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音和鸣评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那么问题来了,评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音和鸣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音和鸣评课稿 1
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以精听乐曲为主的音乐欣赏课,可称“乐曲型”音乐欣赏课。如,《梁祝》《蓝花花的事》《红旗颂》《沃尔塔瓦河》等,教学时宜采用“精听”方式。应以整体聆听和片段聆听相结合,教学的重点也会指向欣赏乐曲的多个方面,如,熟悉乐曲主题,了解乐曲结构,关注乐曲的演奏形式及乐器;分析乐曲的表现特点,理解乐曲表现内容等等。还有一种类型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组材的欣赏课,也可称“主题型”音乐欣赏课。如《传统是条河》《环球音乐旅》《梨园风采》等,这种类型的欣赏是以了解一种音乐体裁或一类演奏形式为主,教学时可以采用泛听的方式,即结合单元主题的要求,欣赏音乐时找到主要的切入点引导欣赏,让学生了解音乐体裁的形式特点、器乐音乐特点、不同演奏形式的表现的特点等等。由长沙市二十六中戚一明老师设计和执教的《八音和鸣》一课,为我们提供了“主题型”音乐欣赏课的几种教学方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是采取音乐片段式欣赏教学的方式。在该课的教学中,总共涉及到了八首乐曲的欣赏,戚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片段欣赏”的方式,选取乐曲中最能为“目标”所用的精彩片段集中欣赏。本人认为,这是一种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在一些特定的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教学中,可以大胆运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对音乐表现形式或体裁的认知,因需要让学生了解的音乐的表现形式、体裁及相关内容较多,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一般一课时会包括多种表现形式或体裁的认知及相关作品的欣赏。
如果每种类型作品的都采用全曲欣赏的方式,务必会占用较多的欣赏时间而减少对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如果不欣赏乐曲只讲解作品的类型及表现特点,学生虽然掌握了理性的音乐知识,却没了感性的体验,也失去了音乐学习的特性。所以,在此类学习内容的教学中,采用音乐片段欣赏的方式,应该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方式。即能让学生能多了解一些音乐的表现类型,具有理性的认知,又能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其经典的作品,了解其音乐的表现特点,积累感性的经验。同时能增加音乐课堂的容量,发挥单位教学时间里的最大教学效率,是值得我们尝试的'一种音乐欣赏教学方式。
二是紧靠主题目标设计音乐欣赏问题的方式。该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能重点认识一些乐器,分辨常见乐器的音色。该课的教学紧靠目标展开,欣赏音乐作品时的设问也是紧紧围绕器乐音色特点的了解。如,教学的开始就以“听音乐猜演奏乐器”的活动,聆听目标直指乐器的音色,且这种方式即活泼,又很有音乐性,还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音乐欣赏经验。又如,欣赏由教师本人现场古筝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中“江楼钟鼓”片断后问“古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欣赏《春江花月夜》中的“洄澜拍岸”片段时设问“你能听辨出哪些乐器”,等等。同时,整个教学中老师的导言和小结语中,也多次强调了解乐器音色的重要性。 “中国的古乐器内涵韵味,深邃而高贵,每种乐器的音色都具有其特有的个性,要想真正的了解中国民族乐器,品尝中国民族音乐的韵味,同学们还需加强音乐语言的学习,在课外多多接触中国民族乐器,欣赏中国民族音乐作品。”紧靠主题目标设计问题使音乐欣赏更具指向性,更易达成教学目标。
三是运用表格归纳总结音乐知识的方式。初中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在对音乐的聆听与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对音乐相关常识的理性认知,也是初中音乐教学应达成的主要教学目标。又由于受音乐教学时间所限,一般一课时教学中会纳入多种音乐类型的认知,此时,采用一种表格的方式将音乐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理性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条分屡细,一目了然。同时,通过表格中各项内容的比较,学生也更容易把握音乐的特点。戚老师在该课的教学中采用了两个表格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归纳。
如,用表格对各组民族乐器从基本结构、演奏方式、代表乐器三个方面进行的归纳比较;欣赏了《紫竹调》片断和《将军令》片段后,采用表格的方式对江南丝竹和苏南吹打从演奏乐器、乐曲情感、流行地区进行小结,让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这两种演奏形式的表现特点。
八音和鸣评课稿 2
一、课程概述
《八音和鸣》是一节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及其演奏作品为主题的音乐欣赏课。本节课通过介绍和欣赏多种民族乐器及其代表作品,旨在加深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目标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且具体,包括:
认知我国的民族乐器,并能分辨其音色。
掌握我国民族乐器的分类,即吹管乐器、弹拨乐器、拉弦乐器、打击乐器。
欣赏我国民族乐器的经典乐曲,如《将军令》、《紫竹调》等。
这些目标紧扣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音乐学习需求,为整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三、教学内容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且多样,涵盖了多种民族乐器及其代表作品。通过欣赏《草原上》、《三六》、《小放驴》等乐曲,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不同乐器的独特音色,还能领略到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魅力。同时,教师通过介绍乐器的结构与制作、演奏技巧及文化背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民族乐器的了解。
四、教学方法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教师采用了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方式,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乐曲的主题、结构、演奏形式及乐器等特点,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音乐的魅力。此外,教师还通过提问、讨论、归纳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过程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且流畅,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民族音乐经典作品《金蛇狂舞》,创设了浓厚的音乐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主体环节,教师通过介绍乐器、欣赏乐曲、分析乐曲特点等方式,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文化。在总结环节,教师通过归纳总结、提问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升了教学效果。
六、教学效果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民族乐器及其代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欣赏和分析乐曲,学生不仅提升了音乐鉴赏能力,还培养了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七、建议与展望
建议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可以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渗透,如将音乐与语文、历史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中感受音乐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工具,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八音和鸣》是一节成功且富有成效的音乐欣赏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加深了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还提升了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能够继续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八音和鸣评课稿 3
一、课程概述
《八音和鸣》是一节以我国传统民族乐器为主题的音乐欣赏课。本课通过介绍和欣赏多首经典民族乐曲,旨在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并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了解并分辨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和演奏特点。
学生能够欣赏并理解经典民族乐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讨论和比较,学生能够主动探索和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
运用多媒体和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民族乐器的演奏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创设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知:
介绍“八音”的概念,即古代对乐器的分类方法。
讲解几种主要民族乐器的结构、音色和演奏特点,如二胡、中胡、笛子、琵琶等。
欣赏乐曲:
播放《草原上》、《三六》、《将军令》等经典民族乐曲,让学生聆听并感受乐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旋律特点和演奏技巧。
课堂互动: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乐曲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总结归纳:
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强调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民族音乐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和视频,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民族乐器的演奏效果和乐曲的情感表达。
情境教学法:
创设音乐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的世界中,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互动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参与度: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见解。
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民族乐器的分类、音色和演奏特点等知识点。
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经典民族乐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情感态度变化: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得到了激发,对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得到了增强。
六、改进建议
增加实践环节:
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实践环节,如让学生尝试演奏简单的民族乐器,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创作等,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拓展教学资源:
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如引入更多的民族乐曲和乐器介绍,或者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八音和鸣评课稿】相关文章:
复习课评课稿04-08
教师是怎样评课的及评课稿04-23
印度评课稿04-22
《观潮》评课稿10-30
《长征》评课稿09-13
《麻雀》的评课稿08-13
景阳冈的评课稿03-22
《亡羊补牢》评课稿01-06
《乡愁》评课稿09-25
散步的评课稿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