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加几评课稿

时间:2024-12-05 17:06:55 林强 稿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8、7加几评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8、7加几评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8、7加几评课稿 1

  1、注重知识的迁移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锻炼身体跑操,先让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具体情境的问题中初步感知“凑十法”。8凑2,7凑3等,然后借助已有经验,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凑 十”的表象,并通过交流理解和掌握“凑十法”。最后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思考算法,算出得数。

  2、注重创设生活情境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设计的一些环节,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如在复习时 “小火车跑的`快”,在新课开始创设了我们每天锻炼身体跑操的情境;在巩固练习时设计了“比比谁最快”的情境,这些情境的设计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抓住了学生爱表现、求胜的心理,提高了课堂效率。

  3、注重口头表达的训练

  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说8、7、6加几的算法,凑十的过程。回答的形式有个体、集体、同桌,从孩子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教师训练的好,真正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与倾听能力。

  4、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培养

  在关键处如,教师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后,并没有直接结束,而是让学生想想还可以怎么编题,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也为后面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这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就有了两种方法。在师生相互交流中,学生体验了算法多样化。

  建议:

  1、复习中的9加几可以交换一下加数的位置,让学生算。

  2、8、7加几的算法可以借助9加几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或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教师加以引导。

  3、两种思路解完题之后,加上一个小结,这样学生更能体会算法多样化。

  8、7加几评课稿 2

  听了施老师执教的《8、7、6加几》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体:训练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具体评议如下:

  1.温过之新,导入新课。教师借助9+几的旧知引入8、7、6加几。凑十法的重点非常突出。

  2. 教学的重点难点非常突出,训练比较到位,特别注重学生口述算理的训练。通过:指名说,全班一起说算理等办法,让学生扎实,到位地掌握用“凑 十”法计算8、7、6加几。在课堂上,老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和作业情况,并适时加以分析,纠正。让学生能明白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巩固强化。

  3. 在教学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旧知的迁移,学习新知。在教学中,教师也注重对新旧知识的对比,感知和归纳,为学生理清思路,以便让学生更快,更系统地掌握新知。同时,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的情况,大加肯定。意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4.讲练结合,精讲精练。教师在讲完8加几的例题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分一分,凑一凑,算一算”的`过程写出来。而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准确地表述算理的基础上,施老师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在交流时,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同学听。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并且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8、7加几评课稿 3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关于“6、7、8加几”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对知识的复习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利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两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

  2、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

  3、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的会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有前后人数相加,有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计算的方法练习,例如在计算8 5=的时候强调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

  5、从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利用减法计算结果,很得出结果。可以说是整节课教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 5或5 8,7 6或6 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渗透。

  2、摆小棒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圈一圈或摆一摆,感受过程,计算结果也可以做到进行验算。

  8、7加几评课稿 4

  本周听了同级部毛老师的课,颇有感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尊重学生,发扬个性;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体还给学生。毛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做了大胆尝试。

  例如,在教学“8、7加几”的一课时,教学例题“8+7”时,因为学生已学过了9加几,有了凑十的经验,老师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7个,得15”;“8+2=10,10+5=15我是听妈妈说过的”。“7+3=10,10+5=15”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毛老师就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8、7加几”的计算题了。

  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而五彩缤纷、富有个性色彩。所以,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算法多样化的提倡就是其明证。毛老师在课中一开始解放了学生的'“嘴”,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经验说出了多种算法,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之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在教学“凑十法”上处理得当,没有把全体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方法上,让学生在教学进程中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肯定”了其他方法的“存活”,由此“凑十法”也深入人心。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8、7加几评课稿 5

  在听了某教师关于“8、7加几”的授课后,我深感这节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且重点突出。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反思:

  1. 温故知新,自然导入:

  教师借助9+几的旧知引入8、7加几的新课,这种导入方式自然流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复习稳固了凑十法的原理及方法,为本节课计算8、7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

  2. 注重语言表达,提升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充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凑十法的过程,让学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解决问题(如前后人数相加、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讲练结合,注重方法应用:

  教师在讲完例题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要求学生写出“分一分,凑一凑,算一算”的过程。

  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直接写出得数,体现了讲练结合的教学原则。

  4. 建议与改进:

  在写课本例题时,可以让学生尝试多种列法,如8+5或5+8,7+6或6+7,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逆向思维。

  可以增加一些动手操作环节,如摆小棒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计算过程,增强学习兴趣。

  8、7加几评课稿 6

  在另一节“8、7加几”的课堂上,我注意到了教师的一些独特做法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1. 挖掘教学用图,引导发现问题:

  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教学用图,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学会利用给出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调算法多样,鼓励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方法上,而是鼓励学生尝试多种算法,并肯定他们的创新成果。

  通过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注重细节讲解,强化算理理解:

  教师在讲解凑十法时,特别注重细节和重点内容的讲解,通过多次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扎实掌握算法原理。

  在课堂上及时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和作业情况,并适时加以分析和纠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建议与改进:

  可以进一步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儿歌、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提高学习效率。

  8、7加几评课稿 7

  在听了另一位教师的“8、7加几”课后,我对这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 突出学生主体,注重自主探究: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过程,体会如何去学习。

  2. 强化口算训练,提高计算能力:

  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通过多次练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在口算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原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3. 注重情感交流,营造和谐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亲切的语言、鼓励的眼神等方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

  教师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4. 建议与改进:

  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

  可以增加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8、7加几评课稿 8

  今天上午听了施老师的讲课,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上册关于“6、7、8加几”的课程,感触颇深。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复习充分:施老师对知识的复习非常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是利用凑十法来进行的,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一个数,这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地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

  2. 语言训练: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十分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

  3. 挖掘教材:施老师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如前后人数相加、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注重练习:在计算时,施老师强调可以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例如计算8+5时,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

  5. 结合儿歌:施老师通过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

  此外,施老师在讲练结合、鼓励学生思考、尊重学生个性等方面也做得很好,可以说整节课教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

  对于本节课,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5或5+8,7+6或6+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做铺垫。

  2. 摆小棒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圈一圈或摆一摆,感受过程,计算结果也可以进行验算。

  8、7加几评课稿 9

  听了施老师执教的“8、7、6加几”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具体评议如下:

  1. 导入新课:教师借助9加几的旧知引入8、7、6加几的新课,导入自然。

  2. 训练到位:教学的重点难点非常突出,训练比较到位,特别注重学生口述算理的训练。通过指名说、全班一起说算理等办法,让学生扎实、到位地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在课堂上,老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和作业情况,并适时加以分析、纠正。

  3. 鼓励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旧知的迁移,学习新知。同时,教师也注重对新旧知识的对比、感知和归纳,为学生理清思路,以便学生更快、更系统地掌握新知。此外,教师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的情况大加肯定。

  4. 讲练结合:教师在讲完例题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并要求学生把“分一分,凑一凑,算一算”的过程写出来。而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准确地表述算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在交流时,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同学听。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并且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8、7加几评课稿 10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曹老师讲的“8、7加几”一课,收获颇丰。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知识,对凑十法已有一定基础,因此对于本节学习的.8、7加几,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已经比较得心应手了。曹老师通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操作积极得出计算的方法,无论是算法还是算理都比较清楚明了,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整个过程中曹老师已经完成了由扶到放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尝试,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整个学习的过程,体会到如何去学习,很好地进行了数学思想的启发。

  我认为,本节课是一节成功的设计,无论从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是学习的结果来看,都是一节成功的课。

【8、7加几评课稿】相关文章:

8加几评课稿(精选5篇)10-19

《9加几》评课稿范文(精选11篇)11-13

9加几的评课稿范文(通用14篇)12-08

《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评课稿(精选12篇)11-07

加伏特舞曲评课稿07-23

能穿几串的评课稿06-02

十几减几评课稿(精选15篇)09-08

《十几减9》的评课稿06-11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评课稿(通用5篇)06-10

7的乘法口诀评课稿优秀(精选8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