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评课稿(通用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评课稿来辅助教学,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评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鸟的天堂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鸟的天堂评课稿 篇1
人教版语文第七册《鸟的天堂》是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作者第一次描写“鸟的天堂”,运用先整体后部分的方法,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突出它的静态之美。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周老师执教《鸟的天堂》第二课时,便着重引导学生学习了这一部分,给我们展示了一堂清新的语文常规课。
虽然是一堂公开课,但老师没有走一般人想在一堂课上讲完整篇文章的套路。而是大致理解课题后,分析文章的前一部分写榕树的几个重点段。教师这样选材既符合教学课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这样能深入分析这几个段落,把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
在教法运用方面,教师的教法是灵活多样的。如在导入时,老师用一个美丽的传说引出鸟的天堂的由来,语言优美,引人入胜,不仅调动了学生,更为课堂设置的良好的情境。
教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目标下注重学生主体发展的精神。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倾听到想像,从感受到理解的种种体验。例如,教师在教学写榕树这一段落之前,先让学生整体感受文章。她不是让学生浏览课文或读一下课文,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饱含感情地朗诵课文。这一设计,教师强调了学生的听,突出了学生听觉,但同时,教师也训练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在闭起眼睛听的同时,必然随着教师的朗读脑中想像出一幅幅画面。
多媒体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展示了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作为一名新教师,周婵老师的课可圈可点。没有完美的课堂,每一次的不完美,正是为了下一次的完美蜕变。虽然,周老师的课在教学的方法和技巧上还有一些不足,但相信凭着周老师过硬的基本素质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这些问题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经验的积累而迎刃而解。我们相信,周老师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鸟的天堂评课稿 篇2
对于王老师的《鸟的天堂》这堂课,我的感受如下:
1、利用多媒体再现促感悟。
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王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获得课文内容,初步认识后,借助电教手段播放了"鸟的天堂"录像,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让学生感悟文章的重点句,反复诵读。当再读到"百鸟欢闹"这一段时,学生已学沉浸在期中,仿佛身临其境,此时再让学生写写你仿佛看到的情景,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2、词品句加强朗读。
文章的组词成句构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王老师抓住有关的句子进行揣磨,欣赏不断地提高其对语言感知的敏锐程度。如:教学第8自然段中"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学生体会到榕树的旺盛的生命力;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从而在心灵上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促使学生语感不断地增强。通过反复地诵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3、注重个性的体验和感受。
王老师设计这节课非常注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品质,那么在课堂如何体现学生的这种个性反映呢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呢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阅读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因此,学生在阅读中不是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的创造发现。例如:让学生模仿文章写鸟多,美,后欣赏视频后,让学生模仿段落进行防写。在让学生模仿小画眉的感受注重学生自己个性的表达。开发学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鼓励学生创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鸟的天堂评课稿 篇3
昨天一气呵成听了三位六年级老师上的课,我的确收获良多,三位老师从不同的课型给我们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在这里,我想谈谈冼苑仪老师上的《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巴金爷爷在文中描写了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由于时间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相同,第一次侧重给我们展示了黄昏时分大榕树奇特的美,第二次给我们展示的是清晨时分鸟儿们出来活动时群鸟纷飞的热闹景象。一堂课下来,我总觉得好象缺了一点什么,学生对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活动的热闹场面还是体会不深。仔细想想,是不是老师在处理文本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之间有些偏差?的确,生动的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我觉得语文课应该以文为本,通过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反复品度来感受“鸟的天堂”的美,过多、过长时间的课件呈现扼杀了学生的理解、想象,不能享受语言文字的美。所以学生也感受不到“鸟的天堂的确是 鸟的天堂”这个句子的含义。
此外,教师也没有抓住时机及时迁移“为什么这里能成为鸟的天堂?”,及时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还有,为什么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物有这么大的区别?老师也没有很好地突出是时间的不同,导致景物有这么大的差异。作者是通过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写出鸟的天堂在不同时间所呈现的不同的美。
鸟的天堂评课稿 篇4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杨敏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就倡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
一、学习目标的自主性。
学习目标的自主确立,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的学习目标来取代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一开课,杨老师就说:“我们初读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一问题,简直是“开窗放入大江来”,打开了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接着,杨老师又问学生:“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个问题成了寻找学生阅读起点的“探测仪”。教师没有向学生交代这节课我们要去学什么或要学些什么,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各自的情况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二、学习方法的自主性。
学习方法是不能移植的。让学生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就有了灵性,就会冒出创造的火花。课堂上,杨老师提问:“巴金爷爷在不同的时间看到两种不同的景象,一定都很壮观,要不他怎么会写成文章呢?我们也赶紧去看看好吗?你想先去看哪一种景象呢?”杨老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分成“观鸟团”和“赏树团”。准备好以后,杨老师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既可以单独学,也可以三人一伙,五人一组,自由组合,共同来学。在这个小环节中,老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自由选择学习的方法。“用你最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千万不要小看“最喜欢”这三个字,往深处说,它体现了阅读教学中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最后,提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已是一句至理名言。阅读教学追求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教材,在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这节课,杨老师在这一点上做得还不够。
鸟的天堂评课稿 篇5
前不久,有幸聆听了一些著名特级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的示范课,其中田东英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田老师以她优美的教学语言、娴熟的教学技巧、独创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带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巧妙地将语文实践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融为一体,充分展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整堂课,听课教师神情专注,仿佛在谛听一首自然流淌的美的赞歌。
一、诗化的教学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
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的诗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主动参与的欲望,给他们以优美语言的示范,还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浴冬阳,带来语言美的享受。田老师的教学语言亲切、甜美、流畅而生动,独白语言几乎达到了诗化境界,听她讲课犹如欣赏清醇优美的散文诗。开始部分,田老师用字幕导人巴金老人《旅途随笔》的语句,随即播放鸟的天堂实景画面,老师给镜头配解说词:“夕阳西下,天边只留下一片灿烂的晚霞。随着船桨轻轻地划动,我们来到了这株古榕树下。这是一株有着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枝叶繁茂,充满生机,它枯藤交错,硕大无比,远远望去,犹如浮在水面的绿洲,形成了独木成林的神奇景象。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经此处,把这个奇迹付诸文字,奉献给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旅途随笔》中的一篇文章。下面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美,发现美吧。”学生欣赏着课件画面,聆听着老师美妙的语言,不知不觉地沉浸到一种自然美的意境中。课伊始,情已生。
理解感悟“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是本文的难点之一。田老师在学生读书思考、小组交流,倾听学生富有创意的发言之后,进一步用课件演示加以突破,同时发挥自身语言的优势加深学生的体验:“这株老榕树已经有500岁了,但她还洋溢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跳动着绿色的精灵,闪动着生命的光辉。这是一株大树,这更是一首蓬勃、宁静、壮美的生命赞歌。”阳光照耀着满树翠绿的叶子,每个叶片都闪烁着熠熠光辉。充满动感的画面配以精当优美的描述,大榕树涌动的生命活力人目入耳人心,难点亦随之突破。
二、独具匠心地处理文本,实现长文短教
《鸟的天堂》一课篇幅较长,按常规设计需要 2~3课时才能完成。田老师在设计该课教学时,紧扣目标,突出重点,抓住难点,对文本作了大胆的取舍、整合,仅用1个多课时便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流程设计颇具匠心。在导人部分,教师配合画面的解说词其实已让学生初步接触文章 1~6自然段的内容。整体感知时,田老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抓住要点,培养速读能力。在此基础上,重点品读体味榕树的静态美和众鸟欢乐的动态美。对描写榕树大、榕树绿叶美和众鸟纷飞欢唱的语句舍得花时间进行品读,通过作画(老师画主干,请学生画树冠和气根)、想象、各种形式的朗读、小组讨论、改变原文呈现形式(把描写榕树绿叶部分改造成诗歌)、诵读、语言转换训练等方式,让学生真切理解、感受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和群鸟欢腾的幸福景象,从内心由衷发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赞叹。其间,指名画榕树时提供两张知识卡片,学生在阅读补充资料中对榕树气根和“独木成林”的奇观增强了理性认识。在品读鸟的动态美时穿插想象说话训练,用字幕打出句式:
想象空间三选一
1.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有的,有的。
2.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3.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时而,时而,时而。
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拓展说话,丰富了文本盏蕴含。课近尾声,再次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白色体验中回归整体,认识、升华情感。学生换位思考,真情表达,精彩迭现。且看以下教学片段:
师:(跟学生握手)您好,榕树爷爷。您已经五百岁了,但是看起来还像小伙子一样,特别精神。人们都说您是鸟的天堂,您怎么看?
生:我为鸟儿创造了温馨的家园,我用自己庞大的身躯筑造了鸟的'天堂。我相信将来无论是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之后,这里还是鸟的天堂。
师:为他喝彩!掌声鼓励。
纵观全课教学,由四大板块组成:一是引用《旅途随笔》的语句导语激情,速读全文,从整体上初步感知大榕树的美和群鸟纷飞之美;二是让学生细读第7、8自然段,作画诵诗,通过感情诵读品味感受榕树之大和充满生命活力的静态美;三是让学生品读12、13自然段,拓展想象空间,进行语言训练,感受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动态美;四是回览第9自然段,领悟人与自然、动物和谐之美,引用《旅途随笔》的语句作结。结构完整,省时高效,而情感线索清晰,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具有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之感。如此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源于教师对文本的独到理解,源于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深刻领悟,还依赖于教师创造性的思维视角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教育智慧。
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集诗人的智慧、演员的功力、主持人的风度于一身。赏析田东英老师《鸟的天堂》的教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只有凭借自身过硬的综合素质的支撑,才能把赏心悦目的语文课堂奉献给学生,才能使语文学习成为学生心灵的诗意栖居地。
鸟的天堂评课稿 篇6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有幸跟着工作室参加了玉环市环山小学组织的省小学语文30人研究小组第六次研究活动。聆听了5节研讨会,10个听课体会交流,还有专家的专题引领,收获满满。
在这几堂课里,我们既领略到名师大咖的大家风范,也感受到一线教师的独特风采。邓芳老师的《盘古开天地》很精心,祝响响老师的《纸船与风筝》很精致,杨丽佳老师的《鸟的天堂》很精神,张茜的《读不完的大书》很精巧,周璐老师的《狐假虎威》很精妙。
听之观之,在课堂中思考,在评课中体会,我想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要努力给予学生能带得走的能力,而这样的课例探讨活动,也正努力践行着给予老师更多带得走的思想的一种理念,让我深深感动。
听课容易评课难,每堂课都很精彩,真想一一写下感悟。可是很多时候,听的时候很冲动很激动,回家后却一动不动。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懒惰,不想再思考;二是因为能力差,提炼不出所以然。记得汪潮教授曾说:“课要有思想,有主张,有主题,才能让课立起来。”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杨丽佳老师上的《鸟的天堂》一课比较有思想,记得当时特级教师季科平就用了“思之宽、思之厚、思之深”进行了精到的点评,让我很有感触。
杨丽佳老师,号称“杨大人”。第一次听她上课,是《爬山虎的脚》,其课如人,大气磅礴。后来在几次网络直播课中进一步感受到她的才华和智慧。在《鸟的天堂》这一课上,我们再次折服于她的独到设计,她的幽默风趣,也叹服于她在课堂带给学生的学习力。
一、拓展着学,未成曲调先有情
《鸟的天堂》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精读课文,作者巴金。本单元的的人文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单元学习要素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我们平时在教学篇章页的时候,可能会让学生圈一圈关键词,然后干巴巴地讲解一下就进入了课文的学习。但是在杨老师的的课前学习中,她先带领学生复习以前课文中四季描写的句子,然后出示:四时景物皆成趣,把篇章页的导语巧妙转化为有形可见的学习活动。
更妙的是,呈现的这四个句子不仅仅只是四季景物,更为下一个问题作铺垫:“这些句子哪几句是静态描写?哪几句是动态描写?”篇章页的学习,不但指向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而且将语文要素有机地融合和化解,可以说为接下来的课堂打下了基础,做到了是“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比较着学,涵咏工夫兴味长
在词语教学中,杨老师对两个字的教学十分精妙。一个是“堆”字的教学。“这段话中哪些词让你眼前一亮?”当学生找到“堆”时,她又问:“换成一簇一簇可以吗?”然后让学生上来堆一堆,通过课件演示把树叶“堆”在一起,让学生品味这个词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化静为动的写法,在比较中体会了“堆”字的妙处。
紧接着,杨老师又问:“再看第7自然段还有哪个词也有这样的效果?”这一问很妙,学法得到了迁移,而且利用的是课文现成的文本。当学生很快找到“卧”字时,老师让学生换一换词语进行比较,学生想到的词语很多:躺、趴、坐、摔、睡等。杨老师没有去否定,而是让学生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在充分的语言实践中让他们自己去感受语言的精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躺”和“卧”的区别,杨老师出示了古人的三句诗:“弛然而卧……溪头卧剥莲蓬……卧听风吹雨。”在诗句朗读中感受“卧”字的文雅和化静为动之妙。通过这样的比较和辨析,启发学生的思考,促使他们自己去揣摩字词,品味涵咏,培养其语言的感悟力和敏锐度。
在教学生体会联想之妙的时候,杨老师让学生把联想去掉读一读,并问:“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在朗读比较中感受联想带来的画面感。
三、联系着学,墙内开花墙外香
林老师曾说过:“万物皆可比,万物皆关联。”杨老师整堂课最大的特点是处处有比较,时时有联系。学了“堆”字再学“卧”,从第八段又回到第七段,前后关联,瞻前顾后,迁移得当。
再如,教学“联想”的时候,杨老师又引入了其他课文中有联想的句子,强化学生的印象。在教学“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时,杨老师并不是孤立地将两者割裂开,而是通过“化静为动”这一方法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进行了整合和联系。在“堆”和“卧”的教学后,杨老师又出示了巴金其他作品里的文字,问学生:“哪个词化静为动?”然后巧妙地设置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试着填一个词,学生说了躺、躲、浮、藏后,老师出示了一个作者的词——“涂抹”,使学生感受到作家用词的独特。
接着,杨老师又出示了学过的课文《繁星》,让学生思考可以加点什么?学生说可以加上联想。然后再让学生把“有”变成“悬”,再次感受作者化静为动的写法。课的结尾,杨老师又联系了古诗中静态描写的诗句,再次巩固静态描写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我想,学生经历了这么一节“大容量”的语文课,他们一定能从“这一篇”走向“这一类”,从读懂走向“懂读”,从课内走向课外。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让我想到,名师的课堂也无非是个例子,借着这个例子我们老师要静下心来思考:观了这节课,我究竟能学到什么?这位老师的教学主张、教学思想是什么?我们应该在我们的课堂中践行怎样的理念?我想,这才是我们观课的目的吧。
鸟的天堂评课稿 篇7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榕树和热闹的鸟儿活动的场面,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汪秀梅老师善于抓住教材的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从自己对文本独特的见解出发,声情并茂地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她讲的是《鸟的天堂》的第一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学生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特点描写事物的写法。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能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新课标认为,语文既有人文性,又有工具性,语文课应该是语言文字训练课。在这节课中,汪老师能把字词抓落实。如,开头处,指导学生学习“做巢、树梢、应接不暇”等词,指导学生写“巢”字,并引导他们从意义上去理解,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应接不暇”,强调“暇”与时间有关系,指的是闲暇。另外,她注意让生比较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昭耀着我们的眼睛,每一片绿叶上都似乎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生读出有“似乎”与无“似似乎”有什么不同,体会作者写实与想象相结合。
2、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强调学生要快速浏览,而且每次浏览时都应把握每部分的内容,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善于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突出了教学重点。
汪老师从课文的总体入手,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然后抓住文章关键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如,她问:“作者几次到了鸟的天堂,什么时候去,第一次看到什么,第二次看到什么?”“作者第二次到鸟的天堂时有什么感慨?”“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重点学习第一部分(描写大榕树)。
4、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在这节课里,读的形式多样,有个人读,有集体读,有默读,有开声读,还有配乐读。我觉得汪老师导读十分到位,她不是含糊地让学生有感情读,而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生来读。如:“一株大树垂到地面……卧在水面上。”师让生先想想从一个“卧”字让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看出树的年龄很老,树很安详。师让生读出树的古老与安详。又如,“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让生用赞叹的口吻来读这句话。再如“……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师则让生先讨论“为什么绿叶上有生命在颤动呢?”然后让生读出叶子涌动之美;读出叶子一闪一闪之美;读出鸟儿归巢之美。等。
5、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本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出,汪老师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如,老师配乐读课文前部分内容,让生闭眼想象,问,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生回答的是各有不同,有的说:“是一棵绿的树。”有的说:“是一棵大的树。”有的说:“是一棵茂盛的树。”还有的说:“是一棵生机勃勃的树。”师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写在黑板上。另外,在谈对“似乎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的理解时,有的生认为是有风,叶子在涌动;有的认为叶子会发光,一闪一闪的;有的认为不是叶子动,而是鸟儿归巢了。老师一一表扬了善于开动脑筋的孩子,并让他们根据各自的理解,有感情地读出来。学生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下畅所欲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6、拓展得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汪老师善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假如你是第一只飞来的仙鹤,你会怎样呼唤你的好朋友来这住呢?
7、渗透写作文指导,使学生有所收获。
叶圣陶说过,文章不外乎是个例子。既然,文章是一个例子,我们应该通过教学,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在这节课中,汪老师善于引导学生从作者写作的方法的角度来学习。如,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树的特点,作者是怎样抓特点,写具体的呢?让生根据问题找出说明大榕树一方面特点的句子。通过在教学中渗透作文指导,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写作。
通过听汪老师的这节课,我觉得有过别地方做得不够到位:
1、在写话环节,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写。
2、在背诵环节,有点草草过场的感觉。
鸟的天堂评课稿 篇8
《鸟的天堂》是人教社教材十一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剖析江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我有如下感受:
第一,教师的设计理念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让学生紧紧围绕“阅读提示”的“三步曲”展开自学、小组学、全班交流学习情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出了重点段落7、8、12、13自然段,很容易就想象出榕树的枝叶茂盛景象和群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逐步将课文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第二,教学特点与课型特点吻合。《鸟的天堂》是写景抒情的文章,行文优美。江老师执教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用自由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积淀语言、内化语言。
第三,多媒体为教学起到了辅助作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感性材料。课文在写榕树大、茂盛,主要通过对枝干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孤木成林的榕树的勃勃生机;写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主要写了数量多、种类多,而且鸟儿生活得自由、快活。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展示了课件,让学生直观感知“鸟的天堂”,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听了江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这一课,我也有一些想法:第一,学生的朗读没有“飞跃”。虽然学生读的形式很多,教师也在尽量体现以读为主的教学特点,但是每次朗读时教师给学生的要求不明确,导致学生的朗读至始至终一个腔调。第二,教学深度不够。作为六年级的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读熟课文,理解词语,教师有必要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让学生从中领悟一些写作技巧,为习作的谋篇布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前车之鉴,后世之师”,通过这次评课,也让我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着、跋涉着、成长着……
鸟的天堂评课稿 篇9
上星期我就有幸听到王校长和孙主任两个人为我们老师们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可谓是有兴致至,听王校长的课就像是完成一道数学计算题那样舒心顺畅。然而今天听完孙主任的课后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劳碌了一天之后听了一曲优美的钢琴曲。
课前孙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激情互动,她富于激情的介绍,大胆的鼓励,孩子们热情的回应。“今天是孙主任给我们上课”“今天上课的地点不在教室”“我自信,我能行”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被孙主任给点燃了。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记得去年马文杰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王校长做点评的时候就说过一定要让孩子们多读书,是的好的文章就要读,再读、再读。听语文老师也说他们参加了以读代讲的学习,足见读书对孩子们的重要性。今天孙主任的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跟着孙主任的课好像我就是一只快乐的鸟儿在榕树上自由的飞翔。巴金先生的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美丽的大榕树,和树上栖息的鸟儿那是一种怎样的风景。同学们一遍一遍的读课文,大家跟着学习课文,感受来自文章和孙主任的魅力的时候。在课件上我们大家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有关树和鸟的照片,虽然不是在现场却给我们在现场的一种感受。
听到最后,我又被孙主任的作业给吸引了,她布置的作业就像是玩游戏一样,有四项不同程度的作业,有背诵课文,或找有关鸟的天堂的更多资料与信息,还有可以利用假期去旅游亲自感受一下鸟的天堂。别出心裁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完全忘记了是在学习课文。王校长的常态课,孙主任的以读代讲,很好的为我们做了示范。不管是怎么样的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依托的。就像鸟儿不管再多都得有大榕树作为依靠。
对于我们航空港区中心学校的全体师生来说,这儿不就是我们的大榕树吗!孩子们就像小鸟一样环绕在这课树的周围。这里何尝不是他们的天堂啊!
【鸟的天堂评课稿】相关文章:
《鸟的天堂》评课稿11-03
《鸟天堂》评课稿07-24
《鸟的天堂》的评课稿01-12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评课稿11-11
《鸟天堂》评课稿(精选5篇)08-25
《鸟天堂》评课稿(精选13篇)11-25
《鸟天堂》评课稿5篇08-03
《鸟天堂》评课稿(5篇)08-03
《鸟的天堂》评课稿(3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