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演讲稿

时间:2024-09-27 08:48:48 致辞 我要投稿

红色故事演讲稿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现如今,用到演讲稿的地方越来越多,你所见过的演讲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红色故事演讲稿,欢迎大家分享。

红色故事演讲稿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首长,亲爱的战友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为大家带来我家乡的红色故事,飞夺泸定桥。泸定桥座落于四川省泸定县城大渡河上,距离我的老家仁寿县也就两个小时的车程,该桥始建于康熙年间,桥长103米,宽3米,自清朝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要道和军事要道。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关于它的故事。

  一、坚定必胜的信念,英勇无畏的冲锋

  1935年5月29日红军的先锋团红四团来到了泸定桥面前,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黄开湘和政委杨成武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激战了两个小时后,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二、完成任务的决心,克服困难的勇气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一天前,红军强渡大渡河后,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危急之下,中央军委当机立断,突袭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是”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1935年5月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面对恶劣的环境和严峻的'斗争,他们把军令如山体现的尽致淋漓。

  三、传承红色的血脉,担当强军的重任

  讲完我家乡的红色故事后,不禁感慨,86年风雨兼程,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变得是那渗入骨子里的血脉,代代相传。如小爬犁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习曾经说过: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现在,长征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那用数十万红军生命和鲜血书写的英雄史诗里,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震撼灵魂的光辉,每一行诗里都有一股力量沉淀在我们的血液中。而今,我们国家看似和平,但美帝国主义的侵蚀从未停止。周边形势严峻复杂,我们身为一名光荣的官兵,肩负着神圣的使命,保卫祖国边疆的安宁与稳定。更应该传承先辈的革命意志,坚决做到听党话,跟党走,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2

尊敬的评委、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演讲的内容是“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可能有些人会问:什么是红色基因?我们为什么要传承?我既不是专家也不是学者。我不能给大家一个科学的定义,我也不想做一个郑重的声明。我想用例子向你们解释这个词,它让我充满激情、感激和崇敬。

  红色基因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诚信念。红色基因是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一颗红心;红色基因是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定不移;红色基因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精神;红色基因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它是千锤百炼的、是百折不挠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永不退缩,12年^的不屈不挠,抗震救灾的'奋不顾身,两弹一星的发射成功,反腐反贪的坚定不移,从^到^,从刘胡兰到邱少云,从焦裕禄到孔繁森,从邓稼先到华罗庚……

  红色基因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他们是历史上的英雄,是时代的楷模,是鲁迅推崇的“中国的脊梁”。他们的名字早已铭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他们的形象就像一座山屹立在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中。

  因为有了他们,我们今天才有了平静稳定的生活,才有了幸福快乐的时光,才有了在外国人面前骄傲和自豪!

  这是红色基因的魅力,这是红色基因的光环!它就像一种神奇的力量,推动我们的国家从贫穷走向繁荣,从东亚的病夫到中国的巨龙,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华丽转身,成功反击。

  同学们,历史告诉我们,红色基因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的灵魂铸就的千万个英雄。一位哲学家说:“不懂历史的人没有根,忘记历史的人没有灵魂。”和平的时代不需要我们立即征战沙场,冒着枪林弹雨死里逃生,这个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和使命。只有牢记历史,继承先辈的“红色品质”,继承先辈的“红色事业”,与时俱进,才能不负历史和未来的厚望。

  来吧,让我们带着一颗红心,洒下一条激情之路,浩浩荡荡地开始明天,向未来宣战!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3

各位教师: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唱歌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美丽而熟识的歌曲,你必需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xxx,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晰《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周的山上隐蔽着。他牵着牛机灵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渐渐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潜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展了采访,并结合他平常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唱歌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这天,我们唱起《唱歌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必需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事,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感谢!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4

著名作家秦兆阳在《无题》诗的一开头,有三个异常耐人寻味的悖论。第一个悖论:“最应当记住的,最易忘记,谁记得母乳的甜美滋味”第二个悖论:“最应当感激的,最易忘记,谁诚心亲吻过亲爱的土地”这第三个悖论,最令人感动了:“最应当计算的,最易忘记,谁算过先行者的无数血滴”

  过去常常讲这样一句话:“党旗是无数先烈的鲜血染红的。”这句话过去经常讲,今日仍然要讲,今后还要继续讲。

  是啊,在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六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更不应当忘记那些为革命流血牺牲的先烈,他们流下的血滴永远也无法计算。仰望着鲜红的党旗,我不能不热血沸腾,激起无数红色的记忆。

  我先说说《阿坝党史》中一个感人的记载吧!此刻的四川阿坝地区是那样的美丽,雪山呈现出银白的色彩,天是那样的湛蓝,偶尔飘过的白云像洁白的哈达。草地上盛开着黄色的人参果花、蓝色的报春花,山崖间满是艳丽的格桑花,时而有大片大片的高山杜鹃花映入眼帘。

  然而在70多年前,这儿大片大片的土地上留下了上万名红军的尸骨。他们或者战死在一个之后一个的战役中,或者被冻死、饿死在雪山上,深陷在草地里。据一位老红军回忆:那时掉队的人迷不了路,沿途都是牺牲的战友,他们生前是战士,死后是路标啊!《阿坝党史》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后边过来的人无需向导,顺着沿途的尸体就能够找到行进路线。”

  听了这个材料,亲爱的朋友,您的心灵颤动了没有听了这个材料,我们才更加深刻地明白,什么叫做“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什么叫做“前赴后继”!什么叫做革命路上的路标!

  如果你去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在那里就能够看到党的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的遗像,看到李慰农、郭隆真、刘谦初、李春亭等著名烈士的遗像。纪念馆内一些挽联是那样感人心魄:“英烈伟绩惊天动地,誉满滨海名垂后世”;“万众长歌悼英烈,四化伟绩慰忠魂”。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九十六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更要多想想革命烈士和革命先辈,多想想那些优秀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多想想那些感动中国的.人物!

  来到这美丽的青岛,我真想深入大街小巷,去寻找轰动全国的“微尘”。

  20__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有个群体的名字──“微尘”。其中有不少人就是共产党员。“微尘”是青岛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群体,是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展现青岛社会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当代中国人的一个红色路标!“微尘”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正因为有“微尘”这样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才能在今日继续坚持鲜红的颜色!也正因为有“微尘”这样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滨海明珠青岛才更加美丽!更加富有魅力!更加具有国际影响!是的,每个人的生命仅有一次。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人都在演绎着属于自我的故事,精彩或平淡,伟大或渺小,亮丽或灰暗,折射出不一样的生命色彩。那里面,一个决定的因素,就是你有着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向革命先辈和优秀共产党员学习,向感动中国的人物和群体学习,把崇高的意识融进我们的血液里,成为一种永恒的品格,不去感慨如轮的岁月,不去追求浮华和浮躁,不去羡慕额外的贪欲,只为心灵的无怨无悔,用良好的品格书写人生的篇章,为党旗争光添彩!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5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好!

  进入河北隆化县烈士陵园时,一个场景很快就会出现在眼前——穿着军服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发动机炸药包,右手握着打开的导火索,勇敢,壮山河……他年仅19岁,全国著名的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天,在烈士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吧…

  那天中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对隆化中学开始了第二次总攻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一样横扫,把士兵们压在土坡下,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穿干河的桥上喷出的六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造了一座非常巧妙的暗堡,阻止了我军冲锋的道路。此时,董存瑞和战友们一个接一个地战,要求炸毁这座桥型暗堡。但是,爆破者们无效地回来了。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完成了好几次爆破任务……副连长说,董存瑞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仅爆炸了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领导商量,对董存瑞说:好吧,去吧。请注意隐藏。董存瑞握着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夹着炸药包,弯腰冲出去了。在桥型暗堡中,敌人的机枪越紧,子弹就越尖锐的啸声,从他的耳朵里掠过。但是,董存瑞沉着机智,还在突然左右爬着。敌人的'机枪一打紧,他就伏不住。敌人的机枪稍微停了一下,他飞了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向他打,他的脚受伤,血直流。但他仍然抱着炸药包冲到桥下。这座桥离地面有多高,两边是砖砌的,没有沟,没有棱,没有放炸药包的地方。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不炸暗堡的话,河床上就找不到代替火药支架的东西。怎么办?董存瑞直接握拳。

  这时,后面响起了响亮的冲锋号,总攻击的时间到了。大批部队如潮涌。桥型碉堡的砖块被一个接一个地推开,子弹像急雨一样射向冲锋部队。董存瑞抬头看桥顶,看后面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炸掉暗堡。否则,更多的战友会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斗。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把身体靠在左边,站在桥的中央,左手拿起炸药包,紧紧贴在桥型暗堡上,右手猛拉导火索,站起来,线不动,就像雕刻一样。董存瑞大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锋!刹那间,一声巨响,摇晃着山。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这时,我耳边响着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天很常见,英雄的生命开花。歌声回到陵园的上空,也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非常感谢你。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6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伴着新世纪的曙光,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xx年的风雨历程,xx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炎黄儿女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满怀豪情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特别是用四万万同胞换来的血色红安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从19xx年成立以来,党已经走过了xx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我们都知道,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这xx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xx年,是我们党经受各种风浪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xx年。

  对于我们这些青年学生,都必须要认真学习、正确认识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功绩,并永远铭记在心。

  xx年来,党一直把发展社会主义作为主题,把中国实情和马克思主义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取得了很多成就。虽然在过程中也犯了一些错误和存在问题,但成就还是主流,缺点和错误是支流。

  党的历史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概述的,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学习中慢慢去体会和感悟,不忘党的历史,开创美好未来,明白党和人民的不容易,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不断培养我们的爱国热情,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地更加强大而努力奋斗!

  世界在你面前展开无边的天地,中华腾飞的'宏愿使你豪情万丈,当世纪的钟声敲响,当未来的精灵翱翔,征途上你是导航的灯塔――火红的党旗永远飘扬。

  红色革命故事演讲稿

  自懂事起,身边的长辈就常对我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确,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制定一个好的家训与家风那是极其重要的,那么什么是家风、家训到底是什么呢?

  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气。家风正了,那么一个家庭的思想品德父母,正是这三条家训,让我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我把我们家的三条家训分享给同学们,希望同学们都能学到这些优良的品质。

  让我们学会自强自立吧,学会坚强,努力奋斗,相信有一天成功的花是为我们绽开的!良好的家风可以使我们可以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良好的家训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为成功的道路垫下基础,所以我们应该学习这些良好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训,改正不良的习惯,在长辈的带领下一同坚守这些好习惯,让它刻在每个人的心中。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7

  “祖国啊!您的儿子离开瑞安,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最前线;祖国啊!您的儿子在战火弥漫中度着青春”——这是81岁中国赴朝志愿军老兵孙凤康老人在1950年的战地日记里写下的一段话。

  1950年,孙凤康17岁,正在瑞安中学念高中,朝鲜战争燃起来时,他毅然选择投笔从戎。初到朝鲜的孙凤康难以想象当地环境的恶劣,在接替20军的防务时,20军的战士已冻伤近一半。他们的驻地距离前线只有70公里,孙凤康成为一名后勤处的军需员,他回忆道:“那段时间,我和战友们都住在山洞里,山洞里下雨天漏水,我们都要披上雨衣,冬天衣服都很难晾干,而室外的温度只有零下30°!”

  作为后勤部队,孙凤康的'任务就是护送粮食装备上前线,在护送途中车队被敌机盯上,遭遇袭击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和两名驾驶员负责押运粮食去战地前线187团,为了隐蔽,他们夜里出行,摸着黑前进,可在途中还是遇到了敌机,敌人在照明弹的帮助下不断袭击车队,孙凤康回忆:“那两天,我和战友走走停停,为了争取时间完成任务,我们一天一夜没吃东西,第二天深夜,我们中午吧粮食安全送到了炮火连天的前线,那次,我们都被记了一次集体二等功!”

  孙凤康跟着部队在山洞里住了大半年。这段时间,他没有跟家人联系过,甚至没打算跟家里写一信,因为打从参军起他就已经抱着牺牲的准备。1953年7月27日,朝鲜,中国,美国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宣告停战。1954年,孙凤康转业回老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医。从此成为了一名救死扶伤医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霍乱、白喉病流行,他和同事们救活了上千位病人。2010年,瑞安志愿军老战士自筹资金建造了一所抗美援朝纪念馆,他又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几万元的积蓄。

  他是一名普通的老兵,身上却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他只是一名老兵,一个以为以国家为己任的老兵,2014年3月27日,韩国决定归还437具中国志愿军遗骸,他收到一封来自北京的邀请函,他同瑞安其他几位老兵一样被邀请赴韩参加志愿军遗骸交接仪式。

  老人接到邀请函的时候正腹痛得厉害,顾不上自己的身子,也不顾家人的劝阻,他毅然决定和其他几位瑞安志愿军老兵一起当天赶到北京。下午四点多,老人忍着腹痛到达北京,不顾病痛,立即和接遗骸的中国专机一起出发,傍晚的时候专机抵达韩国,为了安全起见,大家把孙凤康老人送到了当地医院,稍作治疗老人就要出院,继续为战友守灵,几位老兵好说歹说,他才同意留在医院继续治疗。到了凌晨四点半,孙凤康出院就直奔仁川机场,当地时间七点半,437具在韩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交接仪式举行,当烈士遗骸由中方礼兵护送登上中国专机时,孙凤康等老兵,立正,敬礼!

  庄重的一幕让我心灵为之颤动,或许我们不能轻易地感知这一个军礼承载了多重的情感,不能轻易地体会到那种眼神里蕴含了多少难以言喻的辛酸,然而,我们永远也不应该更不能遗忘他——那个庄重背影传递的特殊意义!

  他历经炮火的洗礼,依旧真诚朴素,他是刀尖上的。舞蹈,是铁与血的交响。十几载入一日,他们抒写了一个时代的辉煌。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忘不了两弹一星,忘不了载人航天,更忘不了抗洪抢险、抗震救灾,那些凝聚巨大力量的伟大精神,正因为无数革命先辈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撒热血,和平之花才能光彩夺目地盛放。而面对祖国的未来,面对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应该明白只有珍惜和平,才不会轻易地遗忘自己肩上的重任。只有肩负责任才会,我们才会看到千千万万个孙凤康!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8

  少年有梦,一如春天滋生的柳絮,把纯色落满人间;少年有志,恰似一夜绽放的桃花,把芳华铺满大地;少年有情,仿若画室盛满的颜料,把绚烂绘满山河。而当少年有着澎湃的热情时,也能绽放撼天动地的强大力量!

  自古英雄出少年!因为少年有朝气蓬勃的精神力量,也有一往无前的奋进勇气。而毛主席曾经的一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更是写出了少年澎湃的意志,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品质。一本《红色少年的故事》,用生动流畅的语言,为我们拉开了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篇章,让我看到了一个心中怀有大志的中国少年。毛主席的品格,是一点一滴养成的,他看到家庭经济拮据,选择了免费的师范大学;看到国外革命活动时,想到救国图存的远大理想;看到母亲病重时,想到改变穷人看病难的现状。他识大体、懂大义、有大爱,所以才能一路稳扎稳打,走出了一条真正的救国之路!

  书中有个场景令我十分动容,读书期间的.毛主席清晨最早起床,为了让自己清醒,他用冰冷的井水把自己淋湿。而后他捧起书本,大声朗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其他学生渐渐醒来,也跟着他齐声诵度,那朗朗的书声如同波浪一样,在清晨荡漾开来……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伟人诞生于微末,他未来的宏伟蓝图,从少年时就初见端倪。

  我们在校园中,也常常会捧起书本大声朗读,那时候的我们,坐在干净整洁的教室里,翻开印刷得十分精美的课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不必担心没钱上学,也不必忧虑列强压迫,更不会焦虑自己的未来,因为毛主席等先辈们,早就通过他们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消除了许多阻碍。今时今日的少年,依然可以心怀英雄气概,为自己树立起更伟大的理想,踩着巨人们的肩膀眺望远方。风华正茂的少年,享受着知识的熏陶,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聆听着先辈们的召唤,追寻着伟人们的足迹,又怎能不弘扬红色精神,为新时代而奋力奔跑呢?

  我们要做幸福的少年,在和平的天空下自由呼吸,更要做追梦的少年,展现我们阳光灿烂的精神面貌,带着对祖国和未来更深切的祝福与感恩,行走在时代的光荣大道之上!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9

  自古以来红色便隐含着鲜血。那张扬而又赤烈的鲜艳原色,曾带给我们无数震撼,它鲜明的颜色诉说着它的由来,汇集了多少热血青年的高涨呐喊声,熔融了多少奋不顾身的战斗牺牲,包含了多少希望、期盼与红色精神。

  贯穿历史过往的红色精神,直至今日,仍高举旗帜,挥舞着旗摆,指引方向。

  跨越时空的隧道,穿越时空之门,我们回到过去,在祖国壮丽的河山中,无处不闪烁着革命红色的光芒,无处不印记着红色革命的脚印,我们被这红色所征服,感叹他们的伟大,感叹英雄们的红色精神。

  “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一位15岁女孩坚定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一个花季少女的年龄,诠释了坚强的深刻含义。她——刘胡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问,不顾自身安危,无畏中包含着多大的决心与毅力,毛泽东亲自为这位少女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各地的抗敌战争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了,广大人民一呼百应,刘胡兰倒下了,夏明翰撑起了红色革命的一片天。还有万里长征、卢沟桥事变的无数流血牺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和平是一切外交关系的`基调,虽没有纷乱的战争,没有血流成河的牺牲,却也有无数的红色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历史长河中孕育的新生命,他们的“钉子”精神成为引领当今社会的旗帜,他们的坚韧、不辞辛劳的奉献,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当浸进骨子里的东西,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是这种精神的承载者、传播者、践行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如此,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去建造中国梦的基石。

  王峰,火海救人英雄。纵使浓烟埋没了整栋楼房,纵使一千多度的高温,王峰依然在发现火情之后义无反顾的三次冲进火场救人,在他三次从浓烟滚滚的火海出来时,王峰已快被烧成“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邻近的路口,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因为王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从火海中逃生,二十多位邻居无一伤亡。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烙下你的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盘,红色精神在人们心中永生。

  支月英,扎根乡村三十六年的最美教师,1980年,只有十九岁的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千米,离乡镇四十五千米,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三十六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她跋涉了很多路,吃了许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她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时光花白了你的麻花辫,但红色精神始终坚守在深山。

  正是这些无畏的英雄,撑起了整个中国梦的进程,这些舍己为人的优秀精神,正如数十年前一场场的红色革命般汹涌,无论十年、百年,这些红色精神依然在我们心中永驻,在我们血液中流淌。

  面对未来,我们应当继承这些红色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尽我们所能,让红色精神永远传承。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10

各位教师:

  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王国宁,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必须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渐渐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展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这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必需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我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11

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那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活力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期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激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梦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在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我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梦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本事,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12

各位教师: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二班的xx,我演讲的题目是《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明白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王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十分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午时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山顶的报社武装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学好本领,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不让历史重演。 我的演讲完了,多谢!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13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早年接受革命影响,在开封读书期间,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他曾组织反帝爱国罢课游行。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失败后,在家乡领导游击战争,不久,在河南、上海、东北等地,做党的地下工作,曾五次被敌人拘捕,受尽折磨,都坚贞不屈。“九一八”事变后,经党营救出狱,他不顾病痛缠身,立即投入抗日救国斗争。他先后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代理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第一路军总指挥。率领抗日联军战士,在东起长白山,西抵辽河平原,南达黄海岸的广大地区,展开抗日游击战,到处袭击日军的据点、破坏敌人交通设施,仅1937年至1938年间,就连续战斗数十次,攻克大小城镇10余处,歼灭日伪军2。5万余人。1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寇视杨靖宇为心腹之患,调集大量兵力,对抗日联军进行严密封锁,疯狂围攻。杨靖宇率部转移到原始森林中,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以草根充饥,用泥巴裹伤,顽强战斗,毫不气馁。仅1939年一个冬季,就歼敌数千人,冲破敌人11个军管区的兵力包围。日寇闻风丧胆,悬赏10万大洋捉拿杨靖宇,并调集30万重兵“讨伐抗联”。杨靖宇将部队化整为零,开展“麻雀”战。1940年初,他率部转战至蒙江县,由于叛徒出卖,被敌人重重围困。在四、五架飞机配合下,日伪军实行“梳篦”战术,八面包抄。杨靖宇将分队疏散后,只带两名警卫员在林海雪原中与敌周旋了三天三夜。最后两名警卫员先后牺牲,他孤身一人被封锁在蒙江县保安村外的树林中。2月23日下午,杨靖宇与敌遭遇,他一个人同几百日伪军激战1个多小时,最后身中数弹,其中一颗打中胸部,才终于倒下,壮烈殉国。时年35岁。他牺牲后,敌人残酷地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在他的胃肠里没看到一粒粮食,只有草根、树皮和棉絮。敌人为之骇然,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顽强”的人。抗战胜利后,党组织费了很多周折,找到了他的遗首和遗体,长白山区各族人民为缅怀这位民族英雄,在通化市郊修建了杨靖宇陵墓。

  杨靖宇将军牺牲了,但他没有倒下,他和许多革命志士一样矗立成我们心中永久的丰碑。我们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下长大,那样惨痛的记忆或许我们感受并不深刻,或许我们仅仅从教科书上知道有这么一件事,或许对于历史的了解不及对于一个偶像明星的了解。但是,要知道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啊!

  回顾历史,我们有太多的痛苦和屈辱,任人宰割的`命运让国人长时间难以昂首挺胸走路,是我们的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一次次突进,一步步跨越,不断创造出新的辉煌,不断推出新的希望。

  有了中国共产党,祖国才有今天的繁荣富强。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壮志在心头,扬鞭在脚下。让我们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强大,让我们一起为她加油!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红色故事演讲稿 篇1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被五壮士的壮举震撼了。

  课文讲述了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敌人被五位壮士引上了狼牙山。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五位壮士把他们引上绝路,英勇歼敌。最后跳下悬崖。

  五位壮士有着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英勇无畏、仇恨敌人和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他们是中国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人。如:抗日女英雄——赵一曼。有一次,赵一曼去传送抗联机密。在路上不巧被敌人抓住。敌人把她抓回军队,他们问:“你要去传送什么消息?”赵一曼大义凛然,把嘴闭得紧紧的。敌人见她不说,就用最狠毒的手法折磨她,但她依然没有透露一点儿情报。敌人急了,又对她用刑。赵一曼的身子开始发抖,汗珠一颗一颗从额头上冒出来。靠着顽强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热爱,最终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此外还有钢铁战士杨靖宇、宁死不屈的赵尚志、民族英雄吉鸿昌……他们总是把安全留给别人,危险留给自己。他们是那么英勇无畏,他们的革命精神是多么令我敬佩!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丰碑!

【红色故事演讲稿】相关文章:

比赛方案:红色故事演讲04-22

红色教育主题活动方案06-23

小班综合方案认识粉红色03-16

红色社会实践报告(通用20篇)04-30

诚信的故事演讲稿10-19

我与经典的故事演讲稿03-26

环保故事演讲稿02-19

成长故事演讲稿03-17

我的读书故事演讲稿01-14

关于读书故事的演讲稿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