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秋声赋原文及译文注释
秋声赋,是欧阳修作于仁宗嘉祐四年秋的一首文学作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声赋原文及译文注释,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余曰 一作:予曰)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译文
欧阳先生(欧阳修自称)夜里正在读书,(忽然)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心里不禁悚然。他一听,惊道:“奇怪啊!”这声音初听时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其中还夹杂着萧萧飒飒的风吹树木声,然后忽然变得汹涌澎湃起来,像是江河夜间波涛突起、风雨骤然而至。碰到物体上发出铿锵之声,又好像金属撞击的声音,再(仔细)听,又像衔枚奔走去袭击敌人的军队,听不到任何号令声,只听见有人马行进的声音。(于是)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童子回答说:“月色皎皎、星光灿烂、浩瀚银河、高悬中天,四下里没有人的声音,那声音是从树林间传来的。”
我叹道:“唉,可悲啊!这就是秋声呀,它为何而来呢(它怎么突然就来了呢)?大概是那秋天的样子,它的色调暗淡、烟飞云收;它的形貌清新明净、天空高远、日色明亮;它的气候寒冷、刺人肌骨;它的意境寂寞冷落,没有生气、川流寂静、山林空旷。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呼号发生迅猛,不可遏止。绿草浓密丰美,争相繁茂,树木青翠茂盛而使人快乐。然而,一旦秋风吹起,拂过草地,草就要变色;掠过森林,树就要落叶。它能折断枝叶、凋落花草,使树木凋零的原因,便是一种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秋气)的余威。秋天是刑官执法的季节,它在季节上说属于阴;秋天又是兵器和用兵的象征,在五行上属于金。这就是常说的天地之严凝之气,它常常以肃杀为意志。自然对于万物,是要它们在春天生长,在秋天结实。所以,秋天在音乐的五声中又属商声。商声是西方之声,夷则是七月的曲律之名。商,也就是‘伤’的意思,万物衰老了,都会悲伤。夷,是杀戮的意思,草木过了繁盛期就应该衰亡。”
“唉!草木是无情之物,尚有衰败零落之时。人为动物,在万物中又最有灵性,无穷无尽的忧虑煎熬他的心绪,无数琐碎烦恼的事来劳累他的身体。只要内心被外物触动,就一定会动摇他的精神。更何况常常思考自己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忧虑自己的智慧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自然会使他红润的面色变得苍老枯槁,乌黑的头发(壮年)变得鬓发花白(年老)。(既然这样,)为什么却要以并非金石的肌体,去像草木那样争一时的荣盛呢?(人)应当仔细考虑究竟是谁给自己带来了这么多残害,又何必去怨恨这秋声呢?”
书童没有应答,低头沉沉睡去。只听得四壁虫鸣唧唧,像在附和我的叹息。
注释
1、欧阳子:作者自称。
2、方:正在。
3、悚(sǒng)然:惊惧的样子。
4、初淅沥以萧飒:起初是淅淅沥沥的细雨带着萧飒的风声。淅沥,形容轻微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等。以,表并列,而。萧飒,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5、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6、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
7、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
8、明河:天河。
9、秋之为状:秋天所表现出来的意气容貌。状,情状,指下文所说的“其色”、“其容”、“其气”、“其意”。
10、惨淡:黯然无色。
11、烟霏:烟气浓重。霏,散扬。
12、云敛:云雾密聚。敛,收,聚。
13、日晶:日光明亮。晶,亮。
14、栗冽:寒冷。
15、砭(biān):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用为刺的意思。
16、绿缛:碧绿繁茂。
17、一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混然之气。天地万物的变化都是“一气”运行的结果。
18、余烈:余威。
19、刑官:执掌刑狱的官。《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
20、有时:有固定时限。
21、渥:红润的脸色。
22、黟(yī):黑。
23、星星:鬓发花白的样子。
白话译文
欧阳先生正在夜里读书,听到有声音从西南方向传来,惊异地注意听取,说:奇怪啊!开始时淅淅沥沥细碎凄凉,忽然间飞驰跳跃响亮宏壮,像惊涛骇浪午夜汹涌,疾风暴雨突然降临;它和别的物体接触时,发出清越的撞击声,如同金属轰鸣。又像奔敌营的士兵,口中衔着枚行进,听不到号令,只听到人和马奔跑的声音。我对书童说:“这是什么声音呢?你出去看一下。”书童回答说:“星星月亮光辉灿烂,银河高高挂在天空,四周寂静无人,声音在树木中间。”我说:“唉,可悲啊!这是秋季的声音呀,为什么就到来了呢?”
“那秋季呈现的状态是:它的色彩单调,烟散云收,凄凉暗淡;它的容貌洁净,天清气爽,阳光灿烂;它的气候酷烈,凉意袭人,深入肌骨;它的意象冷落,山寒水瘦,萧森寂寞。所以它发出的声音,凄凉悲切,愤怒激烈。茂草绿毯子一般争相滋长,树木青翠欲滴令人喜爱,茂草遇到它就枯黄,树木遭逢它就落叶。秋季所以能摧毁茂草,凋零树木,因为是自然界的运化规律。这秋季,是人间罚恶的法官,在四季中属于阴;又是战争的象征,在五行中代表金。属于天地间的刚正之气,经常以严酷暴戾作为本性。自然界对于万物,春季生长秋季结果。所以秋季在音乐中,商声是西方的音符,夷则是七月的乐律。商即悲伤,万物已经衰老就产生悲伤;夷即杀戮,万物过于茂盛就应该杀戮、消减。”
“可叹啊!茂草树木没有感情,在一定的时间仍不免飘飞零落。人是有血肉的动物,一切生物中的灵长。成百种忧虑感触人的内心,成万项事务劳累人的身体,只要内心有所触动,必然扰乱他的精神;而且还要考虑他力量所不能完成的事务,担心他智慧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理所当然地会使人鲜细涧泽的容颜变得枯瘠苍老,乌黑茂密的须发变得花白稀疏。为什么要用不是金石那样坚固不变的本质,想去和茂草树木争一时之景呢?考虑到究竟是什么原因摧残了人,又何必怨恨这秋季的声音呢!”
书童没有回答,低着头打瞌睡了。只听到四边墙壁外唧唧的虫鸣,好像在附和着我的叹气声。
创作背景
此赋写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时作者五十三岁。宋代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与契丹(辽国)订立澶渊和议,双方罢兵后,君臣上下谄谀成风,文恬武嬉,数十年间,形成积贫积弱的局面。至仁宗时,各方面矛盾都暴露出来。仁宗初期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目的就是改变这个颓势,可不久即失败了,欧阳修亦因此两度遭贬谪。至作《秋声赋》时,作者的官位虽又晋升为翰林学士,但政局却江河日下。作者虽仕途已入顺境,身居高位,但长期的斗争也使他看到了世事的复杂,逐渐淡于名利。他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对政治和社会时局心情郁结,对人生短暂、大化无情感伤于怀,让作者此时处于不知如何作为的苦闷时期。所以他对秋天的季节感受特别敏感,《秋声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秋声赋原文及译文注释】相关文章:
《秋声赋》译文及注释09-24
秋声赋译文及注释09-24
秋声赋原文、注释及赏析08-08
《秋声赋》原文、译文及赏析02-23
登楼赋原文、注释及译文04-30
秋声赋全文译文08-05
秋声赋原文03-11
《秋声赋》原文、译文及赏析常用(2篇)02-27
秋声赋原文及赏析06-13
秋声赋原文及赏析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