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教学计划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学总目标
1、认识生物的主要分类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植物的生殖大多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完成的,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3、获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增强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教材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一改过去传统的注入式写法,注重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同时,教材安排了丰富多采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生活动。
(二)学生情况
生物知识、现象与人类密切相联,学生对生物现象产生疑问多,但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学年对生物学的学习,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能力,大部分对本科的学习兴趣浓厚。七年级学生对生物知识还是新知识,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热情。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5、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
(二)方法
1、实验探究法:明确探究课题——获得结论——氧平衡(第19周)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20周)
总复习(第21周)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2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方面,经过七年级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本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少同学还对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是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好奇心有余而自觉性不足,学习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学习思想引导、学习方法指导,特别是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不仅要让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七年级上册)课程的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体验生物的分类是根据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来进行的;
5、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价值;
6、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7、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进行生物学相关信息资料的查询和收集。
(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践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热情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往往带来人们预想不到的负面影响,认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善用可以为人类造福,滥用则会贻害无穷,确立全面的、辩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主要措施
1、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倡导探究性学习;
3、渗透“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4、改进教法,加强课堂教学。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在时代性,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但也存在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三、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总体情况,在备课时,知识的难易程度要控制好,应适应大部分的学生。实施教学时,灵活、应变,既让基础差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又要让学习层次较高的协商有发展提升的空间。同时,注意学生的动手及协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及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角度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对之加以解答或寻得答案。
四、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第一周:新生培训
第二周:致同学们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第三周: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第一节生物圈
第四周: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第五周国庆放假
第六周: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五节生物圈是的生态系统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七周: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第八周: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第九周: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第十周: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第十二周:第二节种子植物
第十三周: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第二节植株的生长第三节开花和结果第十四周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第十五周: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第十六周: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第十七周: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十八周期末复习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考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初一生物教学工作计划01-25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2-08
初一生物教学反思12-08
初一生物优秀教学反思02-07
初一生物优秀教学反思02-07
生物教学个人工作计划01-18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模板02-07
生物老师教学工作计划02-07
生物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本02-07
生物实验教学工作计划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