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评课稿

时间:2022-01-30 10:17:52 稿件 我要投稿

杨氏之子评课稿

杨氏之子评课稿1

  《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初次学习古文,学生普遍感到很新鲜。但如何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一种好的“第一印象”?该让他们学到些什么呢?看得出易老师首先在备课上下了一番功夫,他查阅了许多资料,如:原版的《世说新语》,《古代汉语》书,编写了一份具体详细的教学预案。

  在课堂教学中,易老师先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学生在掌握学习方法以后,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就变得容易多了。

  接着易老师就引导同学们读古文,我明显地感受到了这些学生在易老师的指导下是越读越好,越读越有兴趣。读着读着,学生就找到了读古文的感觉。

  当学生理解了文意,深入体会本文语言精妙时,易老师抛出了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易老师主要抓住了孔君平和杨氏之子的对话来进行,通过比较读、师生合作读、分角色读等形式,引导学生品味文言文的语言,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

  听完这节课后,我找到了一些教学文言文的方法。虽然粗浅,但对于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杨氏之子评课稿2

  《杨氏之子》是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第一篇,本单元训练的主题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积累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而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教学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如何读通古文,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马老师的课堂围绕重点精心设计,落实了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首先,学生自由读,相机学习生字,并要求学生读准确,读通顺,使初次接触古文的.学生感受到古文的特点。起初,学生没有读出古文的味道来,于是马老师就出示标有停顿的课文,并进行范读,学生多次练读,使学生读出了古文的韵味。马老师引导学生于无痕,却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了读古文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然后,在完成了第一步“读通、读准”的目标后,马老师开始引导学生完成第二个目标:读懂故事。在这个环节中,马老师不但“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相机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参考注释理解句子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课文插图等。尤其让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加入动作,使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学得有滋有味,不但读懂了这则文言文的故事,学会了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还感受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接下来,马老师提出问题“杨氏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让学生思考交流,通过精心指导,巧妙的点拨,在轻松的气氛中,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聪慧礼貌和语言的风趣,这个环节中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难能可贵的是这节课上配乐朗诵时,多数学生已经能将课文全部背诵下来,让我们感到课堂的高效性。

  最后,老师还相机介绍了《世说新语》一书,以吸引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鼓励、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拓展。

  总之,综观马老师的整个课堂,我感觉到了老师高超的课堂智慧,深厚的语文涵养。这节课中,每个教学环节都落到了实处,是一堂高效扎实的语文课。

杨氏之子评课稿3

  今天,我们听了学科组长柳老师的文言文教学《杨氏之子》,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收获,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朗读训练和指导的有效性。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性

  三、重视书写训练的指导和训练。

  总之,柳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条例清晰,层层深入紧扣主题,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扎实有效,从课堂的积累展示到结课的推荐书目,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为学生服务,没有多余的、无用的环节,可以说这样的课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真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杨氏之子评课稿4

  桥下一小老师执教的第10课《杨氏之子》,是五年级第10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下面,我就这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重视朗读训练,较好地把握了教学的重点。

  本篇课文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而指导学生把文章读通顺、读流利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位老师在教学中采用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组读、听录音朗读等多种形式,达到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的目的,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坏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提问设计巧妙,突破了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另一个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了课文内容之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坏节: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学生经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明白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再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的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鸟”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这足以反映出一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令人拍案叫绝。这一环节的设计,我认为是恰到好处,自然而然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当然,再完美的课也有它的不足之处,这位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有下列值得探讨的地方。

  一、对文言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有蜻蜓点水之嫌。

  《杨氏之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我觉得应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它与现代文的不同之处,从而真正认识文言文。而老师虽然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只有一个学生回答了它是文言文,就一带而过了。并未让学生通过交流,达到真正认识文言文的目的。

  二、对文言文的朗读停顿落的不实。

  《杨氏之子》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我认为,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这一环节公老师也处理得有点欠缺。我觉得在学生反复读了之后,让他们动笔画一画停顿,互相交流,教师再统一意见,这样,就能使学生真正达到感情朗读、理解文意的目的。

  总之,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条例清晰,层层深入紧扣主题,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扎实有效,从课堂的积累展示到结课的推荐书目,每一个环节都是在为学生服务,没有多余的、无用的环节,可以说这样的课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真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杨氏之子评课稿】相关文章:

恐龙评课稿01-29

长城评课稿01-23

将心比心评课稿01-20

梯形评课稿01-20

散步评课稿01-18

白鹅评课稿01-16

统计评课稿01-15

习作指导课评课稿01-20

青蛙看海评课稿01-28

雪孩子评课稿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