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评课稿

时间:2021-11-02 19:00:49 稿件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评课稿

  教学中常说到的一句话是跳一跳摘桃子,到底从哪儿跳合适呢?相信这是很多教师困惑的问题。在历下区组织的月展示课上听了《求较大数》一课,执教老师上的扎实有效,给我带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教会我从具体情况出发,纵向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现将课堂精彩之处和自己的感受记录如下。

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评课稿

  一、精彩课堂

  1、找准起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攻克重难点。

  《求较大数》是二年级上册《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内容,在学习了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后,安排了一节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内容《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这节课的重难点是: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也就是明确相差关系中“较大数”“较小数”“相差数”三个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一年级下学期学生学习求相差数时已经初步了解了较大数和较小数之间的关系,只是没有抽象出较大数较小数的概念,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经有的知识基础,以复习引入。先给出了同样多的一组绿○和蓝○各5个,让学生观察绿色的○和蓝色的○有什么关系,在比较的过程中引出了同样多(5=5)和一一对应比的比较方法,为下面的比较做好了铺垫;接着增加了2个蓝色的○,引导孩子再去比较两种颜色○的多少,孩子用:“蓝色的○比绿色的○多两个,绿色的○比蓝色的○少两个(7﹥5;5﹤7)”来概括。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去总结比较的过程,让学生再次明确了数量之间的'三种大小关系:同样多、多、少。同时让学生去回顾蓝色的○是由哪两部分组成?孩子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蓝色的○是由与绿色○同样多的部分和比绿色○多出来的部分组成。

  这个复习过程看起来很冗长,却找准了衔接点,充分利用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明确在明确了蓝色的○和绿色的○之间的关系后,这节课所需要掌握的数量关系,孩子基本上就理清了,这节课的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余下的时间只是要不断的明确这种数量关系抽象出较大数和较小数的概念就可以了,这样的设计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巧妙建模,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成形象的数学模型,提炼出问题的本质。

  较大数是有两部分组成的,“和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以及“比较小数多的部分”,这种数量关系在用语言描述的时候很拗口,而且孩子理解起来也困难,特别是在有具体情景的解决问题中。老师为了降低理解的难度,抛却了情景,利用复习准备中用过的图形和线段图,去分析较大数和较小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不是关系而是形状,孩子再碰到此类问题的时候脑海里首先呈现的就是线段、图形,这样就把抽象的关系转化成了具体的形象,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了问题的本质,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二年级数学求较大数评课稿】相关文章:

1.课赛评课稿

2.《跳高》评课稿

3.寒号鸟评课稿

4.班会课评课稿

5.《大海睡了》评课稿

6.灰雀评课稿

7.数学听课记录评课意见

8.班会课评课稿5篇

9.司马光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