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专列评课稿
语文阅读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
《燕子专列》评课
语文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目标体系:既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于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的讨论十分的激烈,因为这两个目标定位直接指向语文课程的两个基本属性:知识与能力是工具性的范畴,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性的范畴,孰轻孰重争论不休,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又谈何容易。
可是,在参加的各种活动中,很少听到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讨论,我想这是因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结果性目标,比较容易显性和量化,是否达成比较容易判断,而过程与方法是过程性目标,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课一结束就很难去考证。但是,个人认为过程与方法目标十分重要,是体现新课程目标设置的一个亮点,所谓的三维目标和原来的教学目标相比,不就多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吗?
那么我们的课堂中如何来体现过程性目标呢?我就最近听的《燕子专列》一课,谈谈自己的理解。
首先,教师要有过程意识,学习就是一个过程,是一个时间概念。甚至有教育专家偏激的是:学习就是浪费时间。可见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把学习的过程充分的展开,让学生去尝试、去经历,只有经历了错误和失败,他们才会有对正确的追求、对成功的渴望。比如,在《燕子专列》这堂课中,老师让学生尝试做瑞典政府的发言人,来呼吁居民们拯救燕子这一环节时,就把过程展开了:学生自由说---老师反馈引导---学生提升。这就是一个过程的展开,学生充分的.经历了学习的过程。
其次,过程性目标要体现教学增量。如果为了过程的展开而展开,在同一个教学层面上展开,那是在浪费教学时间,所以看一个教学环节的展开是否体现过程性目标的关键在于学生有没有提升,教学有没有增量。比如,教师让学生抓住“纷纷”“四处”想象哪些人,来到哪里寻找燕子?这一环节,如果在学生自由准备的基础上,教师不断的引导,让他们想象这些人的神情、动作、语言,使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进一步发展,那么这一环节学生就得到了提升,教学就有了增量。相反如果在学生自由准备的基础上知识反馈,不管学生说得如何都加以肯定,那么学生只是在简单的重复,不会有发展,教学也就没有增量。
第三,过程性目标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通过前面的两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引导在教学环节展开的过程中取到关键作用,她就像梯子一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
【燕子专列评课稿】相关文章:
1.课赛评课稿
2.《跳高》评课稿
3.寒号鸟评课稿
4.班会课评课稿
6.灰雀评课稿
7.班会课评课稿5篇
8.司马光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