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评课稿

时间:2021-12-31 19:06:53 稿件 我要投稿

如梦令评课稿2篇

如梦令评课稿1

  听了石老师上的《如梦令》后,我觉得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吃透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一堂课下来已经把应该掌握的东西牢牢地把握住了。如:一开始石老师就以旧带新,让学生通过诗与词的对比,一下子就把词的特点抓住了。(词有词牌名、句子有长有短等)。

  古诗词语言精炼,富有极强的表现力。诗人往往在寥寥几笔中容纳了丰富的内容,或表现极富特征的生活场景,或表达真挚丰富的思想感情。小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还不是很强,再加上一些字词在古今意义上的不同,理解起来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通过绚丽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或优美、慷慨激昂的语言为学生创设“诗境”。这样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体会作者蕴含在古诗中的思想感情。

  石老师的这堂课处处在为学生创设“词境”,中间有语言、图片、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先用自己的理解说说每句词的意思。同时她还利用文本多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出示“溪亭日暮”美景图后,石老师描述:“黄昏时候,太阳慢慢地从西边落下去了,晚霞染红了整个天空,远山、近水、亭子,树林都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当中。水面上波光粼粼的……那样的时候,那样的地方,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干什么呢?学生说到饮酒、作诗、下棋等等,他们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想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素养一个重要途径。石老师通过想象三个画面“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最后又把整体作为一幅流动的画,在想象画面的过程中,石老师重视学生古诗词的积累,语言的训练,为学生的语言文字打下根基。

  “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这首词语言精炼优雅,石老师引导学生抓住“词眼”——“醉”,品味语言,走进词人的内心世界,让学生体会到词人不仅醉在美酒中,还醉在美丽的风景中,更醉在幸福的生活中,把握住了词人的情感脉搏。

  李清照的作品分早期和后期两部分。后期作品多写凄凉愁苦,而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反映了她无忧无虑的闺中生活和豪爽开朗的性格。石老师将李清照的后期作品《声声慢》与这首词进行对比,使学生对李清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由读词到读作者,又由作者的生活、情感经历回归到本首词。通过对比读,让学生体会到年轻的李清照的生活、心境和年老时截然不同,读出了“醉”的两种情感,《声声慢》中是“借酒消愁愁更愁”,而《如梦令》则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从而产生比较强的情感冲击。

如梦令评课稿2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如梦令》后,我觉得这堂课教学思路清晰,语言精练,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分散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一开始李老师就以旧带新,让学生通过介绍李清照的资料,然后通过诗与词的对比,一下子就把词的特点抓住了,词有词牌名、句子有长有短等,教学中渗透词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来了诗与词的知识。

  李老师的这堂课中我认为最大的优点是处处在为学生创设“情境”,中间有语言、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先用自己的理解说说每句词的意思。同时她还利用文本多处空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出示“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惊飞鸥鹭”这些词语后,让学生读后想象,并用笔描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后教师通过播放乐曲吟唱这首词,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浓厚。所有这些,都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如梦令》的乐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更是提高语文素养一个重要途径。

  听了李老师的课后,还有最大的一个感触是品读《如梦令》后,拓展阅读了李清照的《声声慢》《夏日绝句》《怨王孙》《一剪梅》《永遇乐》等宋词,通过创设情境读,师生共同读,学生齐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读感受李清照高兴时和忧愁时的心情,感受词的字少内涵丰富,这是我今后的课堂中应该学习的。

  总而言之,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我受益匪浅。

【如梦令评课稿2篇】相关文章: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月相评课稿01-02

雨后评课稿12-31

左右评课稿12-30

关于评课稿12-19

研究透镜评课稿01-03

退位减评课稿01-02

合理消费评课稿01-02

传接球评课稿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