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评课稿

时间:2024-06-27 19:00:30 晓丽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评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评课稿

  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评课稿 1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书信”单元《给家乡孩子的信》一文是我国文学大师巴金老人在87岁高龄时写给家乡成都小学生们的一封回信。文章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殷切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对同胞的深深爱意。

  从三位老师同课异构的课堂实况来看,我认为秀娟老师的课堂设计最完美,流畅简洁,举重若轻;瑞娟老师的课堂和谐轻松,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而博博老师的课堂似乎不太尽人意,前松后紧,部分重难点知识当堂没有完成。

  秀娟的课堂:

  亮点:

  1、辅助小资料选择运用相当精准,可以说是恰到好处,最大限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比如:巴金简介小资料中提到入编中小学教材的部分文章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作者的距离;巴金老人的爱心善举用具体是数字和实例让孩子们体会到“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具体含义。)

  2、学生学习要求注重细节,反映出教师对课标、教材的准确理解和运用。(比如“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至少两遍”既有方法指导,又有具体的数量要求;书信格式用比较直观的一封信出示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建议:

  讲解部分再节约一些时间,用五分钟左右进行测和积累。

  瑞娟的课堂:

  亮点:

  1、课文重点词句理解细致,学生理解掌握情况很好。(“多么......多么......”去掉行吗?通过比较理解词语的表达效果,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课堂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但很多公开课上看不到了;还有对“生命开花结果”的分析重点突出,理解比较到位。)

  2、教态亲切温婉,课堂气氛和谐,学生参与交流积极性高。

  建议:

  课堂对话方式相对单一,师问生答,导致后半节课部分学生略显疲惫。

  博博的课堂:

  亮点:

  1、备课比较扎实。(教师手里拿着厚厚的几页打印的教案纸,里面有很多资料。)

  2、重视课堂练笔。(“多么......多么......”仿写句子,现场效果很好。还有后面的仿写段落,虽然时间不够没有落实,但是设计理念是对的。)

  建议:

  1、反复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文本的重难点以及课堂侧重点。

  2、对于气氛比较沉闷的课堂,教师要及时调整状态,要想办法激励更多学生参与学习交流。对于极少数愿意主动举手的同学要多鼓励,引导说对答案,然后重点鼓励。而不能更深一问,让其他学生更不敢开口。

  3、课堂问题设计不要太宽泛。(”巴金想告诉孩子们什么内容?“”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等问题应该放到相应较小的语境中或者具体段落中让孩子结合课文回答。)

  4、幻灯片的设置一定要提前试播。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否则会影响整堂课的氛围。(今天多亏了张伟)

  对于这篇课文,我有几点自己的'想法,和各位老师共议:

  1、”感动人物颁奖词“在课堂中出现很好,及时补充,让孩子对巴金的理解更近一步。但最好是教师仿照颁奖典礼主持人的语气读出来,最好有厚重的背景音乐;

  2、课后二题,摘抄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可以在课堂上当堂完成;

  3、既然是回信,倘若让学生猜猜孩子们的来信中说了那些内容,或者读了这封信之后还有孩子给巴金写信的内容,一则激发兴趣,二则深化主题。

  三位语文老师如果再讲这一课的话,可以将秀娟的设计和瑞娟的课堂组织有机结合起来,应该是一节很有味道的语文课。

  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评课稿 2

  今天上午,盛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家常课课例《给家乡孩子的信》。这一节课心情展示了盛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高超的临堂驾驭的技巧,以及浓厚的语言素养。

  说这一课是“家常”,那是因为地点就在自己的班级,用的就是本班的学生,没有先进华丽的教学课件,充其量只是几块小黑板,几支粉笔而已。课前盛老师独立设计教案,准备课堂材料,也没有进行多次试教。

  然而“家常”并不意味着“普通”,相反,这是一节相当精彩的“家常”课,对我们日常教学很有指导意义。首先,这一节课完整地展示一节课的全部环节。课前,盛老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在课本是留下预习的痕迹,写出自觉的感受,还让他们收集了不少巴金爷爷的资料。课上大家分析课文,体悟感情,交流资料。课后,让同学们将巴金爷爷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也培养了学生积累的兴趣与习惯。其次,这一节课将课堂、家庭、社会连接起来,充分体现了一种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奉献”是什么?在我们的身边、家庭、社会上有哪些无私奉献的人和事?你准备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开花结果?将巴金爷爷的名言贴于床头、桌边,时刻指导自己的.行动……这些问题与环节的设计早已让学生的思绪飞出了课堂,日常生活中,家庭、社会中无处不体现这种种精神,语文渗透于生活的每一时每一刻。

  再次,深入挖掘了文中所包含的指导学生写作的因素,将写作方法的指导落实于普通的“家常课”教学中。写作不仅仅源于水平、才华,更重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作者丰富的感情力量,是情感促使作者去表达。可见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多么重要。盛军老师颇具慧眼,发现并利用了这一点。后面的仿写练习,不仅升华了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而且也培养学生表达的兴趣与能力。

  总之,这是一节精彩的家常课。上课时老师的语气如能再亲切自然些,面部再丰富些,会更有亲合力与感染力,效果自然也会更上一层楼。

  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评课稿 3

  在六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共同学习了一篇饱含深情的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这封信不仅展现了作者巴金先生对家乡孩子的深厚情感,也传递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在这篇评课稿中,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评析。

  一、教学目标明确

  在这节课中,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即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巴金先生对家乡孩子的深情厚意,同时学习如何用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一目标不仅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需求。

  二、教学内容丰富

  教师在这节课中,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信的内容,还引导学生分析了巴金先生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同时,教师还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了巴金先生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他的思想追求。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也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多样

  在这节课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分析等。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了巴金先生对家乡孩子的深情厚意;通过讨论,让学生思考了如何用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巴金先生的写作风格和语言特点。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感受了巴金先生对家乡孩子的深情厚意,学会了如何用书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在课后的作业和测试中,学生也表现出了较好的掌握程度。这说明教师在这节课中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总之,《给家乡孩子的信》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教师在这节课中,明确了教学目标,丰富了教学内容,采用了多样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这堂课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得到了成长。

【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评课稿】相关文章:

课文评课稿10-04

课文评课稿10-13

课文评课稿通用05-19

《乡下孩子》评课稿08-31

课文评课稿集锦(15篇)04-09

课文评课稿范例【15篇】09-25

坐井观天课文评课稿(精选9篇)11-18

语文课文《杠杆》评课稿10-19

可爱的家乡评课稿10-09

课文《找春天》评课稿(精选13篇)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