学生学具袋里的小计数器不妨拿出来让学生都拨一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满十进一”,建立表象。

  在学生展示第一次圈数出错时,不妨让其他学生来辩析,来纠正,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示正确的圈法。

  二、利用对比强调数值制

  反馈圈图和拨数练习时,师问:“从1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204”“从9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1000”。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明确数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让这一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时间的把握

  有个别的地方的节奏比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页杂乱的小正体后让学生猜一猜具体有多少个时,学生应该能够很快意识到是无法数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测的时间就过多了。要是学生能说的时候,老师就不用代替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不用重复了,综上所述,这节课确实值得我学习,值得我思考,同时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2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围绕2个核心任务,凸显重点 突破难点。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人文结合,兴趣十足

  有人说数学课是理性的,数学味十足的。李老师通过“千字文”引入,使数学课有了“韵味”,孩子们在千字文中,学习“计数单位间”的`进率。同时引用“三字经”中“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告知学生,在我们古代很久以前就有这样计数方式。引发学生阵阵感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数行结合,突破难点

  在学生认识了计数单位之后,李老师讲“千字文”通过多媒体转换成“小正方形”,直观的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在课堂中,通过文字与小正方的转换,学生突破“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

  三、活动导学,有效课堂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安排了2个核心活动,整节课都是围绕着这2个活动进行教学。数千字文和拨珠子数为导学,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借助千字文让学生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字。一个一个地数数,10个10个的数,再到100个100个数唤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也让学生自主探究有自己的认识。通过拨珠子活动,突破教学难点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在活动落实操作中,活动一学生比较顺利,利用已有认知快速数出文字正确数量。在活动二中学生在拨珠子的时候,通过边拨边数,突破“拐角数”这个难点。同时李老师不仅关注有优生的发展,同时非常注重后20%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以多帮一”的形式,打破了“优生发言、差生无言”的局面,真正呈现了“有效课堂”

  四、实际结合、培养数感

  数学中十大核心素养“数感”是我们课中最易遗忘的实物。本节课,李老师通过2个猜想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培养。先出示100颗黄豆的瓶子,让学生在这个基础上,猜想1000颗黄豆有多高,比划之后,李老师再拿装有1000颗豆子的瓶子去度量,既有猜想,又有实际作证。接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让学生猜猜生活的数,比如:多媒体座位、操场可站的人数等。这个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即使在课堂结束时,学生还意犹未尽。我想这就是一节好课。

  以“活动”促学,这是现在数学课的流行趋势,李老师不仅跟上趋势,也能抓住“趋势”的“利弊”,在后20%学生方面,加强关注,真正呈现有效课堂。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3

  江老师的课堂不事“雕饰”,不求“奇险”,真实、自然、质朴,但却追求着“无痕有为”的教学。所谓无痕,是指新知识学习与学生经验的无痕对接,知识技能与观念建立的无痕融洽;所谓有为,是指学习材料与学习任务的精心设计,教学进程与教学反馈的有序推进。

  一、新知与经验的无痕对接

  有效的学习应该是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唤醒、激活、利用、整理和提升。从这个角度上讲,对于学生现实起点的真实把握与处理,无疑是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我们看到,“读数、数位、大小”的已有知识,通过“关于100你知道什么”、“写一个比100大的数”这一个问题得以唤醒、激活;我们看到,“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介绍组成”的'人物,不教而会,水到渠成,这是因为“百以内数的认识”学习经验得以顺利迁移。在起点的基础之上,老师寻找恰当的时机有效的整理与提升,如:“末尾的0不读,中间的0读”等等方法,经过老师的总结得到清晰整理。学生的认识从“具体读写”到“掌握方法”有了提升。

  二、整体与分层的有效结合

  “大任务布置、分层次反馈”是江老师教学开展的主要方式,也是本节课的又一大特点。

  任务一、“用数字卡片0、1、4摆一个比100大的数”—意图:巩固读写组成。

  任务二、“看计数器图,126、304、949,读写、介绍组成”—意图:教学读数、写数、数的组成。

  任务三、“用5颗珠子,摆一个最小的数,最大的数”—意图:教学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值得欣赏的是,这些整体任务之后的分层次展开,利用的充分、反馈的有序、详略得当。以“126、304、949”这三个数的教学为例,“写、读、说”的整体任务之后,教师进行分层反馈,及时巩固新知,又穿插新的分层任务;126往后数5个,304往前数5个数,949十个十个往后数5个,999加上1是多少。设计巧妙,既巩固了新知,又将数数中的难点拐弯的数蕴含其中,层层推进。

  三、知识与观念的相互融合

  千以内数一课,知识技能目标较多,前面提出读法、写法、组成、大小等,都是基础层面知识的技能,教师还加强了学生数感的培养,尤其是对“位值”的体验,学生建立起了“位次”感。我们看到,学生对位值的体验是从“满十进一”的计数过程开始的,例如:利用计数器讨论“300少1是多少,999多1是多少”,从正向和逆向两个方面感受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百千的认识”,数感培养的另一个方面是建立数的实际大小的观念,把握数的相对大小。1000究竟有多大?1000与500、100、10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教师通过图、物的直观支撑,让学生具体感受1000个小立方体有多少、1000张纸有多厚,帮助学生建立1000的大小观念。

  课的精彩不仅在于亮点纷呈,也体现在江老师的上课风格与课堂设计等等,一节质朴、自然的课中,无痕的追逐着有为课堂,耐人寻味,值得赞叹。

  “学无止境”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让我体会到数学课堂需要返璞归真,归于学生的真实学情,归于内在知识的真正价值,归于外在形式的本真有效,归于数学思想的点滴渗透;这样,才能用数学本身的魅力感染学生,点亮课堂。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4

  在听了李老师上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这堂课后,我想对于这堂课的关键问题设计提几点想法。

  一节数学课,成败与否,关键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在《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们对关键活动的设计、提炼、经过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节课两次关键活动设计变动来看,设计逐渐清晰、简约,体现了以下2个理念。

  理念一、让关键活动更具有文化味儿。

  朱乐平曾经说过:数学也是有文化的科学。教学中也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把圆点图这一素材换成千字文,进行1000的第一次探索。一方面,千字文这个传统的素材,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的认识1000的.好素材。不仅能让孩子认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这个数学关键知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古人早早就依据数字规律,设计版本千字文,体现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中国古人的聪明智慧。另一方面,活动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由三个细碎的小问题变成了2个独立到合作的活动,使课堂避免了一问一答的“牵扶”模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交流探究。

  理念二、让关键活动指向学生的学习疑难处,重视数学活动积累。

  在第一次活动设计当中,只有动笔活动。磨课后,我们都觉得数学课应当要重视数学活动的积累,应当创设条件让孩子进行动手体验。所以针对课前调查中,学生拐点数特别难这一学情,设计了活动2中,让孩子们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你拨我查,这一动手环节。充分发挥计数器的作用,让孩子们深刻明白“满十进一”,拐点数的原理。这样的设计指令清晰,学生在操作的基础理解概念,学生学习知识更为容易,学习难点自然突破。

  从这次磨课、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上的关键活动设计可以从以下这3方面进行突破。

  1、在新旧知识“关联处”设置关键问题

  2、在学生的思维困惑处设计关键问题

  3、在新知学习的关键处设计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告诉、单向的灌输而是关键问题引领的知识网络的建构过程。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5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整节课上得相当扎实。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生生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使的整堂课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发言,整体效果很好。我主要和大家交流以下几点:

  一.三项注重:

  1. 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基本素养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新课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本节课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量更大了,难度增强了,吴老师为发展学生数感提供了各种素材。首先观看万人阅兵仪式,通过估一估初步感受大数的存在,用100这个数来描述已经不能满足生活的需要,这时就需要学习更大的数。其次再通过数红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充分感受1000的大小,再次加深对1000的感知,完成了概念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化,帮助学生建立了1000的数感。

  2.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吴老师在课堂中十分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在教学新的计数单位“千”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三个计数单位“个”“十”“百”,知道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十;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从而引出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通过这种旧知识的迁移,不仅轻松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还让学生掌握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 ,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 因此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吴老师在本节课一直让学生的手和脑一起动起来,从利用计数器拨珠数数,到利用数红豆认识计数单位,最后利用千字文数形结合找出指定字,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操作,真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两个关注

  1.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评判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并不是看教师的突出表现,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有所发展。然而学生有序完整的语言表达和大胆精彩的回答问题,无疑会给精彩的课堂增添无限色彩,给人带来无限的惊喜。发展学生语言数学老师不能置身事外,尤其在数学课堂上要抓住一切培养机会。本节课中吴老师采用先示范,再渗透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第一次数十颗豆子的时候就问学生:你是怎样数的?学生回答:我是一个一个的数。紧接着教师就追问:一共数了多少个一?学生答:十个一。教师及时示范说“一个一个的数,十个一就是十。”这样就为学生提供了语言的范本,到了第二次数百颗豆子,老师一问你是怎么数的,孩子们很自然的说出了数的方法。最后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第三次数一千颗豆子的时候,学生很轻松的就说出“一百一百的数,十个百是一千。”这看似无心的问答,每一句话都透露着教者的智慧。在这节课中,吴老师还采用了借助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体现在练习环节,孩子们一边动手利用计数器拨珠,一边动脑思考数数的过程,还要动口用语言描述拨珠的过程,有个学生说的非常好“百位满十向千位进一。”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导,逐步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2.关注对学生评价方式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评价是否有效,就是要让评价不仅是一种对与错的判断,更要具有开启智慧、拓展思维、引领方法、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善用语言指导评价。整堂课中教师的评价内容很丰富,不仅关注学生全面的学习行为,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你真有方法”“你真会观察”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你思路非常清晰”是对思维方式的指导;“你能说的'更清楚一点吗?”是对表达方式的指导;“你们操作的很认真”“说停就停真不错”是对学习习惯的指导。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爱抚、一句赞美都可以满足学生求知若渴的心。总之,循序善诱的语言评价中随处可见教师的教学机智。

  三.一点改进

  吴老师是一位年轻好学的老师,所以我诚恳的的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能更加精细一点。

  主要在以下几点可以改进:

  1、在学生操作的指导上应该更精细一点。比如让学生在展示平台上合作完成数100颗红豆时,吴教师是在学生中巡视。建议教师可以台上台下兼顾,放手让学生自主操作的同时,也要多给学生提出方法指导,千万不要置身事外,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就不会出现多了一颗豆子的意外。

  2、在学生活动设计上应该更精细一点。在第二次数豆子时,建议不仅让学生在展示平台上数,同时也可以让所有学生一起来数,因为教师给每个小组都提供了百颗红豆,教师可以打破格局,不受教室座位的影响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见证“十个十”是大家共同数出来的。

  3、在数学语言的使用上应该更精细一点。例如在学习“个、十、百、千”这几个计数单位时,建议教师应该给学生清晰的分辨计数单位和数位的区别,从而初步建立数位顺序表的模型。

  4、在练习的处理上应该更精细一点。练习环节教师安排了三个拨珠练习,“从98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20;从220起,一十一十地数,数到310;从800起,一百一百地数,数到1000 。”吴老师一次性的出示在大屏幕上,所以有些学生在第二道数数题时,出现了“280 290 300 301 302”这样的错误,如果教师能一道一道的出示并强调数数的要求,我相信不会引起孩子们的混淆。

  总之,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是一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让孩子学得轻松,在愉悦中自主的探究知识,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6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深刻了。随后,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二、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数。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985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随后, 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深,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7

  一、 亮点

  1.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宋老师仅仅围绕1000以内数的顺序,首先按照一个一个地数,突出10个一是十;然后按照十个十个地数,突出10个十是一百;最后按照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数,特别是拐弯数数的时候,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能够做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

  2.注重课堂教学的调控。在教学中,老师及时对课堂突发的状况进行调控。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能够随时关注学生听讲的状态,通过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回归听讲。

  二、建议

  1.1000以内数的顺序,教师不仅要通过动态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一个地数就是从个位一个一个地拨珠数数,一十一十地数就是从十位拨珠,一百一百地数就是从百位拨珠,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还要注意结合计数器,让学生感受到整数的计数规则“满十进一”。

  2.课堂的导入还有待探讨。学生只是凭借生活中的经验感知,还是远远不够的。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需要借助直观的情境,直观地材料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直接让学生猜二年级的学生人数,再通过二年级的人数推理全校小学部的人数,以至于初中人数和高中的人数,这样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对大数的感知。因此,对于课堂的引入还有待思考和探讨。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8

  胡老师的课,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游戏、猜想、探索、讨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课堂中,吸引我眼球的主要有这样几点:

  1.素材的选取,新颖别致

  课始,胡老师率先出示了一篇千字文,让学生估数。使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探索估计的方法,五个五个地,十个十个地,一百个一百地,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和估计意识,又为计数单位百的教学做了铺垫。另外,千字文这一素材一直贯穿在新授中,如让孩子在文中找到第352个字,使学生先找到3个百,再找到5个十和2个一。还有感受第470个字和470个字的'区别,也就是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可以说,千字文的用途被无限放大了。

  2. “由表及里”——重视培养数感

  由千字文引出的对大数——1000的认识后,胡老师又通过数小正方体,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一千。既认识了计数单位,又直观感受到了每个单位的大小。然后通过找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找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让他们在具体的表象中感受数的大小和组成,由此建立数感。

  3.“画龙点睛”——课件的直观演示,学具 的充分利用

  本节课胡老师利用数字数、数方块的活动,通过课件的精彩演示,形象地呈现了计数单位,十、百,达到了数形结合的效果。同时计数器拨数满十进一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特别在突破难点--拐弯处数数时,如在999往后数1个数,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满十进一的过程。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深刻。整堂课课件的直观、立体,使得整节课有了点睛之效。这几个环节中,陈老师都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数形结合,把握数的意义本质基础让理解突破数数这一重难点。

  在我印象中,数的认识类型的课比较纷繁复杂,它包含了数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如何有条理有脉络地安排各个学习环节,是比较难的。而师傅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学习。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9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王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这节课,王老师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数感,通过数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正方体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在数数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数。

  2.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王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王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王老师结合大屏幕小方块的演示和指导,尽量让学生说。通过理解数的组成来帮助数数,突破了难点。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基础知识教学扎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10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首先,徐老师以北京体育馆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这个场馆大约有多少人,大家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100大得多,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这个教学设计上的激趣引入,过度自然、流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读、写千以内的数以及说出数的组成。

  徐老师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数数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耳,动眼,而且还要动手、自己想、自己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动参与学习,从中获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内数小棒,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数这个环节,我们既感到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我们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在读数、写数教学时,徐老师训练学生说的比较到位,从摘苹果这个环节中,我们就能感觉到,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不足之处:

  1、要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教学中应不急于走教案,还应充分注意课堂的生成。

  2、低年级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适当地使用评价性的语言。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相关文章: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04-08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08-09

【经典】《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4篇10-12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5篇)08-10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5篇08-09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汇编5篇)09-21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通用5篇)09-21

《千以内数认识》评课稿(集锦5篇)09-21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