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评课稿
教师用心设计的一节课就像一篇精心雕琢匠心独具的佳作。首先,它像一篇佳作必须有一个体现出写作者独特思考、深刻认识的中心那样须呈现出一个能充分体现教师在对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分析后而确立的既体现教学重点又体现教师独特视角的“教学核心”;其次,它像一篇佳作为表现中心而必须理出一个合乎逻辑的脉络清晰的思维过程那样须呈现出一个为更好解决已确定的教学核心而铺展开的环环相扣又循序渐进、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最后,当这样的“谋篇布局”之后,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让之前已基本确立的教学过程“突出重点炫出亮点”了。
刘老师选择的课题是《雨霖铃》,从教材文本价值研究出发,刘老师(似乎)把本节课的教学核心锁定在“离情”以及“离情的表达手段——点染环境、描摹情态和呈现心理”上,这是能充分开掘《雨霖铃》的语文价值的;而且,针对当前语文教学普遍不重视朗读尤其是不重视诗词吟诵这一现状,刘老师设计“因声求气”的吟诵环节更是能充分体现他拥有独特的语文关怀和广阔的语文视野。但是,从其整个教学流程的'施展来看,刘老师还需要再仔细打磨以“突出重点炫出亮点”。
那么,刘老师如何“突出重点炫出亮点”呢?本人以为可做如下调整:第一环节:吟诵—披文入情(通过吟诵来体悟“生离之情”);第二环节:品读—涵泳体悟(通过提问来赏析作者表达生离之情的3种手段);第三环节:迁移—千古相一(通过比较不同作者对同是“生离之情”的不同慨叹来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离情”及“离情的表达手段”的领会与应用);第四环节:归纳—高屋建瓴(通过归纳、全班诵读来再次强调重点。找不到恰当的措辞,只好用“高屋建瓴”,见笑了);第五环节:布置作业——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并从“环境、情态、心理”三方面入手去赏析苏轼“死别”之情的表达,形成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赏析文字。
从以上5个环节的设计看来,“教学重点的突出”应是毋庸置疑的了。问题是哪些亮点该炫出呢?这些亮点该如何炫出呢?
本人认为开头部分的“吟唱”绝对是亮点,能让师生马上产生耳目一新之感。刘老师可通过循环播放来创设情境以便学生进入“生离”之情境并借助“哪些词句能传达出离情?”的提问来加强朗读指导和进一步披文入情。另外,迁移部分的男女生朗读也是亮点,这里刘老师也可借助男女的不同组合以及激励性的评价(如奖励体现上海特色的小礼物)来把本节课推向高潮。
总之,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一个“教学核心”,然后围绕这一教学核心设计能突出重点炫出亮点的循序渐进又跌宕起伏的教学流程。当然,适切的教学手段的采用以及有效的教学评价的使用也是使得一堂课如同一篇佳作般受认可的重要因素。
【雨霖铃评课稿】相关文章:
1.课赛评课稿
2.寒号鸟评课稿
3.《跳高》评课稿
4.班会课评课稿
5.灰雀评课稿
7.班会课评课稿5篇
8.寒号鸟评课稿3篇
9.荷花评课稿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