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竹竿容易弯评课稿
《一根竹竿容易弯》是湘艺版实验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合唱歌曲。该合唱曲是由同名湖南民歌改编而成,改编者采用了多种演唱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相应的也加大了歌曲演唱的难度。杨庆老师选择这首合唱曲作为课堂教学竞赛的内容,也是对教师自身的一种挑战。教师在一个课时内完成整首歌曲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能较好地表现歌曲,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杨老师采取了“化繁为简”的教学策略,从容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这首歌曲的“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歌曲篇幅较长,歌曲共有50小节,是小学五年级音乐教材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首歌曲。二是歌曲采用了齐唱、二部合唱和轮唱等演唱形式。三是歌曲旋律具有湖南地方音乐的特色,且有些歌词需用湖南方言演唱,准确地把握歌曲演唱风格对学生来讲也有一定难度。杨老师在教学中是如何化“繁难”为“简易”,展开教学的呢?
其一,对教材作了恰当处理,降低了歌曲学习难度。教学设计时,杨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歌曲整体情感表达的前提下,对部分乐句稍作处理,使其变得简单。如,将合唱低声部切分节奏进行了简化,只在高声部较容易唱的十一、十二小节演唱切分,其它则改成非切分的节奏,这样学生就容易较准确地把握两声部合唱,还对歌曲中衬托式二声部进行了简化。同一首合唱歌曲,对于专业合唱队、音乐基础素养较好的班级和音乐基础素养一般的班级而言,在学习难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别,老师根据“学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正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障。
其二,歌曲学习时“化整为零,逐步突破”。如果按常规的教学,先出示歌谱,介绍歌曲,学生的第一印象就会觉得这首歌曲难度较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杨老师独具匠心,将歌曲分成了齐唱、衬托式二部合唱、二部轮唱等三个主体部分,逐层深入地展开教学。
歌曲齐唱部分的学习从介绍湖南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开始,采取“赏析”和“模唱”相结合的方式,学唱歌曲的主题。且特别强调湖南民歌特色音调的学唱,突出湖南民歌的演唱特点。如对“梭那一子郎当,郎当一子哟”、“猛虎哟落在平呀地哟”等旋律的细致体验与表现,对“竹(zhóu)” 、“缕(lǒu)”等字方言咬字吐词的把握,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对湖南民间音调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其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演唱风格也有了相应的感受。齐唱部分的旋律同时为衬托式二部合唱的高声部,也是二部轮唱的主题旋律,所以,对齐唱旋律的熟悉和演唱风格的把握,为后面教学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
衬托式的二部合唱的学习时,教师没有提及“分声部进行合唱”等专业术语,巧妙地创设了一个“为龙船队加油”的情境,即:让学生学唱两句劳动号子式的旋律,和教师一起,为龙船队加油。教师仅板书了低声部旋律:60 30∣60 30∣60 05∣6 0∣30 10∣30 10∣10 05∣6 0∣,采用“视唱法”的方式学习,且将旋律学唱融入情境之中,对学生演唱的声音提出了适当的要求,还采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多种合作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情境,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演唱中体验合唱的乐趣,感受歌曲的情感,表现“众人合伙”主题。这种“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指导学生的演唱,便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歌曲的第三部分是由主题旋律组成的二部轮唱。通过前面两部分的演唱,学生对主题旋律已很熟悉。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了二部轮唱在合唱表现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了解二部轮唱的艺术表现效果。同时强调了“轮唱”的演唱方法,如强调重音、稳住速度、控制音量、互相倾听等,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仅逐渐唱好了歌曲的轮唱部分,还充分地体会到了轮唱的表现效果与演唱技巧
另外,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歌曲的发展手法,教师对歌曲的创作技法作了简要的分析,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参与歌曲表现。这样,学生不仅明白了如何演唱好这首合唱歌曲,更重要的是从中领悟到了这种演唱的方式对表达歌曲情感所起的作用。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根竹竿容易弯评课稿】相关文章:
1.课赛评课稿
2.《跳高》评课稿
3.寒号鸟评课稿
4.班会课评课稿
6.灰雀评课稿
7.班会课评课稿5篇
8.司马光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