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儒林列传》原文及翻译

时间:2022-11-03 08:59:04 古籍 我要投稿

《史记·儒林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儒林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儒林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①”,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薄,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②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义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谪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痒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③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节)

  [注]①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②陵迟:衰颓。③刑名:刑罚。

  译文

  太史公说: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的内容)时,总是禁不住放下书本而慨叹,说道:唉,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便恣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于是整理礼仪音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关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开始校正音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于是他借助(鲁国已有)的历史记录撰写《春秋》,把它当作王法,其文辞精约深隐而寓意丰富博大,后代学者很多人都学习传录它。

  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嫠这些人,都曾受业于子夏之辈,然后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那时只有魏文侯虚心求教于儒学,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学习它的人独独不曾废弃。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六艺从此残缺。陈涉起于普通百姓,驱使一群戍边的乌合之众,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了王,而不到半年终于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浅薄,虽然这样,但是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事业,积下了仇怨,(所以)通过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的愤懑。

  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其时鲁国中的儒生们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弦歌之产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齐鲁一带重视爱好文化仪典,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已成为自然风尚。汉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又讲授演习起了大射和乡饮的礼仪。但是,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皇上忙于平定四海,还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们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询问,儒生无人进身受到重用。

  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深明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方正而且通晓经学的文士学者。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虫分做了丞相,他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从此,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

  拓展:史记儒林列传的阅读理解含答案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①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②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③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胥(xū)靡:禁锢。②王:指鲁恭王刘余。③轺(yáo)传:一马或二马拉的驿站之车,供使者乘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教导B.戊不好学,疾申公嫉妒

  C.学官弟子行虽不备完美D.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不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①申公者,鲁人也。②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

  B.①独王命召之乃往②臧乃上书宿卫上

  C.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②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D.①申公耻之②天子问治乱之事

  3.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申公儒学之士气质的一组是( ) (3分)

  ①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

  ②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③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④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⑤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⑥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

  A.①②⑤B.①③⑥C.①②④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带着弟子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B.申公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就请申公教育他的儿子刘戊。

  C.刘戊被立为楚王后,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公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不出家门。

  D.申公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人。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 公 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②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答案:

  1.B

  2.C

  1.C

  4.A

  5.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错断、漏断共计2次扣1分,扣完为止)

  6.①申公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

  ②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疾:厌恶、憎恨

  2.

  试题分析:A.助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代词,指人,可译为的人 B.副词,才/副词,于是、就 C.表目的,来 D.指示代词,这/结构助词,的

  3.

  试题分析:③说的是天子对申公的礼遇,⑤说的是申公晚年的遭遇,⑥说的是申公的学生,而不是说申公,删除选项,答案选C。

  4.

  试题分析: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5.

  试题分析:原文: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参考译文:赵绾、王臧请示皇上,想建造明堂用来召集诸侯举行朝会。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个做法,于是就向皇上推荐了他们的老师。皇上立即派遣使臣携带贵重的礼物束帛和玉璧,驾着驷马安车去迎请申培,两个徒弟自己也乘着驿站的马车跟着一道去迎请申培。申培进京后,拜见了皇上。

  6.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①训,规范,准则,1分;阙,缺少,空缺,1分;句意通顺,1分;②说,喜欢,高兴,1分;让,责备,责怪,1分;句意通顺,1分

  【翻译】

  申培是鲁国人。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培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吕太后执政的时候,申培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他请申培教育他的儿子刘戊。刘戊不好学习,憎恨他的老师。等到楚王刘郢去世,刘戊立为楚王,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培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终身不出家门,又谢绝一切宾客,唯有鲁恭王刘余招请他才前往。当时不辞遥远到他家里求学受教的有一百多人。申培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

  兰陵的王臧跟着申培学《诗》以后,用它事奉孝景皇帝,曾做太子少傅,后来又被免官了。当今皇上刚即位,王臧就上书请求入宫为皇上值宿警卫。他不断得到升迁,一年中做到郎中令。代郡的赵绾也曾跟着申培学过《诗》,后来做了御史大夫。赵绾、王臧请示皇上,想建造明堂用来召集诸侯举行朝会。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个做法,于是就向皇上推荐了他们的老师。皇上立即派遣使臣携带贵重的礼物束帛和玉璧,驾着驷马安车去迎请申培,两个徒弟自己也乘着驿站的马车跟着一道去迎请申培。申培进京后,拜见了皇上。皇上向他询问了一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这时申培已经八十多岁了,人老了,他说:治理国家的人不必多说话,而是要看他怎样身体力行罢了。当时皇上正喜欢儒生们的一些花言巧语,现在听到申培这么说,默然不乐。但既已把他请来了,于是就封他做了一个中大夫,让他住在鲁国的驻京办事处里,商量如何建立明堂的事情。但是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皇上因此停止商议建造明堂的事,把赵绾、王臧都交付法官论罪,后二人皆自杀。申公也以病免官返回鲁国,数年后逝世。

  申培的弟子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孔安国后来官至临淮太守,周霸官至胶西内史,夏宽官至城阳内史,砀郡的鲁赐官至东海太守,兰陵的缪生官至长沙内史,徐偃官至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官至胶东内史。他们管理官吏和百姓都廉洁有节操,人们称赞他们好学。其他的学官弟子,品行虽不完美,但是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他们讲解《诗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多都依循申公的见解。

《《史记·儒林列传》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史记·儒林列传》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史记·儒林列传·伏生者》原文及翻译04-03

《史记·儒林列传》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6-16

《史记·儒林列传(节选)》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06-15

史记蒙恬列传原文翻译03-09

《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07-29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12-15

《史记·吕不韦列传》原文及翻译04-01

《史记·乐毅列传》原文及翻译10-15

《史记·南越列传》原文及翻译12-02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史记·儒林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儒林列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儒林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①”,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薄,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②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义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合谪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痒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③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节)

  [注]①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②陵迟:衰颓。③刑名:刑罚。

  译文

  太史公说:我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的内容)时,总是禁不住放下书本而慨叹,说道:唉,周王室衰微了,讽刺时政的《关雎》诗就出现了;周厉王、周幽王的统治衰败了,礼崩乐坏,诸侯便恣意横行,政令全由势力强大的国家发布。所以孔子担忧王道废弛邪道兴起,于是整理礼仪音乐。他到齐国听到了美妙的《韶》乐,三个月品尝不出肉的关味。他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开始校正音乐,使《雅》《颂》乐歌各归其位。由于世道混乱污浊,无人起用他,于是他借助(鲁国已有)的历史记录撰写《春秋》,把它当作王法,其文辞精约深隐而寓意丰富博大,后代学者很多人都学习传录它。

  自孔子逝世后,他的七十余名学生纷纷四散去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和卿相,成就小的结交、教导士大夫,有的则隐居不仕。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嫠这些人,都曾受业于子夏之辈,然后当了诸侯国君的老师。那时只有魏文侯虚心求教于儒学,后来儒学渐趋衰颓,直到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经受到排斥,但是在齐国和鲁国一带,学习它的人独独不曾废弃。在齐威王、齐宣王当政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而发扬光大,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到了秦朝末年,秦始皇焚烧《诗》《书》,坑杀儒生,儒家典籍六艺从此残缺。陈涉起于普通百姓,驱使一群戍边的乌合之众,一个月内就在楚地称了王,而不到半年终于灭亡。他的事业十分微小浅薄,虽然这样,但是达官贵人和儒学后辈却背负着孔子的礼器去追随归顺向他称臣,为什么呢?因为秦王朝焚毁了他们的事业,积下了仇怨,(所以)通过投奔陈王来发泄满腔的愤懑。

  到高祖皇帝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其时鲁国中的儒生们仍在讲诵经书演习礼乐,弦歌之产不绝于耳,这难道不是古代圣人遗留的风范,难道不是一个深爱礼乐的国家吗?齐鲁一带重视爱好文化仪典,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这已成为自然风尚。汉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又讲授演习起了大射和乡饮的礼仪。但是,当时天下战乱尚未止息,皇上忙于平定四海,还无暇顾及兴办学校之事。孝惠帝、吕后当政时,公卿大臣都是凭借武力建功的人。孝文帝时略微起用儒生为官,但是孝文帝原本只爱刑名学说。等到孝景帝当政,不用儒生,而且窦太后又喜好道家思想,那些博士们只是徒居官位以待询问,儒生无人进身受到重用。

  直到当今皇上即位,赵绾、王臧等人深明儒学,而皇上也心向往之,于是朝廷下令举荐品德贤良方正而且通晓经学的文士学者。到窦太后去世,武安侯田虫分做了丞相,他废弃道家、刑名家等百家学说,延请治经学的`儒生数百人入朝为官,而公孙弘竟以精通《春秋》,荣居天子左右的三公尊位,封为平津侯。从此,天下学子潜心钻研儒学成为一时风气。

  拓展:史记儒林列传的阅读理解含答案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①申公。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②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③从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节选自《史记·儒林列传》)

  【注】①胥(xū)靡:禁锢。②王:指鲁恭王刘余。③轺(yáo)传:一马或二马拉的驿站之车,供使者乘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教导B.戊不好学,疾申公嫉妒

  C.学官弟子行虽不备完美D.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不同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①申公者,鲁人也。②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

  B.①独王命召之乃往②臧乃上书宿卫上

  C.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②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D.①申公耻之②天子问治乱之事

  3.下列句子中,能直接表现申公儒学之士气质的一组是( ) (3分)

  ①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

  ②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③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④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⑤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⑥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

  A.①②⑤B.①③⑥C.①②④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带着弟子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B.申公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就请申公教育他的儿子刘戊。

  C.刘戊被立为楚王后,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公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不出家门。

  D.申公的弟子中人才辈出,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人。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 公 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

  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②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

  答案:

  1.B

  2.C

  1.C

  4.A

  5.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错断、漏断共计2次扣1分,扣完为止)

  6.①申公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

  ②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 答案解析: 1.

  试题分析:疾:厌恶、憎恨

  2.

  试题分析:A.助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代词,指人,可译为的人 B.副词,才/副词,于是、就 C.表目的,来 D.指示代词,这/结构助词,的

  3.

  试题分析:③说的是天子对申公的礼遇,⑤说的是申公晚年的遭遇,⑥说的是申公的学生,而不是说申公,删除选项,答案选C。

  4.

  试题分析:A.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公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

  5.

  试题分析:原文: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至,见天子。参考译文:赵绾、王臧请示皇上,想建造明堂用来召集诸侯举行朝会。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个做法,于是就向皇上推荐了他们的老师。皇上立即派遣使臣携带贵重的礼物束帛和玉璧,驾着驷马安车去迎请申培,两个徒弟自己也乘着驿站的马车跟着一道去迎请申培。申培进京后,拜见了皇上。

  6.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①训,规范,准则,1分;阙,缺少,空缺,1分;句意通顺,1分;②说,喜欢,高兴,1分;让,责备,责怪,1分;句意通顺,1分

  【翻译】

  申培是鲁国人。当年汉高祖经过鲁国时,申培以弟子的身份跟着他的老师到鲁国的南宫拜见过汉高祖。吕太后执政的时候,申培到长安交游求学,与刘郢同师受业。后来刘郢做了楚王,他请申培教育他的儿子刘戊。刘戊不好学习,憎恨他的老师。等到楚王刘郢去世,刘戊立为楚王,就把申公禁锢起来。申培感到耻辱,辞职回了鲁国,隐退在家中教书,终身不出家门,又谢绝一切宾客,唯有鲁恭王刘余招请他才前往。当时不辞遥远到他家里求学受教的有一百多人。申培用《诗经》为规范来教授,没有阐发经义的著述,自己有疑惑的就空着,不强作解释。

  兰陵的王臧跟着申培学《诗》以后,用它事奉孝景皇帝,曾做太子少傅,后来又被免官了。当今皇上刚即位,王臧就上书请求入宫为皇上值宿警卫。他不断得到升迁,一年中做到郎中令。代郡的赵绾也曾跟着申培学过《诗》,后来做了御史大夫。赵绾、王臧请示皇上,想建造明堂用来召集诸侯举行朝会。但是他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究竟是怎么个做法,于是就向皇上推荐了他们的老师。皇上立即派遣使臣携带贵重的礼物束帛和玉璧,驾着驷马安车去迎请申培,两个徒弟自己也乘着驿站的马车跟着一道去迎请申培。申培进京后,拜见了皇上。皇上向他询问了一些有关治理国家的问题,这时申培已经八十多岁了,人老了,他说:治理国家的人不必多说话,而是要看他怎样身体力行罢了。当时皇上正喜欢儒生们的一些花言巧语,现在听到申培这么说,默然不乐。但既已把他请来了,于是就封他做了一个中大夫,让他住在鲁国的驻京办事处里,商量如何建立明堂的事情。但是太皇窦太后喜爱老子的学说,不喜欢儒家思想,她找出赵绾、王臧的过失来责备皇上。皇上因此停止商议建造明堂的事,把赵绾、王臧都交付法官论罪,后二人皆自杀。申公也以病免官返回鲁国,数年后逝世。

  申培的弟子做博士官的有十多个人:孔安国后来官至临淮太守,周霸官至胶西内史,夏宽官至城阳内史,砀郡的鲁赐官至东海太守,兰陵的缪生官至长沙内史,徐偃官至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官至胶东内史。他们管理官吏和百姓都廉洁有节操,人们称赞他们好学。其他的学官弟子,品行虽不完美,但是官至大夫、郎中和掌故的人也有百余。他们讲解《诗经》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大多都依循申公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