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承蜩原文加翻译

时间:2024-09-30 08:42:55 俊豪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丈人承蜩原文加翻译

  丈人承蜩出自《庄子》,旨在“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作品名称:丈人承蜩作品别名:老汉粘蝉、佝偻者承蜩等创作年代:战国作品出处:先秦·庄周《庄子·达生》文学体裁:文言文作者:庄子。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丈人承蜩原文加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丈人承蜩

  仲尼⑴适⑵楚,出于林中⑶,见佝偻⑷者承蜩⑸,犹掇⑹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⑺,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⑻;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⑼也,若橛⑽株拘⑾;吾执臂⑿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⒀。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①仲尼:孔子。

  ②适:往,到。

  ③出于林中:从林中经过。

  ④佝偻:驼背。

  ⑤承蜩(tiáo):用竿粘知了。

  ⑥掇:拾取。

  ⑦五六月:指夏天。

  ⑧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四分之一两,一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借此指次数极少。

  ⑨处身:立身。

  ⑩橛(jué):原指木桩,这里名词作动词,意思是像木桩那样竖立着。

  株拘:带枯枝的树墩。

  执臂:执竿的手臂。

  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用“唯之(为)”的格式作前置的标志,把宾语“蜩翼”置于动词谓语“知”之前。

  顾:回头看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走在一座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人在粘知了,就像用手捡东西一样。

  孔子(上前)问道:“您真厉害啊!请问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人)答道:“(如果能在竿头)摞上两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知了很少能跑掉;如果摞上三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么十只也不过跑掉一只;能摞上五枚圆丸而不掉下来,那粘知了就像伸手拾东西一样了。我站立在那里,身体就像一个树桩子;我执竿的手臂,就像一节枯树的干枝。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心目中)只注意在知了翅膀上。我内心宁静,心无二念,不因万物干扰而转移我对知了翅膀的注意力,这怎能粘不到知了呢?”

  孔子回头看着他的弟子们,说:“用心专一,就是聚精会神于一处,不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吗?”

  【赏析】

  丈人承蜩,也称为老汉粘蝉或佝偻者承蜩,是一则出自《庄子·达生》的寓言故事。这个故事通过孔子与一位驼背老人的对话,传达了“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道理,强调了专心致志、排除外界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他的作品《庄子》包含了哲学思想、人生哲学以及对自然和宇宙的观察,其中丈人承蜩的故事是其中的一部分,展现了庄子对于专注与成功的见解。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以万物易蜩之翼__________ ②孔子顾谓弟子曰_________

  2.指出下列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

  ①出于林中 ②乃凝于神 ③万事莫贵于义

  3.翻译句子。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译文:

  4.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粘知了的“诀窍”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转移 ②回过头去

  2.①介词,从。 ②介词,在。 ③介词,比。

  3.虽然天地这么大,万物这么多,但(我心目中)只注意在知了翅膀上。

  4.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意思是:用心集中,不分散注意力。

  5.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精神集中。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丈人承蜩原文加翻译】相关文章:

江上丈人原文及翻译07-19

疴偻者承蜩文言文翻译10-11

经典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04-13

《承宫樵薪苦学》原文、翻译05-30

黄牛滩原文加翻译04-04

苏武传原文加翻译06-18

《为学》原文加翻译06-18

孙权劝学原文加翻译02-10

《承宫樵薪苦学》原文翻译及启示11-08

文言文原文加翻译12-24