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变的小手套评课稿

时间:2021-11-02 12:30:28 稿件 我要投稿

会变的小手套评课稿

  今天听了吴老师的《会变的小手套》这一课。

  《会变的小手套》是二年级美术教材中的一节“设计应用”课程。吴老师重视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本课要求学生达到的教学目标是:

  1、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通过对手套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在课的开篇,吴老师以课堂生活化的教学导入抓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事物展开接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也引出了这节课的内容,这是再自然不过了。学生也很感兴趣,所谓“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整节课学生爱学、想学、主动去学,这是我所钦佩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吴老师以手套兄第的口吻开始游戏,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合情合理的展开。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中,通过发散性思维获得新的形象。这些新形象经过简单添加,装饰就会变成各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这样的教学方法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实在是妙!

  我认为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生活化倾向的教学手段。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生活元素把基础知识、技能技巧、作品欣赏和综合评价整合串联起来,以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总结《会变的小手套》的听课心得。我觉得在美术教学中成功地运用生活化倾向的教学手段。需要把握好发现、体验和创造生活美三个环节。

  1、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有两种形式:一是走出去。带领学生走进广阔的大自然、观察、写生、欣赏,发现大自然的美;二是带回来,结合课堂教学需要,把生活中的素材带到课堂上来。吴老师的课正是把学生熟悉的.手套引入课堂,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

  2、如何体验生活中的美。我认为可以分三个方面来讲:一是多媒体。借助多媒体的展示、演绎、比较等功能.真实地还原生活景象。给学生以跨越时空的视觉、听觉冲击,直观地体验美。二是实物。课前有针对性地准备教学需要的实物用品,通过展示、欣赏、解读来体验实物所承载的艺术美。三是学生作品。通过现场展示学生创作的作品,在综合评价中去发现、体验美的存在。只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美,并且有了自己的审美情趣。才能激发起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美术教学生活化,不是简单地让生活走入课堂,而是要让生活之美走入课堂.让生活之美与艺术之美融为一体。

  3、如何创造出美的作品。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为学生留出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各种生活化元素串联整合起来.使之服务于整节课的教学目标。吴老师通过手套的一系列变化,把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串联起来,发挥了学生想象思维,作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通过听师傅的课,向师傅学习。我想一堂成功的美术课,不仅要合理借用生活化素材。使课堂形式活泼、新颖。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而且要善于通过一个或几个主题把各种素材综合运用起来,做到编排有序,使用得当。吴老师这一课留给我很多思考和回味的东西,这将成为我前进路上的明灯,指引我今后教学的方向。

【会变的小手套评课稿】相关文章:

1.会走路的树评课稿

2.课赛评课稿

3.《小稻秧脱险记》评课稿2则

4.《跳高》评课稿

5.寒号鸟评课稿

6.班会课评课稿

7.《大海睡了》评课稿

8.灰雀评课稿

9.班会课评课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