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制度

时间:2024-09-30 18:25:53 工作制度 我要投稿

社区工作制度常用[15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可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社区工作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工作制度常用[15篇]

社区工作制度1

  国胜青少年心理咨询室工作

  一、社区心理咨询室主要负责辖区范围内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的咨询工作。

  二、社区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辖区内有轻度心理障碍或情绪异常的未成年人。

  三、社区心理咨询室通过对辖区未成年人的心理咨询、辅导,使未成年人具备健康的心理,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社区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内容:排除未成年人的心理困扰、疏导未成年人紧张情绪、解决未成年人的人际交往困境、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等。

  五、社区心理咨询室每周一至周六下午4:30—5:30定期开放,社区未成年人可在该时间段进行心理咨询。

  国胜社区青少年心理咨询室

  心理辅导员责任制度

  1、热心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愿意为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奉献时间和精神,恪守心理咨询工作者的道德规范。

  2、社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要遵循“尊重理解、真诚保密、助人自助”的辅导原则,认真做好来访者的接待工作,完成辅导记录。

  3、守时守信,热情服务,让自己的工作真正成为社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努力维护社区心理咨询辅导站的声誉。

  4、社区未成年人心辅导员应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对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个案,应及时做好转介工作。

  5、社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应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与身心健康,避免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接待未成年人。

  6、社区未成年人心理辅导员必须严格遵守心理咨询室的各项制度。

社区工作制度2

  (1)社区发展是一种过程,即由人们以自己的努力与政 府当局配合,去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社区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基础上,以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努力增强社区功能并提高其实现程度的过程

  (2)社区发展离不开社区警务的建设和发展。社区警务是社会居民在警察带领、指导、支持下采取各种合法手段,方式,充分研究社区问题;开采社区资源;改造社区环境,强化自卫互助;以全面、系统、长效维持社区公共安全的思想,活动和方式方法体系的统称。社区警务实质就是要求警察立足于社区,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实行警民合作,不断增强社区民众参与社区各项治安管理、预防违法犯罪的意识。它的立足点在于社会是产生违法犯罪的根源,因而预防和减少乃至根治违法犯罪也必须依靠社会。它的工作范围是以社区为主导,以社区为基本单位

  (3)存在的问题:

  ①对社区警务认识不足。一些领导或民警认识不到位,不理解社区警务的内涵,片面地认为社区警务不过是将过去的民警责任区工作进行改名,无非是设立了警务室,多挂一个招牌,是“换汤不换药”。在这些错误认识的影响下,必然对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工作仍然是默守成规,没有开拓性。

  ②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健全,社区警务工作不规范。由于不了解社区警务的`概念,对社区警务没有形成共识,加之不少的基层公安机关没有实行派出所工作的重心转移,以致有的社区虽然挂有社区警务牌子,但并没有建立其规范的运行机制,甚至唱起了“空城计”;有的虽然建立了一些制度,开展了一些活动,但运行机制很不健全,处于一种无序状态;有的社区奖惩激励机制不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使得社区民警工作缺乏动力、压力,坐在警务室里无所事事,致使警力资源严重浪费。

  ③社区民警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社区民警缺乏做群众工作的基本功,对做群众工作存在畏难情绪,遇到问题不懂处理,处理问题不能说服群众,联系工作团结不了群众;有的社区民警的工作浮在表面,上班时间到警务室坐一坐,下社区多是走马观花,工作上怕吃苦,喜欢讲待遇、讲攀比,不愿深入基层一线,警民关系得不到有效改善。

  ④警种间协调沟通不够。社区民警与其他警种民警沟通少、协调不够,一些社区信息没有及时通报给其他警种,其他警种掌握的信息也反馈不到社区,信息共享受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警务的深入开展,限制了其他警种工作的改观。

  ⑤社区警务社会化程度不够。有的社区民警不善于利用社区资源,没有把“治安蛋糕”分给社区群众,不会组织社区群众参与到预防犯罪和治安管理工作中去,仍在唱“独角戏”,致使警务工作陷入被动。

  (4)对策:

  ①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实行社区警务,是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密切党群关系和警民关系的有益探索,是推进治安工作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因此,社区民警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打破常规,创新思路,摆脱传统警务的束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开拓社区警务工作。

  ②大力加强社区警务规范化建设。要明确社区民警工作职责,使其工作内容具体化、操作程序化、考核指标数字化,进一步完善警务工作规范。要明确如何将管理融入服务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从发案中查找漏洞和开展人防、物防、技防,如何排查和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帮助挽救有前科的人员和失足的青少年,如何灵活把握公开与秘密结合、动态巡逻与静态守值结合、日常管理与重点教育控制的工作方式,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工作规范。要结合社区警务工作的特点,认真研究探讨,进一步建立完善目标责任明确、考评科学简便、奖惩制度兑现、注重实际绩效、不搞形式主义的绩效考核机制。要建立健全定期或不定期下社区巡查制度和听取社区群众意见制度,检查社区民警工作是否到位,督促社区民警积极开展工作,及时发现、整改问题,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③合理、科学配置警力。在警力调配中,要充分考虑到基层基础工作的延续性,注意新老、强弱、经验、能力搭配,实行优势互补。要将善于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会管理、会服务、肯吃苦的民警配置到社区警务工作中去,让他们能够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社区群众打成一片,把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从群众的立场来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处理问题,把社区群众要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做到大事小事认真办,不推诿、不拖延,切实把社区警务室建成警民关系的“连心桥”。

  ④理顺关系,强化协作。要理顺各警种民警与社区警务的关系,从机制上增强社区民警与各警种之间主动协作的意识。社区民警要把日常工作中掌握到的信息、线索及时通报给其他警种民警,共同研究落实各项治安防范措施,协助侦查破案。其他警种民警要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将抓获处理违法犯罪嫌疑人员信息、敌社情、刑事犯罪最新动态等通报给社区民警,为社区民警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⑤最大限度搞好社区资源挖掘。要吸纳新的管理思想,把行政职能的一部分由社会力量承担,由社区群众担当起维护社区治安秩序的中坚力量,既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要常与社区群众接触,多与社区群众交流,广泛发动社区群众搜集社区信息,对一些不安定的苗头性因素,及时发现,共同化解。要积极开发社区内的治安辅助资源,最大程度激活“邻里守望”制度及“联防巡逻”制度,引入更多的力量参与社区的治安防范控制,切实实现“警力有限,民力无穷”。

社区工作制度3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科普网络、科普队伍、科普陈地建设为重点,以街道指导思想为主体,社区为基础,以动员个方面力量,共同营造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制歪理邪说的良好氛围,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我市“两个文明”建设。

  二、服务宗旨:

  向社区广大居民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宏扬科学精神。

  三、工作制度:

  为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在社区居民群众中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1、每季度举办科普讲座一次;

  2、每两月制作科普专栏一期;

  3、利用节假日在辖区青少年中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4、在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向居民散发科普宣传资料;

  5、科普活动室定期向居民群众开放;

  6、并充分发挥作用;建有一支科普宣传队伍、科普志愿者队伍,开展专项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

  7、结合社区居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

  8、建立社区科普工作资料档案,使科普工作规范化。

  9、科普工作纳入社区居委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科普工作做到记录齐全。

  10.市民学校开课每年6次以上,文化活动室订有科普刊物,集有科普资料。

  11.科普宣传窗做到内容经常更新。

  12.社区科普活动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每年开展以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和老年人为对象的科普活动10次以上。

  13.社区居民开展科学、文明、健康的.群众性健身文体活动,每年5次以上。

  14.社区环境整洁、优美、安全。社区内无*影响,无封建迷信、无赌博活动,无社会丑恶现象和其他愚昧落后的习俗活动。

社区工作制度4

  一、年满十六周岁、拟暂住一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到达暂住地三日内,持本人身份证或其他合法有效证明,按规定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暂住证。

  二、申领暂住证程序:需带一寸免冠照片2张,身份证或原籍派出所身份证明信,到暂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公安派出所对流动人口按一人一证方式办理暂住证。暂住证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满前需要继续暂住的,应在期满前十日内申请办理延期手续。

  三、有关处罚:暂住人口违反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公安机关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100元以下罚款:

  (一)不按规定申领暂住证,经通知拒不改正的;

  (二)冒领、转借、涂改暂住证的;

  (三)不按规定办理变更、延期、补办暂住证的。

  招用单位违反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由公安机关对招用单位处以20xx元以下罚款。

社区工作制度5

  为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完善人民调解组织,提高人民调解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

  (一)调解民间纠纷,防止民间纠纷激化;

  (二)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尊重社会公德,预防民间纠纷发生;

  (三)向社区居民委员会反映民间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原则

  (一)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进行调解,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依据社会公德进行调解;

  (二)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三)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三、人民调解工作守则

  (一)人民调解员要认真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熟练掌握调解工作要领,熟练掌握调解过程当中应掌握的进展以及导向技巧,使调解工作顺利开展。

  (二)要熟练掌握和和运用依法调解的方法,在通知当事人到庭调解前要熟悉案情,深入调解研究,进行实地考察,掌握事情真相,取证记录,对物证、书证及时收集、备案,以利于在调解中及时说服、劝导、教育有过错或过失的一方当事人以及应当所负的责任。

  (三)调解员调解前要宣布纪律和给当事人提出具体要求,以防止出现盲目现象和意想不到的情况。视情节宣布休庭和下次开庭的时间,对调解成功的案件所达成的协议要签字盖章以示负责。

  (四)调解员要公正、公平,以理服人、以法教人,不徇私枉法,严格依法履行职责。

  四、人民调解工作纪律

  (一)自觉接受党委、政府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指导和管理。

  (二)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解决矛盾问题和调处纠纷。

  (三)不德徇私舞弊。

  (四)不得对当事人进行压制和打击报复。

  (五)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

  (六)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当事人的个人隐私。

  (七)不得收受当事人的礼物和馈赠,不得接受当事人的吃请。

  (八)对当事人要热情接待,做到以法教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禁止简单粗暴、压制当事人。

  (九)坚持请示汇报制度,向所在长江社区管理处、社区以及上级司法行政机关书面报告工作情况,遇特殊情况须及时报告。自觉接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监督。

  如调解人员违反上述纪律,由人民调解员所在人民调解委员会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五、人民调解工作承诺

  (一)坚持公平、公正的调解原则、依法调解矛盾纠纷,不办关系案、人情案、不徇私枉法,不弄虚作假。

  (二)实行统一的收案、结案运行程序。纠纷应在30个工作日内调处结案;如遇矛盾可能激化的纠纷应及时处理;如纠纷性质已转化,应立即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三)对调处结案的纠纷案件,一律实行回访制度,复杂案件实行专人包案、重点回访。

  (四)实行过错追究制。如调解人员违反纪律,由司法调解办公室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六、人民调解委员、调解员调解纠纷纪律

  (一)不得徇私舞弊;

  (二)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

  (三)不得侮辱、处罚纠纷当事人;

  (四)不得泄露当事人隐私;

  (五)不得吃请受礼。

  七、书记员工作守则

  (一)认真如实记录,不得参与调解;

  (二)对达成的协议制做好《调解协议》;

  (三)调解记录经当事人确认后双方签字;

  (四)对调解过程和记录内容有保密义务;

  (五)不得私自修改,损毁调解记录;

  (六)调解记录要如实归档。

  八、人民调解室纪律

  下列人员不得参加调解:

  (一)酗酒的人;

  (二)携带凶器和其他危险物品的人;

  (三)赤膊、赤脚或穿背心、拖鞋的人;

  (四)其他有可能妨碍调解庭秩序的`人;

  调解纠纷时,当事人及旁听人员应当遵守下列纪律:

  (一)不得随意走动;

  (二)不得有喧哗、哄闹和实施其它妨碍调解活动的行为;

  (三)旁听人员不得发言、提问;

  (四)不得吸烟和随地吐痰;

  (五)对调解活动有意见,可在闭庭后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司法所提出;

  (六)对于违反调解室纪律的人可以责令其退出调解室。

  九、调解当事人主要权利

  (一)有委托代理人的权利;

  (二)陈述、申辩的权利;

  (三)要求解决人员回避的权利;

  (四)申请中止、延期和终止调解的权利;

  (五)申请不公开调解的权利;

  (六)自主决定接受、不接受或终止调解的权利;

  (七)不受压制强迫,表达真实意愿,提出合理要求,自愿达成调解协议的权利;

  (八)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十、调解中当事人的主要义务

  (一)按时参加调解的义务;

  (二)如实提供纠纷事实和证据的义务;

  (三)遵守调解规则的义务;

  (四)不得加剧纠纷、激发矛盾的义务;

  (五)自觉履行人民调解协议的义务;

  (六)法律规定的其它义务。

社区工作制度6

  一、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由18周岁以上的居民组成。也可以由全体18周岁以上的居民或者每户派代表参加,300户以上的居民委员会可以由每个居民小区(组)选举代表2至3人参加。

  二、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必须有全体18周岁以上居民或者户的代表或者居民小区(组)选举的代表过半数出席,才能举行。会议的决定,由出席人的过半数通过有效。

  三、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由居民委员会召集和主持。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有1/5以上的18周岁以上的居民、1/5以上的'户或者1/3以上的居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居民(代表)会议。

  四、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要问题,居民委员会必须提请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五、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的职权:

  1、听取和审议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2、讨论制定居民公约;

  3、撤换和补选居民委员会成员;

  4、讨论决定居办经济的发展规划;

  5、监督居民委员会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6、讨论决定兴办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发展居办经济等事项;

  7、改变或撤销居民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

  8、讨论决定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其它重要事项。

社区工作制度7

  段家巷社区食品安全工作制度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宣传有关食品安全的制度。

  2、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工作组织协调机构,保障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人员配备、办公设施装备等基本工作条件。

  3、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街道和本社区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并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止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和杜绝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充分发挥社区在食品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及时报告食品安全事故,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事故开展调查处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5、主动做好本辖区内有关食品安全工作,协同或配合有关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做好各项食品安全工作。

  6、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

  7、及时举报,发现本社区范围内有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药品)行为的`,马上制止,并及时上报办事处食品安全工作站或市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8、加强对“连锁超市”“放心店”的动态监管。

  9、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定期召开食品安全工作例会,互相交流信息,促进提高管理水平。

  10、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食品安全工作责任。

社区工作制度8

  为了加强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理财水平,结合社区居委会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社区居委会实行“钱帐分离、日清月结、项目审批、定期审计”的财务管理制度。

  二、社区居委会的所有财务活动必须遵守有关财政法规、行政法规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

  三、严格执行资金支出的审批权限。居委会的各项开支必须坚持“一支笔” 审批制度,由居委会主任负责签字审批。

  四、财务人员要严格收支手续,做到收有凭、支有据。认真填好各类报表,统一居委会的收支及经济活动情况,建立健全帐薄。

  五、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审计。每月定期对财务帐目进行清理审查,并将结果张榜公布。

  六、居委会干部离任时,应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并办理财务交接手续。

社区工作制度9

  1、社区精神病防治领导小组成员,要常常深化病人家庭走访了解状况,举行调查讨论,为小组讨论工作提供依据。

  2、定期对辖区内重度精神病患者举行走访,把握病情变化,协调解决治疗中的'实际困难,增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

  3、居委会监护小组坚持定期普遍走访病人制度,对重度病人每月走访,做好随访记录,把握每个病人治疗康复状况,协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为治疗和康复制造良好的环境。

  4、对已治愈的或病情稳定的轻微患者,乐观制造条件回归社会,参加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以及社会活动。

社区工作制度10

  一、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社区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二、工作准备

  (1)物资准备

  1、整合社区各部门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救灾物资储备。

  2、每年购置救灾衣被、食物、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

  3、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

  4、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

  (2)人力资源准备

  1、完善社区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3、培育、发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3)动员准备

  1、详细了解辖区内公园、广场、学校和企业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合理选择避险场所。

  2、建立和完善社区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区捐助工作。

  3、完善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会公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保护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服从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3)社区与驻区单位等各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4)依靠社区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公益性社会团体的作用。

  工作准备

  (1)物资准备

  1、整合社区与了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现有救灾储备物资和储备库规划,分级、分类管理救灾物资储备。

  2、每年购置救灾衣被、食物、净水设备(药品)等救灾物资。

  3、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

  4、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应急采购和调拨制度。

  (2)人力资源准备

  1、完善社区及驻区单位等各部门灾害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2、建立健全与军队、公安、武警、消防、卫生等专业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

  3、培育、发展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3)动员准备

  1、详细了解辖区内广场和企事业单位的分布情况,按照就近疏散安置的原则,合理选择避险场所。

  2、建立和完善社区捐助的动员机制、运行机制、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区捐助工作。

  3、完善救灾捐赠工作应急方案,规范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款物接收和分配以及社区公示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日常开展宣传、培训和演习工作

  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对社区居民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每年至少组织1次社区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1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3、每年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

  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社区的需求。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对于本社区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上级民政部门报告初步情况。

  3、在社区灾害发生时,若街道负责人未到达,由社区责任人统一指挥,参加救援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4、及时组织救援,疏散受灾群众,尽快将社区群众转移至安全场所,并做好安置工作。

  (4)宣传、培训和演习

  1、积极开展社区减灾活动,加大社区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利用社区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阵地,广泛宣传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2、每年至少组织1次社区灾害管理人员的培训和1次救灾志愿者队伍的培训。

  3、每年根据本地区灾害发生特点,组织1-2次演习,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

  三、灾情信息管理及处理

  1、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社区的需求。

  2、灾情信息报告时间:对于本社区内突发的自然灾害,凡造成人员伤亡和较大财产损失的,应在第一时间了解掌握灾情,及时向上级民政部门报告初步情况。

  3、在社区灾害发生时,若街道负责人未到达,由社区责任人统一指挥,参加救援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4、及时组织救援,疏散受灾群众,尽快将社区群众转移至安全场所,并做好安置工作。

社区工作制度11

  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跨界合作、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安全社区创建原则,凝集社区各方面的`力量,落实安全社区创建组织机构,明确组织机构相关工作责任。组织、指导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组织制定安全社区建设的目标计划和安全社区管理制度职责。

  2、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分析安全形势,汇报安全社区进展程度,督促各个项目的落实,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

  3、组织协调辖区内外一切可以整合、利用的资源和力量,协调各项目组获得社会各界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4、组织开展社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和解决安全社区创建的具体问题。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全辖区的综合性检查或专项整治工作。

  5、协调、指导各安全促进项目组有效执行安全社区推进计划,检查各安全促进项目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

社区工作制度12

  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设有1—2名特地人员负责本中心健康教导工作的方案、组织、指导、实施、评价工作,并接受上级健康教导机构的业务指导,使居民健康学问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健康教导目标的`考核要求。

  二、年初应有全年的健康教导工作方案,每阶段应有工作小结,年终应有工作总结。

  三、加强社区合作,当好街道参谋,建立健全社区健康教导网络。

  四、对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分离举行相应的健康教导。

  五、争对本辖区居民主要卫生问题和行为危急因素开展针对性有健康教导。利用设立宣扬询问台、开设询问热线、发放健康教导材料、重大卫生日宣扬询问等方式对辖区居民举行健康教导,教导内容应考虑时节等因素,合理转变。

  六、每月举行一次健康教导讲座,其中包括儿童、妇女、老年保健、高血压保健、控烟教导、心理卫生等内容,有方案、有教材、有记录、有评价。

  七、建立健康教导宣扬阵地。每楼层设立健康教导宣扬栏,每月更换一次,并保留小样存档。

  八、对前来就诊的病人应举行健康指导的同时,发放健康教导处方,保证处方的教导内容与患者疾病相关。对患者不能理解的,医生应耐心解释,不行推诿。

  九、结合继续医学教导,组织医务人员举行健康教导学问和技能培训,培训率达90%以上。

  十、做好资料的收集、收拾、装订和保管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健康教导活动记录本,记下健康教导的内容、时光、方式等,乐观协作上级卫生机构对健康教导活动开展的考核。

社区工作制度13

  一、联席会议制度。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召开一次例会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根据领导小组会议决议,制定本辖区社区矫正工作规划,协调各部门和单位落实各项措施,拟定社区矫正重大问题解决方案,指导、检查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请示报告制度。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对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上报。遇有紧急情况要边处置边报告。

  三、教育培训制度。社区矫正工作机构要定期分层次组织对社区矫正专兼职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水平。社区矫正人员每半年一次,社区志愿者培训每年至少培训一次。

  四、责任追究制度。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恪尽职守。矫正对象出现擅自离开所在地域、重新犯罪等情况,属工作人员失职导致的,实行责任追查,追究其行政乃至法律责任。

  五、统计报表制度。正确、及时、完整上报社区矫正工作各类报表。

社区工作制度14

  帮教小组在居委会的领导下,积极做好两老释解人员的帮教工作,预防他们重新犯罪,其主要工作制度如下:

  一、每月召开一次以上帮教小组工作会议,分析研究帮教对象思想动态和表现情况,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认真开展帮教工作。

  二、每月对帮教对象开展一至两次的谈话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防止他们重新犯罪。

  三、动员帮教对象的亲属和好友,对帮教对象进行帮教教育,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说服他们安分守己、自食其力、好好做人。

  四、关心和照顾帮教对象的生活和工作,帮教对象如有困难,帮教小组应汇报居委会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每年年初要研究一次列帮和撤帮会议。对近三年释放回来的两劳释解人员和劣迹青年,应列入帮教对象,对表现较好的,思想稳定的应及时给予撤帮。

  六、做好帮教登记工作。对83年以来两劳释解人员应造册登记,其中近5年释解人员另造名册。对每次开展帮教情况应及时做好记录。

社区工作制度15

  第一章工作职责

  村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职责是承担辖区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承办区、镇劳动就业机构交办的有关劳动就业工作任务,业务上受劳动就业部门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工作职责包括:

  一、劳动政策、法规宣传和咨询。宣传国家和省、市劳动就业法律、法规、政策,并提供咨询服务。

  二、就业与失业登记工作。协助镇(街道)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开展辖区内劳动力的就业失业登记,建立劳动力动态管理台帐,并定期

  进行调查,做好辖区内劳动力的就业与失业有关统计监测工作。

  三、就业服务。收集辖区内的就业岗位和公益性岗位信息,为辖区内城乡劳动力提供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协助劳动就业服务部门组织失业人员参加各种技能培训。

  四、落实就业援助政策。协助劳动就业服务部门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援助政策;协助各类就业人员、各类用人单位申领各种就业补贴;协助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对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援助。

  五、完成镇(街道)劳动就业机构交办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第二章服务规范

  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要以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为己任,坚持人本服务宗旨,努力规范服务行为,具体要求是:

  一、工作人员仪表整洁、语言文明,工作场所卫生干净。

  二、做到接待群众热心、解答问题耐心、办事处事细心、帮助群众诚心、提供援助贴心、服务充满爱心。

  第三章人员管理

  一、人员配备

  村(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的工作人员按现行工作需要,每个村(社区)1名专职人员。

  第五篇:(人社局)荆州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努力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工作

  随着我区经济发展、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落地,部分农民耕地被

  征用,截止xx年底,荆州区失地农民累计16426人,其中适龄劳动者13076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努力做好促进失地农民的就业和创业工作。

  一、制定方案,明确措施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多措并举,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引导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制订了《荆州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方案》。将失地农民的就业创业工作纳入项目化管理,确保就业专项资金规范有效运行;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免费参加创业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一次性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二、调查摸底,动态管理

  建立失地农民信息数据库,成立调查专班,充分发挥乡镇村级劳动协理员的作用,进村入户摸清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就业创业意愿、培训需求、生活情况,做好数据的整理入库工作;建立失地农民专项登记统计制度,登记失地农民就业、失业状况,及时更新其就业技能、培训需求、就业愿望等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三、搭建平台,提供服务

  开展以帮助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为重点的“春风行动”、“四送活动”和“关爱行动”等系列活动。针对失地农民召开专场招聘会和进城选岗活动。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失地农民就业服务”窗口,对年满16周岁(即不再升学人员)以上,男55周岁以下、女50以下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核发《就业失业登

  记证》,作为享受各项就业政策的依据。为失地农民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指导、免费求职登记、免费查询岗位信息。对就业困难的失地农民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的形式进行托底安置和鼓励企业优先招聘。

  四、分类培训,提升技能

  加强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一是根据项目进度和土地征用情况制定配套的培训计划,针对失地农民文化、年龄、性别、技能等基本情况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将失地农民全部纳入培训计划,由就业训练中心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对于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失地农民开展一个月以内的技能培训,培训专业主要是造纸操作工、蔬菜加工、安保、家政服务和育婴师等。三是对年龄相对年青,文化水平初中以上的开展2—3个月的技能培训,培训专业为车工、电焊工、电工电子、缝纫工等。四是对已在企业就业的失地农民,开展岗前培训和技能升级培训,提高就业素质,促进他们稳定就业;五是对计划从事种植和养殖的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五、引导创业,加大扶持

  加强创业引导。设立创业就业登记咨询台,为创业人员提供创业项目咨询、政策咨询,进行项目评估。实施创业培训。对有创业意向和创业条件的失地农民开展不少于10天的syb项目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加强创业扶持。对创业培训合格学员进行开业指导、跟踪服务、提供二年期10万元以下的小额担保全额贴息创业贷款。

  六、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服务面临的问题

  我区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受年龄、文化水平、就业技能的局限,思想观念一下子难以转变,不愿意参加技能培训,存在整体素质偏低和就业预期过高的现象。二是创业能力不足。大部分失地农民缺少创业意识,缺乏基本的.经营理财能力。三是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训练中心专业实训基地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目前仅有车工、数控车工、电焊工、缝纫工建有实训基地;无固定的培训师资队伍,无法开展高技能培训。四是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还需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建设不平衡,中心城区27个社区基本达到了“六到位”,全区农村150个村级没有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十二个镇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五是信息网络建设没有延伸到乡镇、村组,就业信息、培训信息不能互联共享,致使公共服务体系不能实现全覆盖。

  七、对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和教育,破除失地农民“等、靠、要”思想,鼓励失地农民参加各类培训,提升就业创业技能,增强其自谋职业的发展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市场中去,积极谋取自身的就业岗位。

  二是加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理顺机构、配备人员。畅通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被征地村平台建设。

  三是强化校企合作培训模式。训练中心与企业合作,签订联合培

  训协议,共同制定教学计划、管理学员。充分利用企业的机器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把培训课堂搬到企业,做到招生既招工、实训既上岗、结业既就业,实现培训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实训期间合作企业可给予失地农民一定的生活补助。

  四是实施全民创业工程。大力宣传创业政策,引导失地农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出台优惠政策扶持创业。鼓励扶持他们结合区域优势和产业特点,在家门口自主创办经济实体。大力发展旅游业,鼓励被征地农民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休闲业,带动周边农民就业,政府从用地审批、证照办理、小额贷款等方面为失地农民创业开辟“绿色通道”。

  五是土地征用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工作同步推进。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作为企业引进的条件,把适合农民就业的工作岗位优先安排给被征地农民作为征地的条件,要求企业预留一定数量的

  工作岗位,安置35周岁以上的劳动力。同时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多录用失地农民。

  XXXX年4月22日

【社区工作制度】相关文章:

社区工作制度09-28

社区工作制度01-19

社区安全工作制度03-03

社区警务工作制度07-07

社区消防工作制度10-24

[通用]社区工作制度09-29

(荐)社区工作制度09-30

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01-23

社区工作制度15篇01-19

(精选)社区居委会工作制度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