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评课稿(精选4篇)
黄山奇石评课稿(精选4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第9课《黄山奇石》。
一、说教材
黄山奇石趣味横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黄山奇石有趣,作者写得更有趣。先总写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其他几块简写。作者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神奇有趣。
因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观看插图,阅读课文,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难点是对课文略写的“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等部分,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由想象。
所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的情感。
二、说教法
1、图文结合法:通过观看插图,欣赏黄山奇石,体会课文中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感悟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自主探究法:通过读课文、课件演示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积累丰富的词汇。
三、说学法
1、朗读感悟法。开展多种形式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分5个板块来具体我的教学过程及思考。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认识奇石美。
1、我的导入是这样的.:秋天到了,天气转凉了,燕子往南飞,树叶纷纷落下,田野一片金黄,红红的苹果挂满枝头。在这美丽迷人的秋天里,我们班组成了一个旅行团,去游览著名的风景区黄山。板书课题:黄山奇石。
2、然后出示中国的地图,让学生找到安徽省,知道黄山在什么地方。
3、最后通过对第一自然段中“尤其”和“闻名中外”的理解,认识黄山风景区四绝之一的怪石。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在这大好的时光里,老师组织学生“游”黄山,让直观图像与课文语言文字融合在一起,拉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课文的距离,使学生对“黄山奇石”产生共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第二板块:检查字词,感知奇石美。
1、首先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的要求自读课文,读完后我用ppt课件出示词语,学生通过认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巩固“风景区、胳膊、巨石、著名”等词语。
2、然后,我让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几种奇石,并领着孩子把奇石和课件中相应的图片一一对应起来。之后出示“作者具体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块黄山奇石,简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奇石。”这样一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
在这个环节,通过检查生字和说话练习,为理解课文内容、积累丰富的词汇作铺垫,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山景色之美。
第三板块:品位词语,感悟奇石美。
这里让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用心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具体写的黄山四块奇石的句子结合图片来品味,交流、朗读。
仙桃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通过“好像、飞、落”等词语,想像仙桃石的神奇有趣。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这里抓住“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些词语欣赏“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在这句话里学习作者使用“望、站、伸、指”这些动作把静态的奇石写成动态的手法。也可以让学生上台表演“仙人指路”。
而金鸡叫天都这块奇石的教学,从雄鸡的颜色“金光闪闪”,和雄鸡的动作“伸着、对着、啼叫”入手,通过观察图片与文字进行结合,理解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观看插图,让学生了解黄山奇石的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优美的词语、句子,让学生不仅感受到黄山奇石美,而且感悟到作者的语言美,简单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第四板块:延伸课堂,加深奇石美。
欣赏“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神奇有趣,那么让学生想一想“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块简写的奇石的样子,挑一块自己感兴趣的奇石学着作者的样子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提出了一定要求,所以这一板块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感兴趣奇石。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又给学生一个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第五版块: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学写本课的9个生字。
2、找一找黄山奇石的图片,给这幅图片配上一段介绍的文字,喜欢画画的也可以画上一幅黄山奇石图来展示。
2、情境体验法。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抽象思维弱,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突破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黄山奇石评课稿(精选4篇)2
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李老师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创造性地使用教学策略,注重教学技巧的运用。达到了“眼中有生──趣更浓”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活,语言训练实,课堂效果非常显著,突出了教学特色。
为了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通过充分感悟石之趣,感受黄山之秀丽神奇,进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李老师引导学生由“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这一中心句设问探究,采用了读、画、演、说、比等形式,辅以电教媒体的恰当使用,和学生一起重点研读了2~5自然段。学生在多感官的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处于积极主动的参与状态中。因为他们在李老师设计的,淡化了的教的痕迹的学习活动中,感悟到了文中所蕴含的情趣,被文中描写的奇形怪状的黄山之石吸引住了。这里有神奇的“仙桃石”,有趣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富有变化之奇的“金鸡叫天都”,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怪石,景色之秀丽神奇令人目不暇接。
1、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动手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描写四块不同特征的奇石的句子来体现。
2、配上优美的图片,学生入境入情的朗诵,渲染了气氛,通过对四块奇石的研读,使学生体会到黄山奇石的“奇”。
3、多媒体的运用出示的恰到好处,本节课先出示段落片段,让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读,来理解句子中的重点词。然后再出示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这样做可以不分散学生注意力,集中精力先读文再看图,达到双倍的效力。
不足之处:1、板书的设计应该在明了些、精确些。2、学习四块奇石的段落时,可先学习一块,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效果也许更好。
黄山奇石评课稿(精选4篇)3
在教学中,教师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孩子在赞美声中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在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无拘无束地参与学习活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师一句恰当的赞美能让让孩子欣喜若狂,拥有一种成就感。一句赞美的话并不难说,但是在平日的教学中发自我们内心对学生的赞美确实很少。其实,学生身上有很多动人之处,这都是要靠老师用心去发现的。赞美在孩子们的眼里,是老师对自己的认可、肯定奖励,他们常常从老师的赞美中来悄悄地衡量自己,从赞美中获得成功、信心。既然一句赞美的话对孩子们如此重要,我们为什么还还要那么吝惜赞美的语言呢?
保护学生大胆、奇特的想象。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更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刚踏进校园的学生,对学习充满了渴望,他们也很想通过老师、课堂来了解身边的人和事,来认识这个奇妙的世界。在他们的脑海里,有一套属于他们自己认识世界的独特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成人看来,可能是滑稽可笑,更有可能是嗤之以鼻。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独特体验是不被重视、不受关注,甚至是不允许的。不管什么问题,都求唯一答案,不允许独立思考。可正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才得以让孩子们在想象的天空自由的翱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他们可以不受任何束缚,特别是不受外界的约束,从而畅快的表情达意。为什么儿童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慢慢地下降,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为的破坏。作为教师再也不能成为破坏者,而应该是保护者、开发者。所以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自由想像畅所欲言,尤其是“天狗望月”“仙女弹琴”“狮子弹琴”等,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我的想像,我不禁为他们精彩的表现喝彩。很多时候,我们总抱怨学生的想象力太贫乏,思维方式太单一,这时候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
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们充分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尽情地表演。有很多老师忽视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经常是越俎代庖,这样一来,教得省事,教学任务又完成得快。但这样造成的后果确实相当严重,完全背离《课标》的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学习方式,改变一种学习习惯,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来实施课程改革。因而,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成为主人,老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对话与合作中学习,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接受,而是发生在对话与合作中的知识生成,它意味着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的。因而自主对话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唱主角的舞台,也不再是部分学生成功的乐园,而是生机勃勃,五彩缤纷的天地。
黄山奇石评课稿(精选4篇)4
《黄山奇石》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描绘了黄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文章构思清晰,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情趣横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熏陶。在《黄山奇石》一课的教学中,马老师不但引导学生读文、看图、想象黄山"四绝"的几个镜头,使学生感受到了黄山奇石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明白了黄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游客的原因,同时也使产生了进一步了解与欣赏奇石的强烈愿望,带着浓厚的兴趣步入对新知识的探索。而且在教学中还创设好一定的.活动情境,使课堂教学处于和谐、融洽、兴趣盎然的气氛中。马老师特别注意学生的诵读。在课堂上首先让学生范读,然后用“谁能比他读得好”引起学生比一比的兴趣,激发读的动力,还用配乐读以及齐读等的方式,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让学生“想读”的目的。马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教学中,马老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进行交流讨论以及表达自己的意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以及把自己独到的意见、理解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出来,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也能让每一位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激励。
要让学生重感悟,那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学生的思维圈在一个固定的范围里。要相信、尊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思考留给学生。
黄山奇石评课稿(精选4篇)5
今天,听了马老师执教的《黄山奇石》一课,可以看得出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自主的学习空间。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自然风光离学生较远,教师利用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始终情绪盎然,有声有色地投入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促使学生主体能动作用与现实环境的统一,使学生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实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的充分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创设出理想的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使教学不断发展和提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简到难地进行学习。教师采用随机教学法,把学习生字一一落实。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
在朗读中,教师不但运用了指名读、自由读、范读、齐读、同桌分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而且让学生评议,评后再读,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本节课重点指导疑问句的读法。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练读,目的是想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在读中体会感情,在读中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方式。
黄山奇石评课稿(精选4篇)6
《黄山奇石》一文主要讲了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中的一绝——怪石。课题中的“奇”字,就已向学生交代清本文所讲的内容,使我们知道课文要写的是石之奇、石之怪、石之与众不同,我们想要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祖国的黄山风景秀丽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意在激发学生们对祖国黄山的喜爱。听了蒋美华老师执教的这一课,留下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四方面:
一、抓住题眼,理解“奇”字
揭示课题后,老师就问:“课题中的‘奇’是什么意思?学生结合课题“黄山奇石”,了解了这里的“奇”是少有、特殊、奇特的意思,因为这样的“奇石”只有黄山才有。此时,“奇”字吸引了学生,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情绪基础。老师在课的伊始就紧紧抓住了题眼,把握了重点,使整唐课的学习围绕“奇”字展开,层层深入。
二、整体感知,找出“奇石”
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饶有兴味地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并暗暗惊叹,原来,黄山的“奇石”连名字都那么有趣。那神话故事中的“仙桃”、“仙人”、“金鸡”、“天狗”都在黄山聚会了,那童话故事中才有的“猴子观海”、“狮子抢球”也出现在黄山的山峰了。学生由此对黄山奇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此时,老师在板书时“用心良苦”,取用了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书写,使学生发现问题:文章的祥略写法,虽然只是二年级,但是蒋老师却巧妙地将文章的写作手法渗入其中,令人佩服、称道。
三、精读课文,欣赏“奇石”
学生真正领略黄山奇石的奇妙,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还是在学课文之时。老师在讲解这些石头“奇”在哪里时,让学生选择说,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补充,帮助学生感受黄山石头的奇妙。比如感受那“仙桃石”之奇妙: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感受。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这已经很神奇了。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在此基础上,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来体会“仙桃石”的奇妙与有趣,自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金鸡叫天都”的奇妙是一个“变”字道出的`。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可以想象太阳升起时天都峰上的景象,他们便能切实感受到“金鸡叫天都”的奇妙了。
四、挖掘教材,填补空白。
在教授完课文中介绍的奇石之后,蒋老师在课文结尾处让孩子们学做导游,带领游客欣赏景色秀丽的黄山,将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与提高。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既能体会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和黄山怪石的有趣,又能初步体会到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和传神。
【黄山奇石评课稿】相关文章:
《黄山奇石》评课稿10-07
黄山奇石评课稿(精选10篇)07-16
黄山奇石评课稿(精选5篇)10-11
搭石的评课稿10-09
《竹石》评课稿06-05
搭石评课稿04-27
《搭石》评课稿03-17
搭石评课稿03-22
荐《搭石》评课稿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