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在研讨会上的致辞
研讨会是专门针对某一行业领域或某一具体讨论主题在集中场地进行研究、讨论交流的会议。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在研讨会上的致辞,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研讨会上的致辞一:
尊敬的诸位领导、专家学者,女士们、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宝鸡、岐山两地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在此隆重召开“第三届岐山周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是我市又一次重要的有意义的周文化学术会议。在此,我谨代表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和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向在座的诸位领导、专家学者不惧严寒前来参加会议表示感谢。
岐山是周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早在3000年就已载入史册。自此以后,周文化不仅影响着中国文化、中国文明的走向,而且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愈来愈凸显出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魅力。其时代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金期,其文化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其文明被称为中国文明史上的“轴心时代”。为此,周文化得到历代历朝文人墨客的极大关注,就连孔子也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对周文化发出了深深地赞叹,表示认同周文化,要向周文化学习。自孔子以来,有关周文化方面的各类著作、文章等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为过。尽管如此,但是,至今为止,周文化的研究内容并未穷尽,而是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发展,地下文物的不断出土,新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问题,我们说今天会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今后还会不断地出现在世人面前;研究是永无止尽的。这是其一。
其二,对今后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列宁曾说:在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度里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文化的发展是短暂的,只有得到文化的滋润,社会才能健康持续地向前发展。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亦证明,经济社会的发展繁荣,必须是以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支撑,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为此,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群众,现在已形成一个基本共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而周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源头的意义。所以,我们今天召开的周文化学术研讨会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其三,今年9月陕西政府发出了《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的重要文件。在此文件中,按照唯一性、至高性和市场性原则,在提出我省培育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的意见中,将“岐山西周文化景区”列为“培育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的第一位。并具体指出“凤鸣岐山,周室肇基。岐山奠定了周朝的礼乐制度,成为中国几千年儒家思想的源头。该项目依托周公庙、周原遗址、周原博物馆等,建设以岐山周文化产业示范区为核心,包括西周文化长廊、周文化展览馆、青铜器博物馆、西周风情园等园区,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全方位地展示周文化的历史和内涵,这将是全国唯一的西周文化遗址公园。”这一意见不仅是对岐山,也是对宝鸡广大人民群众的极大鼓舞。同时,也是对岐山近年来在研究、开发周文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的肯定(关于岐山在周文化开发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翻看10月19日的《宝鸡日报》第一版登载记者写的一篇报道《让周文化在故乡熠熠生辉——岐山县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回眸》)。要全方位建设岐山周文化景区,离不开学术的支持,离不开对周文化的深入研究。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我们今天在此召开的周文化学术研讨会,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社会和当前开发发展的要求,是我们宝鸡、岐山专家学者则无旁贷的`一种历史和时代责任。
自岐山周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短短的三年内,在周文化研究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骄人的业绩。连续出刊《凤鸣岐山》八期,发表文字一百多万。每年一次的周文化学术研讨会,已连续召开了三次。接受县政协编写的周文化丛书和教育局授意撰写的《我爱岐山》校本教材,已完成初稿,正在评审和修改。除过这些重大工作之外,他们根据县上有关方面的安排,还多次召开了座谈会、咨询会、报告会等。其工作得到了县上领导的肯定,研究成果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宝鸡市其他县区相较,岐山的学术研究是走在前列。这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与县委宣传部、县社科联的具体指导和支持分不开,也与以郑鼎文为会长的理事会的精心策划、组织和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分不开。他们这种锲而不舍、勇于进取的敬业、奉献精神让人感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也是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的一个分会,他们的工作也是对宝鸡炎帝研究会、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工作的支持。为此,我在此代表宝鸡炎帝研究会、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对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和岐山县广大学人表示感谢。
宝鸡炎帝研究会和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为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宝鸡炎帝研究会成立于1993年,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年。现有会员200余人。20年来,X会单独或联合其他学会先后召开了多次大型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先后出版论文集、著作10多部,达500多万字。研究涉及的领域有炎黄文化、周秦文化、旅游文化、墓葬考古文化、民俗文化、西凤酒文化、羌文化等等。学会还承担了市上每年一度的清明节祭祀炎帝典礼的筹办工作以及其他部门、单位交办的多项工作。X会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曾多次获得市委市政府和主管部门颁发的“优秀单位”、“先进学会”、“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称号。今年我们隆重召开了“庆祝宝鸡炎帝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座谈会”。对20年来的学会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任务。明年下半年,将召开宝鸡炎帝研究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选举和产生新的理事会。我在这里向各位简单介绍了宝鸡炎帝研究会和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情况,其目的让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继续一如既往的关注、关心、支持“X会”工作,使我们“X会”的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次周文化学术研讨会酝酿于今年初。6月份向宝鸡、岐山广大会员和有关方面发出通知。历时半年,止10月底共收到论文55篇,提交到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的有20篇。这55篇论文分别编入第七和第八期《凤鸣岐山》。在筹办此次研讨会中,岐山周文化研究会做了大量工作,岐山县委、县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宝鸡周秦文化研究会表示感谢。
另外,我在这里再说明一点,为了保证每位专家学者都能在大会上报告研究成果,希望大家能遵守会议安排的发言时间,并至始至终按时参加会议,以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在研讨会上的致辞二:
尊敬的王司长、李院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
大家上午好!
再有5天就是中秋佳节,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各路教育精英会聚酒仙桥一中,这是酒一中的盛事,也是朝阳区的光荣。今天是周六,看到这么多远道而来的朋友,举思想爝火,共襄课改大计,我感到由衷地高兴。这当然要感谢中国教师报的鼎力支持,没有你们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就没有这么好的平台,为酒一的发展捧场架势。感谢在座的各位,道一声你们辛苦了,谢谢!
朝阳教育在首都教育的发展格局中有两大特点。一是总量大,在校生超过20万,占到全市的1/6。二是类型多元,除了传统的基础教育,我们在全市也承担着大量打工子弟教育,这部分在全市的比例接近1/4,国际学校的数量在全国、在北京肯定是最多的。
伴随着区域快速发展,朝阳教育面临着多方面需求,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为此,朝阳区推出了八项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工程、初中生学习能力培养工程、高中生创新性人才培养工程、职高生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工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学生艺术、科技素养提升工程、学生心理健康关爱工程。这八项工程涵盖了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今天这个研讨会,着重研究推动八项工程之一的——初中生学习能力培养工程。
能力培养的主阵地当然在课堂。课堂兴,则教育兴;课堂解放,则教育生产力解放;课堂生动,则教育文化生动。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症结在课堂,课改的切入口也在课堂。有太多的教育问题需要回到课堂寻找答案。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让学生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使课堂从关注知识,到关注获得知识的途径、方法、能力,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精神成长,最终形成学习能力。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区情校情进行探索、总结,也需要不断的碰撞。所以我们是想通过今天这样一种方式,能够获得新的'启迪。
承办此次活动的是酒仙桥一中,是一所普通的城市初中校,在朝阳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近几年来他们立足实际,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尤其近一年来他们借助中国教师报发起的中国特色品牌学校共同体这一平台努力探索,通过“学、讲、练”的学习模式的研究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全校师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索、不断实践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得到了家长和当地老百姓的认可,应该说这种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是十分可贵的,尽管可能还有很多欠缺。因此我们特别期待着能够进一步得到各位在座的领导、专家、学者和同行,包括我们媒体朋友们给我们更多提炼,更多启发,帮助我们这个学校,也帮助我们朝阳区把初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这样一个大的课题研究好,推动好。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嘉宾的光临!
在研讨会上的致辞三: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专家:
我十分荣幸能够受邀参加20**年两岸四地公民社会学术暨实务研讨会。
这是一次具有十分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两岸四地的专家学者就公民社会建设坐在一起,交流经验,研讨理论,展现了一种良好的学术合作机制,这是一种实在的合作,也是一种实效的合作;第二、会议主题特别强调“实务”二字,强调学术与实务的结合,处处昭示了一种新的学术发展方向。也正是这次会议所强调的“实务”两字,才能够吸引我出席这次会议。这次会议所强调的“社会创新:政府、企业与民间组织的互动和合作”的主题,以及会议所精心安排的许多形式的交流内容,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在学术和实务两方面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众所周知,大陆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发展的社会转型的历史性进程中,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使得大陆社会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问题。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不可能完全照搬传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社会许多问题在中华民族的开发史上没有发生和出现过,非常紧迫,需要我们来解决。我们不可能照搬几千年来的古训,新的问题和矛盾需要新的办法和措施,探索这样的办法和措施,客观上就是一种社会创新活动。因此,社会创新并不神秘,社会创新也不宽泛,它发生于每日每时的社会生活中。社会重大转型所产生的变革需求为社会创新制造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也为社会转型路径规划规定了基本的范围与时限。
在近代历史上,每当社会面临重大转型,出现重大社会矛盾之际,往往会出现群体性的社会科学家,提出创新性的经济、社会及至政治转型的理论模型,为国家、人类社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出有效的办法,为社会的转型做出巨大的贡献。
作为在大陆从事救灾与慈善行政管理的具体工作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具体组织社会转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的经验不足,我们对社会工作者寄予了更多的期盼:学术界的各位同仁如果能够创新出社会不同领域转型的多种理论模型,为行政组织者提供更为理性的思考以及更为科学的政策选择,那么,社会的转型就会减轻较大的震荡并且付出较小的代价;相反,如果缺乏社会转型的理论模型创新,如果社会转型的理论工作者满足于手工式,神秘化的传统研究方式,那就有可能使社会转型的理论工作的成果脱离了社会创新的进程之外,从而使其丧失应有的社会功能。因此,整体性、系统化地研究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13亿人口的社会转型,开发和设计出不同社会领域的转型的理论模型,愿作为我和学界同仁的第一共勉!
同时,社会的转型作为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大量组织社会转型的“熟练工人”。为了成为这种类型的`“熟练工人”,就要求部分社会科学的工作者对社会的各项要素进行精准的统计和测量;这种类型的工作,既要求制定出一定的标准,又要求能够娴熟地协调各类社会要素,促进各类要素的和谐互动。我们不能不看到,如同生产技术领域缺乏大量的技术工人一样,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领域也同样缺乏熟练的研究者、工作者;许多社会政策的落实,因为缺乏落实的行政技术,使政策目标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我国的社会文化传统也特别易于将社会问题的解决政治化、道德化,从而回避其对于具体技术和程序创造能力的缺陷性。因此,提倡对社会具体领域的转型技术和数量指标进行更为精准的测量和制定,努力使社会科学的研究具有更为细致的规范,愿作为我和各位学界同仁的第二个共勉!
再有,社会创新,更多地体现为行政组织管理和公共服务范式的创新,从事社会转型的研究,需要将政府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需要熟悉行政管理运作的规则,需要与行政管理者主动交朋友,从而能够将研究出的成果向行政部门推介,与行政部门形成良性的互动。这样,我们的转型才有可能会付出较少的成本和更少的代价,社会科学的成果,才能发挥更大的成效。但是,我们应该承认,不善于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社会工作者还存在着一定的比例,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还比较严重。在这里,作为一名救灾与慈善事业的行政工作者,我愿意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一个联络员、服务员,诚恳地邀请各位有兴趣者对救灾和慈善领域展开系统的研究,作为一个试验田,努力将救灾和慈善方面的研究成果,成功地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制度、体制和程序,并以此作为我与学界同仁的第三个共勉!
以上共勉,主要在于肯定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巨大社会功能。当然,社会对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期盼更多,包括案例研究,包括人力资源培训以及各项具体制度研究等。社会的转型,社会的创新,需要社会科学的全面创新,需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全面转型,尤其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我特别建议,可以将本次大会的主题进行一个小的调整,即更名为:“社会创新:政府、企业与民间组织与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互动与合作”。社会科学的研究者,特别是知识分子作为一个整体,依托于各个研究机构,各个大专院校,完全有理由作为第四部门,探索未来,设计变革,使前三个部门的互动和合作更为科学,更为有序,更有成效。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曾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需求,这种社会需求则从一个方面导致了“士”阶层的独立产生,这些士也就是知识分子,也可以说是社会科学的工作者。“士”阶层的百家争鸣以及其对政治、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促成了当时社会转型的实现,从而促成了大一统的秦汉社会!
今天,中华民族同样面临着重大的社会转型,作为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士”,能否扮演更为积极的社会作用?能否将创新的各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可实施的行政政策、行政措施、行政程序与行政技术,从而能够扮演更为积极的作用?两岸四地的学者究竟谁能够捷足先登?我们将拭目以待!
【在研讨会上的致辞】相关文章:
高考研讨会研讨工作简报范文05-19
研讨情况报告07-20
研讨会通知06-10
研讨课学习总结12-12
学习研讨观摩方案03-13
研讨会方案09-29
教学研讨会总结03-07
思路决定出路研讨材料05-22
研讨会议纪要12-29
研讨会方案[精品]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